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暑期来临,这种新型犯罪不可不防

进入七月,中小学生们都开始放暑假了,孩子们上网的机会也随之增多,而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大。

中央网信办在今年“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网络环境专项整治中,隔空猥亵治理是七大任务之一。

“隔空猥亵”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满足性刺激为目的,以互联网为媒介,打着“个性交友”“招募童星”等幌子,诱骗、胁迫未成年人进行“裸聊”,或发送“裸照”“裸体视频”等的违法犯罪行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8年发布指导性案例,确立无身体接触猥亵行为(“隔空猥亵”)等同线下犯罪的追诉原则。指导性案例发布以来,四年间累计追诉此类犯罪3000余人。此外,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2020年至2022年,检察机关起诉涉嫌利用电信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7761人;起诉“隔空猥亵”“线上联系、线下性侵”等犯罪占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近六分之一。

什么是隔空猥亵

据“女童保护”整理,2020年全年媒体公开报道的332起性侵儿童案例中,网友作案42起,这类案件极具隐蔽性,且监护人或家长一般不易发现,未成年人由于有畏惧心理,即使发觉受到侵害也通常不会主动告诉家长,被发现的案例中甚至往往都有几十人受害。

隔空威胁的惯用手段有三种,一是借“个性交友”“童星招募”“有偿收图”“发送红包”“游戏处CP”等名义,诱骗或胁迫未成年人进行在线裸聊、作出淫秽动作、提供裸照视频等;二是通过群组、私信等渠道向未成年人发送色情图片、淫秽语言;三是在涉未成年人账号、文章页面发布低俗色情跟帖评论,诱导不良交友或实施性引诱。

对此,全社会各界都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教育引导:

01

一防青春期知识“盲区”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普法宣传融入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家长要对青春期的孩子社会交往情况进行引导干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02

二防上网时信任“误区”

学校和家长要提醒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交流时,不要轻易透露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图像,在使用社交软件时要注意关闭定位功能。

03

三防交流时跨越“禁区”

未成年人线上交友时,在不完全清楚对方底细时,绝不能轻信对方花言巧语和利益引诱的信息,要主动提高自己辨别是非和防范侵害的综合能力。

04

四防熟悉时奔赴“雷区”

未成年人不应随意约见陌生网友,如果确有必要,应当要求家长或成年亲友陪同。网上交流时,必须坚决拒绝发送任何关于个人隐私、视频、照片等的要求。

最后,“女童保护”也想再次郑重提醒各位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上网的监管:留心孩子在网上看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有针对性帮孩子辨别一些错误信息、虚假信息;与孩子建立家庭内部网络使用规范,协商监督机制,比如上网时间,时长,浏览内容;电脑、手机等设备上设置拦截软件,创造安全的上网环境;对孩子使用的一些社交软件、视频平台等,要开启青少年模式;与孩子交流对网络媒介中的性信息、性的态度,加以正确引导,不谈性色变;一旦发现孩子遭遇性侵害,要及时报警收集证据,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和媒体的帮助。

编辑/梁超 陈安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家长注意!“隔空猥亵”侵犯未成年人犯罪频发,这样防范…
母应了解的6个家教理念:改变孩子须先改变自己
反思青少年犯罪与家庭教育
从青少年犯罪谈养不教 父之过
吴一钶:青春期家长如何指导孩子交友?三个方法,让孩子一生受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