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由来

太史慈子义

《鬼子进村》小品剧在最后打出了“犯我中华,虽远必诛”的横幅,获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最为大家熟悉的这句台词应该就是去年的热播影片《战狼2》里吴京的那句“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应该说《战狼》两部电影的主旋律是一致的,也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是对于中国这个在近代史上饱受外国入侵的古老国家尤为珍贵,这也引发了中国人的共鸣。

“犯我中华,虽远必诛”这句话并不是编剧自己编出来的,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有人喊出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就是说编剧将“明犯强汉者”改成了“犯我中华者”。让我们回顾一下那一段英雄豪迈的历史。

一、背景介绍

西汉宣帝、元帝时,中国北部的匈奴内部大分裂,先后出现了多达5个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相当于皇帝),他们彼此之间征伐不断,最终2个单于胜出,分别是位于东部的呼韩邪单于和位于西部的郅支单于。郅支单于的都城在康居国东部(今中亚哈萨克斯坦境内),他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汉黄龙元年(前49年),郅支单于击破乌孙,北并乌揭、坚昆、丁令三国,强大后的郅支单于不再把汉朝放在眼里,除了要回在汉朝当人质的儿子外,他还杀了汉朝的使者谷吉。这一举动激怒了西汉的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

展开剩余89%

二、陈汤其人

陈汤(?—约前6年),字子公,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他既不是卫青、霍去病那样的贵族将军,也没有李广、李陵那样的显赫军人世家作后盾,他仅仅是普通的平民出身,祖上毫无功荫可袭,必须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勇气努力打拼。按照史书记载:陈汤年少时好读书、博学多识,写得一手文章,但因家贫时常四处向人借贷,偶尔欠帐不还,同乡都因此鄙视他(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因受到富平侯张勃(张汤曾孙)的推荐,后举为郎官,获得当官的资格。陈汤主动请求出使外国,几年后被任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都护甘延寿奉命出使西域。“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 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后官至射声校尉、从事中郎,封关内侯,他一生经历坎坷,在长安去世。后被追谥为破胡壮侯。

三、郅支城、都赖水

郅支城是以郅支单于的封号得名的城市,地址位于康居国东(今哈萨克斯坦境内)。按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的标注应为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今为塔拉兹市),这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唐朝时移之为怛逻斯城。郅支单于占据此城后,使得西汉的丝绸贸易无法通过,同样的,西方的商品也无法到达汉朝。所以此地的战略地位也极为重要。

都赖水是郅支城东的一条河,郅支单于将康居国的老百姓杀死后投入到这条河中,这条河也是陈汤的军队扎营的地方,越过这条河就是郅支城。现为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塔拉斯河。

○郅支城,在康居东。汉初元中,康居为乌孙所困,乃迎郅支单于于坚昆,欲与合兵击乌孙。郅支遂西至康居,叛汉,侵击乌孙,发康居民筑城居之。建昭二年(前37年),西域副校尉陈汤与都护甘延寿谋曰:郅支侵凌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伏之。如得此二国,北击伊列、西取安息、南排月氏,山离乌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遂矫发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诸国兵,分六校。三校从南道逾葱岭,经大宛;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前至郅支城,都濑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进攻城,破斩之。

○怛逻斯城,在故石国东北。杜佑曰:碎叶川长千余里,东头有热海,西头有怛逻斯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碛西节度使盖嘉运遣疏勒镇守使夫蒙灵詧与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潜袭怛逻斯城,擒突骑施别部黑姓可汗尔微。天宝十载(751年),高仙芝自安西讨大食,大败于怛逻斯城,是也。胡氏曰:城初属石国,常分兵镇之。碎叶川,见前亦力把力。

○都赖水,旧在郅支城东。汉建昭中,郅支单于暴虐,支解康居贵人人民,投都赖水中。陈汤等击郅支,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是也。

――摘自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四、战斗经过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冬,陈汤有勇有谋,他利用郅支单于不得民心建议长官甘延寿主动出击,直捣郅支单于新建的单于城。但甘延寿害怕担上“矫制兴兵”的罪名不同意,陈汤借甘延寿生病的时机假传圣旨,率领西域15国盟军共计4万人兵南北两路(六支部队)攻打康居国。整个战争过程非常精彩,有计谋、有勇略、有外交战、有攻城战,陈汤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军事指挥官。

第一阶段,陈汤亲率三支部队走北道,经过乌孙国,先是打败了康居国的副王抱阗的军队,并且还俘虏了康居国的贵族伊奴毒。

第二阶段,进入康居国东部境内后,陈汤军纪严明,获得了康居国另一个贵族屠墨兄弟的拥护,让他们作为先导,获得了大量郅支单于的内部情报。

第三阶段,陈汤为稳住郅支单于,与他打起了外交战,表示自己劳师远征,粮草不继,故意示弱,避免了郅支单于的逃跑。

第四阶段,正式的攻城战开始了,陈汤率联军先后打败郅支单于的数次冲锋。郅支单于能够打败呼韩邪单于、闰振单于、伊利目单于和乌孙王国说明他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在保护单于城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他的十几个老婆登上城楼作战,可见匈奴人的英勇善战。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郅于单于被汉将杜勋所杀,匈奴有1518人被杀,1000多人投降,也就是说郅于单于的全部兵力(加上大老婆、小老婆)只有3000人不到,而汉朝与西域的15国盟军是4万人,兵力比大概是1:13,匈奴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五、结局及影响

甘延寿、陈汤将郅支单于的头送到首都长安,震惊了朝野。汉匈战争以来,这是第一次抓到这么大级别的boss,连大汉名将卫青、霍云病也没做到。最终,郅支单于的头被挂在长安的大街上挂了十天后才埋入土中。两人都是“矫制兴兵”,但他们在给汉元帝刘奭的上书中写到:“我们是兴义兵,替天行道,能够斩杀郅支单于,是因为皇帝陛下的神灵保佑,要告诉那些蛮夷们,敢于公开挑衅大汉的,再远也要将他们诛杀”,这也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由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大汉的铁血精神。

陈汤矫诏出兵,灭了唯一不服大汉帝国的郅支单于,此后,持续了百年的汉匈战争告一段落,大汉帝国不仅制止了匈奴的骚扰入侵,而且威名播于西域,成了当时东方最强大的国家,西域诸国无一不服从于大汉帝国。这也保障了丝绸之路在西域日益繁荣,可以说,丝绸之路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大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连接起来。一百多年后,罗马帝国(史书称之为大秦国)皇帝安敦(即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作者)派使者向大汉进贡了象牙、犀角、玳瑁等珍贵物品,即是东西方文明再次沟通交流的证明。

此战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有效地震慑了另一个匈奴呼韩邪单于,三年后,他亲自到长安请求和亲,这就是汉匈历史上最有名的那次和亲――昭君出塞。这次和亲不同于以往,原来的和亲是汉弱匈强,不得已以和亲的方式避免匈奴的骚扰,这次和亲却是汉强匈弱,匈奴借大汉保护自己。

再看看甘延寿、陈汤的结局,陈汤是消灭匈奴郅支单于的第一功臣,但是由于他矫诏出兵,程序上有问题,所以在凯旋的半路上,就开始遭遇麻烦。司隶校尉在半道拦住陈汤,说他消灭郅支后,贪污了很多财宝,要对他进行检查。后来因陈汤的贪污问题对于他们封赏讨论了很长时间。最终,汉元帝还将进行了封赏,甘延寿因功封义成侯,陈汤只封了个关内侯。比起汉武帝远征大宛的惨胜,“天子(刘彻)为万里而伐,不录其过,乃下诏封李广利海西侯,封赵弟新畤侯,以上官桀为少府,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百馀人,千石以下千馀人,奋行者官过其望,以谪过行,皆黜其劳,士卒赐直四万钱。”光九卿(部长级)就封了三个,相比起来,甘延寿、陈汤的封赏太过简单。

甘延寿早早病死,陈汤的结局并不好,元帝死后,成帝即位,陈汤还是因为有前科贪污被免官。后又因康居王子事件犯了欺君之罪,差点被杀,被削爵免为普通士兵。后又被大将军王凤起用为从事中郎,最终还是因为贪污的才毛病被免。后又因昌陵事件被发配边疆。陈汤这一生尝尽了人生艰辛,在攻打郅支单于的时候落下了风湿病,两臂不能屈伸,之后又下狱、流放,到了汉哀帝时才得到赦免,他带着一身伤痛回到长安,最终病死于长安。

在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缅怀甘延寿、陈汤,为他们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喝彩,为大汉的铁血进取精神而骄傲,为中华民族以汉命名而自豪。

六、附录:《资治通鉴》原文

(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冬,使西域都护、骑都尉北地甘延寿、副校尉山阳陈汤共诛斩匈奴郅支单于于康居。

始,郅支单于自以大国,威名尊重,又乘胜骄,不为康居王礼,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发民作城,日作五百人,二岁乃已。又遣使责阖苏、大宛诸国岁遗,不敢不予。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郅支困辱使者,不肯奉诏;而因都护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遣子入侍。”其骄嫚如此。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略,喜奇功,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如得此二国,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已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汉兵、胡兵合四万馀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即日引军分行,别为六校:其三校从南道逾葱领,径大宛;其三校都护自将,发温宿国,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涉康居界,至阗池西。而康居副王抱阗将数千骑寇赤谷城东,杀略大昆弥千馀人,驱畜产甚多,从后与汉军相及,颇寇盗后重。汤纵胡兵击之,杀四百六十人,得其所略民四百七十人,还付大昆弥,其马、牛、羊以给军食。又捕得抱阗贵人伊奴毒。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径引行,未至单于城可六十里,止营。复捕得康居贵人贝色子男开牟以为导。贝色子,即屠墨母之弟,皆怨单于,由是具知郅支情。明日,引行,未至城三十里,止营。

单于遣使曰:“汉兵何以来?”应曰:“单于上书言:‘居困厄,愿归计强汉,身入朝见,’天子哀闵单于弃大国,屈意康居,故使都护将军来迎单于妻子。恐左右惊动,故未敢至城下。”使数往来相答报,延寿、汤因让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忽大计,失客主之礼也!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且尽,恐无以自还,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被甲乘城;又出百馀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馀人夹门鱼鳞陈,讲习用兵。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百馀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面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仰射城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

初,单于闻汉兵至,欲去,疑康居怨己,为汉内应,又闻乌孙诸国兵皆发,自以无所之。郅支已出,复还,曰:“不如坚守。汉兵远来,不能久攻。”单于乃被甲在楼上,诸阏氏、夫人数十皆以弓射外人。外人射中单于鼻,诸夫人颇死;单于乃下。夜过半,木城穿,中人却入土城,乘城呼。时康居兵万馀骑,分为十馀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夜,数奔营,不利,辄却。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康居兵引却;汉兵四面推卤楯,并入土城中。单于男女百馀人走入大内。汉兵纵火,吏士争入,单于被创死。军候假丞杜勋斩单于首。得汉使节二及谷吉等所赍帛书。诸卤获以畀(bi4,给予)得者。凡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百四十五人,降虏千馀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

(汉元帝建昭四年,前35年)春,正月,郅支首至京师。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丞相匡衡等以为:“方春,掩骼、埋胔之时,宜勿县。”诏县十日,乃埋之。仍告祠郊庙,赦天下。群臣上寿,置酒。

――摘自《资治通鉴·第29卷·汉纪二十一》

2018年2月10日星期六晚

搜狐知道|超实用韩语零基础速成,可进行日常对话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强汉名将--甘延寿
汉帝国扬威万里
说匈奴之46: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三)
陈汤平定匈奴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一战成名的历史名将,说话比卫青还牛,“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