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蝎、蜈蚣对药在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

『最受欢迎的中医公众号

       最具人气的中医公众号』


致力于中医尤其是中医民间的成长和传承


每天陪伴中医人成长

第 834 期

作者 / 1周妍妍 1杨光 1康倩倩 2闫景东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许奇

长篇中医小说《中医冰无双》上篇之《太白古墓》(点击自动跳转阅读)可在历史文章中浏览查看。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qhmjcc),享受健康快乐阅读。



对药又称药对,是临床用药中相对固定的两位中药的配伍形式,是针对疾病的常用治法,根据临床上应用价值总结出来药物的配伍,具有药少力专、紧扣病机、疗效确切等特点,在方剂配伍中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从汉代张仲景到明清时代,在配对与组合用药方面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神农本经》早已提出“七情和合”的理论,历代医家在《神农本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践,多有发挥,其专著有《雷公药对》《徐之才雷公药对》《新广药对》《施今墨药对》。笔者在临床应用以及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全蝎、蜈蚣药对在中医外科疾病中广泛应用,对于风、毒、痰、瘀蕴结于肌肤络脉引起的顽固性中医外科疾病有较好的效果。


1 全蝎、蜈蚣对药


全蝎,首载于《蜀本草》,味辛性平,有毒,主入肝经,具有熄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性善走窜,既能平肝熄风,又可搜风通络。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性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熄风要药。蜈蚣、全蝎二药,均善走窜搜剔,能入络搜除深在之风毒,合用则祛风通络、熄风止痉功效增强,二药又因其毒性,有以毒攻毒、散结解毒之功。临床上诸多医家伍用二药,治疗各种疾病,如以其搜风通络,止痹痛之功来治疗痹症,用其祛风逐邪,平喘止咳之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熄风止痉之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等,在中医外科学方面,李海松教授善用此二药攻毒散结之功,治疗男性前阴疾病,著名皮科专家徐宜厚、王玉玺、刘复兴等均擅用虫类药治疗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皮肤顽症。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虫类药具有免疫调节、抗凝、抗炎、抑制杀灭微生物、镇静、镇痛以及抗肿瘤等作用。全蝎含蝎毒,系类似一种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对动物皮肤痛或者内脏痛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同时其又能抗凝、抗真菌、抗肿瘤。蜈蚣含类蜂毒样及类组胺样物质,具有抗血栓、抗炎、抗肿瘤和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对于全蝎、蜈蚣止顽痒止痛的功用,可能与现代药理学中其镇痛、镇静作用来降低皮肤神经末梢的敏感性有关,其散结、通络的功用可能与其抗血栓、抗凝等药理作用有关,仍需临床上进一步探索研究。


2 临床应用


2.1 熄风达表——“风”所致的中医外科学疾病


诸多皮肤病的发生与风邪密不可分。风有外风与内风之分,外风指六淫之首的风邪,腠理疏松,易感受风邪,客于肌表,气血郁滞则发生斑疹、丘疹、风团等皮肤损害。风邪所致皮肤病的主症为瘙痒和皮疹,具有广泛多发,走窜不定,易犯人体上部和阳位,发病急骤,变化迅速等特点,如荨麻疹等。风为百病之长,易夹寒邪、湿邪、火邪等共同为病,如与寒邪夹杂为病而见寒冷性荨麻疹、雷诺病等;与湿邪夹杂为病时,皮损多发生在人体下部,且有渗出或糜烂等特点,见于湿疹、癣、股肿等病;与热邪相兼为病,易伤人体上部,可有发生在颜面部的红斑丘疹等疾病。内风的产生往往与皮肤病的缓慢发病过程或长期慢性反复不愈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营血不足,血不柔筋养肝,或水不涵木,肝体失于濡养,均可致肝风内生,化燥伤阴,如风胜化燥的白屑风;肝血不足的爪甲病;肝阴亏损的老年性瘙痒性疾病等。但无论外风内风,均当治以搜风活络,散风透邪。


全蝎、蜈蚣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其有情之体利其脉道,祛内外之风。二者既熄内风又搜风通络,最能搜拔深窜于气血中的风邪,痒自风来,风去痒自止,所以凡因风胜则燥所致的瘙痒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以及风邪夹热邪所引起的颜面红斑等过敏性疾病,夹杂湿邪的湿疹、癣等,夹杂寒邪的寒冷性荨麻疹等疾病,临床上均可选用全蝎、蜈蚣,既可平熄内风又能搜风通络。王玉玺教授在治疗银屑病上,认为发病初期多为外风为患,但随着疾病发展,外风可引动内风,出现因血热、血燥、血虚、血瘀等所生之“内风”,常在疏风药外,用全蝎、蜈蚣搜剔内风、经络之风取得良效,王老在顽固性荨麻疹、湿疹中也均有运用。


2.2 攻毒散结——“毒”所致的中医外科疾病


毒邪,古代医家认为,“邪气亢极”和“邪气蕴结不解”均可化生为“毒”“毒”邪有内、外之分,外毒可由六淫之邪所化生,形成比六淫病邪更强的致病因素,如风毒、热毒、火毒、湿毒等,亦包括临床上常见的中医外科学疾病中感染外来邪毒的传播性疾病,以及烧伤、毒蛇咬伤等感染虫蛇之毒的外科疾病;“内毒”指内生毒邪,为人体病理状态下形成的有害物质,是由于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蕴积体内而化生的,包括痰毒、瘀毒、水毒、积毒等。内毒引起的常见的中医外科学疾病有乳痈、乳漏等乳腺疾病,瘿痈、石瘿等瘿瘤疾病,肛痈、痔等肛肠疾病,子痰、子痈、囊痈等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臁疮、股肿、脱疽等周围血管疾病。


全蝎性善走窜有毒,以毒攻毒。凡风热邪毒内侵,或风痰湿邪流注经络,或瘀血闭阻脉络,其所致的疮疡、肿毒、瘰疬、痰核等均可用之。蜈蚣能解毒消疮,活血化瘀通络,不但对疮疡红肿疼痛者有效,亦适用于疮疡暗红难消者。另一方面,毒邪常兼杂六淫等邪气为病,也常与痰浊、瘀血、积滞等邪胶结在一起而致病,其致病特点多复杂、难愈。全蝎、蜈蚣既可解毒,又可祛风,通络散结,故常将解毒与祛风、破血、消痰等一举见效。全蝎、蜈蚣主归肝经,不仅能熄肝经之风,且能解肝经之毒,对于肝气郁滞,化火化毒所致的乳痈、乳岩等疾病疗效甚好。病邪客于腠理,郁而化热成毒,毒血互结,内不得疏,外不得泄,郁积于体表,发为红斑、丘疹,皮屑叠起,如银屑病等,诸多医家从毒论治,伍用蜈蚣、全蝎二药,能使毒去凝开,经络通畅。在临床上,全蝎、蜈蚣对于毒邪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周围血管疾病以及其他中医外科学疾病效果均显著。


2.3 通络止痛——“痰”“瘀”所致的中医外科疾病


“气血凝滞、经络阻隔”为中医外科总的病因病机。外科以“痰”论病,主要指凝聚于肌肉、经络、骨节之间,有证可凭的有形之痰,其特点为局部肿起,不痛或微痛,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症状多不明显。若痰阻阳明、少阳之经,可致瘰疬;痰凝乳络,可生乳核、乳癖;痰凝肌肤,可发为肢体结节肿块;痰留骨节,可发为流痰等。所谓“久病必瘀”“怪病多瘀”,疾病发展至某一阶段就会产生血瘀的病理变化。邪气由外从皮肤而入,阻塞脉道,血液运行不畅,则易成瘀。除此之外,瘀血所在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瘀阻皮肤,可发生白疕、瓜藤缠、蛇串疮、药毒等;血阻肌肤,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疮疡;瘀阻趾端,血行闭塞,可发脱疽;瘀血滞留肛门不散,脉络曲张,则发为痔;瘀血阻于肠胃,血热相结,可发为肠痈、肠结;此外,男子前阴病中之子痈、囊痈、阴茎痰核由“瘀”引起者常见;肾岩、乳岩等肿瘤“瘀”亦为其重要的原因。



对于虫类药通络之效,张炳厚教授认为,久病入络,络痹深重,多见疑难杂症,此类病症惟有取虫类药血肉之质,体阴而用阳之性,灵动迅速之势,深入络道,搜剔经络顽邪,松透病根,才可以使“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因此,对于络痹深重之久病者,虫类搜剔之品应首当其冲,全蝎、蜈蚣,走窜力胜,擅入络脉,搜邪剔络,无血者走气,有血者走血,灵动迅速,擅长搜剔络中瘀浊,使血不凝滞,气可宣通,经络通畅,且祛邪而不伤正,内通脏腑,外达经络。


3 剂型


3.1 内服方剂


古今应用到全蝎、蜈蚣的效方、验方颇多,如《杨氏家藏方》用于治疗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口眼歪斜的牵正散;《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用于治疗中风抽掣的逐风汤;赵炳南教授用于治疗慢性湿疹、结节性痒疹等顽固瘙痒性皮肤病的经验方全虫方;再如治疗蛇串疮的全蝎蜈蚣散;治疗银屑病的复方制剂蜈蚣败毒饮;治疗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顽固性荨麻疹等皮肤顽症的五虫汤等。


3.2 特殊制法


临床上蜈蚣、全蝎常配成药对,相须而用,功效卓著,除汤剂外,尚有散剂、丸剂、酒剂等。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可选用不同的剂型,《新方》中结核散,配合全蝎、土鳖虫,共研细末服,治骨结核;《经验方》中瘴病散,以蜈蚣配全蝎、鹿角粉、胡桃仁等共为末,以黄酒送服,可治颈淋巴结;《经验良方》中全蝎2只,蜈蚣1条(炙),研末,酒下,用于治疗蛇咬伤;《方剂学》中全蝎、蜈蚣伍用,名曰止痉散,治疗手足抽搐、角弓反张等症;国医大师朱良春用全蝎研成粉,3~6 g/次,口服, 3 次/d,对带状疱疹引起的胁痛或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等。


3.3 外用特色


中医外治中,常将其制成膏剂、散剂来治疗诸疮肿毒。如《疡医大全》中用于治疗蛇头疔初起的蜈蚣散,大蜈蚣1条,全蝎7个,雄黄3钱,共为末,用鸡子清调敷患处,外以猪胆皮套上;《疡科选粹·卷五》中记载的蜈蚣油,将生蜈蚣数条浸麻油内,生霉,略熬化,涂患处,用来治疗疮癣,蛀发癣;《外科正宗·卷四》中具有祛风拔毒,去腐生肌功效的蜈蚣饯;《证治准绳》中将全蝎7枚、巴豆20枚、斑蝥10枚同熬,入黄蜡,敷于皮疹处用来治疗牛皮癣等。目前,全蝎、蜈蚣在中医外科疾病的临床治疗上,广泛应用,对于疮疡疾病、肛肠疾病、皮肤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中医外科疾病治疗效果理想。


4 小结


朱良春在《虫类药的应用》中总结虫类药物具有扶正固本、搜风散邪、活血止痛、化痰行水、攻逐破坚、消瘤除积、理气散结、通经活络、解痉平喘、清热解毒等十大类,较完全地概括了虫类药物的主要功用,以其在气在血之不同,功效上各有所长。全蝎则善于走窜,祛风通络,败毒散结,熄风镇痉,蜈蚣熄风镇痉、攻毒散结,去恶血,此二药均善走窜搜剔,能入络搜除深在之风毒,又善解毒,有以毒攻毒、散结解毒之功,合用则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之效尤强,对于“风”“毒”“痰”“瘀”等邪蕴结于肌肤络脉引起的顽固性中医外科疾病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均有毒,所以临床应用需注意炮制及用量。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虫类药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一)
蜈蚣、全蝎:药性走窜 善治顽症
背负毒名千百年,息风止痛神通结。
全蝎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蝎子的药用价值及副作用
中医界的传奇:小虫子,治大病!
蜈蚣全蝎之配对, 解毒止痉活络,用于全身各处顽固性疼痛及各癌骨转移疼痛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