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 还原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北京画坛之互动关系——何香凝合作画研究展览手记

近年来,“交游”二字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及展览的热词,或从往来信札中钩沉一段被遮蔽的交游佳话,或从书画题跋中管窥画家倾付厚义的襟怀,或从家书日记中还原历史语境下艺术生态的多样性。每一段艺术交游背后所展现的人文及社会价值如何通过展览的形式被观众悉知,是策展团队需要着重考量的。交游主题展览的学术价值不单单是还原艺术家的“朋友圈”,更重要的是向观众传达艺术家交游对其个人创作及画坛生态构建的积极意义。2020年可以说是北京画院的“交游年”,自2015年美术馆启动的第二轮齐白石艺术陈列展以来,已从绘画题材的角度陆续策划推出了齐白石草虫、书法、山水、人物等多场专题展,但今年并没有延续以往按题材分类的策划思路,而是联合多家文博单位,从“友情”角度出发,以客观视角对齐白石重新进行“定位”,策划推出“知己有恩—齐白石的师友情缘”,向观众讲述齐白石与师友之间艺术交往的点滴故事,并获2020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

何香凝  松·菊

173cm×273cm 纸本设色 193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卌年革命中山孙,廖何仙俪同及门。苌弘埋血死不朽,周嫠恤纬今犹存。当年南粤盛才人,跋扈早识桓将军。新亭涕泪河朔饮,酒徒一散都如云。微言愧我称先见,慷慨长辞粤王殿。杜门已悔锥处囊,亡命还愁剑刲面。多君仍挺鲁阳戈,赣鄂从征冒矢箭。武昌虽小正朔尊,巍然坐看玄黄战。可怜驽马啮骢,水火朝端论不同。三户亡秦垂语谶,九章哀郢悲回风。过江名士多于鲫,唯君杰出群流中。一恸昭陵毕万缘,誓言去国凌长空。去国三年居海上,笔床茶灶东西向。补天炼石梦荒唐,滴粉研朱情惘怅。余技丹青迥绝伦,羞为凡葩写形相。后凋松菊入画图,雪虐霜饕岂沮丧。文章有道交有神,唯我与君同性真。江山摇落千行泪,家国兴亡几辈人!秦庭大夫宁足骂,陶家三径岂嫌贫。吁嗟乎!劲质孤芳世已稀,愿君善葆坚贞身。二十年春奉题香凝松菊巨幅,亚子柳弃疾稿,时客海上。双清楼主,二十年作于法京。

钤印:亚子(朱)双清馆(白)香凝四十后作(白)

此次“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览的重点板块也正是从“交游”的概念切入,将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放置于近代美术史的上下文之中,展现她与新中国时期北京画坛的互动关系。1949 年,作为近代重要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何香凝应党中央的邀请,同众多滞留香港的民主爱国人士自香港北上,参与国家建设各个方面的事务。晚年何香凝政务之余,安稳的生活为其艺术创作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从而形成创作生涯的另一高峰期。她与北京画坛多位艺术家的合作画可视为近代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特别的案例,其视觉意义已经超越一般意义诗书画的“雅集”。这类“集体创作”的行为既是艺术交流,同时也呈现出艺术处在崭新时代的社会价值。

正是基于如上的学术考量与历史意义,何香凝美术馆与北京画院共同策划了此次“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专题展览,希望借助两个专业机构的藏品及学术力量,共同推进何香凝艺术及近代美术史相关个案的研究。此次展览主要是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第一部分是何香凝革命人生及其艺术;第二部分则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互动。共展出何香凝艺术精品、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合作作品以及北京画坛艺术家精品,计65件作品。本次展览共分为“画高人寿”“图画新篇”“画坛友朋”三个板块,以期观众从作品及历史文献的观看和阅读中,感受艺术的优雅及历史的真切感。

何香凝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画风具有独特面貌的艺术家,她的艺术与革命密不可分,绘画创作活动也始终联结着其革命理想与人格精神。第一板块“画高人寿”选取其70年绘画生涯的26件精品,并附以何香凝革命、人生、艺术的历史图片及实物文献,集中叙述何香凝的革命人生及艺术风格转向。20 世纪初,何香凝与丈夫廖仲恺东渡日本求学,寻求新知,她于 1909 年入读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同时向端馆紫川、田中赖章学习。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浓郁的日本“朦胧派”风格,廖承志曾言:“她这个时期的画,都离不开她师傅的格调和画风……其特点是保持着浓厚的日本画风格,喜爱明艳色彩,形象生动。”《狮》《虎》等动物画恰是早期难得的精品,其笔下猛兽所蕴含的力量具有“唤醒”功能,象征中国早期的革命新势力,画面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何香凝美术馆所藏的《狮》描绘得正是一头正值壮年的雄狮,画家选取仰视这一角度,着重刻画狮头的面部表情及其鬃毛的质感,弱化身体部分,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更添一份庄严感。

何香凝  雪·月·松

147cm×39cm 纸本墨笔

20世纪2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雪月交辉意态殊,直教画出岁寒图。栋梁大厦心原在,羞向秦庭作大夫。奉题香凝先生法绘,即请教正,吴江柳亚子。香凝。

钤印:何香凝(白)香凝四十后作(白)柳亚子印(朱)


1911年辛亥革命,何香凝随之归国,与民族、国家共命运。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其绘画风格逐步转向古典水墨的审美,笔墨技法更加娴熟,“热血报国家”的情怀也在画纸上展现得更加激愤,除延续狮、虎猛兽动物形象的创作题材之外,古典山水及“君子”题材成为创作主体,如《松·竹·梅》《山水》《松·菊》《青山瀑布》《冰雪暖于棉》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何香凝与北京画坛艺术家的合作创作成为她晚年画业的重要内容。作为辛亥革命元老,何香凝在新政府享有很高的地位,参与国家建设各个方面的事务,如人民政协、宪法草拟、侨务工作等等。定居北京后,何香凝在繁忙的政事之余,更是与首都各界人士交游。1960年,82岁高龄的何香凝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与北京画坛的联系也更加紧密。以何香凝美术馆馆藏作品统计所得,与何香凝合作过的艺术家达到十多位,如叶恭绰、陈半丁、胡佩衡、张伯驹、溥雪斋、吴镜汀、潘素、陈少梅、王雪涛、溥松窗、胡佩衡、汪慎生等,其中大多数为北京画院传统功底很强的中国画画家。

何香凝  枫·菊·石

130.5cm×65cm 纸本设色 1958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托根在石罅,叶盛花亦繁。生机随地茁,何用费篱樊。董必武。何香凝画。一九五八年。

钤印:何香凝(朱)

1957年5月14日,北京中国画院(1965年改为“北京画院”)成立,北京包括著名画家在内的文艺界人士三百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表致辞“希望北京中国画院今后能团结中国的画家,努力创作,众美争妍,为创造社会主义的中国新美术而斗争”。时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的何香凝送来提前写好的贺词“传统国画是我国民族遗产之一,必须发扬光大来迎接文化高潮”。也是同年,何香凝写给陈真魂的一句寄语“努力为人民服务,以利国家”,同时成为其一生为之投入的目标。这一时期国家给予了传统文艺工作者更多的表现空间,同时以何香凝与北京画院画家为首的传统画家群体也不遗余力地为之坚守,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的艺术家合作创作。

20世纪中期的北京画坛是异常活跃的,改造中国画和改造其他旧的艺术一样,在新中国成立后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中国画成为被改造的对象,要求表现新时代,赞美新中国,合作画的艺术性需与政治立场高度一致,风格带有明丽鲜艳的时代气息,成为特定年代的一个艺术现象,题材多表现祖国的壮美山河、记录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等,并通常作为国宾礼赠予其他建交国家及国际组织。

1951年,何香凝先生与叶恭绰、王雪涛、胡佩衡、溥雪斋、汪慎生集于陈半丁家中,集体绘制了《百花齐放图》,各家尽显其长,并将其作为“七一”献礼赠送毛泽东主席,以红日、松柏、兰、菊、牡丹等传统意象,表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焕然一新的社会盛景的祝贺与喜悦,以及国画家们希望团结在党的领导下,开拓传统艺术新发展的期望。作品后收录于《毛泽东故居藏书画家赠品集》。

1955年6月,世界和平大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隆重召开,面对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新生的中国以怎样的面貌登上国际舞台,也是文艺界面对的一项课题。在郭沫若、廖承志等人倡议下,由首都14位画坛名家,即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汪慎生、李瑞龄、马晋、徐燕孙、杨敏、王雪涛、吴一舸、张其翼、田世光和段履青,历时半月集体创作了巨幅中国画《和平颂》,作为向世界和平大会的献礼,表达中国人民对守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更显现了传统中国画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196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之际,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纷纷举办隆重的庆祝活动,首都书画界也组织开展专门的创作活动。何香凝与廖承志母子,联合陈半丁、胡佩衡、秦仲文共同绘制了《长征会师图》,敬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陈毅题跋“秦陇万重山,白云渺无边。上有无尽之苍松,中有百道之飞泉。铁鹰不能到,敌人追踪难。长征英雄此会师,中国历史新开端。感谢老人如椽笔,写来悬挂人民之心间”。本次展览的第二板块便以“图画新篇”为题,甄选何香凝与北京画坛画家的合作作品,并将部分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展出,从“集体创作”的概念为切入,梳理呈现何香凝的艺术创作及与新中国时期北京画坛的互动关系,作更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0 世纪的北京画坛与海派、岭南画派,无疑是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北京画坛因其地理政治的缘故,显得尤为复杂。各种艺术思潮及艺术理念并存伫立:古典文人画价值体系的延续,如溥儒、黄宾虹等;留学归来的金城、陈师曾以社团及研究会的方式形成崭新的绘画趣味和学术系统;留法的徐悲鸿、吴法鼎、李毅士等;近代美术教育的建立以及 20 世纪中期开始的新国画运动。纷繁的艺术史线索共同描绘出近代美术变革的历史景象。何香凝所交往、所合作者恰是北京画坛不可或缺的艺术家,他们之中或是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或是新时代艺术样式的创造者。

何香凝、陈半丁、汪慎生、胡佩衡、邱及凌霜逞艳

178cm×97cm 纸本设色 20世纪50年代 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凌霜逞艳。何香凝、陈半丁、汪慎生、胡佩衡、邱及同写,叶恭绰题。

钤印:(朱)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中,梅兰竹等题材象征坚毅的品格,牡丹、芍药又象征美好热烈的情怀,而菊花、丹枫则表达田园诗意的野趣,所以花卉作为表现美好事物的象征图像,通常被大多数画家选择,其画面大都蕴含生机与雅意,充满画家对美好生活的赞扬。《和平》是齐白石92岁所画,白石老人笔下的和平鸽通体油黑,嘴爪为朱红色,回头凝望的姿态极具动感,十分传神,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歌颂。陈半丁的《岁寒结同心》画于耄耋之年,画中的水仙有纯洁、吉祥之意,设色淡雅,尚意重趣,布局空疏简率,轻松灵动。王雪涛《松鹤》采用小写意的方式在画面中描绘了傲立于古松之上的一只鹤,用笔苍劲有力,看似简率的松针前后层次分明,鹤细嘴微张,好似在高歌,极为传神。

山水画和人物画则以新的视角和艺术手法描绘祖国山河新气象,使自然环境和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韵。

第三个板块“画坛友朋”甄选十余位自 20 世纪初即活跃于北京画坛的艺术家,辅以摄影家牛畏予所拍摄的包括何香凝在内的9位艺术家肖像作品,试图以不同时期的艺术及摄影作品,勾勒出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格局,也将何香凝晚年的艺术创作纳入近现代美术变革思潮的研究之中。



何香凝 王一亭 青山瀑布 

165cm×82cm 纸本设色 1934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能为青山助,不是界青山。出山有何意,声流大地间。一亭写人物、松,香凝写瀑布、山,于右任为记。香凝写瀑布。一九三四年于上海。 

钤印:右任(朱) 何香凝(朱) 双清楼主(朱)


周元亮 沟崖雨后 

132.5cm×67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款识:沟崖雨后。元亮写于京北武当山。

钤印:周元亮长寿年(白) 河声岳色(朱)


秦仲文 岳阳城 

132.5cm×70.5cm 纸本设色 1959年 北京画院藏

款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九五九年四月,秦裕仲文写意。

钤印:河北秦裕(朱) 中文(朱) 梁子河村人(白)


何香凝、廖承志、周元亮、胡佩衡 松风瀑布 

136cm×47cm 纸本设色 1958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何香凝、廖承志、周元亮、胡佩衡合写,何香凝画瀑布山石。

钤印:何香凝(朱) 廖承志(白) 周元亮(白) 胡佩衡(朱)


惠孝同 山区新貌 

60.5cm×69.5cm 纸本设色 1965年 北京画院藏

款识:山区新貌。一九六五年九月,惠孝同。

钤印:孝同所画(朱)


何香凝 溪山行旅 

84cm×154cm 纸本设色 1956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款识:眼观山水形,手写山水神。形神皆逼肖,山水若留真。董必武。香凝。

钤印:何香凝印(白)


于非闇 墨竹喜鹊 

113cm×63cm 纸本设色 1954年 北京画院藏

款识:道君墨竹不仅着重笔情墨趣,且富于真实性。我在公园竹旁暂憩,见蛱蝶双飞,喜鹊对舞,一片和平景象也,亟用二百年前发笺写成此图,欣然忘倦。非闇,时年六十又五。

钤印:非闇(朱) 我师造化(朱)


汪慎生 荷花翠鸟 

68cm×39.5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款识:汪慎生写。

钤印:慎生(白)


汪慎生 花鸟 

93cm×56.5cm 纸本设色 1956年 北京画院藏

款识:丙申冬月,汪慎生写。

钤印:慎生汪溶(朱白相间) 满川邨人(白)

【详见《中国书画》2021年1期】


责任编辑:宋建华   新媒体编辑:崔漫  孙连  

欢迎光临中国书画官方旗舰店


瓷器收藏  |  文创礼品 |  杂志画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水高山写新图——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展将于12月18日开幕
经典| 画外拾贝——黄宾虹、齐白石比较
新·生
重沾雨露的老花—于非闇及其工笔花鸟画(图)
风从海上来——19世纪以来的海派绘画特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不断打破界限造就独一无二的秦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