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个心理学语言技巧,让你迅速提高情商

很多所谓的“成熟”“稳重”的人都在告诉我们,长大了就不要再说真话了,真话会伤人,要永远从肌肉深处拉出笑容来,这样可以避免伤害。

但我要告诉大家,虚伪的笑会伤害自己。

严格地说,我们可以完全防御住来自言语的攻击。尽管他人的话有可能刺痛我们的内心,但是我们并不一定会被别人说的话伤害到。可我身边几乎很少有人是十分豪放直白的。网络上总认为,直白是一种愚蠢,只有沉默才是对抗冲突的良好方式。回避他人,不与他人说话,是自己对别人施展的一种惩罚,用沉默来应付讨厌的电话骗子,烦人的同事无疑是管用的。但与那些你在乎的人冷战,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反而把矛盾憋在心中让自己痛苦。比起语言冲突,沉默更像慢性毒药。大家其实意识得到这些问题,只是没有勇气去纠正。

我们父母也常用这样的方式:把结婚戒指放在显眼的位置,把我们的被单换为大红色,被子准备两个。用这样的方式来逼婚,套路真的很深啊,其实可以不用那么煞费苦心。下面介绍三个语言技巧,帮助你提高情商。

一、巧用“三明治技术”对抗集体极化

所谓集体极化就是,当一件事情,你征求群体意见时,很可能群体所得出的结论要更冒险更极端,更不近人情。比如,如果法院向网民公布一个贪官的罪行,网民会异口同声地说枪毙。如果法院这时再公布这个贪官为了保护群众利益做出了牺牲,网民很有可能会改口为无罪释放,实际上我们的法律体系就是尽可能地公正评估这个人的对错来量刑,而不是极端化,这样的例子网络上很多。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两位心理学家分别发现了这一实例。尽管两位心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很不相同,但都得出同样的结果:全组决定一般比个人决定更冒险、激进。由于集体极化,我们的意志常常遭到所谓的社会观念践踏。

我们在生活中,集体极化是一个不小的威胁。比如“逼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实你父母又何尝不理解你的现状和选择,只是一旦到了家族那个大环境,“你是否应该结婚”这个本该属于你自己决定的问题,摊到三姑爷八大姨一起讨论时就很容易变成“你必须立刻结,闪电结”。你父母那点仅存的理性会立即消失,转而支持亲戚。

这时“三明治技术”就非常有用,你在表达一个负面的反馈之前,先说一些积极正面的信息,结束的时候,也再加上同样积极的意见中和“你的想法”和“对方的想法”。不要把你的批评变成直接攻击的形式,如“你们不要一天逼我婚好不好,烦不烦,我的事情不要你们管”,使用这样的话语往往会激起父母的控制欲,他们不但不会停止逼婚,会进一步拿大道理来压你,最后演变为家庭暴力争吵。

其实你只需要这么说:“爸妈,你们希望我尽早组建家庭的愿望是为我着想,不过你们确定我现在结婚一定有好结果吗?你们是否了解那些早结婚的人现状?如果我们能更稳重的做下结婚这个决定,这个婚姻才会更牢固。”

准确掌握了先甜后苦再甜这个技巧能很大的避免矛盾,比如我们校长就会跟我说:“渔啊,你在网络上写的文章很不错我转载了,但你也不要把科研论文落下,在大学这个环境中,尝试不同的文风才能在专业上有更大的进步!”

姜还是老的辣,我那么执着的人,当场就答应他今年还是要把科研论文写好,这便是“三明治技术”的运用。其实我发现身边的厅级领导很擅长这个。实际上我们也懂,但往往被感情冲昏头脑。

二、“升华法”来对抗非此即彼的不合理提问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聊的非此即彼问题让你往往不会所措。比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你妈和你女朋友同时落水到底救哪个?”“挖掘机技术到底哪家强?”等等

一位女读者公众号里问我,她明天就要去见相亲对象的父母,男方微信说:“我的父母年龄很大都已经六十多了,他们生我是晚育,你介意吗?”

她非常纳闷。她有一点介意,但也没太大影响。不过她最无语的是无论怎么回答都可能引起男方得芥蒂。假如他回答“介意”,可能男方会有很大想法,回答“不介意”嘛,又是一种违心说谎。

这时就需要使用“升华法”来解决这个无语的问题。

女方这么回答男方就是:“这会是一个我们两家庭的重要负担,是否影响就要看,在赡养父母这个问题上,你愿意帮我分担多少压力!”

升华法的关键就在于,跳出这个非此即彼的问题,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来讨论这个问题,最后把问题的主题选择丢给问题提出者,从被动转化为主动。

如果学生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如此回答:这是一个哲学价值取向的问题,看你具体是科学主义倾向还是宗教主义取向。

如果女朋友问,先救女友还是妈?

如此回答:这是一个情感选择的问题,如果我救了你,你是否愿意赡养我爸爸和孩子。一辈子不改嫁,并且每天来监狱给我送饭。

如果逗比问:“挖掘机技术到底哪家强?”

如此回答:这要看你是否在乎学历和别人的目光。

你可以直接表达你的想法,即使其他人可能会反对。只要你是出于好心,想有建设性的帮助,给别人诚实的反馈是没有问题的。为了帮助别人,有时候说一些逆耳的忠言也是有必要的,但要帮助别人从更高的层面来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的必要性。

三、做一个好的拒绝者,善用“接受协商法”

令你为难的事情并不是越早拒绝越好,也不是越巧妙拒绝越好,而是越平衡越好。

所谓平衡,不是利益的平衡,而是情感的平衡。没有情感的卷入的问题只需要看利益得失既可,但是我们中国人偏偏喜欢把所有的一切要求都捆绑上情感输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要拒绝,其实要看你是否愿意付出情感。

事实上,我们总是无法拒绝别人请求的背后,往往是渴望和请求方建立情感链接。然而经历一次次的背叛和抛弃,让我们变得条件反射式拒绝。

不能给你足量的情感反馈的要求,及时拒绝就可,不用太考虑方式。因为无论什么方式,有那么些人是没有感恩这个概念的。

比如以下几种情况直接拒绝就行,因为不可能得到情感回馈!

心系白富美的男神失恋了要你去安慰他,果断不去,去了,必然成为千斤顶(就是连备胎都没成为,就换胎时用了下。)

向来自私的同事要你帮她一个小忙,大可不帮,百次帮了、一次没帮就成为永世仇敌。

对于那些亲人或者你在乎的人,还是尽量给自己一些说“好”的理由吧。说太多“不”的话,就像当着自己的面关上了幸福的大门。

比如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接受,因为有隐藏的情感奖励。

“来吃个饭吧,XX带了很多帅哥来哦!”——可能认识朋友。

“你能出席我在学校的演唱会吗?”——可能收获快乐。

“这篇文章帮我查查资料,我们共同发表!”——可能拥有伙伴。

但我们毕竟时间和能力有限,亲人之间的要求有时也难以实现。那我们就需要使用“接受协商法”,可以先说一个可以,然后列举困难,之后征求对方意见。

如果你在乎的人问你,“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你应该试着这样回答他/她,“当然可以啦,帮什么?”直接就拒绝的话无法给你们的亲密关系注入能量,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有点无理,或者你不太方便帮忙,你可以和他再协商,如“我很愿意帮你做完这个文案,但是我五点半后才下班,下班了我需要回家做一顿好吃的给父母,大概七点我才有时间,还来得及吗?”

事实上,那些先说了可以,之后再拒绝我的人,我心里还是有那么点喜欢他们的,比起那些立即找借口拒绝的人。

沉默会加重自己与亲人之间的隔阂。生闷气更是一种自卑的信号。如果你巧用心理学中上面的三个技巧,你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如鱼得水。

▄ ▄ ▄

想要收获更多这样有益的文章?

搜索微信公众号“行益时间”,关注我们吧:)

我们希望与你一起,拥抱美好的文字,共建强大的内心。

作者:简书,冬天的轮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心理学:家庭的相处之道
坏男孩教你追女生三个技巧,千万不要败在第二个
#情感 #生活#自律 90%的人,不知道的心理学技巧
这样“抱怨”让你更容易达成目的
【学识资料库】16_六个神奇的超实用心理学技巧,留好备用心理学dou出新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