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山水画课徒画稿·解读(九)
userphoto

2022.07.02 江西

关注
      南朝宋·宗炳在他所著的《画山水序》中的开篇两句:“含道应物,澄怀味象”,为今天许多人引用,且大多数人用的是后半句。按愚见,这两句不应该分开用,因为有前因后果的联系。
      中国山水画的哲学基础是“天人一体,物我相融”,故此方能“借物表意”。石涛说“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山川依附于他,他替山川代言。“含道应物”就是要接受山川之托,以形象的方式(迹化)来“代言”。画者面对大自然,有不同的感受,例如:黄山“奇”,泰山“雄”,华山“险”,峨眉“秀”,青城“幽”。这些奇、雄、险、秀,幽,这就是画家感受到的“道”(审美感受),画者会依自己的审美感受,去寻找对应的“物”来表现所感受到的“道”,因此说“含道应物”。如何去寻找对应的“物“呢?“澄怀味象”。先必须放下原先所有的世俗成见,即“澄怀”,再去按“道”的要求,“品味”看到的物象,以发现新的意义,形成“意象”。
      回味这两句话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之所以容易忽略,是因为今人读白话文,一目十行,书写也十分容易。而古人作文大不易,一篇文章要用一大捆木简,可谓一字千金。如果不细细品味,怎么能领悟其中的信息量呢。
      这两句话,对于今天在从事写生的画者,是有高度启示的。

写生途经重庆中共中央办事处
      回想上世纪六十年代,随同傅抱石、钱松岩、亚明先生等二万三千里壮遊山河的例子,足以说明这两句话的分量。
      例一、钱松岩在参观了重庆中共中央办事处曾家岩后,创作了他的成名作《红岩》。

《红岩》

        诗曰:风雨万方黑,红岩一帜红,仰钦奋彤笔,挥洒曙光中。

      去之前他知道这地方的意义所在,因此他是“含道”而去的。去之后,他不以写实的眼光看物象,而是以“道”的要求去“品味”物象,他选了山坡,并赋予了红色,以示红色江山的基石,画了白色芭蕉,以表洁白,并与红岩作色彩的对比,主体当然是那座小楼。整幅画简洁而又内涵丰富。是对“含道应物,澄怀味象”的诠释。

钱松岩早期作品(局部)
      例二、从武汉去重庆的途中,经过三峡,众人皆对三峡沿途的石纹大感兴趣,钱松嵒对着石壁兴奋地喊道“我找到了,找到了!”事后才理解,他受了启示,抛弃了原先的传统皴法,启用了后来的常用的象方块似的“皴法”,因为他一直带着审美理想(道)沿途去观察,寻找“载体”,这也可说是“含道应物,澄怀味象”的一例。

钱松岩
     例三、在三峡途中,傅抱石默不吭声,一路观察思索,因为他抗战时期早已去过,现在故地重遊。结果所有人的三峡作品都无法与他的《西陵峡》比。

傅抱石《西陵峡》
      作品劈头盖脑,直上直下的大泼墨,如黑云压城城欲摧,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之雄伟气势,就像在过西陵峡那一刻,惊心动魄!傳抱石把握到了天地之气给予他的“道”,他完全忽略不计那些草木石纹之类的琐屑细节,只画了几条冒着浓烟的小小气轮,以衬托三峡宏伟的山势,从技术上说,船上的烟,正好与整幅水墨呼应,而不是工细描绘,不协调。
      例四、是大家熟悉不过的李可染山水。本来可染先生师石涛,可见于去四川的写生作品集。但这并不是李先生的最终目标。他怀着自己的审美追求,四处写生,寻求适合的载体,最后成就了端庄,深沉,雄伟的逆光山水。

网上下载,此画存疑
      可以说,这些大家所提供的例证,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含道应物”,光是“澄怀味象”,是没有“意”的象,不是“意象”,只是一个“物”。今天许多人去写生,正是忽略了这一点。
【论述】
     课图稿第三部份略而不谈,因为网上有许多介绍,比课稿更为周详。我所要论述的是,所有山水画,无论大幅小帧,都不过是“片石数树而已”。但这“片石数树”,必须是“这一幅画”中的树与石,而不是其它画上的树与石,是不可以随便移植过来的,当然更不是自然形态的拼凑。树与石在画面中相互融合,从用笔,用墨,造型都必须是一个整体的组合。抄画册,把不同人的画拼在一起,定然支离破碎不协调;若把写生的形象凑进古画里,就像“器官移植”,一定会遭到“排异”,所以必须改造成与之相匹配的形象。特别是用笔用墨,全都要保持一致性。

        细细观之,图中斜树与原作中的树格格不入,与整幅作品的气质也不协调。


《中国山水画课徒画稿》·节选

        对景写生,可体验生活、积累形象、变通古法。

       面对自然写生,是主客观的结合。重要的不是与对象一样,而是处理,画完之后,离开对象,画面比自然好看才是成功。“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未曾见今月”要变古,就要跳出古人的藩篱,摆脱从书本到书本的陋习,因此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刷新思维,积累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没有生活积累,无以变通。一类写生是画面对自然捕捉山川气象,是对自然形象的总体把握。尝试用传统方法画现实景物。上图即于福建所画之山田。

         一种写生是对景观的总体把握,另一种是积累局部形象资料,以备创作需要。

        写生还有另一目的是检验从传统中学到的技法,能否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对象发生了变化。技法也要随之跟进,不可泥古不化。如何灵活应用古代的笔墨技法,使之呈现出现代状态,正是变通传统的任务。艺术要发展,要与时俱进,又要不离“文脉如画论所说“质沿古意,文变今情”。

         收集形象,并熟悉其结构。以民居为例,写生中收集创作中所需之形象,并熟悉物相结构,以利随创作画面的需要,而能随之变化。现在的徽居窗子大多了,明亮得多。老房子窗子小,以前没有玻璃,又怕风雨。一般大户都有两层,屋内有天井,有水井。

          可用在创作中的各种家禽形象。
【赏析】
      用创作的理念去写生,以写生的材料画创作。
      用创作的理念去写生,即“含道应物,澄怀味象”的现代语,以写生的材料画创作,是对传承的发展,是推陈出新的必要途径。无论是守成中创新,还是创新中守成,面对生活去写生都是必要的。

《汕头多白石》 127.6cm×60.3cm  2013年

       诚如课文中所说,写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先有预想,再去寻找物象。一种是逛商场式,没有一定的设想,但带着创作的理念去品味对象,看看有没有能釆用的材料。我去广东汕头便是后一种。我看到山上有大大小小白色的石头,地上有绿草,顿感一种形状与色彩上的节奏感,便觉得搜集这样的材料可以为以后创作所用。

汕头写生
汕头写生

       但光是这一点片断是无法成为一幅完整创作的,必须要添加平时所积累的经验与素材,才可以成为表现思想的创作。就如同去菜市场买了一条鱼,不能连鳞带肠一起端上桌,必须加工做成莱,做菜的过程不能光用这条鱼,还要添加油盐酱醋等配料。同样,我在写生的基础上,调整了画面的石头佈局,添了前面的树及后面的松林,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在山路中间画了栏杆和楼房。意味着生活的品质。在笔墨处理上,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配上不同的点形成节奏。墨色用在前面的树和中间的山坡,上部远山的墨色与下部呼应。山顶的墨色虽很深,但其体积不大,所以不会跑到前面来。全幅画敷色很少,因为已经“墨分五色”,不必过多着色,多了反成俗态。

      这幅画主要是感受到山区的唯美氛围,如同宗炳文中最后一句话:“畅神而已”。(释成白话即精神愉悦。)


《见缝插针》
     无论主人怎么防范,什么篱笆也挡不住小鸡们的钻劲,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可奈何。问之主人,答曰:现在粮多,吃一些无妨。噫,真此一时彼一时也。余时往大别山中写生常见此景,记之亦是时之变迁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革刚过不久,改革开放,政策下来,农村可以包产到户,山林也可以承包,一时间全民拼经济,热火朝天!自五七年以来,院校长期在农村劳动改造思想,我对农村变化十分关切,于是我时常深入到大别山区写生与访问。
      那天我在写生中间,有些口渴,便到一家农户讨杯水喝,边喝边聊,我问到生产情况,农户十分兴奋,一直夸政策英明,生活明显改善。正说着,我看见小鸡悄悄钻进篱笆,跳上晒扁去啄食稻谷,于是我提醒主人,主人回答着实让我吃惊:“现在粮多,吃些无妨!”。要是过去,早就把鸡赶跑了。于是我回来画了这幅画,侧面说明农村生活的改善。
      论曰:“理为始,法为表,趣为终”。此画或可作为注脚。
      这也算是“带着创作理念去写生,以写生的材料来画创作”的典例吧。



西庐雅集
欢迎品鉴和留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卢禹舜 作品欣赏
真迹名家推荐 | 金长虹:含道映物 澄怀味象
中国山水画课徒画稿·解读(十)
临摹、写生和创作——山水画技法3
画家汪家芳:沉下心来绘制不负时代精品力作
山水画写生的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