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各自为王、终身相依的深情伉俪
本文由赛先生(ID:mrscience100)作者:宁茜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现代作家舒婷所写的《致橡树》,向我们展现了她新时代独立女性的爱情观:你是树,我必须是树且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且要同样屹立于天地之间。各自为王,却也终身相依。卞学鐄赵如兰这对伉俪,便是极好的代表——作为各自领域上佼佼者的两位,他们分担寒潮共享虹霓,携手共度了64个年头。

二十岁之前,我不认识你;二十岁之后,余生都是你。1943年,24岁的卞学鐄和21岁的赵如兰坠入爱河,从此,两人像木棉与橡树那样,在各自领域熠熠发光,在风雷流岚中携手共进。
01 - 
看似平行的相交线终会遇见
赵如兰是著名华裔音乐学家,哈佛大学首位华裔女教授,是第一位当选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的音乐专家。她的父亲是清华四大导师之一、“中国语言学之父”赵元任,母亲杨步伟是中国第一个医学女博士。赵如兰出生于美国麻省剑桥市,幼年随父母及妹妹在中国、美国及法国各地生活,她曾在《素描式的自传》一书中说过:
做我父母亲的女儿有时确实不易,父亲到中国各地做研究,做田野调查,教书,又数次到美国。我们在中国除了北京的清华园外,住过上海、南京;中日战争时逃难到长沙和昆明,马不停蹄。
十六岁时,赵如兰的生活开始稳定下来,她入读美国哈佛大学女校Radcliffe,攻读音乐学士、硕士。
而此时的卞学鐄,也只是远在中国就读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航空系的一名学生。他出身天津仕宦望族,祖籍江苏常州,外祖父严范孙(严修)是天津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卞学鐄在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航空系。1943年赴美读书,攻读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博士。
一位随父母奔波于世界各地,一位在中国安安稳稳的读书,这两条看似平行无任何关联的线,在1943年卞学鐄赴美时,有了相交的端倪。

赵元任和赵如兰父女,摄于1944年

02 - 

用脖链拴住你
卞学鐄和赵如兰的认识,情理之中,水到渠成。赵如兰曾在《描述式自传》中提及“40年代剑桥的中国学生已经相当多,就有人要组织合唱团。有趣的是:中国历来并没有合唱的传统,但合唱成了各地中国学生最热衷的音乐活动。一个合唱团请我当指挥。合唱团里有个麻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叫黄培云,约我妹妹新那出去玩,他成了我的妹夫;另有个麻州理工学院的学生叫卞学鐄,他后来成了新那的姐夫。”20岁时的恋爱,在一来二去的同学会合唱团中,发生的是那么水到渠成。
后来,美国参加二战后,中国留学生可以自愿加入美国军队,1945年初夏,卞学鐄报名参加了美军陆战队,赵如兰很支持他的决定,在参军前一晚与他订婚,并将自己的一条脖链给他,作为订婚信物。
赵如兰的母亲杨步伟女士在自传《杂记赵家》中说到:“第二天入军队他(卞学鐄)和大女(赵如兰)两个人谈了一夜,早起大女告诉我们,他们订婚了,以资鼓励他战争胜利。我们当然也赞成。还有他们的订婚是如兰先把她自己的一条脖链给了学鐄,而学鐄还没给如兰什么呢,我们笑得不得了,对如兰说‘你先给他拴住了再说’。” 这脖链一拴,便是60多年。
在结婚前,赵如兰也曾向母亲慨叹会不会婚姻与事业不能两全,当时母亲便骂她“净背些陈旧俗套的成语,从旧思想里如何能有新眼光呢?”后来,1945年9月二战结束,卞学鐄凯旋,回来便与赵如兰结婚了。而这个睿智的女人,并没有被曾经困扰的问题真正困扰,她将婚姻与事业处理得非常好。
03 - 
相濡以沫 携手共进
婚后,她在哈佛大学任教中国语言,后又攻读了哈佛大学的音乐学与东方语文博士,开始执教于音乐系,成为哈佛大学首位华裔女教授,1994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妻子在进步,离不开丈夫的支持,而丈夫在支持妻子事业的同时也没有停止过脚步。
卞学鐄于1964年在AIAA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杂交应力法”,是迄今为止有限元界引用最多的、具有开创性的论文之一。他于1966年任麻省理工学院航天系教授,后来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赵如兰和丈夫特别平易近人,夫妻俩经常请系里的研究生到他们家聚餐,菜肴非常丰富。华人聚会时,她也特别好客,不过似乎只供应餐饮,话不多,尤其是不讲客套话,从不参与品头论足,更不掏心掏肺的自我表白。卞学鐄话更少,近乎木讷,但是不会让朋友们觉得不自在。夫妻俩总是一团和气,就希望朋友们高高兴兴。大家常到他们家吃饭似乎也觉得是应该的。

林萃青、艾朗诺、白先勇、陈毓贤、赵如兰、卞学鐄,摄于1996
夫妻俩人在剑桥自然是令人羡慕的一对,但在1974年音乐系推荐校方把赵如兰提升为哈佛有史以来第二位女正教授时,不服气的也大有人在。一年后校方又任命他们夫妻俩共任南舍院的院长,成为哈佛有史以来第一任不是白人的舍院院长,这就更轰动了,私下嘀咕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他们两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彼此鼓励,不惧流言蜚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一门心思搞好自己的学术研究。
著名学者李怀宇曾问赵如兰:“中国很少有夫妻俩都是‘中央研究院’院士的吧。”她笑道:“他的专业是航空,是搞‘超音’的,我把语言、音乐看成是声音的东西。可以说,他懂我的东西比我懂他的东西多得多了。”他们两个人,就是这样彼此支持,彼此欣赏,彼此成就,在自己的领域开疆辟土,却又紧紧相依。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这对深情伉俪,用只有彼此懂得节奏,在中国历史上创造出了一段动人佳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力译作——2017年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数学邀请赛试题
陆游二十岁,一对青梅竹马的有情人结为伉俪。
留下你与我的时光
挑战爱因斯坦的理论物理学大师丽莎·兰道尔:灵魂是真实存在的
她是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三大高校终身教授,她的下一个目标是诺贝尔奖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