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13]《杜甫:(3)情圣》

杜甫


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之 [ 13]



13、杜甫:(3)情圣



杜甫还有一个外号“情圣”,是由梁启超提出的。1922年5月21日,梁启超为清华大学诗学研究会作了一次演讲题目就是《情圣杜甫》。这里的“情”不是指男女之情,而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他是基于“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这一认识而给杜甫戴上这一桂冠的。他说:


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他表情的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最深处,能将他全部完全反映不走样子,能象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这段话告诉我们,梁启超之所以称杜甫为“情圣”,理由有两点:一是杜甫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极丰富,极真实,极深刻;二是杜甫极善于写情,表情的方法极熟练,是中国文学界写情的圣手。

梁启超首先指出,杜甫的“情”是跟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一生经历分不开的。时代与经历形成了他整个的人格,使他成为一个“极热肠的人,又是一位极有脾气的人。从小便心高气傲,不肯趋承人”。这从他的许多诗都可以看出。如“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奉先咏怀》)“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赠韦左丞》)而《佳人》中所写佳人即可看作他人格的象征: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言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

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茆屋。摘花不插鬓,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了解杜甫所处时代、经历、人格,是理解“情圣”之“情”的基础。


作为“情圣”,杜甫极丰富极真实极深刻的“情”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表现为对社会下层人民的同情和悲悯。如“三吏”“三别”对被征调服役的“中男”、“老妇”、“新婚”之夫妇、“垂老”之人等的无限同情和悲悯,《又呈吴郎》对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的同情和悲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天下寒士”的同情和悲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对“黎元”“寒女”“冻死骨”的同情和悲悯。“因为对于下层社会的痛苦看得真切,所以常把他们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在《缚鸡行》中,这种同情悲悯之心甚至延伸至“鸡”“虫”,表现出对“生物的泛爱”。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我斥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情圣”之情又表现在对朋友的真诚。这充分体现在杜甫赠送和怀念李白的诗中。杜甫先后写了《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冬日有怀李白》《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等。请看《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莫身后事。

 

梁启超说:“这些诗不是寻常应酬话,他实在拿郑(虔)、李(白)等人当一个朋友,对于他们的境遇,所感痛苦,和自己亲受一样,所以做出来的诗,句句都带血带泪。”

“情圣”之情又表现在亲情上。如《同谷七歌》流露的对弟妹的骨肉至情,《月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三首》《述怀》《北征》《彭衙行》等所抒发的对妻子儿女浓挚的感情。

当然,“情圣”之情还表现在“忠君爱国”上,“他(诗)集中对于时事痛哭流涕的作品,差不多占四分之一”。

梁启超赋予杜甫“情圣”徽号,不仅因为他感情丰富真实深刻,还因为他极其善于表达感情,“是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其抒情手法多样:

首先,善于运用纪实来抒情,通过“描写所观察得来的环境和别人情感,从极琐碎的断片详密刻画”来抒情。描写入微的“好处在真,事愈写得详,真情愈发得透”。如《遭田父泥饮》:

   

步墟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畜眼未见有。

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

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梁启超说:“这首诗把乡下老百姓极粹美的真性情,一齐活现。你看他父子夫妇间何等亲热;对于国家的义务心何等郑重;对于社交何等爽快,何等恳切。我们若把这首诗当个画题,可以把篇中各人的心理从面孔上传出,便成了一幅绝好的风俗画。”

第二,能将许多性质不同的情绪,归拢在一篇中,而得调和之美。例如《北征》篇,大体算是忧时之作。然而“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以下一段,纯是玩赏天然之美;“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以下一段,凭吊往事;“况我堕胡尘”以下一大段,纯写家庭实况,忽然而悲,忽然而喜;“至尊尚蒙尘”以下一段,正面感慨时事,一面盼望内乱速平,一面又忧虑到凭藉回鹘外力的危险;“忆昨狼狈初”以下到篇末,把过去的事实,一齐涌到心上。象这样把感慨时事、玩赏美景、凭吊往事、关心家庭、忧虑国事,调和在一篇之中,忽然而悲,忽然而喜,各种情绪一齐涌上心头,为其他诗人所无力做到。

第三,有时愈拶(zǎn,压紧)愈紧,愈转愈深,如《哀王孙》,几乎一句一意,其情感就像一堆乱石,突兀在胸中,断断续续的吐出,从无条理中见条理。

    第四,有时又淋漓尽致一口气说出,如《忆昔行》第二首,从“忆昔开元全盛日”起到“叔孙礼乐萧何律”止,极力追述从前太平景象,从社会道德上赞美,令意义格外深厚。自“岂闻一缣直万钱”到“复恐初从乱离说”,翻过来说现在乱离景象,两两比对,令读者胆战肉跃。

    第五,能将丰富、深刻而复杂的感情浓缩在极简的语句中,如“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仅仅十个字,就把十个月内虎口余生的甜酸苦辣都写出来了。又如“反畏消息来”(《述怀一首》),写乱离中担心家中的心理,写的入木三分。

    第六,自古悲哀愁闷的情感易写,而欢喜的情感难写。杜甫不仅善写愁苦,也善写喜乐,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是他平生第一快诗。

第七,善于以景写情,如《倦夜》《登高》《旅夜书怀》。

理解梁启超关于“情圣”的内涵,对于深入理解杜甫其人其诗,会有很大帮助。 







作者简介:李全修(1940—  )学者、教育家。武汉人,1960年师专毕业,先后担任多所大中专院校的教员、教授、教研组长、副校长等职。语文特级教师,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曾参与若干项省级中师教育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并获奖,主编《语文教学艺术》一书获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年度奖项;曾获曾宪梓奖,《师范教育研究》杂志封面人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诗,情深意长,以后别说李白不给杜甫写诗了
三量X二感,与无尤“传女不传男”的诗词创作秘笈
解读杜甫《不见》:多年不见,甚是想念,圣与仙的惺惺相惜,尽在杜甫《不见》中
图文详情
唐代诗人及其外号大全,仙、佛、魔、狂全齐了!(上)
[黄石文坛]李全修谈古代诗人外号(10)《李白:诗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