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W32】如何接近客户高层?

第七问:如何应对关键人?

通过“识局”看清楚了项目整体形势和角色布局,通过“拆局”分析了项目中各角色、多角色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每个角色的业务诉求与内在动机,接下来就要谈到“布局”,即如何制定项目总体策略,确定行动目标和计划、部署资源准备行动了。

我们盯的不是哪一笔单子,而是影响这笔单子成功与否的很多“人”。这些人在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对于决定销售成败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力。销售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不同的关键人,深入理解洞察剖析,与他们达成双赢,同时获得他们的支持。赢得角色越多、级别越高,赢单可能性也就越大。赢得不是去打败或所谓的“拿下”,而是达成共识创造共赢,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承诺,从而影响销售结果。

如何接近客户高层

这个人究竟是谁

有经验的销售在大项目中都碰到过这样一种人:他很神秘,常常躲在后面,一般见不到;他可以在很多人反对时拍板决定,也可以在很多人支持的情况下说“不”;他可以随时停掉项目,也可以随时决定选择谁;如果销售通过某种关系接触到他,他通常会说:“这事情某某负责,你们找他就行了。”不知道这人在最终决策时会不会表态,也不知道他的信息是否仅仅来自下面人汇报。这人就是决定销售命运最关键的人——拍板的EB。有的拍板人就是一把手,大老板,有时候,还不是这么简单。

一位负责央企销售的老江湖曾说起,他的客户都是中字头的超大型集团,集团下属某个公司或某个业务版块,在外人看来都是超大的集团型企业。向如此庞大的帝国销售,在迷宫一样的组织中寻找到谁是最终决策者,太复杂了。这取决于很多因素,项目涉及范围、此次项目预算、方案带来变化大小等,都可能由不同人决定。

有一次他向某集团一家下属企业销售财务集中管理系统。根据他的经验,这样一个两三百万的项目对产值几千亿元的企业来说九牛一毛,这家下属企业的总会计师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最多到下属企业总经理,肯定不会上升到集团层面去决策。而恰恰集团有个信息中心,他们正在规划整个集团的信息化工程。在他们看来,这个业务单元的应用系统与全集团的总体规划不相符,用得越成功,越让他们没面子,他们便奋力阻止这个项目的实施。而下属企业又非常希望实现对其分支单位的监控,又不能无限期等着集团规划出台,便倾向于购买这套产品。这样矛盾就出来了。据说这项目最后是在集团老板、那位副部级待遇的高层过问下才得以实施。因为这项目已经不仅仅是两三百万的事,而是牵动一个大集团内部复杂关系的重要事件。

这位老江湖说,我怎么能知道这项目最后竟然闹到了大老板那儿,我感觉最多到二级单位总经理就可以了。再说那个大老板掌管着国家几千亿资产,整天处理的都是事关国家经济的大事,接近决策者说起来容易,怎么能见到呢?哪个下属愿意把我们引荐给他啊?再说即使见到了,和他们说什么呢?

如果说这哥们的案例只能在那些营销小说中读到的话,我们身边的案例则更真实。

我们曾经有个大项目就失利在对决策者的把握上。那个项目中,有个外围销售顾问Coach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当地分公司总经理对这个Coach也很信任。Coach说项目决策人是董事长。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一个大型企业要建设一套全面信息管理系统,涉及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甚至涉及各部门之间的责任权力的再调整,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把手决策。我们根据这个信息和判断,部署了行动计划,申请高层对董事长进行了拜访,与各个业务部门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主要高层领导也都进行了逐一沟通,从上到下每个人口口声声都说这事要董事长亲自决策才行,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判断。

在局面大好的情况下,利用对方董事长在北京开会期间,我们诚挚邀请他到公司参观。董事长以会议紧张为由说没时间,又出于各方面考虑不好直接拒绝,便安排他们的总经理来参观。来的虽然不是期望的董事长而是二把手总经理,我们依然很重视,由副总裁亲自出面接待,汇报了公司发展和行业经验,对方总经理也表示是领导安排来考察的。总经理走后,我们对这项目感觉已经不太好了,虽然通过Coach与董事长有接触,但总经理出面参与、对我们的态度又一般,我们心里仍然没底,接下来的事证实了这种预感。

就在送走总经理后不长时间,我们接到了客户的招标通知。有经验的销售拿到招标通知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我们也一样。客户要求不必到现场投标,直接把标书寄过去就行了,客户将直接决策。结果可想而知。

后来Coach反馈,董事长在结果出来后曾问总经理是怎么回事,总经理说:“我从他们公司回来后,他们也没人和我联系,我以为他们不做了。”

这个案例很有代表性,涉及多方面问题。

首先,我们对决策者并没把握好。究竟是董事长决策,还是董事长授权总经理选型,然后报董事长审批,这两种情况是不一样的。这个案例中是总经理拿出意见交董事长审批,和其他项目碰到“先民主、后集中”的“团队决策”不一样,董事长并没有直接参与项目决策,所以项目后期总经理的影响力更大一些。在国内特别是大型企业,高层领导很讲究“艺术”,这里有中国博大精深的帝王之术。我辈才疏学浅,只知道许多领导不会在很多反对意见中表达肯定意见,也很少在全是肯定意见中作出否决,他们需要支撑,支撑的力量很重要,所以谋篇布局远比攻下一个山头更能影响结果。

其次,董事长是不是真的支持我们也没把握。有时候高层关系就像大雨中捧着一根蜡烛行走,颤巍巍总担心被风吹雨打而熄灭,即使心里没底,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不敢停下来确认。

再次,这项目中的销售顾问是不是真正的Coach,也要进行反省。真正的Coach究竟什么样?Coach判断有三个问题:我信任他吗,他信任我吗,我们之间完全互信吗?他被决策层信任吗?他对我们有十足的信心,真的希望我赢吗?在这个案例中这三条是具备的,但出了什么问题呢?

最后,就是对关键角色的忽略。总经理来参观时,从我们内心来讲有些失望,同时也想他毕竟不是一把手,这项目要一把手决策,总经理说了算吗?他能起什么作用?这些想法左右了我们的策略和行动。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客户中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人究竟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根据行业不同,决策关键人所处位置也不尽相同,甚至差别很大。销售面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能一概而论,但无一例外,复杂销售通常涉及跨部门、多流程、变革或创新,充满着未知和风险的项目中,更多情况下最终决策者就是一把手。

在一个项目里,销售告诉我:“这项目是企业某位副总决策,一把手不会参与。”我问:“这个副总可以直接签合同吗?”他说:“领导授权了,在预算范围内可以签。”我问:“那是不是我们和这个副总沟通好,本周就可以签单?”他说:“应该差不多。”我问:“那我们下一步需要做什么?”他说:“只需要我们再降价10%。”我们根据这个情况制定了一个商务谈判策略,三天之内如果可以签订合同,可以考虑这10%的优惠,但要求对方首付款提高10个点。后来得知,那位副总拿着这份报价面有难色,我们紧接着问:“您看除了这10%的优惠,还有其他需要我们配合的吗?”那位副总说:“我觉得应该差不多了。”我们问:“那您看合同什么时候可以签?”副总说:“还要再等等,我们还要向福建的投资方做个汇报。按说这种事他们都不管,不过还是让他们知道一下比较好。”这时我们已经明白,投资方会影响这笔资金的使用,会根据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做出判断,甚至有可能推荐其他供应商,或停掉这单子。

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么直白,哪个领导参与不参与决策、要不要走什么流程,销售得到的都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这更需要销售除了问“这项目你做了决定,还需要请示其他人吗”之外,要想办法搞清楚影响决策的真正关键人是谁。

约见高层总被阻挡

一般越是高层,对项目影响力越大,见高层是事关销售成败的关键动作,很多销售既想见、又怕见,很让人头疼。特别是向中层提出想见对方总经理或董事长时,总被他们以各种理由阻挡,他们会说:“领导很忙。”“有什么事你先和我说吧,我会转达的。”“领导管不了这么细。”

我曾亲历过这样一个项目。某省分公司的销售了解到,有家大型企业准备进行信息化建设,并且已经有多家厂商与他们进行了技术交流,其中有两家已经进行了调研和方案汇报,给客户留下了较好印象。听说,其中一家厂商的销售和某位高层有着特殊关系。销售了解得知,负责这项目的是自动化处,这家企业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软件、控制系统、仪器仪表等都由这个部门负责招标采购。

销售经过努力见到这位负责人时,心里凉了半截。那位自动化处长办公室里,几乎每天都有人和他谈采购招标的事,处长中午晚上的饭局都推不过来,应接不暇。面向这样的人,销售以“一起坐坐”为由根本请不出来,更别说做什么工作了。处长负责这个项目,找其他人也不合适。通过几次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确实对信息化建设感兴趣,一把手也是个很实干的领导,对管理非常重视,要求这位处长多了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关情况。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有一家公司已经介入很深了,这家公司和企业各方面关系都不错,已经做了几次中高层培训,很多中层干部对那家公司也很认同,这位处长对他们也心有所向。

销售很重视这个处长,几次邀请处长共进晚餐,都被拒绝了。后来销售又找到一个理由,以集团高管的名义给客户发了一封函,大体意思是说集团对这家企业非常重视,非常希望有交流学习的机会,为表示我们高度重视,我方高管拟于某天来拜会客户董事长和主要负责人,同时希望与贵公司交流我们这行业解决方案和成功经验,建议组织一个面向中高层的培训交流等。那位处长拿着这封函笑了笑,对销售说:“目前我们还在考察期,你们不用急着麻烦董事长,有什么事和我说吧。”就这样,想约高层的想法被阻拦在处长这儿。

销售知道这位处长很重要,处长又见过大世面,更不能得罪他,只好费尽心思与他多交流,慢慢培养感情。终于有一天,那位处长同意与销售随便吃个晚饭。饭桌上的礼仪技巧对这位多年的销售来讲不是什么问题,沟通效果还可以。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销售已经能和这位处长坐在一起随便聊聊了。

那段时间,很多都是未知,不能做出什么销售动作,只是拉近关系多了解信息。销售了解到这项目中董事长是决策者,董事长下面有位总工程师主抓,公司有个企管办主任负责整理业务需求,这位处长手下还有个科长负责与厂商联络、收集整理技术指标和有关文件。项目脉络基本搞清楚了,剩下就是找合适机会一张一张打出我们的牌。

在处长的一次交流中,销售提到了公司内部有一个行业总监非常厉害,为几家大型同行企业做过咨询,或许会对这个项目有些建议,和处长说:“是不是把专家请过来,和您见一面啊?”处长觉得销售为了见他个人,专程从总部请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有些不好拒绝,便说:“你看吧,如果顺便过来的话,可以见一下,不必为我专程过来。到时候再看我的时间吧。”

话虽如此,我们当然会去。那次会面没有安排在处长办公室,而是在市内一个绿色庄园里,环境很好,菜品也不错。总监和销售,加上客户一共三个人。也没有选在工作时间,而是等下班以后,准备共用晚餐。那天五点多,销售给处长打电话,处长却说:“不行啊,我今晚有饭局,去不了了。”销售说:“我们总监都来了,要不您过来稍坐一会儿,然后你再去那边?”处长不好推脱,便答应来坐一会儿。

三人见面时已经快六点半了,寒暄握手后入座,处长坐在中间主位,总监坐在处长右手,销售坐在处长左手。销售说:“我们总监专程从北京飞过来的!”总监也说:“是啊,就是为了见您一面!”处长笑了笑,没说话。总监闲聊一下样开门见山:“处长,最近几个月全国大行情不太好,资源紧缺,环保压力很大,咱们企业最近情况怎么样啊?”处长说:“我们还好。”总监又继续问:“处长,咱行业原料管理很复杂啊,特别涉及优质优价,原料中又有多种金属,金属平衡问题比较难办,船运批次和计量也是难点,咱们准备怎么处理啊?……”处长听完,转头看着总监,说:“你挺在行啊……”总监笑了笑。两人继续聊起来。

那天,处长七点多走的。走之前说:“实在抱歉,那边今晚是市政府和环保局领导,必须得去。”总监也很释然:“理解,理解,那边很重要,等您方便的时候,我们再专门约!”虽然只聊了半个多小时,饭也没吃,但达到了一个目的,处长知道了我们确实做过国内几家数一数二的同行企业,很多业务问题都有涉及,并且我们非常了解。或许,处长也希望我们更多参与,可能这些问题他也需要和我们进一步交流探讨。

在那儿之后,销售见处长时,处长明显热情多了。同样,销售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了。

一次,处长无意中和销售说这几天要出门,总工和项目组成员去另外一家大型企业参观学习,还要考察一家供应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销售感觉机会来了。项目小组一起出动考察,把大家这样聚在一起的机会实属难得,另外他们会考察另外一家供应商,而那家供应商与我们分公司在同一座城市,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要想专门找机会组织整个小组交流一次,看起来几乎不可能了,我们必须利用好这个天赐良机。

可问题又来了,除了这位处长,其他人都没有深入接触,怎么才能把选型小组邀请到公司交流呢?看来只能通过这位处长。销售专门拜访了这位处长并发出书面邀请,邀请选型小组一定要到分公司考察,集团行业专家也将借此机会向他们汇报交流。处长有些犹豫,并没直接回答,只是说:“到时看情况再说吧。”

考察那天,销售不仅申请了集团专家专程从北京赶来,还通知公司所有同事今天有重要客户到访,请大家注意着装,还在公司做了充分准备,会议室布置了鲜花水果,调试好了投影等。销售感觉客户在那家企业参观学习快结束了,便给处长打电话再次邀请一定要到公司来看看。处长表示人比较多,时间安排也比较紧,他会尽力安排,但不能保证。

半个小时后,销售又打通了那位处长电话:“处长,会议室已经准备好了,集团专家也到了,您和领导说了吗?”处长说:“还没说呢,过会儿吧。”又半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回信,销售心里没底了,再次打通电话:“处长,你们到哪儿了?”处长说:“哦,我和领导说一下吧。”电话没有挂断,那边说了几句什么,接着对销售说:“刚才和领导说了,领导说如果顺路就看一眼,了解了解也有好处,但时间有限,看一下就走。”销售赶紧说:“那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到高速路口去接你们吧。”

客户的车刚一转向收费站,销售就打通电话:“处长,我看到你们的车了,你看到我们了吗?”处长手拿电话抬头,见两位销售笔直地站在两辆车旁向他们招手,笑着说:“看到了。”客户的车下了高速,我们一辆车在前带路,另一辆车跟在后面,共同进了市区。就这样,两位销售硬是把客户“劫持”到了分公司。

那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经常和知名国际大厂商谈判的总工带着选型小组成员落座后,伸出手看看表,不紧不慢地说:“这家公司对我们很重视,多次盛情邀请,总部专家也专程过来与我们做交流,我们一定要认真听。现在是十一点四十了,我们十二点钟去吃饭,午饭我们自己有安排,下午两点还要去发改委办事。你们的介绍也抓紧时间,开始吧。”言外之意很明显,二十分钟,饭都不吃,给个面子走个过场而已。

接下来是我们汇报,因为有多年行业经验,做过多家行业案例,对同类企业中存在漏洞、为什么要上系统、期望达到什么效果也有经验,对信息化管理带来什么价值很有信心。表示欢迎和感谢之后,我们从行业特点、管理难点入手,细致入微地剖析流程制造企业的管理特点,一般都会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什么麻烦、造成什么损失。刚开始选型小组成员有的漠然看着我们,有的双臂交叉靠在椅背,有的摆弄自己手机。到了分析存在问题时,那些人或掏出本子开始记录,或前倾上身盯着投影,总工也开始慢慢点头。

在抛出流程企业管理五大问题,就要介绍解决方案时,我们停下来指着手表说:“现在还差五分钟就十二点了,您看我们是接着介绍,还是再约时间到贵公司专程汇报?”因为客户提前说了十二点要去吃饭,下午还要去办事,这样问一下是礼节,也代表了尊重不强迫,至少也确认他们的心思还在不在这儿。并且这个问题给对方提供了两种选择,对方无论选择哪个都对我们有利。副总略带兴奋地说:“你们这些问题抓得很准,接着介绍吧。”再看旁边的处长,冲我们微笑着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轻松多了,我们徐徐展开,把那些问题如何借助系统解决开始逐一做细致诠释。这时选型小组每个人都在集中精力听着,有几人的笔记做了几页,总工也不住点头。那位当初犹豫要不要安排领导考察的处长,此时眼睛里已经开始放光。一边讲一边观察,我们才敢拿捏着时间和火候,把解决方案完整而有重点、细致而生动地做了讲解。

介绍完之后已经一点半了。刚一结束,总工看看大家,又看看表,说:“这次考察超出了我的预期,听完你们介绍,太解渴了!我们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个方案里找到答案,没想到这家公司有这样的方案!后续我们继续谈一下合作方式吧,处长,你负责把这事继续推进。今天中午大家一起吃个饭,我们边吃边聊。”

那天的午饭吃到下午将近四点,选型小组成员都反映很有收获,气氛非常融洽,也都喝了不少酒。饭后总工再次交代处长和企管办主任不要耽误时间,抓紧推进项目,也要求我们一定要派最强的技术力量来支持他们厂的信息化建设。处长也喝了不少酒,这次安排让他觉得很有面子。

送走客户后,我们紧接着重新分析了项目形势,重新锁定了开展下步工作的关键人,收集这些人的更多信息,制订有效推进计划。在随后与处长的沟通中,我们得知总工要到北京出差,便邀请他到北京总部参观,由公司高管出面接待。总工表示时间很紧,不能确定具体行程和时间,到时候再看情况。

这位总工对项目有很大的决策影响力,是位极关键的人物,如果能促成北京的参观交流,将大大加强他对我们的认识,甚至赢得他的认可和支持,并且他的态度会影响项目组其他几人的态度,这种机会一定要把握住。在得知总工在北京停留三天的消息后,第二天我们就从公司预订了商务车,早早等在总工开会的楼下,一直等到中午十一点,总工把上午的事处理完后,把他接到公司参观,由高管出面接待并共进午餐。总工受此礼遇非常高兴,加之对公司实力和方案的认可,表露了合作意愿。

就在总工参观北京总部的一周后,销售接到了处长电话,那个电话让销售很兴奋。处长说:“你们能不能把上次交流的方案,再给我们的董事长做次汇报?”曾经阻挡我们见领导的处长,竟主动邀请我们去见董事长!

虽然第一次在高层面前亮相,这将是项目的关键一战,必须精心准备全力以赴。公司不仅安排了上次汇报的行业总监,还安排了高层、咨询顾问等组成了强大阵容,表示了充分的尊重与重视。那次汇报,客户方有二十来人,除了董事长,其他几位主管经营、财务、技术、企管的副总悉数到场,以及相关处长。汇报过程中,那位处长坐在董事长身边,每讲到关键地方,他总会在旁边小声为董事长解释,董事长也随着点点头。总工坐在一边面带笑容,一副泰然。

汇报完方案并提出实施建议后,在总工的主持下,各位副总分别表态,大多都是说这样的系统对企业很有价值,能提高管理水平,应该尽早建设,也有副总提出在后续服务过程中要关注企业实际情况,多调研多分析,一定要结合好。副总们发完言,总工说:“刚才的方案大家都看到了,对我们来讲是适合的。这家公司我们考察过,也很有实力,做过很多同行业企业,经验也很丰富,他们有能力实施我们的项目。”

接下来董事长说话了:“企业要发展,管理必须提上去。这个系统无论对提升管理水平,还是堵塞管理漏洞都很有价值。这个项目由总工负责,担任项目总监,经营部门是使用单位,×副总(主管经营)任项目副总监,经营处长担任项目经理,×处长(那位处长)任副经理,进入招标流程吧!”

大家知道,这是此次汇报成功的标志,这种情况下只要后面不犯大的错误,这项目应该是盘中餐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能有续开展了。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客户业务现状,同时表示对使用部门的重视,我们安排了顾问进厂做调研,精心准备了解决方案建议书。事实证明,对使用部门的重视对于拿下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营处长后来明确表示支持我们,因为竞争对手几乎没有和他单独做过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接触,销售和客户中多人建立了良好关系,包括总工和那位曾经阻挡我们的处长,还有企管办主任等。通过细致精心的工作,我们不仅对客户的标书起草提出建议,还在关键时刻根据各种信息和客户的建议,制定了有效的价格策略,通过有序的招标流程和商务谈判控制,成功拿下了这个项目!

在竞争对手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后来居上,运气固然是一方面,而在每个重要时刻抓住重要机会,制定正确策略,面对不同关键人做出正确事情,则是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刚开始无法接近客户高层,几次约见都被处长挡回来。为什么刚开始他们不愿意把我们引荐给高层,而后来又不拒绝安排参观、乃至后来又主动把我们介绍给董事长呢?很显然我们做对了一件事,就是不仅没放弃而是更加重视这些人,并通过努力证明他引荐我们是有价值的,对他是有帮助的。

案例中客户参观完同行时,还不确定会不会到公司参观,当时即使把他们“劫持”到公司,他们也是怀疑甚至敌对态度,直到我们通过关键问题捕捉他们的关键需求之后,客户才认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

那次方案交流之后,阻挡我们的处长为什么会红光满面?事实证明他向总工推荐了我们,不仅帮他挣足了面子,更证明他在采购中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择真正优秀有实力的供应商,这不仅让他个人得到赢,还让他得到了总工的信任。

总工从只给我们十五分钟介绍方案,到后来在企业内部组织这样一次关键交流,主动把我们介绍给董事长,他后来为什么不再阻挡我们去见高层、反而还推荐我们呢?我们了解到这位总工性格豪爽耿直、注重结果,因为清廉公正而深得董事长信任。我们的行业经验、解决方案、公司实力等能带给客户“业务结果”,他把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案和供应商引荐给公司,不仅是他为人处世的原则,他的个人赢,更是他对董事长信任的回报,反过来又更好地赢得了董事长的信任。

所以,当我们希望约见高层时,某个难缠的角色以种种理由阻挡我们,并不是因为他多可恶,也不是他故意与我们作对,很可能是因为没让他看到引荐我们的理由,他把一个“心里没底”的厂商引荐给高管或上级,会发生什么、会是什么结果他根本无法预料,局面一旦失控,就证明了推荐人的无能,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

如果希望他不再阻挡我们,只有一个办法——做能帮阻挡者赢得他老板信任的事,让他在老板面前有面儿有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难缠者的信任。

如何才能让阻拦者知道我们能帮他赢得老板的信任呢?这就是我们要做的工事,比如如何体现专业水平、如何展现丰富经验、如何让客户感觉我们真的在为他着想,等等。只有让阻拦者看到并赢得他的信任之后,才能让他相信“把我们引荐给高层”对他是有帮助的,引荐成功,他就能赢得老板的信任。

还有很多销售没有对阻拦者引起足够重视,在被阻拦之后低声嘀咕:“你算老几,牛什么牛!”“我认识你们的谁谁谁,你还敢跟我牛!”“等我和你们老大在一起的时候,看你怎么低头哈腰。”或许销售与这位阻拦者的上层有着良好关系,根本不把这个人放在眼里,凭借良好关系试图绕过阻拦者,岂不知这么做只会给自己埋下隐患。

见面不知道说什么

拜访客户高层,要么约不到,约到也只象征性见个面,说些不冷不热的话。很多销售更担心说错话,觉得见面反倒不如不见。有的销售进到总经理办公室就紧张,像小学生进了校长的办公室,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有的销售为见某位高层做了充分的准备,一见面就像机关枪一样把准备好的话全抛出来,也不管对方是不是在听。很多销售在从没有见过客户高层的情况下,以高管或专家的头衔为理由,把高管或专家推上去,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怎么搞定,把销售成败寄希望于那些人现场表现,寄希望于碰运气。

销售对高层有恐惧心理很正常,因为决策者管辖着几千几万人,手里掌管着几亿甚至几十亿资产,位高权重名声在外,企业员工谈起这人无不敬仰,就像精神领袖一样,销售去见这样的决策者能不紧张吗?如果总想他们拥有多少资产,有什么身价,电视报纸上的形象多么光辉,就会越来越紧张,其实在这些光环背后,他们依然是个普通的人。

有位朋友跟我到一位亲戚家串门,那位亲戚是市级领导。那天这位亲戚和我们一起坐下来聊天,一样和我们开玩笑,一样扔过烟来让我们抽,讲得兴起时手舞足蹈。朋友出来后说:“这和电视上看到的一脸严肃的形象千差万别啊。”我说:“他本来就是这样的。”做过多年销售的老手都知道,越大的老板道行越深,他们和蔼不张扬,不用炫耀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如果换个角度考虑,他们也是一个有家庭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他们也喜欢种花养鱼,或喜欢琴棋书画,也会像正常人一样视自己孙子为掌上明珠,或是为了孩子升学问题而伤脑筋,他们都有自己的苦恼与快乐。

所以,面对客户高层时,没必要有太多恐惧。我们去拜访他,就是了解他关心的具体问题是什么,是去为他解决问题的。

在负责营销学院的日子里,总能接到一些培训公司打来的电话,或是接待他们来访。很多向我们推荐课程的销售顾问打电话时,好像根本没想好要说什么,就是打个电话联系一下,还找出很多“近期工作忙不忙啊”、“天气真热啊”、“日食看了没有啊”这类话题,希望借此打开局面,找到双方谈话的兴趣点。在接这种电话时,我总有一种马上挂掉的冲动,甚至想和他们说:“有事说事,没事别耽误时间。”可是反观很多销售在拜访客户时,一样没想好要和对方说什么,理由只是“打个电话联系一下”、“加强联系增进感情”等,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客户是不是也如此反感。假如对方是客户高层,不知下次还有没有通话机会。

我们很多时候真的没想好为什么要见高层、希望达到什么具体目标,而更多地认为这个阶段有必要见高层,为了见而见,以为见了高层就有戏。还有的销售说见这位高层是想“让他支持我”,甚至是因为竞争对手见过了,我也要见一见,否则就要吃亏。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理由,见面都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目标,那为什么还要见面呢?

约见客户要有理由

客户高层的日程一般排得很满,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如果同意和我们见面,那么这件事在他日程表里应该属于“重要且紧急”的时间管理象限。客户抽出宝贵时间来见我们,一定是认为这件事值得他花时间和精力,他内心深处一定是想得到些什么。

我们在销售中经常约见客户,在多次培训中,大家制定面向决策者的“行动目标”和“约见理由”时,大部分是“礼节性拜访、表示重视、加深印象”“给他递张名片,告诉他我们公司也来参与这个项目”“让他知道我们方案的优势”“给他演示产品,告诉他我们的产品有多好”“吃个饭,拉近关系”“公关”“希望他更支持我”等,能列出去见客户的一百个理由,这些理由我们自己看来能把项目向前推进了一步,但这些理由未必是客户见你的理由,未必能打动客户。

前些年在总部负责业务时,接触了太多一线销售,其中不乏大批优秀的销售,他们对客户约见设计得非常好。也有很多销售约见客户,他们的理由是:“有时间吗?我想去拜访您。”“我们总部的专家想和您做个交流。”“我们总经理要去拜访您。”……这样的理由连约我这样一个小角色都这么困难,又怎么去约见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老板呢?

所以,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合适的理由约见客户,或是拿自认为的理由、只对销售推进有利的理由去约见,完全是一厢情愿,相当于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漂亮女士,直接走上去问:“你能嫁给我吗?”

如果想让客户把宝贵的时间预留出来和我们见面,在客户看来必须有见面的理由,这次会面能给他带来有价值的信息。

一个有效的约见理由能告诉客户这次约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客户“为什么要见我”,而不是你为什么见客户。同时,你的理由,不至于让客户像被带进茫茫沙漠,根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见面时“无语凝噎”,不知从哪儿说起。

有效的约见理由也能说明我们是有备而来,是为客户用了心的,这比其他“表示重视”的做法更直接、更实在,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客户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次即将到来的会面是在帮助客户解决他的问题、实现他的目标。

顶级销售关注的是拜访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关注每次拜访的效率和成果,这可能和很多刚入门的销售“跑起来”、“提高拜访数量”有所不同。在很多复杂项目中,并不是说跑得越多就越有效,有时候没有准备地拜访,还不如不拜访。大家知道要谈什么,重点在哪里,而不会漫无目的绕圈子。搞清楚究竟为什么要去拜访客户,在很多客户看来,这种为客户节省时间的做法是对客户的尊重。客户往往会因为高效拜访而对某家公司或某个销售留下良好印象。

在真实销售场景中,有时候我们很清楚客户高层“担心产品是否满足需求”“担心项目能否成功实施”,就急于给客户“演示产品”来证明自己可以。或者某位高层对竞争对手略有倾向,我们就认为这人支持对手,就要用公关手段。我们习惯源于自己的判断,看着竞争对手做了动作,加上客户略有表态,很多销售就乱了章法,不知所从。

我曾遇到过这种情况,竞争对手的高层在某次会议上见到了客户董事长,销售就要安排我们高层也要专程去拜访董事长。当时我问他:“客户董事长见了对方高层,感觉怎么样?”他说:“不知道,反正竞争对手见了,我们也必须见。”

试想我们以“演示产品”、“出来坐坐”或是“高层亲自拜访”为由约见客户,客户真心接受吗?客户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客户同意和我们见面,是被我们的“勤奋”逼得、迫于死缠烂打、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呢,还是因为客户清晰知道这次会面会给给带来什么价值呢?

对于一位正在进行项目规划的高层,相比请他喝酒吃饭的销售,可能他更愿意花时间见能给他介绍一些经验、提供一些参考建议或风险提示的销售。对于一位正想办法管理外地公司的老总,相比高层礼节性拜访,可能他更愿意见能给他提供集团化集中管理的专家。约见客户高层时,这个理由更需要用心思考。那些老板关心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战略、运营稳定性和赢利能力,他们需要增加企业运营的掌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而能帮助他们提高这些能力的知识、信息、经验正是他们关心和需要的。

客户对约见理由漠然,或我们自己感觉都不自然,说明还没理解对方处境、没抓住对方动机,没有考虑他的赢。如果约见理由与客户目前最希望得到的信息有关、与处境和动机相吻合,那么他会很期待与我们见面,因为他知道这次见面可能会给他带来什么,从而愿意安排时间与我们见面。

这种见面能推进项目进程,和客户息息相关,是客户在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与我们共同努力。很多销售听说客户同意见面后,一劲儿说“谢谢,谢谢”,对客户同意见面的“恩赐”心存感激,其实对于真正有效的拜访来说,客户应该感谢销售,至少双方要相互感谢,这种沟通是对双方都有价值的事情。

有效约见和会面对客户所起的积极作用必须能向客户清晰传达。很多销售习惯电话预约,告诉客户“我明天上午九点钟去见你”,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种口头信息传达是否清晰准确、是否容易被遗忘呢?拜访前很多销售习惯于通过邮件、传真甚至短信和客户确认,将拜访会谈的主要内容、时间、参观人员等进一步明确,这样既正式又专业,还体现了对客户的重视,客户也会重视起来。在讲究内敛和中庸本土,很多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表示出来但又不能讲得太透,这是高级销售的另一项修炼。

利用第三方意见

女孩子逛街都喜欢找个伴儿,相比自己逛来逛去,她们更希望找个有眼光的好友陪着,如果发现哪件衣服感觉不错,便穿在身上试试,扭头问好友“你看行吗”,根本不理会旁边不停忽悠的售货员,因为她知道那个售货员就想卖给她,而她的小伙伴则不然。

前些年,亲戚朋友看我从事软件行业,感觉我应该是个“电脑通”,其实我一点儿技术也不懂。早些年朋友家里要买台电脑时,会给我打电话:“我家要买台电脑,你看什么牌子的好啊?”“你说我是买联想的,还是方正的啊?”其实我真不懂。但在他们看来,我就是专业人士,我的意见对他们很重要。

开公司的朋友很多,以前经常有朋友咨询我,比如一个经营手机连锁的朋友问我:“我想用软件管理几个店的货,你们的软件能管吗?”“像我们卖手机的都用什么软件啊?”“你们公司的销售人员给我演示了好几遍,可我总感觉太复杂。”“你觉得我们需要花多少钱啊?”一股脑儿抛一堆问题,看得出来他不相信向他推销产品的销售,而更愿意相信我这样一个“对这行有些懂”的朋友。

一个做农产品加工配送的朋友问说:“像我们这样的公司,用你们的进销存软件可以吗?”“我们就是管理库存和进出货,我考察过了,他们向我推荐的是低端小产品,你看可以吗?”“他们这个价钱,你觉得贵吗?还能便宜多少?”“找这家代理商可靠吗?”……问题提了一箩筐,从头到尾问个遍,最后还是和那家公司以谈好的价格成交了。不一样的是,经过和我这么一交流,他放心多了。

后来,我从事营销管理咨询和培训,也有朋友问我:“你说我们的销售团队能力不行,怎么办啊?”“我们想搞个培训,你觉得哪方面的比较好?”“有人给我们推荐了一个**课程,你觉得有用吗?”“有个**老师,你听说过吗?”类似这样的问题,或许他们是真的想了解一些访求或信息,也可能他们只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些决策的安全感。

作为朋友,在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我当然愿意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这不仅是举手之劳,更能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朋友间的感情就在这种你来我往、互相帮忙中积累起来的。

“你的车怎么样?我最近也想买一台。”“这个品牌的手机好用吗?我最近想换一个。”“那家饭店怎么样,服务态度好吗?”在我们生活中,几乎每天都发生着这样的问话。这些是在做出决定时征求第三方的参考意见,人们认为那些“知情的第三方”会从公正的角度进行评价,或者那些有经验的过来人会从购买者同理心的角度提出建议,这些评价和建议对于人们决定是否采购有重大影响。采购者的这种心理,在复杂销售中也会经常出现。

钢铁行业的高管经常在各种行业会议上碰到一起,那些都是掌管着巨额资产的当家人,他们在一起有时候会谈:“你们的烧结机用的是哪家技术,感觉怎么样?”“你们的轧钢生产线是哪家设计的啊?”“你们的信息系统是哪家公司啊?”诸如此类话题。这些老板在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同时,也彼此交流着各种采购信息,交流着对不同的供应商的感受和看法,即通常所说的“口口相传”。而这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可能比销售做十次演示的效果更佳。

客户在面对销售的时候总有一种提防心理,总是在不断提醒自己“他们要卖给我东西”“他们要从我兜里掏钱”“他们是销售”,甚至提醒自己“不能上当,钱要花得物有所值”。所以很多销售在面对客户时苦口婆心、喋喋不休,客户就是不为所动。这说明他们只是想卖东西给客户,没有找到客户关心的重点,没有发掘到客户真正的赢,和客户没有共同目标,仅仅是在“销售”而已。特别是面对客户高层时,如果无法有效捕捉到这个角色的赢,引入第三方意见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三方可能是同行企业的管理者。同行之间的交流非常密集,很多行业都有“对标”一说,企业之间把自己的主要经营指标拿出来做比较,彼此找到对方比自己强的指标,学习相关经验,“对标挖潜”共同提升。生产部门对产量质量标,财务对成本标,销售对市场标,连办公室也对“酒量标”。除了日常交流,每年大大小小的会议此起彼伏,高层领导之间见面机会很多。谁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大项目决策,很可能是决策者拍板那一刻想起了谁的一句什么话,即所谓的“理性选择,感性决策”。在复杂销售中,客户高层的很多信息是在销售不知道的情况下获得,而同行之间的信息是最容易共享的。所以很多精彩的销售案例,就是利用领导之间看似毫不相干的交流,触动了客户那根决策神经。

第三方可能是那些有真才实学,被企业信任的大学教授、研究员或行业协会专家。“产学研”这个说法的产生有一定历史和社会背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很多企业下属的研究院、专属院校从企业剥离,但长久以来形成的“人脉”依然能起到一定作用。在很多行业,很多企业乃至厂商与知名大学、研究院(所)、行业协会的教授专家合作,一定程度上是学术行为,但更是市场和销售行为。他们所占据的是社会上这些教授专家作为第三方的专业影响力。

第三方可能是有过合作历史的其他供应商。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我曾多次被客户问:“这家公司服务怎么样?”“他们口碑怎么样?”“你看这样的配置能达到标准吗?”有时我们也主动给客户推荐其他的关联产品或方案,在客户看来我们不是在做销售,而是在真心帮他们。因为与客户有过很好合作,当客户选择其他产品方案时,出于信任更愿意听取我们的意见。这时作为第三方,我们的意见对客户来讲真的很重要。现在的销售无缝不钻,当无法接触到决策者时,他们也会试着通过有合作历史的其他非直接竞争厂商推荐。

第三方可能是高层身边不起眼的小角色,比如秘书、爱人、子女、亲友,甚至保姆。他们有时候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高层决策者的认知,比如“这小伙子挺懂事的”“他们服务真差,出了问题没人管”“我听说有家企业因为供货问题,正和他们打官司呢”。这些意见不是客户高层主动征求的,而是第三方无意表达的。每当高层在为决策犹豫不决时,这样的话无疑成了最后一根稻草。

一些国际公司有种众所周知的做法,每当有大项目招标时,他们都会为客户“推荐”评委,当然推荐的这些评委专家,都和这家公司有着长期合作关系,每年的市场活动、各种研讨会,都有这些专家的身影。或者有的评委是因为选择了他们的产品,而被冠之以“业内专家”的头衔,堂而皇之坐在评委席上,为这家公司投出支持票,尽管他们自己家里还有一大堆麻烦事没处理。这也是在利用第三方意见,可这种利用太赤裸裸了。除非客户内定了这家公司而走个过场,真正负责任的决策者是不会以这些专家的意见作为决策依据的。

我们应该怎么有效使用第三方意见呢?

如果我们希望通过第三方向决策者传达信息,那么决策者听到的第三方意见越公正客观,可信度才越高。决策者之所以主动征求第三方的意见,是因为供应商一家一个说法,下属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决策者无法做出理性客观判断,这时他希望听到第三方公平公正的意见。在他们看来那些人非局内人、也非直接关系人,在没有强烈个人动机驱使下,有些人和观点,可能更容易值得信任。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第三方不要明确地推荐,而只是从某个专业角度提出建议,或只谈自己的感受,尽可能用事实举例。记得有位总经理和我谈起过为什么选择某家厂商,他说:“当时就这件事我们也征求另一家同行企业的意见,他们正好用了那家公司的产品。听他们说,那家供应商有个服务工程师姓王,给大家培训特别尽职尽责,手把手教那些学员,同一个问题讲十遍都不嫌烦,直到大家学会为止。为了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小王竟然连续工作32个小时,问题一解决,他就晕倒在现场了。你说有这样的服务人员,能不让人放心吗。”这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我坚信提供第三方意见的领导确实厉害,相比说“那家供应商的服务挺好的,挺让人放心的”而言,用场景讲故事就生动多了。

很多不成熟的销售,恨不得把自己认识某个专家嚷嚷得全世界都知道,恐怕客户不知道那位专家是帮他说话的。有的销售带客户参观样板客户时,总想表现得与这家样板客户的“代言人”关系有多铁。其实表现得越铁,在来参观的客户眼里,这位“代言人”说的话可信度越低,他可能会想:“这家伙说得这么好,不定收了他们什么好处!”即使那位代言人说的是事实,他却被销售出卖了。提供意见的第三方,身上千万不要打上“××公司”的标签,不要让高层感觉这个“第三方”在帮着某家公司做销售,因为那些“帮着做销售”的很容易被一眼看穿,客户会把他们也当成“销售”看待。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因为不直接参与决策,他们才叫“第三方”,他们没有否定权,没有决策权,但他们的意见有时很关键,因为越和决策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越容易公正客观地看清问题,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这个第三方与决策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被最终决策者授权,那么他就不再是“第三方”,而成了这项目中的TB。

有效利用第三方意见,是很多销售在操作大单的必修法门。

优秀的销售可以让自己变得看起来像个“第三方”,变成给客户提供忠告的人。在客户看来,他们不是在“销售”,而是在提供公正的建议,他们值得信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程销售丨该怎么”拿下“大项目中领导?
大客户营销:如何约见高层?
销售高手养成系列——如何讲述第三方客户故事?【案例篇】
销售小常识(1):为什么你说了那多产品好处,客户就是不买?
工业品营销——【案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原创]如何和客户高层沟通 - 学习是种生活方式 - 畅享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