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甘草附子汤




汪铎 - 逍遥游 来自请风停下来 07:52

甘草附子汤

曾骞

 

《伤寒论》第175条。这条还是和风湿相抟有关。看条文的描述。

 

“风湿相抟,骨节烦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方三十七。”

 

《伤寒论》普遍被认为不好懂,其实这么朴素的一本书,真有那么难吗。条文中有脉的描述,也有证的描述,是不是像医案。这个175条,接174条。174条有伤寒若干日,表明了还是在伤寒的范围。其实这个175条,也是如此。证候还在伤寒病的语境内。

 

《伤寒论》行文特点就是这样。像古琴的减字谱。左手的指法写在开头,接下来几个音,都没有标注左手指法,只有右手。就直接依开头的左手指法抚了就是。

 

回到正题。175条,表症描述较多。

 

“骨节烦疼”,骨节之间靠津血润养,才活动自如。如门枢的原理。骨节呢,往往又是气血相合的关口,一旦因为湿邪囤积不去,骨骼附着处就会发生粘连,内空间变狭窄,气血流通就出问题。这样的疼痛,引发情绪上的低迷。生理影响心理。

 

“掣痛”。就是痉挛。局部濡养不足,只能靠抽动来调集津血。人体自身一种代偿性反应。这种痛主症状在牵扯痛,但也不是持续的,有紧有松。

 

“不得屈伸”。屈而不伸病在筋,伸而不屈病在骨。表明了筋与骨都有问题。这就比较严重了,说明了痹已深,已经不是简单的皮痹、肉痹。而是涉及到了筋痹、骨痹。

 

“近之则痛剧“。拒按。局部实证。有的病家,关节处会红肿起来,摸起来烫。此局部若是寒虚,则喜按。与“骨节烦疼”机理并联,骨关节是气血相合口,阳气被格于外,风寒湿三者阻隔其行。所以就出现了表面的局部红肿。阴阳交换不利。

 

“汗出短气”“小便不利”。体表在排汗,汗是自汗,小便却不畅快,或是尿量减少。小便不利首先说明了一个问题,水液下行不利。同时的话,呼吸气短,“短气”一般会伴随有心悸。说明气机上升至胸膈时受到了阻碍。气不得上,水液又不得下,那就只好通过体表来排,就有了汗。这种情况通常是中焦有水饮。仔细去问诊的话,病人或许会口渴不欲饮,或者饮后不解渴。

 

继续看条文,有一个“恶风不欲去衣”。这是关键。汗出,恶风,说明体表津液虚,但通过条文前述,我们知道体表有热有实,但归根结底,一切的痹,都是寒凝。“不欲去衣”,说明寒在很深,骨头里面。前面已说过,这个病是筋骨都出了问题。体表的热,是局部的热。这样去看问题清晰不乱。

 

“或身微肿者”。有的病家可见身体体表微肿。气化能力弱了,自然会体表肿。阳气不得行,阴湿积聚。同时,肿也表明,内部想出来。身体一切体表的肿,都寓意着一种势能趋向:欲从中出。

 

总结一下得到了什么。筋骨同病而痹,体表有湿,内部有水饮。表里同病,人体的表达想从表出。还差一步,最重要的,阴证还是阳证。条文中没有脉象。

 

如果直接用174条的脉象。那么必阴证无疑。寒热的话,根据174条的脉象,寒。更客观一点,来看175条的证候,分析一下阴阳状态。

 

我们把条文中所列证候分析逐一去鉴别的话,一派津液虚的象。那自然就是阴证了。所以这个175条,继续按阴证论治。阴阳的定夺主要是脉,175条其实还是以脉来定阴阳的,条文在逻辑与语境上承接着174条。在这里用证去反推脉,是为了佐证两条文之间的承接关系。

 

阴证,会用到附子。姜用不用呢。若是阴证有胃弱,可以用姜。而且是寒证中虚实不禁。针对中运问题,炙甘草会用到。有水饮,自然会用到气化中焦的术类。而且有的病家身微肿,术类自当适合。茯苓呢,药势下行而利水。对小便不利有裨益。体表与肌内津液虚,用到桂枝。体表中那些局部的实与热需不需要施用某类药势。其实这些体表局部的实与热,都是因为湿邪不化壅阻壅滞所引起,完成对体表的气化就可以大而化之了。白芍呢,可不可以,白芍的药势所及对于肌肉筋骨之挛也是有作用的,芍药甘草治筋挛很著名。但别忘了,湿证在,白芍阴敛,不适合。

 

有了附子,术类,炙甘草,姜类,桂枝。还有茯苓

 

再结合条文证候,整个矛盾都集中在体表,风寒湿在骨节。表循环出了大问题。知道《伤寒论》所展示的人体运行机制的,就知道人体是内外两大交接循环机制。相关于这个理论的文字之前已经写过太多,这里就不赘述了。打通了表循环,如果血瘀又不严重的,内外基本就可以交接起来,实现人体自洽了。斟酌细推,是不是还可以简化用药。以表循环为重点。

 

也就是说,内部的水饮问题,通过实现表循环即可完成利饮。类似杠杆原理。

 

再来定次药。可以把姜拿掉,把茯苓拿掉。因为要以表循环为主。就剩了附子,术类,桂枝,但中焦能量药永远在第一位,炙甘草少不了。现在回头去看条文后所列的方:

 

甘草附子汤方

 

甘草 二两(炙) 附子 二枚(炮,去皮,破) 白术 二两 桂枝 四两(去皮)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用合参推导,推的方就是经方。所以,掌握《伤寒论》设方立法的内在规律最为重要。关于这一点,说过很多次,这里罗嗦地又在重复。

 

条文中用的是白术。关于“术”,在174条中已经讲解过。苍术或白术看需要用。另外,关于条文中有描述:“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止复烦者,将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是说服药的度。先是温服一升,一升大概等于今天的200毫升。小半个矿泉水瓶。服下这些量后,应该要微出汗,表明外循环气化成功,外循环解了,内部那个迫于中焦的水饮问题应该也相对地改善,所以开始想吃东西。这是好的表现。但有的比较顽固,出现“汗止复烦”,意思就是说,解除了一部分痛,还有余痛在,有余痛,病家就多少还会有点不高兴。常遇到的,病家说,怎么好是好了点,可还没好完啊,什么时候好。那就继续吃药好了。

 

正所谓痛虽不即去,病却衰之,慢慢地就会好。立瘥这种事情,也需要根据客观条件所在。


这个医嘱里有个八卦的地方。张氏其实还是蛮照顾人,写得详尽,包括人觉得喝一升多了,还关照人家可以先喝六七合。六七合相当于130到140毫升。暖男。得道的人就是不一样,慈悲。


可以想见当年的张氏看诊有多么地详细耐心。


这个方在经方系统中,广泛应用于所谓的痛风。或者是所谓的急性类风湿性关节痛。包括所谓的CDT。这些都是现代医学的难题。但我非常不明白,为什么研究者们不向先圣求,不向经典求,而是陷入在无穷尽迷局中枝叶上求。

 

大量的医学资源,人力物力财力都这样被白花花浪费。

 

谈到了应用,就再谈一下,使用『甘草附子汤』治疗痛风,我们得断定有阴证在。否则,凡是遇到痛风就用这个方,就真的成了经验主义,将经方变为了偏方。同样的,越婢加术汤,也是治疗通风的效方。但阴阳上,却不同。『甘草附子汤』原方,只以炙甘草建中,而没有姜枣,姜枣可不可以用呢,可以啊,茯苓可不可以用,也可以啊,就看是不是确真需要了。其他的药势呢。只要不制肘于方组的整体势能方向,有需要就可以用。比如,涉及到内外交接中有血瘀的,那么就针对局部加上攻瘀化生。变化之道,是锦上添花,非画蛇添足。

 

『甘草附子汤』只是个名相。我们谨守阴阳法度,以及脉证合参,顺着规律,得到的方案只要是符合于人体规律的,就是在道上。

  

(图作者李知弥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个汤叫还魂汤,你喝过吗?
【学伤寒】条文第192条
伤寒论.辨脉篇
麻黄汤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35
伤寒31:肺间质纤维化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居然被一个感冒的方子治好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