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与内功(转载)

太极与内功(转载)

2016-06-17 19:38中欧校友国学会 推荐100次

您是否为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所困扰,您是否因睡眠不熟,精力不足,不能胜任超强度工作?您是否遇到了太极膝,瑜伽腰等练功的障碍,您是否因练武多年而无气感,在练花拳绣脚?那么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相信浑元形意太极门内功中的无极桩功法,会帮您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浑元形意太极门内功无极桩功法有十大秘诀,也叫十大要点,每一点都是数千年来,老前辈们研究积累下来的珍贵经验。现分述如下:

一、松脚吸地
   1.双脚放松,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身体重心的垂线落点在两脚中间,两脚分别承担身体重量的二分之一,不分轻重,不偏向哪一脚,哪一边,不分阴阳,故叫无极桩。


 2.全脚松开,脚心尽量自然贴地,身体重量要落在前脚掌,重心在前脚掌中间点凹陷处的涌泉穴上。

 注: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当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乃是人体十二经脉肾经的首穴。


如此,从健身的角度上讲,松开两脚,可使气血达到全脚掌,尤其是每个脚趾。从技击的角度讲,两脚松开贴地后,像两个大吸盘吸在地上,既能产生松沉劲,又可落地生根。

社会上的教法大多是要求:两脚十指抓地,脚心涵空。这样做两脚必然绷紧,且提高了身体重心。于健身而言,气血僵止,不易流通全脚,更不能畅达脚趾。对技击来说,脚心涵空,下盘不稳,一推就倒。故不科学。


二、扣膝

1. 两腿稍弯曲,从侧面看,膝盖的竖向下垂线落点,大体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的连接点上。

2.转动两脚,带动两脚的脚跟由内向外微微螺旋外撑,以此使两膝向内稍扣。从正面看,两膝盖的中心延长直线要与脚大趾尖在一条线上。做正确后的感觉是,两个小腿肚子承重而微微发酸。



这样一来,腿部内外侧的筋和韧带成保护性紧绷状态,两膝关节的左右半月板松开后,基本不承重,并可灵活转动,不受硬性磨搓。同时,锻炼了腿部两侧的筋与韧带,增加其拉力、承重力以及灵活性,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膝盖,而且可适应高强度、高难度的腿部运动,便不会出现因发力不正确所造成的膝关节疼痛的问题,例如“太极膝”。


太极膝的根本问题,一是内部气血不通,因为没有内功支撑,气血不足以冲到膝盖,二是,骨节对不上,因为骨节都是弧线形的,结构圆活,应环形运动,具体的运动方式,可以课后再聊,最好现场沟通、体认。


扣膝,同时膝盖微微弯曲,弯曲弧度不宜太大,以行走时的弯曲程度为佳。微曲,内扣,既能合上劲道,又能保护内外侧半月板,部分解决或者缓解膝关节运动损伤的问题。


上面说了两点,松脚吸地、扣膝,下面我们谈谈裆部的动作。

  三、提会阴穴

1.会阴穴是人体生命的发动机,位于人体裆部大小便中间凹陷处。


提会阴,即要求站无极桩时,吸气时,会阴穴适当用力绷紧上提;呼气时,慢慢松开下沉回到原来位置。会阴上提,则两腿与裆部形成圆拱门结构,身体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腿上。


吸气时,会阴穴上提,整个胯和臀部向下沉,头部则往上顶劲,上下形成一个对拉拔长颈椎和脊椎的动作。


2.提会阴穴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开胯而达到圆裆。开胯,就是髋关节向两侧打开。我们讲扣膝的时候,实际上已联系到了开胯,它们两者是一扣一开的关系。扣膝是向体内侧扣,开胯是向体外侧开,都是股骨头的运动,胯开了则自然扣膝,扣膝同样有助于开胯。


会阴穴一提,两胯一开,裆部形成了半球形的圆顶形状,这就是圆裆。


形成圆裆的好处和目的,从健身讲,提会阴、松会阴,裆部松圆,利于气血运动,利于锻炼小腹部位的生殖系统。道家把小腹中间储存人体真气的部位叫“玄牝”,现在通常叫“下丹田”。

《道德经》第六章经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意思是,人体的生殖力、生命力不消失,是因为玄牝、下丹田这个地方的能量、作用。这个地方是产生人体这个小天地生命的根本之所在。你会感到生命之气在这里存在运动时的那种绵绵之状。它用之不尽,为生命提供能量。

正因为提会阴穴练内功如此重要,故气功界大多称会阴穴是人体生命的发动机。

从技击角度讲,提会阴开胯圆裆后,身体中部重心稳,可以灵活转胯动腰,腰为中节,“中节不明,全身是空”,太极拳的关键在腰。可见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社会上大多讲提肛。我们认为,一提肛,很容易形成两个屁股蛋夹在一起。这一夹,气就不通了,因尾巴骨下边的长强穴锁死了。这是个锁气法,不是个通气法。于健身、技击都不可取。

对肛门的要求,我们是讲要松肛,同时随着提会阴,肛门松开、撑开随会阴穴上提,就不会夹臀锁气。提会阴时,还要提外肾,即男女的外生殖器,带动它们一起运动,以得到锻炼,增强功能,并排污、去毒、治病。肛门松开,谷道就是直肠才会真正放松收缩上提,这是道家“缩谷道”的正确做法。


四、塌腰

首先来认识一下人类健康的腰椎是什么样子。腰椎处有一个向前的弯曲。开车的朋友都知道,有个腰托顶着后腰,开长途车才舒服。


现实生活中,因为气血不足、劳累等原因,往往造成人们喜欢弯着腰坐,脊柱对上肢的支撑作用,并非立木支千斤,而是仿佛吊车的力臂一样斜向拉伸,脊柱就是力臂,腰窝处就是支点。久而久之,腰椎两侧肌肉劳损、退化、无力,腰椎就会在腰窝处向后突出,椎骨之间的椎间盘就会造成脱出,刺激脊髓神经,疼痛难忍。



蹋腰就是:腰窝附近的腰部肌肉向前、向下运动,推动腰椎向前运动,这就好比自带腰托,以保证脊柱向前生理性弯曲的正常形态。这就是塌(ta四声)腰。



腰椎是整个脊柱的下段,托着胸椎和颈椎。腰椎关节正,才有可能颈椎和胸椎关节健康。所以塌腰以后则脊柱竖起,保证整个脊柱的竖向支撑力。

塌腰的好处在于三点:第一、脊柱健康。第二、作为上肢主支撑架构的脊柱上挂着心肝脾肺肾等各种脏器。腰杆子上下直立,各个脏器笔直地悬挂在体腔内,充分享受人类运动时地球引力的拉伸作用,无不良挤压、碰撞之弊,而且活顺脏器气血。第三、塌腰以后,脊柱挺起,腰杆子发挥上下支撑力,可联通腿部力量到上肢。蹲身、搬提重物发力的时候,腿部发力,避免受伤。技击时又能承接对手对手臂和上肢的劲力导于下,体现腰如轴立的特点,实为贯穿上、中、下三节之关键。

社会上有讲直腰的,也有讲敛臀的,这都不科学。你一直腰,屁股往里一收,脖子的颈椎必然向前弯曲。长时间这样站立,或者这样练太极拳,肯定腰和颈椎要出问题。最典型的是英国一个教练这样教太极拳,把一半以上的学生都练出了毛病。


五、含胸

含胸是最难用语言表达的,简单地说,含胸就是通过适当地绷紧心口(鸠尾穴),把整个胸腔变成一个嘴巴,把胸腔中的内脏器官轻轻地像嘴一样含住。目的是为了保护内脏在运动中不会晃动受伤。同时,含住后,便于内脏的自主运动和按摩。同时,能帮助把气降到小腹。正如《道德经》中所讲:“虚其心,实其腹。”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千万不要将含胸理解成两个肩往前运动,去夹胸,如果夹胸就大错特错了。

社会上教含胸教正确的不多,大多教成了夹胸。

含胸是造就腹呼吸的关键,是内功的根本关窍之一,但做正确难度较大,因语言表达很容易造成误解,这里就不做过细、过多描述了,一定要现场体认。


六、松肩

松肩就是两个肩关节要松开,使其保持中间位置。其作用于健身,松开后,气血才能自由活动。对技击,松开后,肩关节才能前后上下自由运动,一是便于劲力之变化,二是能甩出鞭子劲来。

社会上,有的讲沉肩。沉肩是在一瞬间需要下按发力时,以沉肩达到坠肘发力。但一沉就要马上松开。不然,气血不通,运动也不灵活。


七、虚腋

虚腋和松肩是有联系的,但又是相对独立的。松肩是讲肩关节,而虚腋是讲肩关节下面的腋窝。

要做到虚腋,就要把两个肩胛骨向两边适度平行拉开,这样左右两个腋下就各有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一般比鸡蛋要大一些,比自己的拳头要小一些。

于健身,目的是要腋下气血通畅。于技击,一是能帮助胳膊灵活运动,二是能形成两臂的圆撑劲,便于接劲、化劲、发劲。

坠肘,肩部松沉、两腋虚开才可能肘部沉坠,沉肘应当大臂与小臂肌群内反向螺旋,如同双手绞毛巾般将肘关节定位。坠肘在养生上则能保证气血平稳,避免高血压的问题;在技击上避免抬肘失重的问题。
    松肩沉肩,肩部首先松开,而后略略下沉,松肩方能虚腋。肩膀松活,虚腋了,坠肘才有意义。否则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另外,要注意虚腋后,两臂下垂,两掌掌心向内,中指对准裤子中缝,距大腿五公分左右。

虚腋这一点,社会上大体都讲到了。只不过有些讲得不够到位。


讲完了人体的根节,松脚吸地、扣膝、圆裆裆,人体的中节,塌腰、开胯、含胸、松肩坠肘鼓腕挺指,再说人体的稍节,脖颈与头的关系。


八、舌抵下牙龈

舌尖顶抵下牙龈,舌头中部拱起,轻抵上颚或叫口腔上部。这样,舌头中部连接了人体的督脉的终点人中穴,舌尖连接了任脉的起点承浆穴,就像搭起了一座鹊桥,接通了任督二脉。


于健身,接通了任督二脉,上气下达,肾水后升前降,带动心火下降,阴阳相济中和,气沉下丹田,心平气和,则百病不生。

于技击,舌顶下牙龈,气血上下通顺,头脑清醒,并利于闭气发力。


九、扣齿

扣齿要做到三点:1.松开大牙床,像两边各咬一粒黄豆一样。2.未开,两侧虎牙轻轻咬住。3.下巴微向后收。

如此,于健身讲,扣齿后颊车穴松开,便于口腔内津液的产生,有消毒、润燥的功效。于技击,则能配合第十要点,提好耳后劲,产生出头部的虚领上顶劲,以稳定身法、步法。

对此要点,社会上知道的不多。有的虽然知道要扣齿,但都不知道具体要领。


十、提耳后劲

头部是依靠脖子两侧的筋群和颈椎骨支撑的。头部的血液主要是靠脖子两侧的颈动脉输送。提耳后劲,就是两耳后边用力上提,使脖子两侧的筋群用力绷起上竖。这样,再配合舌头的前下顶劲和扣齿、收下巴劲,便可产生一个头部向后上方的上提、上顶劲,就好像有根绳子虚虚上拉一样,故叫虚领顶劲。

于健身,虚领顶劲既能拉开颈椎,使血液流通,又能使颈椎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路线。同时还能通过虚领顶劲与坐胯下沉劲相配合,拉开腰椎关节,通气活血;并纠正低头弯腰的毛病。对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凸出及肩周炎等病症都很重要。

于技击,头部是全身的稍节,虚领顶劲是对头部稍节劲的生动描述和表达,同时也是要求。形意拳尤其要求头要像老虎头一样。只有做到虚领顶劲,再配合肩、胯、步,才能练出虎头劲,在虚领顶劲时,喉头会自然内收。因此,一些老前辈用喉头劲不丢来描述虚领顶劲的重要性。我的师爷、武林泰斗尚济老前辈在讲到头颈的重要性时,就说:“只要喉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足见头劲之重要非同一般。

常年伏案工作的朋友,十有八九是有颈椎问题,脊椎有问题,严重者夜间睡眠质量下降,白天头晕、无力。有颈椎问题的朋友,多数喜欢环形扭动脖子,听到咔嘣,咔嘣响,以此活顺头颈,减轻困倦,痛楚。其实,只转动脖子人不知道配合呼吸,拉开关节运动,让关节互相抹茶,长此以往会加快颈椎间盘的磨损,饮鸩止渴,弊大于利。应当练习缩猴脖,顶头悬,头与双肩有前后上下,掀翻运动,状如猴子的脖子,而后配合呼吸,微微环形转动头部。这样做,既能保护好颈部椎间,避免颈部关节过度磨损,同时纵向拉伸筋骨,舒通气血,消炎化瘀,达到治病的目的。



有颈椎病、肩周炎的同志,在掌握了无极桩的要领后,可多练习一下“缩猴脖;竖骀尾”这个功法,练时要注意配合呼吸。对这个功法我们发有一期专文:“看录像,跟我学,缩猴脖,竖骀尾”帮你治好颈椎病,从此远离亚健康!在我们的公众号“浑元国术”上面。


特别声明:

无极桩功法是我们浑元内功功法之母。故练浑元内功必须从练无极桩功开始。自古以来,各门各派都十分重视无极桩功,对其中的秘诀、要点更是视为瑰宝,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口传心授,不让见诸纸端,以便秘不外传。

今天,为了推动“尚武兴国”,我们决定公开传授,造福社会。但以上文字,只是我个人对无极桩的浅解(因字数限制,目前放出的也只是部分),文字表达终有缺陷,功法深奥,一些要点语言无法详准描述。故不尽之处,敬请各界朋友谅解为盼。如有兴趣深入了解了解、学习的朋友,可到我武馆面对面探讨、学习。

浑元形意太极门辅助创始人

浑元国术馆馆长

马晓阳

二零一六年三月

 


作者简介:

马晓阳老师,七岁开始学武(由祖父和父亲共同指导)。他的太祖父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武林高手,功夫里有一部分学自山东当地的少林寺分支,因此马家祖传的功夫里,包含内功(跟道家相近)和散打(近似少林),过去是传子不传女的。

马保国老师,马晓阳老师的父亲,七岁开始练武。马保国老师的父亲,曾是八路军的侦察员,散打招式都是在夜间单独传授给他的,后来他在大学期间拜武林泰斗尚济(物理学教授,形意拳大师)为师学形意拳,87年拜郭升海(民间武师)为师学习了来自峨眉武当的功夫技巧,97年和儿子马晓阳一起拜王长海为师学习混元太极。2002年到2007年间,在英国开设武馆教学,其间遇到许多挑战,均一一克服,并教授了许多出色的外国弟子(不少都已经学习中国武术几十年,在遇到马保国老师后,感叹终于能够领悟更精奥的太极原理,习练更深层次的中国功夫,有些由于练习不当导致身体伤害的,也在指导下得到复原)。07年回国后,在尚济、王长海等老前辈的肯定和支持下,将这套太极系统取名为浑元形意太极(其中糅合了内功、形意、武当、峨眉的技击等等),并成立浑元形意太极门,继续开馆 教学,现浑元国术馆由其子马晓阳主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样快速提高太极的内劲?
【浑元国术】浑元形意太极门“无极桩功十大秘诀”(上篇)
怎样快速提高太极的内劲
kaoliu的文件夹【武道】
马步桩与混元桩区别在那
[转载]太极秘要/练拳要练桩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