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堂直击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90岁了 ,王庆节、高宣扬、张祥龙带你走近诗意的哲学


文/文汇讲堂 童毅影

5月20日这天,世人忙着表白爱情,三位哲学家则齐聚在思南读书会进行了一场对谈。取名为诗、语、思的主题对谈,其对象正是诗意地说着哲学的海德格尔和他的哲学著作《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不仅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者,同时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先知。90年前,奠定海德格尔哲学地位的著作《SEIN UND ZEIT》得以发表;30年前,其中译本《存在与时间》由陈嘉映和王庆节合译面世。


在这次纪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发表90周年的对谈上,曾参与过翻译的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庆节就是三位主谈嘉宾之一。另两位,一位是掌握5门语言,现上海交通大学欧洲文化高等研究院的院长高宣扬(文汇讲堂第26期嘉宾),一位是研究东西方比较哲学北京大学教授张祥龙。三位教授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做东西方比较研究,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都有相当的思考。张祥龙教授更是善于从海德格尔来理解儒家。其实,海德格尔本身也对东方文化颇感兴趣,他的思想受到过老庄学派的启发。第二个,三位教授与《存在与时间》的中译本都颇有着联系。在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蔡文菁副教授的主持下,对谈从中译本的翻译问题中徐徐展开。


海德格尔著作《SEIN UND ZEIT》,其中译本《存在与时间》由陈嘉映和王庆节合译


海德格尔的难读


《存在与时间》一书与其他的哲学著作在体例上有些不同,中译本的附录第一篇记录了《一些重要译名的讨论》一文,这篇《讨论》在第二次修订译出时还曾经译者陈嘉映重写。对于译名的讨论显得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海德格尔哲学的与众不同。王庆节认为海德格尔作为一个哲学家他是对整个西方最基础的传统进行了一个重新的思考。进行一种重新思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用语言去思考,用概念去思考,但是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又是构成传统的基本部分,你还用这个概念思考的时候,就会落入一种圈套。海德格尔不仅仅生造了一些哲学概念,有时候他会用赋予一些日常用词以特别的哲学含义。若如果读者还是按日常概念进行理解就会出现偏差,从而会觉得海德格尔的书特别难读。就好比对于computer的翻译,大陆翻译成计算机,而港台则译为电脑。两种翻译的差距本质上是对computer一次理解本质上的不同。


工作中的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王庆节在对谈中举到的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对于“存在”与“时间”两个概念的理解,这也恰是《一些重要译名的讨论》一文的第一节,同样也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开篇的重要内容。海德格尔一上来就提出说“当你们用到‘是’或是‘存在’这样的词,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不过虽然我们也曾以为自己是懂得多,现在却感到困惑不安。”海德格尔指出,我们现在仍然没有对“是”或者“存在着”究竟意味着什么的答案。并且他开卷明义,全书的意图在于对“存在”与“时间”的意义进行重新领悟。但这就给翻译带来了问题。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无论存在这个概念还是时间这个概念都不是一个新概念,但是海德格尔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存在这个概念,在翻译《存在与时间》的过程中,有很多学者提出异议,应该翻做“是与时”。


王庆节在对谈中举到的第一个例子是关于“存在”与“时间”两个概念的理解


在对谈中王庆节比较了“存在”、“有”和“是”三者间的区别,他认为翻译为“存在”是合理的。因为海德格尔的存在是就现实世界而言的,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根据,正因为我们有一个真的根据,存在才具有意义。这是海德格尔提出存在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说存在问题的提出不是我要回到伯拉图,亚里士多德,而是要说这些传统的哲学家们他们考虑问题根据在什么地方?这个根据是不是真正能够成为根据?


解理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有另一个核心概念,也就是关于对理解的解读。所有的哲学翻译,都翻译成理解,但王庆节回忆当时和另一名译者陈嘉映讨论这个问题。海德格尔讲理解是understanding,首先要从standing讲起,意味着站起来,站出去。这表明海德格尔认为理解是一种认识是不断突破界线,站起来,站出去的过程。但从现代哲学的历史传统来看,知识论首当其冲。所谓知识论也就是关于我这个主体怎么认识我对面的客观世界。这样一个基本的构架构成了科学时代,现代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理解仅仅成为了一个认知问题,而非海德格尔所认识到的存在问题。


《存在与时间》的译者之一陈嘉映


此时,王庆节想到了另一个词,领会。中国人讲领会,领会有非常强烈的认知的含义,但是中国人领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面相。会你当然要认知,但是你仅仅认知不是说你会,像你会开车吗?你把车所有结构做一个了解你还是不会开车,会首先是一个实践是一个存在论的概念,然后才是时间问题。这与海德格尔关于理解的原意是相符的。他就讲什么叫做领会,什么叫做筹划,什么叫做可能性。


我们讨论传统知识论这些概念都不用,那海德格尔创造出一系列概念和这个领会对它这样的思路会有一种误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造成我们阅读上的困难,但是有时候我说读海德格尔和其他哲学家不一样,你要理解它不是在一个传统语言去做,不是跟着一个传统做。跟着一个传统你要沿用一个概念你要清楚,要颠覆一个传统的时候一定会造一些新词,用一些旧的概念用一些新意,这个时候叫脑筋急转弯,当你急转弯之后你就觉得海德格尔没有那么神秘和复杂讲的都是一些很基本很基本的道理。


遮蔽


在观众提问的环节,有观众提到了真理与去蔽的概念。王庆节同样亦做了解释,他认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念是现代的真理观念,正统的观念从更早的真理观念来的,最早的意思是去闭,把遮蔽的东西展开。海德格尔想讲的是把真的概念,和正的概念区别开。今天讲真理概念是正确的概念,正就有一个标准。


纪念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发表90周年的对谈吸引了沪上大批哲学粉丝


海德格尔之所以要提出去蔽的概念在于要想知道解决正确的问题,首先要确定正确的标准是什么?而确立标准是真的问题,真的问题不是哪一个人根据你的权威,根据你的钱财能够确立。真理的确定需要一个公开的环境。这是真理最原初的含义,而我们现代人用正确的概念替代了传统的真的概念。并不是说正确概念不重要,正确的概念非常重要,但是正确的前提是打开。这个正确某种意义也是一种弊,我们以为有一种绝对的正确。


海德格尔的影响


海德格尔被王庆节称之为是脚跨两个时代的人物,他终结了旧的时代,同时成为了新时代的先知,预言了新的时代的到来。新著有《存在主义》一书的高宣扬在对谈中讲起了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世界上的影响,他总结说,“如果谈到这本书的影响,应该是全面的。”


高宣扬从各个层面指出海德格尔及其哲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从学术和理论层面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而且特别是指对哲学思考和哲学研究层面的影响。刚才王庆节教授已经提到了,他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从此之后成为了西方哲学称之为整个当代哲学思考思考这个世界到底命运是什么样的,思路发生了转折。这之前整个西方哲学都是只谈到忘记了存在问题,把重大的存在问题变换成为存在者的问题,那么发表之后重新的提出不是简单概念的变化问题,而是本体的问题,形而上学研究上的转折,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改变了整个哲学的研究方向。


从社会影响来看,由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把生命问题、通过问题把人的生命、人的生存这样的问题提了出来。存在与生命的问题的提出与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第二次大战前夕社会发生危机的时代问题有关。高宣扬认为海德格尔讲存在的时候,把存在作为一个生命本身在生理过程和世界上的遭遇,以及寻求自己的可能性和未来命运。对生命的诠释,对生命实地性的诠释,生命到底是怎么生存,怎么存在的,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海德格尔哲学的现实意义。


萨特在1938年出版的一本著名哲学性小说中就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生存、生命的主体。这本小说以《呕吐》命名。他讲述了在有限时间经历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各种各样的畏惧之后,人类感受世界的问题。在书中萨特得出了结论,那就是世界是一种呕吐,世界就是恶心,人生就是恶心。把恶心理解成一种生活状态,像黏液一样,我的手在浆糊里面,拿起来之后怎么甩都甩不掉,就是这个状态。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其小说《恶心》(又名《呕吐》)继承了海德格尔关于生存、生命的主体


对于《呕吐》的理解,王庆节认为这也正是海德格尔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很重要的原因。他提到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存在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是由人所赋予的。不同的文化通过语言赋予了世界不同的意义。有人说有一个上帝造了世界,另有人则说这个世界是阴阳二分。但其实,世界本身是一个恶心没有意义的东西,是我们赋予的。对海德格尔而言,最本相的东西是所有意义之前的,有这个东西你才可能用诗的表达方式,概念的表达方式。但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的真相理解为科学的表达方式,逻辑的表达方式,或者神秘的表达方式,就把问题颠倒了。


在这里海德格尔想提醒人们注意的正是由于人赋予了世界以意义。这是现代戏最核心的要点,也是最大的危险。但是人是最重要的当然好,但是不要忘了,我们人是会死的,人是有限的,人类把神拉下了神坛,却把人自己放到神坛里面动起来,这是现代社会所有的危机,最大的威胁。海德格尔说我们要意识到这个危险,人的成就是了不得的,但是人不是神,这是海德格尔关于存在问题最核心的意义所在。海德格尔实现的存在论的转向,人是认知的主体,是时间的主体可以改造世界,但是人是有限的,和知识相比人永远是非常非常有限。


海德格尔与中国


中国的哲学一直不被西方人所理解。但海德格尔之后,西方哲学开始和东方哲学有共同、共融之处。这源于海德格尔完成了西方哲学的范式转换。海德格尔时期也就是一次大战之后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海德格尔是在哲学当中一个新思想,他将哲学从原来追求确定性的范式,通过概念化,逻辑化,转到去理解不那么确定性,可能性的世界,而不是确定性,现实性。


张祥龙认为,在海德格尔以前,西方哲学的局限在于它不能够认识一个变化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可能性不那么确定的世界。哲学如何用概念来描述一个流变的世界,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用概念来理解流变就如同刻舟求剑,一旦用概念来思考动态的事物,动态立刻被固定了,而成为静态之物。而海德格尔所开创的哲学范式却给予了积极的否定。他认为这样的话哲学就没有生命,没有实际生活和生命的源出的合理性就被丢掉了海德格尔找到一种方法能够理解正在变化中的现象,而且能用他的海式语言,大家觉得某种很晦涩的他可以表达出来。


张祥龙认为范式改变的发生源于海德格尔的老师胡塞尔,胡塞尔现象学到后期的时候变得根本上动态起来,其中一个观念就是他吸收了美国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思想。按照传统哲学你想理解变化正在过渡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像你要想看到抓住理解那个正在旋转的陀螺要赶快捏住它以便看清它的运动,打开煤气灯看到黑暗是什么样子。观察本身破坏了要观察的对象了。海德格尔则尝试就事情本身、现象本身的发生理解领会它和表达它。


海德格尔的老师胡塞尔(左)倡导的胡塞尔现象学吸收了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右)的思想


这样产生了重大的思想转折,使西方哲学可以与东方哲学开始互通。张祥龙举例说中国古代老庄思想,老子一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传统西方概念化思维不能理解道本身,一旦用概念化思维来理解流变的道,那么道已经不再是原本的道了。老子、庄子用了大量的装饰从各种角度说明原来的道怎么恍兮惚兮,但是不是反理性的,其中有真,其中有性。有真理有可信的东西,有天道,所以这就是我们用西方哲学理解中国哲学面对的方法论的挑战,而海德格尔所提出的范式却能够给予极好的包容。人们能以动态发生方式理解存在本身,而不只是作为对象的存在。我们能够通过海德格尔的方式理解道,而不只是从道中流出来的存在者。正是基于此,张祥龙认为海德格尔是真正世界性的哲学家。


海德格尔写过一本小书名为《诗、语言、思》恰被高宣扬教授用来作为这次对谈的主题。作为海德格尔曾经的学生、王庆节和张祥龙曾经的老师熊伟曾这样的评论过海德格尔,他说海德格尔的课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启人思,而且是诗意地思、诗意地说。哲学也或许是我们每个人诗意的远方。


相关链接:

讲堂直击|海德格尔孙女携书来华:非常遗憾,祖父加入纳粹终生未退


图片来源|现场:童毅影,其余网络

微信编辑|袁琭璐




wenhuijiangta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荐书丨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享书社」
悼念|吴飞:缘在知几——张祥龙老师的哲人之思
豆瓣9.0分,北大哲学系的第一课,他用“缘”字贯通中西印
艺术的本质是诗,美是艺术显现真理的方式——简释存在主义美学
德国伟大哲学家,海德格尔八句经典名言,你能体会出什么样人生?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名言佳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