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位农村干部的乡愁三部曲③ | 最后的迷茫

在清脆的鸟啼声中,乡村的早晨轻轻地来了。

这本应是农家忙碌的季节,但眼前的村子格外清闲,既不见宅前屋后赶在上工前收拾家务的人们,也未闻人来车往去乡镇企业上班年轻人的欢声笑语,更难觅小孩子们背着书包奔奔跳跳上学的踪影。

空空荡荡的场地上,只偶尔有几只公鸡“喔喔喔”地与母鸡们嬉戏着争谷抢食。当年春耕备耕的繁忙景象已悄然远去了。

回城之前,我和90后顺路去看望村里老队长。他家是一幢两上两下的农宅,门前小园桃花灼灼、梨花轻飘,莴笋、韭菜、马兰等蔬菜满园,屋后翠竹郁郁、飒飒生风,紫蓝色的二月兰在小路旁随着微风暗香浮动,真是人勤地熟、菜鲜花美、春色满园。

这个园子是他们全部的生活世界,自耕自收自给自足。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对于生活没有其他的欲望,只希望子女顺利、自己平安。

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也巧,今天他们家正好来了客人。客堂里坐着两位老人,还有一位年纪稍轻的陌生妇女在整理着家务。多年不见了,队长的老伴还是一眼认出了我。我向90后介绍说,这是队长的老伴,队长在我们这里可是远近闻名的,他干活管理都是一把好手,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当年被大家称为“小总统”。

队长老伴说,他们老两口都七十多岁了,身体还不错,平日里种种蔬菜,政府每月给他们每人1300多元的养老金,走走亲戚,打打小麻将,不用花子女的钱,日子也好过。90后问我,他们的子女呢?我说,他们的子女有出息,大学毕业后都在大城市工作。

队长老伴听到我们议论,很自豪地说:“小辈们工作单位不错,虽然工作忙,但常常来接我们去城里住。不过,我和老头子住不惯,住不上几天,就要回来,还是老屋好。”

90后问:“怎么会住不惯呢?”

队长老伴说:“城里是好,但是邻居不照面,相互不认识,不讲话,住在那里就像关在笼子里,不像我们在这里经常串门唠家常,时常能走动,还可以相互照应。就是到了夜里,子女不在有点冷清。最担心的就是生病,都是老头老太帮不了忙。”

她指着那个年纪较大的阿婆说:“这是我姐姐,她真叫苦恼,现在80多岁了,前两年老屋碰上开发,拆迁后搬到城里,子女们忙上下班,一个人关在楼房里,白天没人讲白话,想到楼下走走,地生人不熟,要关出毛病来的。所以我叫她来这里住几日,散散心。”

“我大姨家算是发财了,拆迁房子分了三套,每年还有集体资产分红,钞票用不完!”一位中年妇女插话说。“我自己的养老金都用不完,钞票要来有啥用。村没了,老屋也没了,以后走了,灵魂不晓得到啥地方。”老人显然不满意她外甥女的说法。

“这是桑茶,初霜时两位老人去采的。”那位中年妇女给我们递了两杯桑叶红枣茶。我顺便问她在哪里工作,“我在工业区打工,今年退休,住在城里给子女带小孩,今朝回来是看看两位姨妈。”

正说着,老队长拿着鱼竿和竹篓回来了。我们急急忙忙起身与他打招呼,他也出乎意料得惊喜,与我们问长问短。90后惊奇70多岁的老人,身体如此健朗,似50开外。我说,他们年轻时体力劳动练就了一幅好身板,现在吃着当地当季当天的饭菜,环境清爽,心平气和,老两口与几个村上老人生活在一起也并不孤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现在他们很满足,日子过得像神仙。

我又对90后说,当时我们这个队,分红水平比较高,就因为老队长经营的好。他们这辈人,辛苦了一辈子,长身体时吃不饱饭,该读书时没有机会和条件,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成了穷根子。现在老了,离开土地不种田了,日子也好过了,他们不称心的就是与子女分开了。

老队长感叹道:“是啊,种了一世的田,想不到老了政府还发退休金,现在村里像我们这些年纪的人,做得动都开心,就是担心老了手脚不便了,生病了,没人照顾。”

“老了就到城里子女家住吧!”90后说。

“城里生活过不来,人总是哪里来哪里去,叶落归根,人老了总是想捂在老屋。”队长笑讪讪中流露出无奈。

人是喜欢群居生活的,老人们和小孩子一样,他们也要有伙伴,要他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和人群,年纪越大,越不适应也越念旧。所以他们是困惑的,既想和子女们住在一起,又怕关在城里过不惯,他们子女也是矛盾的,既不放心他们在农村孤独着,又无法让他们在城里适应新的生活。真是进也忧、留也忧,在城乡之间两忧忧,看看他们,想想自己的父母,真是为难。

90后似乎也有感慨:“我参加过几个动迁社区的公益活动,看到很多老年农民在楼上阳台向下张望,神情惆怅迷茫。”

是啊,过去老年农民一辈子在农村生产生活,伙伴们从小到老都在一起,年老以后也是与子女在一起。尽管那个时候很穷苦,但他们不会觉得孤独。现在,日子是好过了,但突然让他们在年老时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乡村,离开熟悉的人群环境,就会有强烈的孤独与不安。城市高楼大厦、灯火辉煌、人来车往、热闹繁华,但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进了城,如鸟进了笼,把原有生活中的种种元素、日里梦里的人情关系都分离了,他们迷茫了。

所以,在快速城市化、现代化转型中,对老年农民、尤其是这代七八十岁老年农民的关爱,正是子女、政府、学者要研究的大课题。

老了难舍故土、病了依靠子女,是这代农民养老的情结。什么养老院、康复院,他们认为都是孤寡老人、五保户去的地方,很多老人、甚至子女都是不愿送老人去养老院的。这不仅是简单的生活习惯,更是一代人的心态和社会观念。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减少自然村落的同时,我们为什么不能探索把一部分村庄改造成养老的村呢?不妨让老年农民在他们熟悉的土地上、熟悉的人群中安度晚年!

诚然,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代人的失落、迷茫与苦恼。这是一个社会转型中的沉重话题,也是乡愁的最大纠结。在城市化浪潮中,这代人被边缘化了,这不仅是人情的失落,也是文明的不同步。

这一代人的生活,既走不出传统,也融不进现代;传统已成过去,而现代已渗透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所以,他们迷茫,老何所寄、魂何处安?我们思考,老何以养、孝何以尽?

在沉思中,我们走出村来。眼前,农田平旷,菜花初黄,渠路相交,杉木成行。农村真是养老的好地方,难怪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少小离家老大归”,竟也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写照。

文/稼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有的农村老人说,老夫妻中一方先去世是福气?
农村72岁老人干活厉害老屋改造
七旬老太因再婚老伴去世遭到继子女遗弃
(转载) 一个老年人最大的体面是什么?
苏鲁豫皖交界处的乡村冬日:家乡的至纯味道,唤起你我无限的乡愁
77岁老人搬去第三者家住,要与老伴离婚,子女与第三者打了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