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嘉学派”说法是谁第一个提出的?中国有哪些“第一”与“永嘉学派”有关?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敢为人先、务实创新”,温州人独特的精神让这座城市名扬四海。

若要深度解读温州城市的文化基因,宋代“永嘉学派”被视为重要文化根脉之一。“经世致用、义利并举”的思想影响了历代温州人。

温州人大多知道“永嘉学派”,但对这个学派的了解却多停留于表面。

  • “永嘉学派”的说法是谁第一个提出的?
  • 为何宋代温州会诞生“永嘉学派”?
  • “永嘉学派”是突然出现的吗?
  • “永嘉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为何有着重要地位?
  • 中国有哪些“第一”与“永嘉学派”有关?

△坐落在温州城区海坛山的永嘉学派馆。

2021年12月,“永嘉学派馆”在温州市区的海坛山文化公园正式开馆。本期,三十六坊君带你走进温州人熟悉又陌生的“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的说法是谁第一个提出的?

“永嘉学派”诞生于南宋,由于代表人物薛季宣、陈傅良、叶适等都是温州人,温州古称“永嘉”,因此得名。

不过,晚清之前的史籍中,往往称其为“永嘉之学”、“永嘉学术”、“永嘉事功之学”等。

“永嘉学派”的说法,则是晚清温州学人孙衣言在其编纂的《瓯海轶闻》中正式提出的。

“永嘉学派”研究什么?若只能用一句话介绍,那便是——研究治国理政的制度新学。学者们探究制度变革以求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富国强兵。该学派在当时的思想界有着重要影响,与朱熹理学、陆九渊心学鼎足而立。与理学和心学相比,前者更侧重“内圣”之学,永嘉学派则是更侧重“外王”之学,认为两者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宋代之后六百年间,永嘉学派逐渐融入到元、明、清浙学的发展进程中。

△永嘉学派馆

“永嘉学派”重振于晚清。1840年鸦片战争后,针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孙衣言认为,振兴学术是首要任务。他将家乡“永嘉学派”视为变法图强的重要思想资源,希望以“永嘉学派”的务实、经世致用,来有补于时局。

因此晚年回乡后,孙衣言便以复兴“永嘉学派”为第一要务。在兄弟孙锵鸣和儿子孙诒让的帮助下,他征访乡贤遗著,编校刊刻《永嘉丛书》;撰写《瓯海轶闻》,梳理温州学术发展脉络;建玉海楼,保存乡邦文献。宋恕曾评价“温人始知有永嘉之学”。曾国藩读过叶适书后,直言可以“释古今之纷”。

也正因为晚清孙衣言等人的大力推广,宋代诞生于温州的永嘉学派,在近现代得以重振复兴且扬名全国。

为何宋代温州会诞生“永嘉学派”?

汉唐五代时期,温州还未能进入王朝国家“精英文化”层面,尚属“僻远下州”。

“永嘉学派”发端于北宋,兴盛于南宋。这既与大的时代背景有关,又与宋代温州的经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从大背景来说,宋朝力图摆脱积弱困境,政治制度日趋完备,进行了多次影响深远的重大改革,如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等。特别是实行科举取士后,读书之风兴起,平民知识分子大量涌现。北宋时期,洛学、关学等传入温州。宋室南渡后,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迁,温州得到长足发展,崛起为东南文化重镇。隋唐大运河的出现,使得宋代温州人前往东京开封府,以及西京河南府(洛阳)等地的交通较为便利,求学交游之路变得更为通畅。

就温州而言,宋代因北方始终没有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温州地处瓯江入海口,航运贸易、造船日益兴盛,北宋绍圣年间(1094—1098),杨蟠诗句中描绘的永嘉郡城已是“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南宋时期,温州发展为重要港口城市,建立了“市舶务”,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为永嘉学派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是其重视工商思想的现实根源。此外,早在唐末五代,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已让温州吸引大批移民;宋室南渡后,又有一大批名门望族移居温州,激增的人口也带来了经济文化繁荣。

△永嘉学派馆

浓郁的书院文化,则为永嘉学派的兴起奠定了文化基础。温州书院兴办早于苏州、多于杭州,学塾更是不计其数。宋代以来,永嘉学人领风气之先,讲学著述、设立书院,泽被一方。由永嘉学人创立、讲学的书院占书院总数一半以上。如东山书院、雅俗塾、南湖塾、仙岩书院等,聚集了庞大的门人群体,成为永嘉学派思想发展与传播的平台,拓展了永嘉学派的影响力。

△清代移建于积谷山的东山书院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温州地区学术繁荣、人才辈出,温州迎来文化史上第一个“高光时刻”。南宋时期,温州地区考取进士1187位,占浙江省的五分之一;“省元”9名,人数高居全国第一,另有王十朋等5位状元。时人因此盛赞:“温多士,为东南最”、“人物满东瓯”。

“永嘉学派”是突然出现的吗?

“永嘉学派”不是突然出现,而是在时代大背景和温州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一步步诞生的。从其学术源流来看,经历了“皇祐三先生”→“元丰九先生”→南宋中期三个阶段。

宋代温州学术,始于宋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

“皇祐”是宋仁宗的年号。在此前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等人推动了著名的“庆历新政”(1043-1045)。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教育改革,加强儒家经典在科举中的比重,并允许州县立学。中国开始在各地兴建府学、州学,官方参与办学、并提供经费。宋仁宗时代出现了大量文化名人,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活跃在此时。

以王开祖、林石、丁昌期为代表的“皇祐三先生”,正是在这个阶段开始兴起。其中,王开祖最早提出“道学”。他讲学东山,从者数百人,后形成温州历史上第一所书院。王开祖被认为开创了温州学术的先河,被称为温州学术“开山祖”。

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八年(1085)的王安石变法,进行了科举制度改革和整顿太学。科举考试从原来考经义辞章,转向考策论,力求选拔出经世致用的实干之才;朝廷不断对太学进行改革,扩充人数,增加解额,太学生成绩优异者不经过科举考试可直接为官。

著名的“元丰九先生”( 周行己、许景衡、刘安上、刘安节、戴述、赵霄、沈躬行、蒋元中、张辉) 就是这次改革的直接受益者,他们在元丰年间进入太学学习,其中前六人相继考中进士。元丰九先生传承“二程”的洛学和张载的关学,为永嘉学派自成一派埋下了种子。

△周行己

例如元丰九先生之首的周行己,师从理学宗师程颐,后世认为浙学兴盛从他开始。他关注民生,强调学以致用,对后来的永嘉学派影响巨大,学者称“永嘉诸子重视实用之学的风气,实由周行己开其先河。”

进入南宋后,郑伯熊被视为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协助朱熹刊刻图书,传播“二程”理学,开设书院。他自居周行己“私淑弟子”,后在薛季宣的影响下,学术理念从性理转向事功。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将温州本地的学术人才串联起来,形成了联袂成帷的盛况,是永嘉之学传承和凝聚的关键人物。

这些温州先哲有力地推动了地区文化,形成永嘉之学,在此基础上催生出了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为何有着重要地位?

时至南宋,经过百年酝酿,温州人才辈出,学术自成一派。在薛季宣倡导之下,永嘉学派正式创立,重心从务虚的性理之学转向务实的事功之学。再经过薛季宣的学生陈傅良进一步发展,永嘉学派得以传播和继承。最终,由陈傅良的学生叶适集其大成,永嘉学派遂成为与理学、心学鼎足而立的主流学派。

学派创立者:薛季宣(1134—1173)

△薛季宣《浪语集》

字士龙,号艮斋,温州城区人。少时随伯父宦游各地,师从“二程”弟子袁溉。他探究各项制度历史渊源,以通世变;主张“道在器中”“以利和义”,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焕发出永嘉之学经世致用、开物成务的精神,被认为是永嘉学派创立者。他设立雅俗塾(又称稚新塾),培育了一批知名弟子。陈傅良也是他的学生。著作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传世。

学派中继者:陈傅良(1138—1203)

△《陈傅良》连环画(2011)

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人。曾求学于薛季宣、郑伯熊,后在温州南湖塾讲学多年。他创立“乾淳太学体”,又称“永嘉文体”,后世称“止斋之论,论之祖也”。他是永嘉学派中继者,将事功思想用于实践,主张“变通当世之治”,注重民本、巩固立国之基,以实现民富国强。著有《止斋先生文集》《春秋后传》等书。

集大成者:叶适(1150—1223)

△叶适龙泉青瓷墓志(现藏于温州博物馆)

字正则,号水心。他师承薛季宣、陈傅良,晚年定居温州城外水心村,著述讲学。叶适称永嘉之学为“制度新学”,希望从制度入手,解决社会问题,改善民生。反对“义利两分”,在经典诠释与思想体系的建构上,集成了永嘉学人的思想精华,并将之系统化,把永嘉学派推向鼎盛,被誉为宋代浙学的最后一位领袖和集大成者。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先生别集》《习学记言序目》等传世著作。

△《宋元学案》

明末清初史学家黄宗羲所著的《宋元学案》,是系统梳理宋元思想史的经典著作。这部书正式确立了永嘉学派的学术地位。全书一百卷,提及到学者约2000人,其中叶适与司马光、朱熹等极少数学术大家一样,分上下两卷进行介绍,可见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薛季宣、陈傅良也有单独成篇的学案,永嘉学派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永嘉学派是研究治国理政的制度新学,务实重商,推崇事功,核心思想是“经世致用、义利并举”,探究制度变革以求改善民生,最终实现富国强兵。

学派先贤系统研究历代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经济制度,并在货币理论、财政理论上颇有建树,提出重视商业的正面社会价值,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其对于治国理政的真知灼见,对于当下仍有启示意义。永嘉学派推祟“事求可,功求成”,主张将动机与实效统筹考虑,从而与偏重个体心性修养的理学旨趣不同,但都同属于开创新风的儒学,深刻影响了后世浙江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有哪些“第一”与“永嘉学派”有关?

王开祖,首次提出“道学”概念。

周行己,首次提出货币准备金理论。

叶适,首次阐述劣币驱逐良币的货币现象。

陈傅良的《历代兵制》,是中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军事制度的专著。

△清康熙通志堂刻皮纸印《太平经国之书》四册

郑伯谦的《太平经国书》,是目前中国最早论述会计理论图书。

从南宋到晚清再到现代,永嘉学派对于温州的影响持久深远。特别是崇实重商的传统,让改革开放之后的温州人求实创新,创造了国内瞩目的温州模式,这些文化基因也不断激扬和滋养着温州人精神。

材料来源:永嘉学派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温州六大文学家庭
永嘉学派的先驱者——郑伯熊
叶适与永嘉学派
如果没有薛季宣在湖北鄂州的经历,就不会有浙江温州“仙岩书院”。
《周易》与南宋功利学派
永嘉学派的哲学精神世界  作者:张立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