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泠印社为何与瑞安结缘这么深?那要从两个书痴说起


2022年下半年,我市与西泠印社成功签约,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基地落户瑞安,选址玉海文化街区第二巷“何洛夫宅”。今年2月3日,七届十一次瑞安市文联全委会报告提出:“要打造文化新地标,实现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瑞安基地常态化运转。加快何洛夫宅的及周边景观的改造提升,完成西泠印社书画篆刻院基地挂牌和开放,深度挖掘西泠与玉海文化渊源,促进西泠文化在瑞安的生根落地,依托西泠印社雄厚资源,每年定期举办培训、展览、讲座等公益活动,扩大文化影响,打造瑞安文化新地标。”

瑞安是千年古县,文邦之乡,文化底蕴深厚,有“东南小邹鲁”之美誉。在历史上书画大家辈出,王振鹏、孙隆、任道逊、姜立纲、黄养正等。这应该是西泠印社选择瑞安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泠印社至今藏着明代瑞安孙隆的《梅花图》。其实,瑞安与西泠印社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首先,是瑞安大儒孙衣言播下了结缘西泠印社的种子。

杭州丁家与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由浙派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铭等召集同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发起创立。1913年,近代艺坛巨擘吴昌硕出任首任社长,盛名之下,天下印人翕然向风,一时精英云集,入社者均为精擅篆刻、书画、鉴藏、考古、文史等之卓然大家。西泠印社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文人社团,也是海内外成立最早的金石篆刻专业学术团体,有“天下第一社”之美誉。

丁仁(1879-1949),原名仁友,字辅之,号鹤庐等。杭州人。出生书香世家,杭郡八千卷楼主人丁松生(丁丙)之孙。自幼受家庭熏陶,博学多能。治印宗浙派,萧淡简静,秀雅纯正,用刀劲健,布局安详。书法以甲骨文著称,绘画偶作蔬果,亦艳雅动人。家藏西泠八家印章甚多,嗜之成癖,摹赏无虚日。辑有《西泠八家印选》《砚林印存》、合辑《丁丑劫余印存》等数十种印谱刊行,皆弥足珍贵。作品集有《鹤庐印存》《鹤庐诗词稿》《商卜文集联》等多种。丁仁的祖父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晚年号松存。自幼好学,一生淡于名利,终身不仕,热心公益事业,爱好收集地方文献。

丁仁

丁仁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家族里很多人为西泠印社社员。父亲丁立诚(1850-1912),字修甫,清末藏书家、目录学家,清光绪乙亥举人,官内阁中书。以藏书闻海内,所收西泠八家刻印尤富,著有《小槐簃文存》《小槐簃吟稿》《永嘉金石百咏》等,丁丙侄、丁申之子;伯父丁立中(1866-1920),字和甫,丁丙之子,清末民初藏书家。丁仁的长兄丁上左和三弟丁善之、堂弟丁序之、五子丁治平(讳理)等都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

丁家世经营布业,富于资财。丁家一代代人都富而好雅,爱书、藏书,其家世有藏书之习。丁丙的祖父丁国典(1750-1828)在杭州梅东建楼藏书,名为“八千卷楼”。其父丁英(1804-1855)收藏各类书籍达到几万卷。到丁申(1829-1887)、丁丙兄弟时,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总书楼“嘉惠堂”。两兄弟朝访夕求,凡齐、燕、楚、赵、越、秦、晋间,凡是有善本,都想尽办法收藏。历时30多年,藏书达8000种,共30万卷。“嘉惠堂”被列为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丁氏两兄弟与瞿镛、陆心源、杨以增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

丁申、丁丙两兄弟最大贡献在于抢救、整理、补抄在战乱中散失的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并重建文澜阁。《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成书于清乾隆时期,一共七套,存放“南北七阁”,杭州文澜阁是其中之一。清末太平军之后,南方三阁中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均阁毁书亡。光绪五年(1861),太平天国战乱,文澜阁被士兵践踏,《四库全书》散落阁外。丁氏两兄弟在市场上偶然发现散落民间的《四库全书》,不避艰险,四方搜寻和收购、补抄,得书近万册。光绪六年(1880),浙江巡抚钟麟重建文澜阁,次年落成。丁丙将所得书送入重建的文澜阁珍藏。后丁氏兄弟又多方搜集和补抄,至光绪十四年,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恢复原貌。

 杭州丁家与瑞安孙家因书结缘

丁仁的祖父丁丙与孙衣言因藏书结缘,成为好友。

孙衣言(1815-1894),清代官吏、学者、藏书家。字绍闻,号琴西,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太仆寺卿。生平致力搜辑乡邦文献,刻《永嘉丛书》,筑“玉海楼”以藏书。有《逊学斋诗文钞》。

同治四年(1865),孙衣言受浙江巡抚马新贻(谷山)邀请来杭州紫阳书院执教。在杭州期间,他结识很多朋友,丁丙就是其中的一位,同样嗜书如命、酷爱搜集乡邦文献的两人相见如故,成为好友,经常讨论读书、藏书。当时,丁丙的藏书中就有很多孙衣言还没有搜集到的瑞安先贤的书籍,孙衣言就向丁丙借抄。

同治五年(1866),“八月,衣言从钱塘丁松生大令丙假得文澜阁本陈君举《止斋集》、薛良斋《浪语集》、朱希晦《云松巢集》三种。《止斋集》旧藏有之,《浪语集》缺二十余卷,惟《云松巢集》为完书。录副寄徐惊士,属并朱玄谏《荡南集》刻而传之。传抄阁本宋起居郎刘元承、给事中元礼二集,合四册,以为脱误改窜甚多,殊非善本。”

同治六年(1867),四月,马中丞、吴学使奏设浙江书局于杭州之庵,聘请孙衣言和薛慰农为总办,来主持工作。浙江书局四月二十六日开办,招集雕板、刻印一百来人,来刊印经史兼及子集。这一年,“衣言从丁松生假《水心集》残本,明正统黎谅刻也,以校策藏旧勘乾隆重刻本,补正百余字。又索得丁氏所藏旧本陈潜室《木钟集》辄以邮寄郡守江右陈思属为重谋银木,以继弘治邓刻之后。”

同治三年(1864)六月,陆光祺应丁丙之请凭藉记忆文澜阁未遭劫难前的情景,绘制了《书库抱残图》。绘图后,陆光祺在图右题写了跋语。应丁氏兄弟之请,莫友芝篆额,还有李鸿裔、王先谦题诗,孙衣言为之卷后题写画记。“而时论者独以衣言文、莫友芝篆额、李鸿裔、王先谦之诗,称四美焉”。

孙衣言的《书库抱残图叙》

同治七年(1868),二月一日,孙衣言以保升道员赴部引见,由杭赴沪,航海北上。孙诒让也跟父亲北上。离开杭州后,孙氏父子与丁家仍保持联系。

同治八年(1869)秋冬,丁丙去信孙衣言商讨书籍互借等事宜。

丁丙写给孙衣言的信

光绪三年(1877),孙诒让到杭州,拜访丁丙,得观嘉惠堂八千卷楼秘藏之盛,还影印吴文定《墨子》手抄本。

光绪十年(1884),丁丙把新刊《武林掌故从编》八十一种寄赠给孙衣言。孙衣言收书后有感而发,写诗二首。

丁松生丙杭州书来以所刊武林掌故十数种见赠皆南渡后故都遗书也却寄二首

知君家有邺侯书,万卷琳琅拥石渠。
延阁道山能好古,龙翔凤翥共研都。
天涯独夜闻鸿雁,江上微波讬鲤鱼。
我亦永嘉思旧学,离群但作闭门居。
湖上梅花与雪妍,凤皇山色对苍然。
每从球舫陪谈笑,爱听埙篪韵管弦。
一别霜蓬非旧日,几人王貌尚当年。
金堂石室今何在,犹望骖鸾共散仙。
 

光绪二十五年(1899),丁丙去世,孙诒让怀着悲痛、敬仰的心情写下《挽丁松生丈》二律:

中年孤露感馀生,父执凋零涕泪并。
百载厉、杭应抗席,一家波、颖自齐名。
矞皇温綍褒嘉惠,羸㩻穷檐洽颂声。
便坐谈经几回首,吴山千里梦痕醒。

文澜高阁矗南天,零落中经劫火前。

散尽万缣收秘籍,补成百衲葺残编。
箧藏重见吴、汪盛,家学今闻迈、过贤。
厚意一鸱尤感瑑,墨书开卷更潜然。

孙衣言在杭州期间,把孙诒让带在身边,孙诒让因此成为丁家的常客,丁家的藏书向孙诒让敞开,随便看、随便抄。在杭州的几年,孙氏父子从丁家搜集、抄录了很多古本、善本,为后来玉海楼(1888年建)丰富其藏书。丁家也从孙家搜集到很多书籍。“私念玉海楼所收温州文籍见于两谱者,往往为阁本或丁氏嘉惠堂本之福袟,而嘉惠堂本亦尝有经我先人据玉海楼善本为之点勘者。”孙诒让之子孙延钊的《文澜阁嘉惠堂与玉海楼》(1935年)详细记载了孙家与丁家借书、校勘之事。

1941年,孙延钊(孟晋)任浙江图书馆馆长。1947、1948年,两次参加了西泠印社重九雅集活动。

参考文献:
1.孙延钊撰徐和雍,周立人整理,孙衣言孙诒让父子年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07
2.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四库全书》研究会编,四库全书研究文集(2006~2015),甘肃人民出版社,2016.11
3.温州市龙湾区文联编,龙湾书法,西泠印社出版社,2016.10,第122页
4.西泠印社编,西泠印社早期社员社史研究暨丁亥春季雅集专辑,荣宝斋出版社,2007.05
5.王河主编,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04
6.政协瑞安市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瑞安文史资料  第8辑,1990.12
7.中国索引编辑部,中国索引 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11
8.王家葵,近代印坛点将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03
9.陈振濂编著,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创始人丁辅之研究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海选活动 总第15辑,荣宝斋出版社,2007.10
10.陈野作,钱塘江故事丛书 江色绘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1.07
11.刘景晨撰;卢礼阳,李康华编注,刘景晨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0
12.李国钧主编,中华书法篆刻大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2
13.林乾良著,西泠群星,西泠印社出版社,2000
14.谢作拳,陈伟欢编注,瑞安孙家往来信札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12
15.政协瑞安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瑞安文史资料  第6辑,政协瑞安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8.09


美编:小 叶

审读:何光明

审核:欧兴俊
终审:陈锦海




●永嘉学派对浙学的四大贡献
●一代宗师外号“王老虎”,三种解读让人忍俊不禁。瑞中学弟给他写了一封信,后来竟成“南戏研究泰斗”
●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高光时代,瑞安有个“诗人天团”
●你所熟悉的瑞中校歌是他填词的,这位戏曲大家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你能报出“皇祐三先生”“元丰九先生”,那么问题来了,“庆元六君子”又是谁?
●他名列“瑞安十才子”,戏曲研究如日中天之时,却英年早逝
●“一门四院士”的云周伍家不仅盛产科学家,还有一位顶级画家,为傅抱石惟一入室弟子
●那些在瑞安县志里留下芳名的女诗人

“瑞安印记”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瑞安印记》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瑞安印记》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泠印社出版社祝大家元旦节快乐!
沈慧兴:吴隐印学活动年表综述
痛悼:西泠印社理事孙其峰先生逝世
丁家与西泠印学
伊秉绶 《隶书扇面》
【稷下篆刻推荐】杜延平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