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语微言

                             (泰国)阿姜敦·阿图罗

 

 

   觉醒者不谈他们觉醒了什么,因为它超越了一切言语。


   无论思考多少,你不会知道。只有止息思考时,你才知道。不过,为了知道,你还得依靠思考。


   当你能够把心从它牵涉的一切事物中分离出来时,心就不再系缚于忧伤。色、声、香、味、触,是好是坏,取决于心去外面以该种方式的造作。心无明辨时,它误解事物。当它误解事物时,就在一切绑束身心的事物影响之下痴迷。我们在身体上所受的恶果和惩罚,是别人多少能够帮助解脱的。但是,内心在杂染与渴求的绑束下造起的恶果,只有我们自己才能学会解脱自己。


   圣者们已经把自己从这两方面的恶果中解脱出来了,因此苦不能压倒他们。

   你禅修时,不要把心送出去。不要攀附任何知识。不管你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得到什么知识,不要把它带进来把事情复杂化。斩断一切先入之见。接下来,让你的一切知识来自禅定中内心发生的事。心静止时,你自己会知道。不过你必须不断地深修。等到事情该发展起来时,自己会发展起来。不管你知什么,让它来自你自己的心。


   我们比丘,如果确立起身为比丘的满足感,就会多有喜乐与安宁。不过,如果我们身为比丘,却去追逐本份之外的其它角色,就会一直卷入在苦中。停止渴求、停止追逐时,那就是真正的比丘身份。当你是一位真正的比丘时,越穷越乐。


   即使你读了整部巴利经典,记得大量的法,即使你可以精辟地解说它们,得到许多人的尊敬,即使你造了许多寺院建筑,能够详尽解说无常、苦、无我——如果你仍然失慎,那么你还没有尝得一丝法味,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外在的。它们的目的也是外在的,利益社会、利益他人、利益后代、或是作为佛教的象征。唯一对你自己真正有用的东西是苦的解脱。


   只有你了解了那一颗心时,才能从苦中证得解脱。


   只有证得止息的精微境界的圣弟子,受与想终止了,才能够止语。除此之外,人人都在不停地说,连日连夜。特别是那些发誓止语的人。说得比谁都多,只是他们不发出别人听得见的声音罢了。


   不忧虑、不执取,那就是行者的常住心。


   执着经文与导师的人,是不能从苦中解脱的。不过希望从苦中解脱的人,的确需要依靠经典与导师。


   心不静止,你起码可以保证不让它游荡得太远。用你的念,使心完全只停住在身内。看见它的无常、苦、非我。发展身体不净、无实质的辨识。当心以这种方式明察时,它将会升起厌离、不热中、离欲。这样做,也可以斩断诸执蕴。


   法的一切真谛早已存在于世上。佛陀觉悟到这些真谛时,把它们指出来,传给世间的众生。因为众生各各不同,有粗有细,他必须用许多言辞,总共八万四千部。智者面对求道者,在选择最适合的解说词语时,必须用最完全合乎真谛的方式,而不是拘泥于文字。


   戒,意思是一颗无咎之心的正态,那颗心把自己装备起来,抵制各种恶。定,来自持守那个戒的果报,也就是一颗坚实、寂止的心,那股力量会把它送到下一步,明辨——也就是‘觉知’——是一颗空性、轻安、如实透彻地明察事物的心。解脱,则是一颗从那种[明辨的]空性契入[解脱的]空性的心。换句话说,它放开了轻安,所剩的状态里,它是无,它什么也没有,丝毫没有余下的思想。


   为了活命,人人需要一个职业。每一种职业当中,什么是正确、合适的做法,有它自己的标准。当你正确服从那些标准时,就算是中性的——不算福德、也不算罪过。至于修法,那是你应当做的,因为只有修法的人才适合在任何情形下工作。


   不要让心追逐外在的所缘。如果你的念出了空档,那么你一觉察到,立刻把它拉回来。不要让它去看那些所缘是好是坏、是乐是痛。不要陷进去。但是也不要用强力去斩断。


   能知道的都属于世间。至于没有知者的,那是法。世间事总是成对而来,法却是一件事通到底。


   没有什么证得,没有什么未证得。


   我要你们大家仔细审查喜乐,看一看究竟什么时候是你一生当中最喜乐的。你真正对着它看的时候,就会知道,它不过如此,跟你经历过的其它东西相比,没多大差别。为什么没多大差别呢? 因为世间本身不过如此。它能给的就是那么多——一次次重复,就是这些东西。生、老、病、死,一次又一次。怎么也得有一种喜乐,比它更超越、比它更殊胜、比它更安稳。这就是为什么圣弟子放弃了有限的喜乐,寻找一种来自身寂止、心寂止、杂染寂止的喜乐。那是安稳的喜乐,无可相比。

 

   我们修行是为了自御、为了离弃、为了离欲、为了终结苦,而不是为了看见天宫。我们甚至不把看见涅槃作为目标。你就安安静静继续修,不要想看见什么东西。毕竟,涅槃是空的、无形的。它没有立足点,没有什么可以作比。只有继续修,你才能自己知道。


   达到超世的圣者之心,尽管也许活在世间,被周围无论什么环境所包围,但它是不可能被世间牵扯、受其扰动、与那些东西混杂起来的。换句话说,世间的事(得失、贵贱、誉毁、乐痛)不能压倒它,不能把它拉回到凡夫之心的层次。它再也不能受制于杂染与渴求的力量。


    好比椰奶。一旦你把它挤出椰肉,高温加热,熬到把油分离出来,就不能再把它变回椰奶了。无论你把椰油和分出的椰奶放在一起怎么搅拌,也不能再把椰油变成回椰奶。


   道、果、涅槃,是个人的,你只能亲自直见。修到那个层次的人将会自己看见、自己明白,彻底终止对佛陀教导的疑问。如果你还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你能做的只是猜测。不管别人怎么为你深入解释,你对它们的知识仍将是猜测。不管是什么猜测,它必然是不确定的。

 

   修法的人没有必要想前世、来世、天堂、地狱。他们要做的,只是坚定、用心地循照戒德、定力、明辨的原则正确修持。如果真照课本上所说的,存在十六层天界,修得好的人必然会上升到那些层次。或者,天界、涅槃不存在,修得好的人也不缺即刻当下的利益。作为高层次的人类,他们一定是喜乐的。


   仪式与福德活动可以看成是善巧的手段,但从禅修者的角度看,它们引生的技能只是一小部分,如此而已。


   下一代的比丘当中,我从来没见过一个能够像阿姜曼一样严格修头陀行的。他只穿破布做成的僧袍,自己缝、自己染。他从来不用任何人送给他的缝好的僧袍。他一生住在森林里。他只吃自己托钵得来的食物,只从自己的钵里取食。即使他病重时,他仍然坐起来,让别人把供养的食物放进他的钵里。他从来不因为戒律对雨安居和迦提那期间供养的必需品有宽额而多用。他从来不参与建筑工作。也从来不劝别人参加。

 

   试把事件,理解为事件,它们升起、变化、接着消逝。不要为此悲苦。


   严格持戒约束自己、修头陀行,是极其崇高可敬的行为。然而,如果你还没有发展你的心,达到提升的心与提升的明辨的层次,它总是有可能衰退,因为它还没有达到超世。实际上,阿罗汉不需要知道多少。他们只需要发展他们的心、明见五蕴、穿透十二因缘。那时,他们就能够终止造作、停止求索、停止一切心的动作。就在那里,一切止息了。剩下的是清净、清洁、明亮——大空、巨空。


   一位比丘无论达到什么层次,尽可以住在其中。至于我,我住于觉知。


   觉知是空性、明亮、清净,已经终止造作、终止求索,止息一切心理动作的心的正常状态——什么也没有遗下,不粘着任何东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内寂其心节目
念身经.身观念处经.大念处经
喜与舍
第九章 智慧品(下)
把我们所学的道真正行出来、做出来
在时间之风还未吹走他的圣迹之前,今天就开始出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