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里希那穆提 读书笔记
心灵自由之路


心灵自由之路
The Flight of The Eagle

克里希那穆提

如果思想是要推戴你的经验,是要借着记忆将经验带向未来,那么,这个行动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就有抗拒。

记忆、经验、知识即是一种背景,思想由这个背景而生。所以,思想从来就不是新的,思想永远都是旧的。

想的人就是思想本身。

答案不在问题之外,在于问题之内。

我们的世界是某种关系的世界。

你看见火烧起来,你看见悬崖,你就跳开,那是恐惧吗?你看见野兽,看见蛇,你就逃走,那是恐惧吗?——那是不是知识?这种知识是制约的结果,因为你一直受制约要避开危险的悬崖;因为如果你不避开,你就会掉下去,那么一切都完了。你的知识告诉你要小心,这种知识是恐惧吗?

你用“正确”这个字眼时,你心中已经有了何谓正确的概念。你有了所谓“正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就“不正确”了。因为,这个“正确”是依据你的成见、制约、恐惧、文化、社会、癖好、宗教等成立的。你有标准,有模式。这个模式本身就是不正确、不道德的。

为什么不但我们自己,连社会生活上都有这种分别——我们和他们、你和我、爱和恨、死和活?我认为我们应该深入讨论这个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完全没有生和死、意识与潜意识、上班生活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与个人生活的分别。

行为不支离破碎,所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流。

人的心为什么总是分裂与他人对立,并且由此而造成暴力

所谓的“你”或“我”,制造了自己的孤立行为、抗拒

沟通双方属于相同的层次、同样的密度,同样的热情

全新、年轻、纯真

所有的分裂都必然造成冲突。

潜意识和意识毕竟一样无足轻重。如果意识心异常活跃,一直在观、听、看,那么,意识心就比潜意识重要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潜意识的一切内容将完全暴露,各层次间的分裂亦将终止。

嫉妒来自于比较、衡量,来自于希望不同于现状。

我们的生活,不论睡或醒,都是一个战场。

这不断的挣扎永无休止——这我们称之为生活,可是我却害怕放手。害怕这一切会结束的,不就是这一切累积出来的“我”?

这没有什么方法,因为“方法”意味着明天,意味着你要不断地修炼,最后,明天,很多个明天之后,终于练成某种东西。

但是我们却不愿意放弃过去的一切,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过去的一切。我们所有的思想以过去为基础。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过去,所以我们的心放不掉。

人一直在追求不朽。

任何一种控制、压制都是扭曲,所以都是暴力。

如果你是概念的看,也就是说,如果你是通过思想看,那么你看见了吗?你看见你的先生、你的太太吗?你是否在看他或她在你心中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你概念的看时的概念。

要明白“观察着”无异于他观察的事物,必须沉思,这需要的并非分析,而是高度透视自己。

我们总是在追求神秘经验,因为我们一直不满意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行为的浅薄。由于我们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一直想给它意义。可是这却是一种知识的活动,所以照样还是浅薄、欺罔,所以到底还是没有意义。

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开始寻找,寻找一种真正值得的东西,一种不是由思想触动,而是真正有非凡美感与喜悦的东西。我想,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追寻一种永恒的东西,一种不容易毁坏的东西。我们把明显可见的事物摆在一边,然后有一种——非感情或情绪的——渴望,一种深深的探索。这种探索可能为我们打开一道门,使我看到一种非思想能够测度的东西,一种无法归入任何信仰范畴的东西。

但是,追寻就能够发现真相吗?发现了就认得出来吗?如果有人发现了,他能够说“这就是真相”、“这是真的”吗?追寻真的有意义吗?大部分宗教中人都在说追寻真相,而我们现在问的就是真相是不是可以追寻出来的。“追寻”、“寻找”的观念里是不是带有另一个“认知”的观念?也就是说,如果我发现了一种东西,我必定认识它?这“认识”是不是又意味着我以前已经知道它?“认识”的意思就是已经经验过,所以才能够说“这个就是”。那么,就这个意思而言,真相是“可以认识”的吗?这样的话,追寻还有什么价值?如果追寻没有价值,那么,有价值的是不是在于一直用心观察,用心听?观察和听不同于追寻。用心观察,就不会有过去一切的活动。“观察”意味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清楚就必然自由——自由而免于不悦,免于敌对,免于成见或怨恨,免于一切积累或知识,因而也免去干涉“看”的记忆。

总在追求广大、深刻、超越的经验,这本身就是一种逃避,逃避“实然”的实相——我们自己,我们那饱受制约的心。

沉思的时候,目的就是手段。可是方法是承诺你某种东西,那是追求目的的手段。
机械的心会说:“我要得到一种东西。”
若想知觉这种不专注,请不要修炼专注。

它问它“如何”寻找一个体系的那一刻,它就毁掉了它钻研的那个东西,也就是如何使心完全平静;如何不强迫地、非机械地使心完全平静。

要使身体做事聪明,必须先使心聪明,然后不干涉身体。



你看问题,并且知道答案就在问题当中,你的心就变得很单纯。

一个清晰的、具有巨大能量的心。

问题实在没有理论性的——都是生活。

事物的描述不是它所描述的事物。

这个心渴望实现,并且又很年轻,能够检视和探索。

我们都极度关切一件事时,我们就会又这种友谊和感情。

我们有的是这样一个复杂的心,追求安全,却受制于野心和传统。

因为我们在自己内心的冲突中消耗了能量。

我们应该把所有的理想(实际上的,不是抽象的)摆在一边,只处理事实。

如果我对我的妻子只是共有一个概念,一个形象,那么我就没有和她建立关系,因为我拥有的形象妨碍了我与她的接触。而她,以她拥有的形象,也无法与我建立直接的关系。我们的心一直在追求的那种心理的安全或肯定到底有没有?你只要仔细观察任何一种关系,你就会发现,“肯定”这种东西显然是没有的。我们的心永远都需要归属感。

你有一种压力或紧张,要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归入一个范畴。

判断含有虚荣的意思。

健全,意思就是对自己、对他人没有幻觉,没有假象。

生活在习惯当中最容易,可是破除习惯能意味着很多事情——也许是失去工作。我想破除时我就害怕,因为生活在习惯种给我安全感,使我肯定。任何人莫不如此。

我们的心会在习惯中寻找安全感。

努力,不论是愉快或不愉快,令人满足或有利可图,都会扭曲、妨碍我们的心。这时的心好比一部机器,从来无法顺利运转,只是一直在轧压,所以很快就磨损。

一种没有任何努力,但也不懒惰、孤立、冷漠、迟钝的生活。

时间和思想制造了恐惧。

想到过去或未来,不论这未来是下一分钟、明天还是十年以后,想到它使它成了一件事。

要清晰地,客观地,不带感情地,没有偏见地,没有成见地思考。

我们对身体的危险有反应,对心理的危险没有反应;可是心理的危险却更具毁灭性。

可是显然很少有人以深刻的热情致力于了解生的过程,大部分的人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支离破碎的活动。

看看是否有一种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这强烈的感情涉及一种无动机的热情。因为无动机,所以不断在我们内心燃烧。

我们日常生活会有烦闷、单调,也会有爱,日日都受嫉妒、独占、依赖、支配的妨碍。

记忆塑造我们的生活,造成支离破碎的情状。

我们只有在拥有这种批判性的自我知觉但又不做评断时,才能够有这种清醒状态。

如果你是因为了解而否定,这才是最高的道德。

你害怕的就是一无所有。

要紧的是你今天如何生活,因为今天即将播下美的种子或悲伤的种子。可是那些相信转世的人却都不知道在行为上如何立身处世。如果他们真的关心自己的行为,他们就不会关心明天。善,在于专注今天。

死是活的一部分。没有死你就无法爱。

我可以当下了解这种孤独吗?可以,如果我观察这孤独,批判地观察,用清醒的智力,不找借口,不找人填补空虚,我就可以。

事物升起之时,你立刻能够清晰地观察,全心全意地完整观察,过去就会停止。
你能完整地看它,因而使你(观察者)和你观察的事物之间的空间消失吗?这并不是说你要变成这棵树!可是那空间消失后,观察者就跟着消失,剩下来的就是被观察的事物。

人有燃烧式引擎一切的知识,而他又在寻找另一种推进方法。这时候,你的观察就必须很安静。如果你带着你所有燃烧式引擎的知识不放,你只会看到你已经知道的事物。

理想在那边,你在这边,你努力要符合那边的生活,这就造成了分裂,造成了冲突。

专注是一切能量的精髓所在。

专注就是能量。

我们平常认为学习是知识的积累。
这就涉及时间了。

分析是一种逃避、懒惰、无效。

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可以完全不做梦,从而得到一种醒着的时候得不到的质素?

你在白天完全清醒才有可能。

我们一直在谈这个世界的混沌、暴力、混乱

人知道生命转眼即逝,所以想体验一种异常伟大、崇高的事物,体验一种不是由感情或心聚合的事物。

人必须是自己的师父,自己的徒弟。除此之外别无权威,有的只是“了解”。

谁都无法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要做的是弃绝一切传统,然后心才能够完全自由。

所以,如果没有任何矛盾,你就会拥有很大的能量。

如果没有任何矛盾,你就会有无上的能量来转变自己。

你与这些事实一起生活,全神贯注于它——你就会看到自己有很丰富的能量。使我们心智清明,心灵开放,因而拥有充沛的爱的,就是这种能量——不是观念,不是情绪。

你心里有她的形象,她心里有你的形象。你和她没有关系,有关系的是这些形象。你不专注于你们的关系时,你就会有这种形象——漫不经心滋育了形象。你能不能看着你的妻子而不憎恨、评价,不说她这里对,那里错?看着她不带成见?如果你能,你就会看到这种观察里面有了一种全新的行动。

我很嫉妒,我在这个实然上面加了一个不要嫉妒的观念:“我不可以嫉妒”。这种苛责,这种“实然”的违逆,就是暴力。我们必须一点一点地讲。

因为我害怕我的感觉,因为我的感觉不高贵、不纯洁,
我就压制我的感觉,这也是暴力。

你太快了,这样能够帮助我了解我的暴力的本质吗?

一个是我接受生活现状,这种生活方式里面有暴力等一切。一个是我说我们必须有另一种人类智力范围之内发现得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里面没有暴力。

然后会怎样?
不会怎样。

只要我在心理上强加给自己一个观念或结论,就会滋生暴力。

我们的生活都在漫不经心中浪费能量。

我们能不能没有任何扭曲——因为想评价、判断、想有所成、想去除“实然”所形成的扭曲——而看清楚自己?

每次看的时候都要像第一次看一样!

智力是一种敏锐知觉“实然”的质素。

我之所以知道自己肚子饿,是因为你告诉我,还是我自己觉得?如果你告诉我我肚子饿,我可能会有一点饿,可是我不是真的饿。但是,如果我自己觉得饿,我就真的是饿了。所以我必须很清楚我的迟钝是不是比较的结果。这样我才能从这里开始努力。

我知道只要我事先有什么结论,有什么追求快乐的运动,我就无法看事物。

我想这些理论性的问题恐怕没有什么价值。

你要做的事和你以为的“应然”无关,而是和事实有关。

只要我的心一直注意那些暴露出来的事物,就会揭开很多很多事情,这样就完全不再有压抑这个问题。

你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你没有人可以依靠,没有人告诉你该怎么办,是因为你可能犯错。不过,犯了错误,你就观察这个错误,你就立刻跳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沉思(克里希那穆提)
论记忆—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说① - 白猿髯客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克里希那穆提:所谓生活的艺术就是思想不被程序化
克里希那穆提:只有非常单纯的人,才能看穿复杂的事物
我们的生命为什么空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