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称呼里的教养问题
  最近开车时听广播,在主持人字正腔圆的背后,总感觉有点儿地方不对劲——连线时的称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线时,主持人直呼其名:张佳宁,请你说下你那边的情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甚至采访专家时,也是直呼其名,让人听来不顺耳。
 
  称呼专家“教授”、“先生”都可,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有时候称专家某某兄,也算得体;对于前方记者张佳宁,喊佳宁听起来也更可以拉近距离。
 
  无论如何,直呼其名很不尊重。在中国古代,你不可能对着李白叫李白,对着杜甫叫杜甫,要叫他的字;民国时期那些国军将领和文人墨客,也都是称呼对方的字。
 
  1949年大陆解放,称呼也变了,老爷、先生、太太这些统治阶级的语言都当做垃圾给消灭掉,大家见面要喊同志,以此来表明人人平等。可同志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首长,大家伺候首长的机会是平等的。某人高高在上,喊一声同志们辛苦了。如《动物庄园》所说,在农场里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但一部分动物比另一部分更平等。
 
  尽管如此,我小的时候经常受的教育说话要称呼一声,爷爷奶奶叔叔姑姑,要知道该怎么叫。现在的孩子父母,也晓得让孩子叫叔叔阿姨。
 
  小时候有礼貌,但长大就不同了。中国在同志、小姐、都成了特殊词汇后,称呼也变得杂乱。
 
  在政府机关,要称呼官衔,某部、某局、某处、某队,美誉官衔的新人就是小王、小李或小张,在领导面前年龄老大不小的也是小王或小张;在企业,就是这总那总;即便在教育部门,本来应该是教授为大,可结果却依然是跟随官场规矩,如果不混个校长、院长或啥主任,很多人感觉地位太低。
 
  有些公司不喊这总那总的,而是喊这哥那哥的,听起来也别扭,显得这公司很不正规。
 
地域不同,称呼也不同。
 
  东北人,称呼人表示尊重时要喊“大哥”,那是江湖气的体现;可据说在山东菏泽地区,要喊二哥,而不是大哥,因为大哥是武大郎;在山东济南,见人就喊充满儿化音的“老师儿”,貌似一副尊师重教的样子,其实不然;南方当然是不同的文化,见面喊“老板”才是尊重。
 
  同样是这些中国人,见了外国人可不同了,大多数国人在称呼老外时,会自觉不自觉的加上“先生”或“女士”,这种碰上老外就文明程度提高的现象,是一百年来中国的通病。
 
  现实情况也是如此,在外企工作的人,彼此之间喊英文名字,显得更平等;在日本生活时间长的人回到中国,显得特别有礼貌。看英文的报道,即便是本拉登,他们也喊“先生”。
 
  我自己也是,见到外国人知道怎么称呼,和中国人打交道时经常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万一对方是局长给叫成处长,说不定就把人给得罪了。我建议,中国也与时俱进,改称先生或女士,或者干脆每人起个英文名字,人与人之间见面喊英文名字,这才显得更加人人平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称呼里的没教养
职场称呼要因地制宜
喊人名字要用尊称,否则后果很严重
​春风春日话春语
中国古代的人际称呼
在外企,如何称呼别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