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讨论!攒竹穴或可开窍醒神

小编说

攒竹穴为呃逆特效穴,同时由于“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常用于面部疾病、眼部疾病。本文作者探讨了此穴的新用途,一起来讨论!

攒竹穴位于人体面部,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

《腧穴学》中主治: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目眩、头痛、面瘫、夜盲、视力减退、急性结膜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角膜白斑、面肌痉挛。

此穴为呃逆特效穴,同时由于“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常用于面部疾病、眼部疾病,如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眶上神经痛、眶上裂综合征、动眼神经麻痹、眼外肌麻痹、眼运动神经损伤等。

现代文献相关研究也有用于缺泪性干眼症、儿童频繁眨眼症、近视、飞蚊症、麦粒肿、眩晕、失嗅症、过敏性鼻炎、哮喘、高血压、偏头痛、失眠、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颈椎病等疾病的治疗。

然而笔者在临床上发现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点,它可能还有另外的一个用途,就是醒神开窍。攒竹位于眶上切迹处,眶上缘中部,内1/3和外2/3交界处。局部层次解剖为皮肤、皮下组织、眼轮匝肌,浅层布有额神经的滑车上神经,眶上动脉、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深层有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再向眼窝内壁为眶上裂,其中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眼静脉及交感神经纤维等运动、感觉、及复合神经通过。

用力压迫此部位,可有明显的痛觉,临床上经常压迫该部位以诊断和治疗三叉神经痛,也在此处进行压眶试验,以检查昏迷患者的程度。因此,笔者认为该穴位可适用于促进晕厥、痫性发作,甚至部分昏迷等意识障碍、意识丧失患者的意识恢复。

翻查古代文献发现,攒竹穴因位居眉头,为眉毛攒聚之处,又眉毛形如竹叶,而得名。此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且其中有“头风痛,鼻鼽衄,眉头痛,善嚏,目如饮脱,汗出寒热,面赤颊中痛,项椎不可左右顾,目系急,瘛疭,攒竹主之。”“小儿痫发,目上插,攒竹主之。”的记载。

其他的古代文献中也有多处相关论述,如:《普济方》中“攒竹穴一名始光,一名光明,一名圆柱。在两眉头少陷宛宛中……明堂经云。主头目风眩,眉头痛,鼻鼽衄。但是口厥癫狂痛,神邪鬼魅皆主之。忌如前法。”

“治痫发,瘛疭狂走不得卧,心中烦。穴攒竹,小海,后顶,强间”“痫发瘛疭,狂走不得卧。穴攒竹,小海,后顶,强间。”“攒竹一名员柱,一名始光,一名夜光,一名明光……汗出恶寒,面赤中痛,项强不可左右顾,目系急,瘛疭癫疾,互引反折戴眼,及眩狂不得卧,意中烦,目不明,恶风寒,痫发,目上插,痔痛。”

《针灸聚英》中“心邪癫狂攒竹穴”“癫痫攒竹神门中。天井小海金门同。商丘行间与通谷。心俞后谿鬼眼攻。通前总计十一穴。”《医学纲目》也有“癫疾互引反折,戴眼及眩,狂走不得卧,心中烦,攒竹主之。”

笔者以为,凡是伴有意识障碍、意识丧失的晕厥、痫性发作以及部分昏迷的患者,都可通过按压攒竹产生强烈的疼痛效果,醒神开窍,促进相关意识障碍、意识丧失患者的苏醒。笔者曾尝试用于痫性发作及晕厥的患者,均达到了醒神开窍,促进患者苏醒的功效。

但由于意识障碍、意识丧失只是临床的一常见症状,其病因较多、病理及发病错综复杂,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积累,其与刺激水沟、十宣等穴位疗效有待进一步对比,其作用机制及疗效有待进一步实验及临床研究。


新媒体编辑 | 徐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腧穴之道穴位精讲:【足少阳胆经】177、上关穴——消除三叉神经痛的特效穴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3)眉冲
●心脑病特效穴口诀【心脏缺血/心悸胸闷】
手少阴心经常用穴位临证实用通解
四白穴的准确位置图,艾灸按摩四白穴作用与功效
每天一穴:四白穴主调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角膜炎鼻窦炎等病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