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品赏析】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十四)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十四)


碧海群帆  设色纸本   (3162.5万元,2011年12月上海天衡)

    款识:隔岸桃花迷野寺,乱颿争卷夕阳来。抱石写。钤印:印痴、新谕傅氏、乱头粗服、抱石斋

    题跋:此幅沉雄奔放,余深好之,苦不得兼,遂为世芳先生所致,喜同嗜趣,敢志姓名,悲鸿。钤印:悲鸿

    《碧海群帆》,画题石涛诗句,为石涛1679年所作,石涛本人曾据此创作《隔岸归帆图》和《枯墨赭色山水》。傅抱石喜欢此句,四十年代初以此为题创作了多幅佳作,本幅从题款和画风上判断应与《石涛诗意图》为同一年所画。在构图上,本画大江的S型走势的对角线纵贯构图显得更为悠深宏阔,相应的山势就显得更加连绵纵横,乱帆争卷的力度就显得更为激荡;在隔岸的桃花、树竹、野寺的配景上描绘更为细致,层次更为丰富,意境更为深远,特别是几颗大树的树干墨色沉著有力,增加了作品的壮魄之气;江水山体的处理上,“抱石皴”用得更加繁细,江水的流动显得更为汹涌澎湃,山体在夕阳的映照下更为浑厚深沉;船只人物的点缀上,也收拾得更为细心生动,本幅雄强激昂的气势也让观者心情更加难以平静。

苦瓜诗意图  1945年作

山水  1945年作

    款识:高人修白业,朝对白龙潭。石上呼龙出,岩前构草庵。何以疗晨饥,采药常盈檐。种桃不计岁,回壁遗尘贪。只明峰六六,莫辨径三三。逢人问迷津,引手当指南。伊余忆仙源,十载怀幽探。展转忽逾时,春风乘兴篮。有幸晤芳躅,握手成长谈。一听鸣红泉,再生十笏盦。到此积虑浣。胜揽如沈酣。出阻在穷境,险历固所甘。天都晦风雨,何日舒晴岚。乱走出空外,鸾鹤方同骖。苦瓜诗,抱石写。钤印:乙酉(朱文)、抱石大利(白文)、傅(朱文)

一生好入名山游  1945年作  (336万元,2010年4月上海恒利)

    款识:(1)一生好入名山游。乙酉正月十九日,傅抱石重庆西郊写。(2)桐知先生雅赏拙作,即此奉正,抱石补记。钤印:傅(朱)、抱石之印(白)、乙酉(朱)、踪迹大化(朱)

    抱石先生在这幅以大诗人李白名句为主题的作品中,以他独特的“抱石皴”,把他的精神气质与自然风光结合,表现出一种传统绘画中所缺乏的视觉冲击力,真是往往醉后,笔所未到气已吞。况且此画以狭长条的竖构图,令欣赏者在此画前,犹如倾听一首激情浩荡的乐曲而心潮澎湃。

大涤山诗意图  镜框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湖外青青大涤山,写来寄去浑莽间,不知果是余杭道,纸上重游老眼间。苦瓜大涤子游余杭诗意,今录之并写景。乙酉大暑,东川金刚坡下山斋,新喻傅抱石并记。钤印:傅抱石、新喻、往往醉后

    此作为傅抱石居于重庆金刚坡时创作之山水画。画面山峦起伏,江水荡漾,既有万里江山之大气磅礴,又有文人绘画之清新意境。点缀其间的亭台和人物,为壮丽山水注入一缕生气。题识中可知,图中所画为大涤山之景,乃傅抱石借石涛之诗句所创作。大涤山是抗清英雄黄道周(1585-1646)的故地。当石涛途经大涤山,耳闻抗清英雄之故事,心中骤然涌起对故国的怀念,对失去之家园的无比依恋与渴望。无奈不得排遣化解之法,只得付诸笔墨,把胸中所念之大涤山描绘于纸上。故此,石涛便有了一个新的别号 “大涤子”。几百年后,傅抱石根据石涛诗句再做此图,可见其对石涛的艺术思想和成就之景仰和推崇。“我用我法”、“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石涛的经典绘画理论对傅抱石影响颇深。他自己曾说:“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因此,这幅作品也可看作是傅抱石先生向石涛本人及其艺术成就的敬礼之作。

秋山清话  1945年作  (1600万元,2011年12月北京保利)

秋山登临  1945年作

    款识:乙酉大暑,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山斋写,傅抱石。钤印:傅、抱石之印、乙酉、踪迹大化

    《秋山清话》作于1945年,其苍茫淋漓的笔墨风貌,足以代表抱石先生金刚坡时期的风格。画面采用了传统山水中的高远式构图,以表现山势的高峻和深邃。观其皴法,画是乱麻皴与荷叶皴的结合,前景又用了拖泥带水和泼墨。皴法之外,是破笔散锋点,浓浓淡淡,疏疏密密,似乱而有序。复以淡墨多次渲染,最后以墨赭、墨青敷之,使线、皴、点等元素构成不同的体面关系,并最终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营造出一个雄奇葱郁的山川景致。画幅下端石壁上,以重墨写老松一株,繁枝密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树上、石下,泉瀑呼应,这是天籁之声。格外有趣的是,在一片混沌中,两位树下对话的高士和一位红衣童子却清晰可见,三个人物均以简练而精确的笔墨勾出,意态生动,形象奇古,气质超凡。其形像似从混沌山水中跃出,其精神却又与山水相契相合。悬画远观,便觉通幅山川润泽,雾气弥漫,元气淋漓,意境悠远,应为抱石先生盛年妙作。

蜀山寻胜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题识:重庆西郊金刚坡下写,新喻傅抱石。钤印:抱石之印、乙酉、踪迹大化

    全画以竖长条幅构图,分两段表现:一是淡墨、赭石绘成的远山,一是墨赭稍重的前山和其中花青、重墨染就的密林,两段之间以缥缈的云气相隔。远山数重,崔嵬陡绝,山间一瀑布飞泻千仞,没入云雾之中。山峦用典型的“抱石皴”画成,纵笔挥扫,真实表现出大山的体、面、光线和空间感,线条毛涩披离,“恰似铁画银钩,柔韧遒劲,既痛快淋漓,又含蓄微妙”。更远处,以极淡的墨染山势,略示有无而已,但云雾茫茫遮望眼、千峰隐隐渐无穷之势已跃然纸上。

    前山峰头低缓,皴法稍异,墨气淋漓,渲染草木华滋的效果,既起到过渡画面的作用,又衬托出远山的巍峨险峭。山中绘郁郁莽莽一片松林,墨彩沉沉,初看一片苍茫,细辨则前后远近高下分明。树木繁而不密,处处透气,林下风来。林木间留白,中见三人自左向右登坡而行。人物以细线勾成,刻画精细,衣冠高古,神情毕肖。前导一人,长笄簪发,面长有须,眉目苍逸;身着灰袍,衣袖宽大,笼手回身欲语。身后一文士身穿白袍,腰扎丝绦,神情与前一人相呼应。一红衣童子紧随在后,头扎双髻,手持竹杖,垂首而行,身体大部分隐没在松石之后。虽然人物所占画幅不大,但在浓重的松林背景中十分醒目,是画眼所在。傅抱石作点景人物之精彩为识者公认,此图中人物眉眼、衣饰描绘之鲜活传神,尤可作为其盛年时期经心得意的代表。

太白诗意图  镜心 1945年作

    款识:乙酉小春,抱石写太白诗意,东川金刚坡下山斋。钤印:抱石之印、抱石山斋

    傅氏好写诗意画。本幅诗意画章法大胆而奇特,两株重墨画成的大树几占去了四分之三的画面,大树下面有条蜿蜒曲折的小溪,一高士及一抱出画的童子沿溪而行。远处有崇山峻岑,应是溪流之源头。画面满而黑,而在“满”与“黑”之中却能重点(人物)突出,层次分明。由于画家精心画出了“透气处”,使画面不闷不塞。这正是画家本领的高超之处,也是傅氏早期山水之一大特征。画中高士在匆匆行走中一边“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同时期盼着与友人吟酒赏画。傅氏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看似画得随意,却总有一股飘然之气,与整个画面灵动飘逸的风格十分和谐协调。这一特点在本幅《太白诗意》图中可说最为典型。

山斋饮酒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款识:乙酉仲夏杪于沙坪坝中央大学。傅抱石。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刘伯伦《酒德颂》。目寒先生雅正,新喻傅抱石写奉。

    诗堂:晋贤酒德。新喻傅抱石逸兴。济深识。钤印:李济深(白文)

    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紫崖奔处黑,曲径去边明。秋日沾新影,寒江落旧声。柴扉临野碓,半湿捣香粳。傅君抱石游神与古会,纵兴以豪妙为趣,千载谁复有此骄雅。卅五年冬月,叶为铭、劭尘、胡适之、广生、玄同,识之。

    边跋:△款署:泽远斋主题。钤印:盛祖江(白文) △柳其赋文。 钤印:奇冈(朱文)、法名(朱文) △目寒先生方家正。作宾。钤印:作宾(白文) △乙酉长至,陗寒,寿玺。钤印:寿玺(白文)

    意境的创造在傅抱石的绘画中占重要地位,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力以及在意境审美上幽曲委婉的回味。傅抱石尤其擅长以笔墨技巧等绘画艺术手法描述真山真水的自然美和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在他的笔下,山水气势磅礴、韵致高雅。这件《山斋饮酒》气韵生动,画面中有古装人物迎着风雨行于山丘,非常有古意。

    这件作品体现了傅抱石极高的笔墨技法。先生曾说过:“画家一定要有自己的一套看家本领,没有手段,就称不上画家,仅有一种手段,终究难称一流大师。”从图中所见作者散锋笔法的应用和“抱石皴”的发挥,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傅抱石用笔根擦染出高山高耸挺拔的山坡,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其壮丽气势和质感以及山石在飞泉的影响下的湿润感。而左边倾泻而下的瀑布更是充满动感,以散锋笔法画水所造成的效果显著,在此画前景水口中表露无遗。

幽谷鸣泉  立轴 设色纸本  (920万元,2011年12月上海天衡)

    款识: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钤印:抱石私印、踪迹大化

    金刚坡孕育出了傅抱石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山水画风格。《幽谷鸣泉》即是产生于金刚坡的佳作,约作于1945年前后。

    此图采用高远式结构,近景和中景的层次被模糊化,使远景的山峦逼近眼前,呈现出高大险峻、峭拔欲倾的山势特征,山体轮廓及树木松石以破笔散锋快速写成,极尽毛笔之所能,从笔尖到笔根,勾厾皴染,粗头乱服,有佛家“破除名相”之豁达。用墨则酣畅淋漓,营造出湿气氤氲的效果。近景施以大片浓墨,衬托出溪水之清和亭中高士之幽,简淡,示意而已。

    傅抱石山水远承南宋释家和元代文人画,近则独钟情于石涛,有深厚的传统绘画的基础,加之眼中的巴山蜀水,故有其独特风格的产生,此外也不可忽视其画中的人文关怀。这便要联系他所处的那个战乱的时代,烽烟四起,满目疮痍,人民的离乱苦难,不免使他的内心痛苦,所以,常常在醉酒的同时,用笔墨宣泄心中的愤懑与痛楚。这或许正是他的“往往醉后”的境界。

瀑泉双流图  设色纸本 乙酉(1945年)作  (560万元,2008年4月中国嘉德)

    题识:乙酉冬月,新喻傅抱石,重庆西郊。钤印:傅、抱石之印、抱石得心之作

    图写山中雨后,泉瀑奔泻之景,展轴观览,似闻其声。作者混用乱柴、乱麻和拖泥带水诸皴,粗头乱服,横涂竖抹,酣畅痛快,元气淋漓,当是酒酣兴浓时所作。图右钤“抱石得心之作”一印,可见是作者自觉得意的佳作。

听瀑图  立轴  乙酉(1945年)作  (5692.5万元,2011年6月北京歌德)

    题识:是画写于乙酉九月重庆西郊,仲欧先生雅赏拙作,即以奉教。癸巳三伏,傅抱石金陵补记。钤印:抱石私印(白)、往往醉后(朱)、青霞挪赏(朱)

    此画绘于1945年,画家金刚坡居住经历行将结束,正值年富力强的创作巅峰期。本幅构图饱满,高远之景全得王叔明遗意,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传达出深邃之境。技法上,熟练地运用他独创的“抱石皴”,势如狂风骤雨,不仅成功的描绘了悬崖峭壁、瀑布飞流的宏大场面,而且表现出灌木葱翠、流云残雾的氤氲气象和浑厚之态。笔墨功力造诣深邃,己臻炉火纯青的境界。画意强烈饱满,巧妙地留着空白,使垂帘直泻的飞瀑,湍急奔流的溪水,与水口伫立的矾石和摇戈的葱绿灌木,构成一首庞大的交响乐章。



(未完        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4
江西新余傅抱石山水画欣赏(二)
傅抱石山水佳作赏析【二】
傅抱石飞瀑图:未曾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傅抱石山水画欣赏①
【画理大师】卢炘 |“抱石皴”是散笔皴,不是“中锋用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