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2贲卦

​帛书本为第十四卦。

一、卦辞
贲:亨,小利有攸往。
译文:贲卦:通达,小的方面适宜有所前往。
【解读】
○《序卦传》:“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噬嗑卦言法治、言磨合,如《序卦传》所言“苟合”、王夫之所言“强不合而合之”,这是所谓事功。而贲卦是文化,是文治之功也。故噬嗑卦之后是贲卦。
《噬嗑》通过决狱使人合于正道,《贲》卦通过婚媾使男女相合。
○贲:文饰,上卉下贝,古人以花卉贝壳饰身,帛书《易》作“蘩”,通繁,繁为马的文饰。陆德明《周易音义》引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貌。”
○贲卦下离上艮,离为丽,艮为止,丽而止,文饰之道当适可而止,故曰“小利有攸往”。《杂卦传》曰:“贲,无色也。”贲卦为文饰,贵在无色、质素也。
○《贲》卦下《离》上《艮》,《离》为日,《艮》为山。《贲》卦象太阳落山,其为黄昏取妇之时。《说文》:“婚,妇嫁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通作“昏”,《太玄·内》注:“昏者,亲迎之时也。”李镜池《周易通义》说《贲》卦讲的是对偶婚迎亲的故事,可从。《贲》卦象黄昏迎亲,而婚庆必有彩饰,故“贲”有文饰之义。

二、彖传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彖传说:贲卦,通达。柔爻来到内卦文饰乾刚,所以通达。分出刚爻到上爻文饰坤柔,阳爻上去文饰阴柔,所以前往没有大利。 
阴阳刚柔相互错杂,构成自然物象景观;文明约束人类行止,构成社会典章制度。观察自然物象,可以察知时序变化;观察社会典章,可以化育成就天下之人。

【解读】
○传本《周易》《贲·彖》中“天文也”之前无“刚柔交错”四字。《释文》所引王弼注本及汉隋之间二十余家易注皆无“刚柔交错”四字,宋刻版,四库本等亦然。朱熹《周易本义》云:“先儒说'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此“先儒”指郭京《周易举正》。王弼注:“刚柔交错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正义》:“刚柔交错成文,是'天文’也”,似乎王弼、孔颖达见到的本子有此四字。
○贲卦《彖传》按逻辑结构分为三个层次:(一)释经卦主爻
顺序是自下卦到上卦。“柔来而文刚”指下卦离的主爻六二,“分刚上而文柔”指上卦艮的主爻上九。
1.文,《说文》:“错画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由此可知,“文”的本义是画卦。此处的“文”是动词,涂画,文饰。
2.柔来而文刚,故亨:此言下卦离主爻六二。《周易》体例,以“来”指下卦。离的体卦是乾,阴爻为柔,柔来文刚,指一个阴爻涂画乾卦九二形成离卦六二(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六二居中而正,故亨。
陈老:柔来文刚则是刚主柔辅,文饰不过极,故亨通。
3.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此言上卦艮主爻上九。上,指上卦。艮的体卦是坤,阳爻为刚,刚上而文柔,一个阳爻涂画坤卦上六形成艮卦上九(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因下卦是柔爻文刚,上卦是刚爻文柔,一刚一柔,故曰“分”。上九不中不正不应,艮为止,故曰“小利有攸往”,言文饰之道只可小用,不可大用。
陈老:刚去文柔则是柔主刚辅,文饰太过,故前往无大利。
(二)释卦象
○顺序是自上卦到下卦,即《大象传》《连山易》的观象理路。
“(刚柔交错),天文也”,上卦艮为阳卦,刚也,下卦离为阴卦,柔也。
此言《连山易》体系的《易本命》。《易本命》以乾坤(即刚柔)为日月,以艮为斗,震为星。刚柔交错,即日月往来,天文也。阳刚阴柔,阴阳二气的交互作用形成天体自然的文理。按《周易》卦象,贲卦下离为日,日为太阳;上艮为止为指,天体中唯有北极星(北辰)静止,北斗指向以定四季。(先秦《鹖冠子》:“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故艮可表示北极与北斗。
互体下坎为月,月为太阴,上震为动(为星),月之运行寄于二十八星宿。又艮为止(为斗),象恒星(古人发现恒星的相对位置不变,以此为名。《穀梁传》:“恒星者,经星也。”范宁注:“经,常也,谓常列宿。”);震为动(为星),为运行,象五大行星。一个贲卦把天文学之北辰、北斗、日月、五星、二十八星宿一览无余。
阴阳刚柔相互交错,构成自然法象。“刚柔”,指阴阳刚柔,如日阳月阴交错运行、春阳秋阴相互递嬗等,此即帛书《要》所谓“天道”和“地道”,其文云“《易》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星辰尽称也,故为之以阴阳;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木土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天文”,由阴阳刚柔交错而产生的自然界万千气象(《左传·宣公十五年》注“文,物象之本”)。
(三)释卦德
○顺序是自下卦到上卦。“文明以止,人文也”,下卦离为文明,上卦艮为止。
离为文明,礼乐,艮为止,约束。文明以止,以礼乐约束人群,礼崩乐坏,则天下大乱;礼乐过度,则浮华颓废。
离,阴卦,文饰;艮,阳卦,粗野。《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人文”同于帛书《要》之“人道”。
(四)总结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贲卦,上艮为斗,下离为日、为时。以北斗定时之象。时,古文旹[shí],从日从止,日之步为时。此言“夏数得天”之《连山易》也。时变包括时节的变化(二十四节气与物候学)和时势的变化(星占学)。这是由夏禹开启的“天命”时代的《连山易》特征。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下离为文明,上艮为成。此即是“文化”一词的来源与本义。这是由周文王开启的人文时代的《周易》特征。
○“天文”是就卦而说,叶适《习学记言》云“天文,卦也(卦象);人文,义也(卦义)”;
“义”生于“卦”,“人文”源于“天文”,故“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从“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中得到的启示。

三、大象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译文:《象传》说:山下有火,这便是《贲》卦的意象。君子应该明察各项政务,而不能不辨是非刚猛决狱。
【解读】
○庶,《说文》:“屋下眾也。从广[yǎn]炗[guāng]。炗,古文光字。”广[yǎn],依山崖所建造的房屋。贲卦上艮为山为门阙,下离为火为光,即古文“庶”字,《大象》故曰“明庶政”。
山主蓄藏众物,火主灿然明照,故明照庶物以贲饰之“贲”为卦名。
“明”,明察。“庶政”,各项政务。“敢”,果敢刚猛。“折狱”,决讼。
艮为止,离为明、为罗网、为狱,故曰“无敢折狱”。折,断也。
○贲、噬嗑、丰、旅:
噬嗑上离下震,以离明离罗为体,以震动为用,故曰“明罚敕法”;
旅卦上离下艮,以离明离罗为体,以艮止为用,故曰“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丰卦上震下离,以震动为体,以离罗为用,故曰“折狱致刑”;
贲卦上艮下离,以艮止反震为体,以离罗为用,故曰“无敢折狱”。
按:《象传》言“狱”者,多与《离》卦相关;而言“狱”时亦多言“明”。由此可见,《大象》采用的是《罗》之刑网和《离》之火明的“双重取象”。
○《说卦传》:“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贲卦上艮下离,艮为山,离为日,即山下见日之象,古代的文明遗址大都位于山的南面,这是因为山之南太阳光照充足,气候温暖,资源丰富,而最适宜人群居住和繁衍。古代人烟稀少,凡山下见有烟火(离为火)升腾处,必有人家,故谓之人烟,这也是贲卦之象。贲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从山顶洞人取火,到神农连山氏烧林造田,古人以龟腹藏石子,灼烧甲骨占卜,于是最终诞生数字卦与甲骨文。《说卦传》:“离为龟。”《尔雅·释鱼第十六》:“龟三足曰贲。”(详见《周易密钥》:贲卦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奥秘)

四、爻辞和小象
1、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译文:初九:文饰脚趾,舍弃车子徒步行走。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象传说:弃车徒步,对初九来说不乘车辇是合宜的。

解读】:
○贲其趾,舍车而徒:贲卦以柔爻为文饰,以刚爻为质素,贲卦崇尚朴素自然的至美境界,故刚爻不以应与柔爻为义,柔爻以应与刚爻为义。趾,初爻之象。(详见《周易密钥》:《周易》爻辞从头顶到脚趾)初九逆比六二,上应六四,二四柔爻取象坤为舆车,初九不以应与柔爻为义,故“舍车而徒”,象曰“义弗乘也”。
○“义”,宜,合宜。

2、六二:贲其须。
译文:文饰胡须(以等待)。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译文:文饰胡须,这是说下属要等待时机随从上司行动。

【解读】
○《周易正义》曰:“贲其须”者,须是上须于面,六二常上附于三,若似贲饰其须也。循其所履,以附于上,与上同为兴起,故《象》云“与上兴”也。
○朱震曰:毛在颐曰“须”,在口曰“髭”,在颊曰“髯”。三至上有颐体,二在颐下,须之象。
○贲其须,与上兴也:需卦《彖传》:“需,须也。”郑玄《三礼目录》:“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章太炎《国故论衡·原儒》:“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1975年徐中舒发表《甲骨文中所见的儒》一文,认为商代卿士中立相礼事务之官即为“儒”,甲骨文写作“需”或“濡”。(见需卦解读)
《杂卦传》:“需,不进也。”六二柔来而文刚,为人文之主,顺承九三之“濡”,“与上兴也”。

3、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译文:文饰啊,润泽啊,长久正固而吉祥。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译文:永守正道可以获吉,是说心形端正就永远没有人敢凌侮他。

【解读】
○二“如”字为语辞。“濡”,鲜泽光美。初爻言服饰,二爻言容饰,四爻言马饰,则此“濡如”当即就车饰而言。《诗》“六辔如濡”之“濡”即是就车饰而言。“贲如濡如”,言迎亲彩车被装饰得鲜泽光美。
○九三陷于上下阴柔,互坎为濡,故曰“贲如,濡如”。刚爻得正,体坎而不陷,故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九三离之终,为人文之成,言“濡”者,为后世儒家之始也。
○胡炳文曰:互坎有濡义,亦有陷义,既未济濡首濡尾,濡而陷者也。九三非不贞也,能永其贞,则二阴于我为润泽之濡,我于彼不为陷溺之濡矣。
○《白虎通》云:“夏人之王教以忠,其失野,救野之失莫如敬。殷人之王教以敬,其失鬼,救鬼之失莫如文。周人之王教以文,其失薄,救薄之失莫如忠。”
马其昶曰:初“舍车而徒”,是夏之尚忠,而失则野者也。二“贲(其)须”,殷之尚敬也。三“濡如”,则周之尚文也。礼乐明备,所难者永贞耳。三守正不变,终不使其文加于质。则二得所丽而兴,是离之功成于三,故以吉归之。
○陈老:《象传》似释“濡”为温润柔弱,因“濡”又同“儒”、“软”(《韩诗外传》“儒者濡也”,《广雅·释诂》“儒,柔也”,《管子·版法》注“濡,古软字”)。九三处《离》之终,文饰至极,“贲如濡如”,恐失之柔弱,故《象》云九三阳爻处刚位,能永守正道(“贞”,正),则虽有文弱之嫌,亦无人敢凌侮他。

4、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译文:六四:文饰啊,洁白啊,白马跑得飞快啊;不是贼寇,是来求婚的。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译文:六四阴爻,处位适当但仍须疑惧;(初九)并非抢掠而是迎亲,说明应邀前往最终无患。

【解读】
○贲如,皤如,白马翰如:《说文》:“皤,老人白也。”皤[pó],《释文》引董云:“马作足横行曰皤。”翰,《释文》引董、黄云:“翰,马举头高仰也。马、荀云:高也。郑云:白也。”
六四阴柔,本自文饰,故曰“贲如”。皤如,应初九也(马作足为初爻)。白马翰如,比九三也(马举头高仰为九三)。刚爻质素,故皆白色。“皤如,白马翰如”,有两端不能自决之象,故《象》曰“六四当位,疑也”。
屯卦六二逆比初九、六四应初九、上六逆比九五,故皆言“乘马班如”。贲卦六四“白马翰如”是指逆比九三。
○《礼记·礼器》:“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白是五色之本,不偏主一色,故得受五色之采。以其质素,故能包受众味及众采也。《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匪寇婚媾,终无尤也:六四与初九相应,有婚媾之象;间爻二至四互坎,坎为寇;初九体离,离反象坎,反象取反义,故曰“匪寇婚媾”。(详见《周易密钥·第3-5节:《周易》“匪寇婚媾”释读》)
程颐曰:四与初相远,而三介于其间,是所当之位为可疑也,虽为三寇仇所隔,未得亲于婚媾,然其正应,理直义胜,终必得合,故云“终无尤也”。“尤”,怨也。终得相贲,故无怨尤也。
陈老:六四阴爻处柔位,故云“当位”;下与阳爻初九正应,亦是“当位”。四与初虽为正应,但中间有阳刚九三相隔,故需有所疑惧。

5、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译文:
陈老:女家也装饰一新,男方聘物有丝帛五匹,女家嫌少,迎亲遇到麻烦,但最终吉祥。
李守力:六五:求贲治于隐居丘园的高士,系一束微薄的丝帛;礼品俭吝,终能获得吉祥。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译文:
陈老:六五最终吉祥,这是说获得了阴阳和合的喜庆。
李守力:象传说:六五的吉祥,因为有喜庆。
解读
○丘园:丘谓丘墟,园谓园圃。六五体艮为山林、果蓏,互体震为丘,(见《周易密钥》“论《周易》以震象为丘”)故曰“丘园”。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丘园”代指隐居丘园的高士上九。
○《诗经·国风·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毛诗序》阐述《丘中有麻》的主旨时说:“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把这首诗解释为思贤之作。朱熹、闻一多认为是情诗。方玉润《诗经原始》云:“《丘中有麻》招贤偕隐也,周衰,贤人放废,或越在他邦,或尚留本国,故互相招集,退处丘园以自乐。”
丘中有麻、麦、李,正是丘园。秦汉以来文人以丘园为贤人隐居代名词,如汉·蔡邕《处士圂[hùn]叔则铭》“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盖源于《周易》贲卦“丘园”之聘贤与《丘中有麻》之思贤也。
○“束帛”,帛书《易》作“束白”,捆为一束的五匹帛,礼聘贤士(上九)的礼物。六五变卦巽,巽为白,巽为绳直,故巽为束白,即束帛。清洪颐煊《读书丛录》卷一:“白、帛,古字通行。”○戋,读jiān,微薄。戋,从水浅,从贝贱。戋是艮卦质朴的引申义。
○六五之吉,何以有喜?六五与上九顺承,聘礼虽薄,却如“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心心相映,即是喜庆。
○陈老释义:
“丘园”,喻女家所住地(高亨、李镜池说)。上(艮)丘处东北,此为阴方,象女家所在(《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成始也”)。“束帛”,五匹丝帛,男方所给之聘物。《仪礼·士昏礼》记载男方娶女,纳采、纳吉、纳征皆以“束帛”。“戋戋”,少貌,女方嫌聘物少。

6、上九:白贲,无咎。
陈老:筮得上爻,装饰清素,没有什么害处。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陈老:文饰素朴而无咎,这是说上九实现了雕琢复朴的志愿。

【解读】
○上九处贲之极,贲之华丽最终归于朴素,文饰以白为主,有崇尚自然纯朴之象,故其无所咎害。
李守力按:
(根据帛书《二三子》说法)艮卦有“精白”之德,乾坤同样有“精白”之德,故三卦为《连山》《归藏》《周易》之首卦。精白,精微洁白之义。(详见艮卦解读)
○贲卦上三爻皆言“白”,崇尚质朴自然。贲卦下离,人文也,为礼乐尊尊,是人类的社会法则,为王官儒家之源;上艮,天文也,为精白亲亲,是人类的自然法则,为儒道阴阳诸家之源。全卦从九三之“濡”(儒)到上九之“白”(道),表现了古圣先贤人文与自然相统一的文化主旋律。
○陈老:上九为《艮》之终,亦为《贲》之终,言贲饰之终,止而还素。上爻处贲饰之极,雕琢复朴,合于贲饰之道,成就了贲饰之功,故云上九已得其返朴之志意。

五、通说
1、李守力【贲卦总结】
《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代表了儒家崇尚礼仪的特色。然而孔子又说“丹漆不文,白玉不雕”、“质有余不受饰”(见下文《孔子家语》),在质素与文饰之间,轻饰而重质,此正是贲卦的卦义所在。贲卦以柔爻为文饰,以刚爻为质素,贲卦崇尚朴素自然的至美境界,故刚爻不以应与柔爻为义,柔爻以应与刚爻为义。试观爻义:初九“舍”六二、六四之“车”不尚华饰;六二“贲须”承阳尚质;九三质素陷于阴柔“濡如”而坚守正固;六四志在初九“白马”,向往淡美;六五顺上九,饰于“丘园”但求简朴;上九饰终,持“白”自守而得其志。可见《周易》以“质胜文”为优,故《杂卦传》曰:“贲,无色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曰:“主天法质而王,其道佚(注:通溢)阳,亲亲而多质爱。……主地法文而王,其道进阴,尊尊而多礼文。”

2、陈老【贲卦总结】
《贲》卦写太阳落山、黄昏娶妇之事。婚娶必有彩饰,必有彩礼,故初爻饰其服,二爻饰其容,三爻饰其车,四爻饰其马,五爻饰其园,上爻则饰极返朴。
《彖传》认为以柔饰刚,阳主阴辅则亨通;以刚饰柔,阴主阳辅则无大利。内为刚卦,外为柔卦,《彖传》皆以为利,反之则有微词。《贲》卦内为柔卦,外为刚卦,故有“小利”之戒。由文饰而说到人文典章与天文法象,并推阐人文取法天文的道理;天文成于自然,故人文亦当有以节之。老子认为没有节制的“文”,不足以治国;应该“见素抱朴”(《老子·十九章》),这与爻辞“白贲无咎”及《彖传》人文取法天文的说法是一样的。另外,《彖传》认为柔饰刚则通,刚饰柔则小利,即是说应该内实外文;内之真实源于自然之性,外之虚文来于人为之饰。这又与老子“处其实,不居其华”的思想一致(《老子·三十八章》)。
《象传》释《贲》卦为双重取象。“以明庶政”是取山下有火、火照庶物之象;“无敢折狱”是取下为《罗》网(狱网、刑网)、上为《艮》止之象。此与经文取象不同。另外,六爻《象》辞与《大象》无明确的联系,故《大象》与《小象》的作者及撰作时间可能不相同。

3、曾老【贲卦总结】
噬嗑卦和贲卦互为综卦,相辅相成,如果说噬嗑卦是武治,象征以法治国。那么贲卦就是文饰,提倡以德治国。噬嗑卦可以看作是以法律为核心的法家精神,而贲卦则可以看作是崇尚礼乐教化的儒家思想。
人文人文,人文就是人的花样。
我们中国人最在乎就是说,我心中有你的分量,你心中有没有我的分量?那就叫用心,不然什么叫用心?你看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想什么?通通想自己的事情,就是你心里没有别人,你心里根本没有别人存在。像我们早上起来,我们第一步要去看看什么?父母年纪大了,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我要知道以后,我才放心去上班,你心中就有父母。
适得其所,适得其时,最要紧适得其分,那个分很重要。
当你心中越空虚的时候,你就越需要借助外面的装饰,怕人家看穿你,这就叫做贲。
   《易经》六十四卦,代表着宇宙人生的六十四种情境,而每一卦的六个爻,则代表了人生成长中的六个境界。
贲卦的下卦告诉我们,一个人年轻的时候,自身的能力和经验有限,因此常常需要一些外在的修饰来衬托,但是穿着打扮,也要注意度的拿捏,不要给别人造成喧宾夺主的误解。
一个人的外在装扮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从少年的五彩缤纷,到新婚的大红大紫,最后老了以后衣着反而朴素了,也就是说从最初的追求华丽,到某一天达到制高点,最后又返璞归真,回归原点。这表面是在说人的穿衣打扮,其实也是在诉说着人生的一个轮回,这似乎与佛教所讲的“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是什么都有,但是你知道到头来是一场空,那才叫空。
年轻不应该空白,一定要留白。

六、卜筮案例
【孔子占贲卦而生忧】

《孔子家语》:
子常自筮其卦,得《贲》焉,愀[qiǎo]然有不平之状。子张进曰:“师闻卜者得《贲》卦,吉也,而夫子之色有不平,何也?”孔子对曰:“以其《离》耶!在《周易》,山下有火谓之《贲》,非正色之卦也。夫质也,黑白宜正焉,今得《贲》,非吾兆也。吾闻丹漆不文,白玉不雕,何也?质有余不受饰故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微学习第二十二卦:贲
文饰之道:达到极致就会返璞归真
周易译注之上经:贲卦第二十二(䷕)
刘大钧《周易古经白话解》【经传合辑版】第二十二卦
对“贲卦”解读的创新思考 ——传统解读对“贲”的解释值得商榷
【周易与管理】“文化”源于贲卦,文化建设至少涉及五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