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念姚谦先生:牵挂桐城文化的长者

1


去年4月20日,我收到了一个包裹,打开一看,是《爱国先祖姚莹颂》《爱国名臣姚莹事略》两幅书法作品。这是姚谦先生从深圳邮寄过来,无偿捐赠给桐城市博物馆的。
这一年,姚谦先生86岁。捐赠前,他就发微信给我,说得知姚莹故居修复基本完成,因身患重病,不知有没有可能回家乡看看的机会,但有心为家乡尽点微薄之力,作了一首七言长诗《爱国先祖姚莹颂》,还在历史书上摘录了《爱国名臣姚莹事略》,请书法家写好了,准备捐献给家乡博物馆,以表达对姚莹故居修复竣工的纪念。
他将书法作品照片也发给了我微信上,还审慎地问我这两件作品捐赠给博物馆,是否妥当和有用。

《爱国先祖姚莹颂》

《爱国名臣姚莹事略》

我知道他担心作品是否够得上入藏标准,博物馆愿不愿意接受捐赠。我立马回复他,捐赠给家乡博物馆非常妥当,作品非常有用。
这两件作品对于收藏研究、宣传展示桐城文化的地方博物馆来说,确实非常有用,值得珍藏。姚谦先生是爱国思想家、桐城派代表作家姚莹玄孙,在姚莹故居维修即将竣工之际,姚莹直系后裔作诗、摘录与姚莹有关的文字,并由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作品,本身就具有纪念意义、存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姚谦先生得知家乡博物馆乐意接收捐赠时,非常高兴,立马就表示将作品进行装裱后寄来。我在微信中希望他保重身体,待姚莹故居布展开放后,邀请他回到家乡看看。
然而,在姚莹故居正在布展时,姚谦先生就走了。今年10月29日,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再也不能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看看。

姚谦(右四)在姚莹故居前


2


姚谦先生出身桐城麻溪姚氏文化世家,高祖姚莹、曾祖姚濬昌、祖父姚永概都是桐城派代表作家,父亲姚翁望是安徽文博事业的奠基人和开创者、著名文物专家,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许多书画文物,都是姚翁望捐赠的。

姚永概(1866—1923)

姚翁望(1910—1993)

姚谦先生受家学熏陶,得新学教育,一生行医,悬壶济世,深受患者和学生的爱戴。他自青少年时期外出求学工作后,就离开了家乡,但乡思乡愁一直萦绕在他心头,晚年病重期间非常关心支持桐城文博事业。

记得与姚谦先生相识,是在2018年10月,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那时,他身体就很不好了,在族人的搀扶下,瞻仰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姚元之旧馆、姚莹故居。

当得知市政府即将启动故居维修时,他非常激动兴奋,并特意请族人与我们文物部门联系,向我们表达感激之情。

姚谦先生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待人真诚,是位睿智的老人。他给我们讲了很多姚莹故居的历史传承和当年的功能布局,为我们丰富姚莹故居文物档案,挖掘历史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以后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奠定了基础。

姚谦先生在西山精舍遗址前

这是我第一次与姚谦先生见面,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姚谦先生回到深圳后,仍然关心着家乡。他写的宣传弘扬桐城文化的诗文散见于有关公众号和微信群。耄耋之年,他大量的精力都花在整理出版父亲姚翁望的遗著上,充分彰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畏,对先辈的无比崇敬和传承优良家风家学的决心。

《姚翁望文物考古资料论稿》出版后,他特意委托姚氏宗亲姚大森先生送给我,并希望这本书对我有用处,这是对我的认可和鼓励,也是对桐城文博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


3

去年12月份,姚谦先生还请著名画家创作了一幅姚莹画像,并发照片征求我意见,表示只要博物馆认可和需要,他愿意无偿捐赠。他还说他生病未愈,只能为家乡尽这点力了。

我顿时深受感动。姚谦先生身患重病,还挂念着家乡文博事业,无偿捐赠还谨慎地征询我们的意见。他这种高风亮节,情系桑梓,谦虚低调的精神,使我难以忘怀。

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今年他捐立“西山精舍遗址碑”的事。今年3月底,赟秋对我说,姚谦先生有捐立西山精舍遗址碑的想法,希望博物馆能牵头促成这件事。

西山精舍是姚永楷、姚永朴、姚永概兄弟当年读书的地方,冯世定、陈衡恪绘有《西山精舍图》,许多诗文集里都有西山精舍的描写,因此西山精舍遗址也是桐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西山精舍图(局部)

因西山精舍早已毁荡不存,没有认定为地面文物。我当时狭隘地认为,不是文物就不是我们工作职能的事,没有立即答应。

过后我又想到,有人讲桐城文化只有说头、没有看头,有很多遗存现在只能在典籍文章里寻觅,像西山精舍也是这样,如果选择一些重要的遗存,在原址立碑记事,那自然就有说头和看头了。

但转念又想,姚谦先生也只是拿退休金的普通老人,不是巨商富贾,现在生病需要钱治疗,怎么好同意他捐资呢。

赟秋将我的想法对姚谦先生说了,没想到姚谦先生捐资的态度更加坚决,他说要在有生之年,为家乡文化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我和赟秋完成他的愿望。

我也就不再推辞,和赟秋商定了西山精舍遗址碑的尺寸和式样。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后,我给姚谦先生发了一条微信,告诉他西山精舍遗址所在地的黄甲镇、汪河村领导都极力赞成,同意在遗址立碑,以弘扬桐城文化,赓续麻溪家风,助力乡村振兴。

李鼎书《捐立西山精舍遗址碑记》

桐城稽古堂的诸位先生集体创作了碑记,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希望既保持古韵,又能通俗易懂。

桐城籍书法家李鼎也乐意奉献,书丹不收任何报酬。我还把碑的尺寸式样和制作安装的价格发给了他,征求他的意见。

姚谦先生看到我的微信后,就给我回复了。他说同意碑的设计样式,费用合适,先把捐资转给我。我一再表示等碑立好后再捐,没想到他说他身患癌症,还能生存多长时间不好自己决定,只能靠耐心和坚强的毅力争取与癌多共存一段时间。先把捐款转给我,他就放心一些,并请我代他感谢赟秋和李鼎。

我当时的心情很复杂,有伤感,又敬佩。后来在桐城市博物馆的见证下,他委托麻溪姚氏宗亲姚大彬先生与制作安装单位签订了合同,完善了相关捐赠手续。

今年5月底,姚谦先生给我微信,说他身体欠佳,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立碑过程请我多费心。我告诉他,碑文正在雕刻,制作好后就可以运到遗址竖立了。

过了一个多月,西山精舍遗址碑终于在黄甲镇汪河村原址竖立起来了。然而,我却没有将这个消息直接告诉姚谦先生,而是将西山精舍遗址碑照片发给姚氏宗亲。当时我想,姚谦先生重病在身,宗亲们告诉他就行了,我们不能多次重复打扰他,好让他安心养病。
如今,西山精舍遗址碑耸立在汪河村,已成为一处人文胜景,而我们尊敬的姚谦先生,却再也不能回到家乡,看一眼这块碑刻了!
这几天,我走在博物馆展厅里,面对展出的一件件来源于社会捐赠的文物,就想到了张昭达、张燕如等无偿捐献文物给家乡博物馆的人士,他们是可敬可亲可爱的人。
姚谦先生关心家乡文化事业,他捐给家乡博物馆的书画作品,他捐立西山精舍遗址碑,都是出于公益,出于桑梓之情,不求名利和回报,同样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姚莹故居
中国近代史上旅居过我国神圣领土台湾的桐城人
“枞阳出人,桐城出名”一说不成立
姚莹:文章本心生,希世绝近习(下)
【桐城麻溪姚氏】 城中宅第
姚鼐1786年 行书苏诗 手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