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捻转补泻手法图解

针刺得气后,以针身左右旋转的角度、频率和用力轻重,左捻或右捻进行补泻的方法。《灵枢经·官能》:“泻必用员,切而转之,其气乃行,疾而徐出,邪气乃出。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即指:泻法,必须圆活流利,到了病所而捻转针头,这样经气就能通畅,快进针、慢出针,以引邪外出。补法时,轻轻地捻转,徐徐将针刺入。元·窦汉卿《标幽赋》:“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也指出了捻转补泻的操作要领,即向左转针为补、向右转针为泻。

操作针刺得气后,一般以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右手)向左向前,示指向后向右者为补法;相反,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右手)向右向后,示指向前向左者为泻法。

适应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系统疾病。

注意事项在运用时,需注意针体的还原,不可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持续捻动,以免造成肌肉纤维缠绕针体,引起滞针或疼痛。

《灵枢·官能篇》补法用“微旋而推之”,泻法用“切而转之”。

《问·离合真邪论》泻法用“吸则转针”。

原则:捻转角度水、频率慢为补,捻转角度大,频率快为泻(图20)。

操作:①补法、捻转角度30~90度角,频率宜慢,约每分钟100~120次(图20-(1))。

②泻法、捻转角度90~180度角,频率稍快,约每分钟150~200次(图20-(2))。

若作较大幅度的捻转时,须防止组织纤维缠绕针体而产生疼痛。如发生这种情况,可将针轻提插几下,即可解决。

本法适用于头面,躯干,四肢等部位,故应用较广。

适应:补法用于虚、寒和阴证,泻法用于实、热和阳证。捻转补、泻用途广泛,为后世各种补、泻手法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刺手法的轻重
针灸取得神效特效的关键点
中医针灸学之针刺补泻
针灸补泄手法
针灸补泻手法大全及操作要领
针刺混合补泻手法:青龙摆尾法(又名苍龙摆尾、补法和温散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