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州曾有一条老街名字古里古怪,藏着很多故事!还与江心寺的僧人有关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温州古城有一条街,因走的僧人多了,便成了僧街。

在现存的几幅清末、民国时期的温州城区地图中,这条街有被标注为“僧街”的,也有写成“麻行街”、“麻行僧街”的。

老街巷是一座城市文化传承的毛细血管,承载着专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与时光。“麻行僧街”承载着哪些城市记忆,僧人又是从何处而来?



1925年《永嘉县城区全图》上标注为”麻行新街“。黄聘珍制
这条街常有江心寺僧人来往

麻行僧街南起百里西路,北至瓯江边,全长达324米。这是一条相当古老的街坊,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更名,在宋代叫做“噀酒坊”,明代时称为“广惠坊”,从清代开始被叫做“麻行僧街”。在1925年黄骋珍制的《永嘉县城区全图》上,麻行僧街被标注为麻行新街,或许是因为在温州方言中“僧”和“新”读音相似。

明清以来,温州出现了不少因行业命名的地名,例如皮坊巷、打绳巷等。麻行僧街原是因为这条街上有许多以售卖麻纺为主的店铺,被市井称为“麻行”。在原麻行僧街北端的出口处,是古城七大城门之一的“永清门”,市井俗称“麻行门”。

永清门与江心屿仅一江之隔。清代《孤屿志》记载,“出永清门而直视,有水横浸城根,是曰瓯江。之上有小山岛宛在水中,是曰孤屿。”南宋诗人林景熙在《江心寺》诗的题后特意标注,“在温州永清门外”。可见永清门是城里人到江心屿游玩的必经之地。

光绪《永嘉县志》中的《新定城池坊巷图》

弘一法师曾隐居温州12年,其间一度移居到江心寺闭关。他在给丰子恺等人的信件中提到他的收信地址,“乞写温州'麻行门外江心寺弘一’收为宜。”不过信件只能送到麻行码头的一家豆腐店,等岛上的工人去取的时候捎回给弘一法师。


为何被称为“僧街”呢?江心寺在南宋时为浙东大丛林之一,有寺田二千多亩,僧侣众多,南宋后期最多时和尚多达一千余人,能把江心寺“挤爆”。在这条街上经常能看到有僧人经过,所以温州百姓称这条街为“僧街”。

后来,街面上的“畚扫堆店”逐渐取代了麻纺类的店铺,形成温州地区颇具名声的“畚扫堆店”一条街。

后来,街面上的“畚扫堆店”逐渐取代了麻纺类的店铺,形成温州地区颇具名声的“畚扫堆店”一条街。如今,麻行僧街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和挺拔的高楼。百里西路的麻行小区仍保留着“麻行”之名,也算是麻行僧街在城市变迁中遗留下的印记。

麻行僧街或与爱情有关

关于“麻行僧街”的由来,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麻行僧街旧照 叶乐泉摄

早年间,温州西郭江边的一个破殿角里住着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他的阿爸死了,阿妈重新嫁了人,只剩他独自一人沿街讨饭。陀头寺的老和尚见他可怜便收他当徒弟,法名“性善”。

一天,有个中年男子到陀头寺烧香,看见这小和尚很面熟,一问才知道他是自己的外甥。性善的舅舅外出多年,做苎麻生意的,最近才回温州。于是,他便把外甥领回去抚养。


性善在舅舅店里学做生意,很勤快。过了几年,他长到十八九岁,舅舅见他聪明老实,叫他外出进货。性善勿怕雨打日头晒,勿怕风吹落雪冷,常常到乡下山底收苎麻。

20世纪90年代的麻行僧街。来源:温州城区老街古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温州古街巷里的俚语(下)
温州江心寺
这是1965年的温州!都是你没见过的高清卫星照片
温州江心屿随拍
温州江心屿公园
【走遍中国】温州江心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