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话 | 南宋温州的诗人和诗风


  日前,张声和著、温州文史馆出品的《南宋温州诗话》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并被该出版社推上好书榜。该书收入作者多年积累的诗话30,以南宋温州诗人和温州知州诗人为主,较全面地反映了永嘉学人诗风与南宋士人诗词中的心态。诗话主要讲述诗人的生平经历、学术承袭以及诗词创作,以诗人的诗词作品为纽带,反映了南宋温州地区的文学特色。以下文字即来自该书作者自序,本篇内容以南宋温州诗人为主,有删减和小标题改动。
南宋温州诗人由学者、官员、士子等组成,诗风也是由这些“人物”倡导和践行。温州诗人回归唐诗,创变诗风,抱团写诗,以诗议政,大胆展示情怀,形成了地域性很强的温州诗风,为宋诗新变贡献了力量。
永嘉前辈诗人多
南北宋之交是温州永嘉学派发展的萌芽期,此时诗作多为学人之诗,而社会层面的诗词创作并不多见。他们以学问为诗,高格风雅,避熟避俗。“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孙衣言诗)。叶适《温州新修学记》,说的就是永嘉学派前辈读书做学问的传承之事:
昔周恭叔,首闻程吕氏微言,始放新经,黜旧疏,挈其俦伦,退而自求,视千载之已绝,俨然如醉忽醒,梦方觉也。颇益衰歇,而郑景望出,明见天理,神畅气怡,笃信固守,言与行应,而后知今人之心可即于古人之心矣。故永嘉之学,必兢省以御物欲者。周作于前而郑承于后也。
薛士隆愤发昭旷,独究体统,兴王远大之制,叔末寡陋之术,不随毁誉,必摭故实,如有用我,疗复之方安在。至陈君举,尤号精密,民病某政,国厌某法,铢称镒数,各到根穴。而后知古人之治可措于今人之治矣。故永嘉之学,必弥纶以通世变者,薛经其始而陈纬其终也。四人邦之哲民也,诸生得无景行哉。
夫学不自身始,而曰推之天下可乎?虽曰推之天下,而不足以反其身,可乎?然则妄相融会者,零落而不存,外为驰骤者粗鄙而不近矣。虽然未至于圣人,未有不滞于所先得而以偏受为患者。孔子进参与赐示之道,皆曰吾一以贯之,岂非无本末之辨,而欲合门人同异之趋哉。今观曾子最后之传,终以笾豆有司之事为可略,是则唯而不悟者自若也。子贡平日之愧,终以性与天道为不可得而闻,是则疑而未达者犹在也。且道无贵而苟欲忽其所贱,学无浅而方自病其不能深乎!
《温州新修学记》重点记述了永嘉学派周行己、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等先贤的学术传承之事。以下对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的学术、诗文等作简要阐述。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学者称敷文先生。郑伯熊的性理之学,是周行己洛学的传承者,遗著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等。叶适《温州新修学记》中对郑伯熊的评价是:“而郑景望出,明见天理,神畅气怡,笃信固守,言与行应,而后知今人之心可即于古人之心矣。故永嘉之学,必兢省以御物欲者。周作于前,而郑承于后也。”《宋元学案·龙川学案表》注明浙东陈亮为“郑氏门人”。陈亮亦尊称郑伯熊为“吾郑先生”。陈亮在《郑敷文(景望)书说序》中说:“永嘉郑伯熊与其徒读书之余,因为之说,其亦异乎诸儒之说矣。至其胸臆之大,则公之所自知与明目者之所能知,而余则姑与从事乎科举者诵之而已”。 

郑伯熊思想具有多元性,解释文献方式,有异于汉唐诸儒,他不纠缠于文献的字面意义,而是把握了经典的微言大义。《次韵陈粹瑞岩之什》是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体现了郑伯熊的治学思想和做诗原则:诗到南昌老更奇,固知流派自江西。滕王阁下秋涛壮,孺子堂前春鸟啼。我似痴蝇思骥尾,君如野鹤趁鸡栖。十年翰墨元犹白,不识微言为指迷。

郑伯熊存诗不多,但气象不凡,诗中有学人形象映照,叶适《致郑景望》称郑伯熊:“爱护元身如宝玉,节宣时序戒螟螽。”郑伯熊《黄岩县楼》,体现了哲人心中的规划之学:飞甍郁峥嵘,万井交错综。俯仰各有则,静以御群动。平时心匠微,斤斧袖不用。少施见其余,规画已惊众。姬公昔营洛,道德作梁栋。东家有余材,凤衰无复梦。帝方议明堂,行矣与君共。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隆,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是南宋思想家。叶适在《温州新学记》中用“经”与“纬”比喻薛季宣和陈傅良学术思想在永嘉学派中的作用。叶适说:“薛士隆愤发昭旷,独究体统,兴王远大之制,叔末寡陋之术,不随毁誉,必摭故实,如有用我,疗复之方安在。”浙东学派大学者吕祖谦作《薛季宣墓志铭》,对薛季宣的思想学术作如下评价:公之学既有所授,博揽精思几二十年,百氏群籍,山经地志,断章缺简,研索不遗。过故墟废垅,环步移日以验其迹。参绎融洽,左右逢原。凡疆里、卒乘、封国、行河,久远难分明者,听其讲画,枝叶扶疏,缕贯脉连,于经无不合,于事无不可行。 


薛季宣擅诗,《宋诗钞》评论其诗:“其诗质直,少风人潇洒之致。然纵横七言,则卢仝、马异不足多也。”他的《游竹陵善权洞二首》《春愁诗效玉川子》等诗,为历代选家所重。《雨后忆龙翔寺二首》写的是江心屿,忆古明今,以禅意说历史和王事:二峰高峙夹禅扃,长落潮音逐磬声。老僧睡起绝无事,不管波涛四面生。窣堵东西岌两峰,王宫今日梵王宫。潮船八面来勍敌,都入禅师燕坐中。《远景图二首》薛季宣田园诗的代表作:芦花飞雁烟村静,一点青山波万顷。人在孤舟唤不应,儿言客写潇湘景。惨澹平烟波浩渺,隐月余光飞白鸟。依稀一舸是渔舟,独钓寒江天未晓。


薛季宣诗作中有多首历史人物的评述诗,如对荆轲这个历史人物评论不是一味颂扬:妙算尝闻胜五侯,轻生终不是良谋。秦王未许论生劫,毕事还同擦虎头;对唐代诗人刘叉有好评价:汤文不作几经春,叉也贤乎隐泽民。古剑胸中尽磨淬,宁如觉道乐耕莘。《读书三首寄景望春秋》一诗,是写予郑伯熊论春秋的,古风袭来,周礼歌咏犹在:非复东都会,书王春又春。退风飞宋鹢,远狩获西麟。孔志知安在,豳诗难重陈。焚香掩卷坐,歌咏忽臣邻。

薛季宣比陈傅良大三岁,他们同是永嘉学派的重要人物,有师承关系。薛季宣的《止斋和七五兄次渊明止酒诗韵》与陶渊明的止酒诗同韵,每句中都有带止字,是哲人思辩之诗:
良独艰,吾兄独安。不郊园外,只尘埃里。脩为至善,孝爱为子。眷言兄之,得以为喜。至内泓澄,非心弗起。止静有馀欢,中得妙理。勿谓为难,躬徒正己。乎吾未见,致知知止矣。兄乎孰似,兄无端涘。艮视兼山,斯千万祀。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瑞安湗村人。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着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陈傅良的《八面锋》是当时在读书人之间流传最广的书,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诗存588篇。叶适《温州新修学记》中对他如此评价:“至陈君举,尤号精密,民病某政,国厌某法,铢称镒数,各到根穴。而后知古人之治可措于今人之治矣。故永嘉之学,必弥纶以通世变者,薛经其始而陈纬其终也。”

《温州府志》对陈傅良的记载

陈傅良是薛季宣学术的一脉承继人,陈傅良在《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对薛季宣尊敬备至,对其学问也是崇敬有加:“公自六经之外,历代史、天官地理、农,末至于隐书小说,靡不搜研采获,尤逮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之制,务通于今。”
陈傅良诗作题材宽广,其学问诗、交友诗、时务诗,都能有很强的历史文史涵义。陈傅良有诗《汪守三以诗来次韵酬之》,呈现了一派繁华的景象,也是南宋温州社会的真实写照:
一年春事堕槐宫,却爱清和与政通。乳燕黄鹂相倡和,落花修竹乱青红。羡君有赋非占服,愧我无才可送穷。细与论文一樽酒,它时还忆暮江东。
江城如在水晶宫,百粤三吴一苇通。桑女不论裘粹白,橘奴堪当粟陈红。弦歌满市衣冠盛,缿讼无人刀笔穷。多荷弱翁今少霁,更能携客谢岩东。
音合桑林律中宫,试听布鼓亦三通。相从璧水浮葱白,一别闽山擘荔红。把钓扁舟将老去,款门多竹未全穷。若为皂盖能忘我,立尽斜阳车不东。
陈傅良在仙岩时生活拮据的状况在多首诗中得到反映,《庚子除夜有怀》中有这样长长的叹息:老益自酌共谁歌,叹息其如此夜何。已觉二毛嗔妇问,可堪一饭患儿多。关河满眼风尘在,天地藏身岁月过。事业文章吾所畏,东阳人亦卧岩阿。《次德修仙岩韵》是他在仙岩时著述与交友的写照:我家仙岩人迹稀,客从何来此何时。岷山之阳适海峤,万里欲写心精微。瀑泉自雨一丘壑,有龙蛰不随群飞。病樵弛檐渴猿喜,虽未作霖良已奇。吾闻岷山天与齐,仰止不见如调饥。君登绝顶小天下,此纵有山安足嬉。翩然肯过非所期,此道辽阔车谁脂。愿言税驾毋遄归,为我更赋崧高诗。
根据叶适《温州新修学记》,叶适对周、郑、薛、陈四位大家抱景仰之态度,认为他们是“邦之哲民也,诸生得无景行哉”。溯其脉络,前后百多年间,温州的学术人物辈出,成果传播久远。周行己、郑伯熊、薛季宣、陈傅良,这四位人物构成永嘉学派的主体框架,至叶适集永嘉学派大成。
叶适全力挺四灵
“永嘉四灵”的诗风,也受到了永嘉学派的影响。于莺飞草长的温州盛起,在暖风熏陶下的江南蔓延,形成了很强的生命力,以至千年而不衰退。叶适是“永嘉四灵”的力挺者,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培育了“永嘉四灵”的诗风。叶适为徐照、徐玑所作的墓志铭,阐明诗学观点,为“永嘉四灵”诗风作了定论。

叶适画像
叶适为徐照写的《徐道晖墓志铭》,从魏晋名家到唐人精典,寄妍于物,言简意赅:盖魏晋名家,多发兴高远之言,少验物切近之实。及沈约、谢朓永明体出,士争效之,初犹甚艰,或仅得一偶句,便已名世矣。夫束字十余,五色彰施,而律吕相命,岂易工哉!故善为是者,取成于心,寄妍于物,融会一法,涵受万象。狶苓桔梗,时而为帝,无不按节赴之,君尊臣卑,宾顺主穆,如丸投区、矢破的,此唐人之精也。然厌之者,谓其纤碎而害道,淫肆而乱雅,至于庭设九奏,广袖大舞,而反以浮响疑宫商,布缕缪组绣,则失其所以为诗矣。然则发今人未悟之机,回百年已废之学,使后复言唐诗者自君始,不亦词人墨卿之一快也!惜其不尚以年,不及臻乎开元、元和之盛。他在为徐玑所做的《徐文渊墓志铭》中又言道:初,唐诗废久,君与其友徐照、翁卷、赵师秀议曰:'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乃连篇累牍,汗漫而无禁,岂能名家哉!’四人之语遂极其工,而唐诗由此复行矣。南宋诗坛从江西诗派到“四灵”,是取而代之的嬗递过程。严羽《沧浪诗话》也评定“四灵”: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
《习学记言序目》是叶适重要学术观点的集粹,叶适自曹刘至二谢、又从杜甫到王安石再到苏黄进行评诗,以验证“永嘉四灵”的诗风宗于晚唐的优势:五七言律诗:按诗自曹刘至二谢日趋于工,然犹未以联属校巧拙;灵运自夸'池塘生春草’,而无偶句亦不计也。及沈约、谢朓竞为浮声切响,自言'灵均所未睹’,其后浸有声病之拘,前高后下,左律右吕,匀致丽密,哀思宛转,极于唐人而古诗废矣。杜甫强作近体,以功力气势掩夺众作,然当时为律诗者不服,甚或绝口不道。至本朝初年,律诗大坏,王安石、黄庭坚欲兼用二体擅其所长,然终不能庶几唐人;苏氏但谓七言之伟丽者,则失之尤甚,盖不考源流所自来,姑因其已成者貌似求之耳。叶适认为宋代的近体诗整体不如唐代,即使是成就最高的王安石、黄庭坚,也“终不能庶几唐人”。叶适又说:王安石七言绝句,人皆以为特工,此亦后人貌似之论尔。七言绝句,凡唐人所谓工者,今人皆不能到,惟杜甫功力气势之所掩夺,则不复在其绳墨中;若王氏则徒有纤弱而已。而今人绝句,无不祖述王氏,则安能窥唐人之藩墙!况甫之所掩夺者,尚安得至乎!
“永嘉四灵”的“苦吟”之诗脍炙人口。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是闲适诗,是风光诗,也是南方雨季的情景诗。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是首田园诗,真切质朴的秀句,让南方人读来亲切,让北方人读了不禁叫美。徐玑的《酒》:凉从荷叶风边起,暖向梅花月裹生。世味总无如此味,深知此味即渊明。徐玑写酒,却写到人间的冷暖,又归于陶渊明的田园世味。徐照的《题江心寺》: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写出了江心屿的历史、环境、人物和温州对外宗教交流的盛况,是流传千年的纪实诗。时间检验艺术,“永嘉四灵”的“苦吟”与“清瘦精神流传久远。
叶适为“永嘉四灵”举旗开道,不是心血来潮,是有着永嘉学的学术支撑的,是以务实求实的学术知识为基础的。“永嘉四灵”的诗风,与永嘉学派异曲同工,在社会的诗风认可度上得到了鲜明、自觉的反映,是诗风向平民百姓取向上的创新。做诗的人多了,读诗的人多了,也给温州诗坛带来了新气象。
将“永嘉学派”学风与“永嘉四灵”的诗风搭挂起来并不牵强,同一个地域,同一个朝代,也是差不多是同一个群体,做出了思想与文化的两大流派,是思想与文化创新的链接。古代做诗是学术研究者的“余事”,在温州这块学术创新与文化繁荣的地方,诞生“永嘉四灵”也是顺势而为的雅事。
抱团诗风久不衰
“永嘉四灵”存诗不多。徐照260首、徐玑164首、赵师秀141首、翁卷138首,四位诗人的总数只有七百余首,每人只有一二百首,若不是他们抱团写诗,很难形成流派。他们在中国诗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有赖于他们在文化上的群体意识,将个体优势整合成团体力量,作用与效应也发挥到了极致。这种抱团做诗的现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学组合形式中,是非常少见的。我尝试着这种观点:宋代“永嘉学派”抱团做学术,“永嘉四灵”抱团做诗,现代温州人抱团从商,这与温州的地域性特征密切相关的。
四灵之 翁卷画像
“永嘉四灵”是群体性的,对外呈现同一面目,即“清瘦”和“苦吟”的风格。四灵之间的诗交与唱酬,体现了抱团做诗的友谊,展现了各人的诗作特色,留下了可考的人文史料。情感诗以徐照为举要,徐照《寄赵紫芝》诗,有“与君远别离”的牵挂:频年游阙下,近口喜言归。及我成行役,与君远别离。梦长忘路远,计拙任人非。杨柳塘何处?要看题壁诗。徐照在《忆赵芝秀》:一别一百日,无书直至今。几回成夜梦,犹自废秋吟。小雪衣犹綌,荒年米似金。知音人亦有,谁若尔知心。徐照在《送徐玑》:直一射寒江上,梅花共别离。不来相送处,愁有独归时。去梦千峰远,为官三岁期。思君难可见,新集见君诗。
叶适不仅是“永嘉四灵”的导师,也是温州诗坛的精神领袖,是永嘉四灵抱团写诗的核心人物。瓜庐诗社薛师石在《水心先生惠顾瓜庐》诗中,写出了叶适的形象,葵榴为之发深愧,鸥鹭为他避路,如《庄子.渔父》情景再现:未成三径已荒芜,劳动先生枉棹过。数朵葵榴发深愧,一池鸥鹭避前呵。路通矮屋惟添草,桥压扁舟半没河。再见缁维访渔父,却无渔父听清歌。
南宋温州,诗歌占据文坛主流和形成流派是有条件的。其一是近体律诗新行,应举士子、乡间童稚均需学习,一批新人进入诗坛,活跃了创作队伍;其二是温州科举兴起,中举士子成为诗坛主流,带动温州文化层次提升,逐渐将诗歌推向繁荣;其三是温州诗风的演变,以晚唐之清隽诗风取代了江西的生涩诗风,得到南宋中后期主流诗风的认同。





编辑:金  辉  陈 复
校对:夏忠义
审核:金柏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宋代温州六大文学家庭
永嘉学派的先驱者——郑伯熊
温州历史年表(三十九):南宋
南宋温州学人作“梁祝第一诗”
叶适与永嘉学派
永嘉学派的哲学精神世界  作者:张立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