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旧上海市立图书馆修缮:沉睡80年迎来'考古式原样修复'

原标题: 探访旧上海市立图书馆修缮:沉睡80年后迎来“考古式原样修复”

老市立图书馆承载了太多居民的期盼。近日,随着新图书馆主体建筑基本修缮完毕,每当夜幕降临,宏伟的图书馆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很多周边居民拿出手机拍照,纷纷惊叹:老图书馆又重生了。

这种在北方常见的有着琉璃瓦和彩绘墙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上海并不多见。驱车经过杨浦区恒仁路长海路一带时,人们会指着高高的城楼惊叹:“啊!故宫!”

建于上世纪30年代、被列入“大上海计划”的原上海市立图书馆,从1936年开始矗立于杨浦区黑山路181号。期间经历战火,被迫关闭;曾为同济中学校舍,后空置多年。近代以来,即便是附近生活了二十年的老居民都没有走进去过,更鲜有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80年岁月在墙楼下大江东去,如今老图书馆终于迎来了重生。一百多名工匠历时一年修缮,以修旧如旧的工艺,将图书馆里珍贵的彩绘、琉璃瓦、水磨石、红缸砖等最大限度地以原样进行修复,并历史性地完成80年前原始图纸上没有实现的部分。

目前,修缮扩建工程的第一期主体建筑将于本月底竣工,待二期土建工程结束后,曾经的旧上海市图书馆将变身杨浦区图书馆新馆,于明年上半年对市民开放。

一座图书馆,见证上海80年变迁

图片说明:修复后的图书馆现貌。

说起市立图书馆的历史,不得不提起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计划”。1929年,上海特别市政府划定闸殷路以南,翔殷路以北,淞沪路以东,预定路线以西的江湾一带约7000亩土地为上海市市中心区域。在该区域里相继建成了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大厦、市立图书馆、市立博物馆、市体育场。

图片说明:“大上海计划”中的市中心建筑群资料图。

“大上海计划”是近代上海第一个大型的城市规划,但后来遭遇抗日战争,计划搁浅。目前,该区域内仍保留着旧上海市政府大厦、市博物馆、市体育场、市图书馆等一批历史建筑。被人们称作“绿瓦大楼”的市政府大厦成了上海体育学院的主楼;旧上海市体育场化身今天的江湾体育场;旧上海市博物馆成为长海医院的影像楼;不远处的旧中国航空协会,俗称“飞机楼”,也在今长海医院内,成为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而当年的市立图书馆,则一直空置了近20年。

市立图书馆由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董大酋设计,1934年开工,1935年完成。当时由于经费的原因,董大酉的“井字”布局设计仅完成了一半的体量,仅呈“工”字形,于1936年9月投入使用。

然而“生不逢时”的图书馆开放未满一年,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被迫关闭。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建筑作为同济中学的校舍使用,在同济中学迁出后又空置多年。

考古式的原样修复,圆一个“井”字型的梦

图片说明:董大酉设计的图书馆原图纸。

建造师吴有伟还记得第一次走进老图书馆时触目惊心的场面:“图书馆的外墙板有大面积的脱落,墙体上遍布着水渍,馆外的杂草比人还高,馆内布满蜘蛛网,墙上的砖块轻轻取下来以后,一碰就碎成了粉末……”

2014年,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承接了市立图书馆的修缮保护工程,吴有伟是工程部总经理。面对一个破损严重,且因历史久远而原始信息缺失的老建筑,如何进行修复?吴有伟说,就像一次艰难的考古之旅。

根据上海市文物局的要求,老图书馆有七个地方是需要原样保留的,包括屋顶琉璃瓦、椽子和斗拱、外墙板、彩绘壁龛、红缸砖、水磨石和孔雀门。“我们不断地收集翻查老照片和现存的旧设计图纸,与图书馆尚存的遗迹反复比对,试图还原出原貌。”

图片说明:工匠正在修复彩绘。

彩绘修复是最艰巨的工程。据吴有伟介绍,馆内彩绘遗存的痕迹非常少,仅在一楼大厅的两个壁龛里尚存。整个图书馆内近2000平方米的彩绘,由十几位有30年工作经验的画师用了半年时间,以画唐卡般的细腻笔触来精心绘制。

图书馆外的墙板脱落非常严重。“如果按现在的技术,可以直接挂板再刻上砖缝,但为了最大限度保留原貌,我们沿用了上世纪30年代的原工艺进行修复。”吴有伟说,2600平方米外墙板,全部用繁琐的干挂灌浆技术,一块一块地制作并安装上去每块砖。

图片说明:一楼大厅的孔雀门。

从正门进入两层楼高的图书馆,迎面是一个156平方米的大厅,一扇精美的孔雀门映入眼前。据吴有伟介绍,一层的门扇已消失,只剩下洞顶和窗扇。修复团队参照二层的孔雀门,用线切割加工钢板冷拉成形,再锻打热弯,让惊艳的“孔雀”重现人间。

除了修复以外,最大的工程是在原先建筑基础上做部分扩建,完成当年董大酉手稿中没能完成的部分。“扩建的依据就是当年的手稿和老照片。”吴有伟介绍,一期扩建工程将在月底前完成,“工”字型建筑后端的重新“长”出“两翼”,重现当初的“井”字形布局设计。

杨浦人期待一个怎样的图书馆?

图片说明:修复好的图书馆外墙。

旧上海市图书馆变身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在原有的平凉路老图书馆基础上,成为杨浦百姓的又一公共阅读场所。据新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杨浦区百姓的图书馆到馆率很高,新馆将为百姓提供更丰富的纸质和电子资源。

过去在人们的印象里,到社区公共图书馆的多是来看报纸的老人家,新杨浦图书馆旨在吸引更多居民来看书和获取信息。“新馆将提供1200种报刊杂志,只要是我们平时常见的发行报刊这里都能找到。电子数据库将探索为百姓提供不用到图书馆现场,即可通过阅读证件号实现异地检索、下载论文数据的功能。”相关负责人介绍。

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座图书馆,老市立图书馆承载了太多居民的期盼。

自同济中学退出以后,图书馆多年来大门紧锁,周边居民看得到却从未走进过。近日,随着新图书馆主体建筑基本修缮完毕,泛光照明系统也已建成,每当夜幕降临,宏伟的图书馆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很多周边居民拿着手机拍照,他们纷纷惊叹:老图书馆又重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筑可阅读】旧上海市图书馆
你在故宫修文物,我在杨浦修图书馆
【上海纪行】惊艳时光的杨浦图书馆
足不出户看我修文物——旧上海图书馆旧址
申城周六百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 超千项文化活动将举行
大杨浦居然有座''小故宫'',80年后首度复兴!宫廷建筑、1000 文物...国庆将免费开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