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照片:1987年的上海 浓浓的海派味道

海派文化是在中国江南传统文化(吴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开埠后传入的对上海影响深远的源于欧美的近现代工业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现象。

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区别于中国其他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1843年上海开埠以前,江浙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社会。商业社会的特点就是开放、多元和随和。

吴越文化包容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理念和人际关系。

在开埠之后,这些先进的事物迅速被当地人接受,并且与当地的吴越文化融合,形成海派文化。

1843-1949年期间,特别是19世纪30、40年代,以吴越民系为主的大移民,哺育了海派文化的成长。

建国以后,定都北京,商务印书馆等文化单位迁往北京,以郭沫若、茅盾、叶圣陶、夏衍、曹禺为代表的上海文坛骁将率队陆续迁居北京,上海在电影等方面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

上海虽然不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了,但文化基础很好,依然作用不小,有些方面如电影、小说在全国的影响还是很大。

开放以来,上海再次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海派文化重新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健康地发展。

上海·1987年6月-8月【摄影:Jason Willis】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领略海派味道 看1987年上海旧照
历史视域中的上海与江南
你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20-117 民国时的上海滩
《洞见》第22期:重新发现上海
首届进博会 | 上海的“文化密码”
上海外文书店与海派文化的前世今生|重新发现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