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0年前,温州最大的文学社团在江心屿团建,阵容超强......

空灵的江心屿不仅是诗人的向往地,也是一座文人雅集的宝地。

1921年的上巳节,当时温州最大的文学社团“慎社”把团建地点选在了江心屿。活动行程满满,先到文信国公祠祭奠文天祥,再到澄鲜阁禊饮,还要完成社团的任务:作诗。众人挥洒笔墨,争相吟咏,光是以《八声甘州》为词牌名的,就有13首。

这场聚会云集了梅冷生、王理孚、夏承焘、林鹍翔等多位文坛大佬,他们之间的学术碰撞和后续交流,对促进温州诗社、词社学的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期孤屿志,就来聊一聊百年前这场在江心屿举办的盛会。
 初建慎社

多位绅士加入

慎社由梅冷生牵头创建。梅冷生(1895—1976),名雨清,字冷生,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梅冷生是现代知名的诗人,1920年,他与郑猷、吴劲等友人创办了《瓯海潮》周报,共办了15期。


梅冷生

当时,梅冷生与南社创始人柳亚子常有通信往来,想模仿他主办南社的方法,在温州创立一个文社。南社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在文坛上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为何取名为“慎社”?这是梅冷生的好友薛钟斗建议的。薛钟斗是“南社”中人,得知梅冷生要创办一个文社,特意写信给他,“瓯江又名慎江,文社不宜标榜声气,择友应该谨慎,以免招致物议”。而梅冷生当时也“唯恐此事招灾惹祸”,便采纳了薛钟斗的建议。

怡园雪景

1920年5月30日,慎社成立。第一次雅集地点选在了温州城内的怡园,到会社友39人,大部分是永嘉、瑞安的青年学子。雅集之后,出版了第一集《慎社》。

《慎社》第一集

第一集刊物发行之后,慎社火了。温州各县人士纷纷加入,永嘉举人吕渭英自广东省银行卸去行长之职归来,经王毓英介绍加入。后来平阳刘绍宽、王理孚、姜会明、黄光及永嘉举人陈寿宸等人先后加入慎社。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平阳白沙(今属苍南县)人。刘绍宽被称为“浙南学界的爝火”,是温州近代新式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他两度主持温州府学堂(今温州中学前身),郑振铎、苏步青、夏鼐、夏承焘等当代著名学者均出其门下。

夏承焘致慎社

王理孚(1876—1950),字志澄,号念庐,平阳鳌江人。王理孚是刘绍宽的学生,历任平阳县参事、鄞县知县,后来从事工商实业,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是开发了南麂岛。

这些人都是各县大绅士,他们加入慎社的消息传开后,慎社声名鹊起,要求入社者顿增。慎社的第二次雅集在同年的10月17日,地点选在了南门外飞霞洞,此时共有社友73人。

江心雅集

共题《八声甘州》

在江心屿的雅集,是慎社的第三次集体活动。这次又有14位社友加入,合计87人,是慎社的最盛时期。

这次雅集的日子选在了上巳节,上巳节有祭祀宴饮的习俗,因此这次活动还包括到文信国公祠祭奠文天祥。

八声甘州·孤屿文丞相祠祀事礼成,集慎社同人澄鲜阁禊饮
林鹍翔
怒潮回、长傍浩然楼,江山尚能雄。剩灵祠无恙,中川寺畔,烟雨冥濛。信否狂澜能挽,我欲问蛟龙。一盏泉华荐,时飒英风。
回首神州如梦,怅鲁阳戈短,日驭忽忽。付沧桑闲话,觞咏者回同。认留题、飘萧墨泪,共老松、寒翠落杯中。灵旗远,黯凭阑处,极目春鸿。

澄鲜阁


瓯海道尹林鹍翔是新加入的社友,这首《八声甘州》相当于是他交给慎社的作业。林鹍翔在这首词中,引用了“鲁阳戈”的典故。《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后便以“鲁阳戈”比喻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林鹍翔“怅鲁阳戈短”,便是可惜当年文天祥未能凭一己之力解救摇摇欲坠的南宋王朝。林鹍翔何尝不是伤古叹今呢,文天祥所处的时代和他当时的年代有着相似之处,同是丧权辱国的境地。

慎社社友梅冷生、郑猷、黄光、王理孚、夏承焘等人都有同调唱和之作,共计13首。

《慎社》第四集收录梅冷生作的《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辛酉春季,孤屿文丞相祠祀事礼成,集慎社同人澄鲜阁禊饮
梅冷生
送斜阳、无语背东流,风吹酒人醒。念飘萧天水,黄龙云跸,白雁江程。灰劫千年未冷,香火一龛青。飒爽英姿杳,烟语涛声。
天上云车来也,乞残鹃唤起,柴市精灵。恨乘潮人去,碑碣奈中兴。是孤臣、行吟愁地,换一尊、风色让沤盟。沧桑感、又清流尽,何处新亭。
八声甘州·辛酉春季,孤屿文丞相祠修祭事,慎社同人即集澄鲜阁禊饮
郑猷
好江山满眼劫尘多,人天感浮沤。念颓波难挽,东风何事,催客登舟。丞相祠堂犹在,正气振千秋。一到中川寺,今古同愁。
目极遥青一发,问先鞭谁著,击楫中流。集兰亭旧侣,尊俎换清游。任流连、水风无价,愿谢公、吟兴此长留。波涛恶,休随潮去,为欲閒鸥。

再建瓯社

出刊《瓯社词钞》

其实慎社举办江心雅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筹备瓯社。梅冷生在《慎社与瓯社》一文中提到,“林鹍翔于视政之暇,笃好文学,且工于填词,是词学专家朱祖谋、况周颐的大弟子,著有《半樱词》,入社后与我等社友每月均有数次叙谈,我正有意接近他。林的本意在于教我们填词,如卢祖皋、薛梦桂等人均有极大成就,应在这时重振风气。我偕同王渡向林献策,建议再创立一个词社”。

戏曲专家王季思在《一代词宗今往矣》中曾回忆说:“民国初年,温州成立了两个文学团体:慎社和瓯社。慎社写诗,瓯社填词。”

瓯社设立在永嘉词人祠堂。1921年,林鹍翔以当时漏海米之罚款为经费,重修积谷山下的东山书院,在山腰添造一间楼房作为“永嘉词人祠堂”。仿照杭州西溪两浙词人祠堂形式,立有永嘉历代游宦、寓贤、方外、闺阁等词人的木柱,立有一块匾额为“此地宜有词仙”(姜白石句)。永嘉词人祠堂建成后,即在此设立词社,取名“瓯社”。


瓯社成立,题永嘉词人祠堂
王理孚
官长今灵运,江山旧永嘉,香火因缘,又见花间开雅集;
是非一胡卢,成败三叹息,兵尘浩荡,谁来池上倚高楼。

积谷山上林鹍翔摩崖题刻的“瓯社”。南航 摄

瓯社对夏承焘来说,意义非凡。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赞誉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瓯社是他第一次系统学习词作的地方,是词学生涯的启蒙之处。

瓯社持续时间不长,林鹍翔离任后,继任道尹沈致坚、张宗祥举行过春秋两次祠堂公祭。1927年,道制废除,瓯社也随之告终。瓯社也有自己的刊物《瓯社词钞》,共两卷,由林鹍翔作序,收录社员词作134首。

1922年年初,林鹍翔离开温州前,瓯社社友专门设宴送别他。王理孚有临别诗相赠。
和林铁尊道尹留别原韵
王理孚
众生未尽难成佛,
世路崎岖却复前。
为政昔从君子后,
居邦今事大夫贤。
沧桑阅到三千劫,
文字期于五百年。
所恨无他相见晚,
那堪别绪又绵绵!
直指绣衣雄海上,
花骢肯放使君行?
江山到处迎芳躅,
槃敦当年负盛名。
有道终为斯世重,
无官未必一身轻。
莼鲈此地仍乡味,
莫遣归心故故生。
编辑:连佳佳 刘曦
校对:郑凌
责编:潘贤群 张驰
审核:林婷婷

参考资料:


《江心屿诗词选》陈瑞赞 金丹霞 洪之渊
《慎社第三集》永嘉慎社编辑
《慎社第四集》永嘉慎社编辑
《王理孚集》王理孚
《“慎社”与“瓯社”》梅冷生口述孙孟桓记录
《近代文学社团研究》王新立
《瓯社研究》李艺莉
《“五四”与“新文化”如何地方化——以民初温州地方知识人及刊物为视角》徐佳贵
《慎社史一角——读<梅冷生师友书札>》张元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浙江永嘉周边2日自驾游好去处推荐,有趣的永嘉自驾游目的地推荐
风雅流韵三百年
劲风阁词 梅冷生
温州欢乐行之江心屿
行走丨宋韵瓯风:瓯江源,江心孤屿
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欣赏附:历代题咏江心屿的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