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活出真我

我以前以为中国的旧道德,怕是不足以规范现代人的人心,所以渴望发明一种新道德作为补助。现在想来,这真是过于理想的想法,而绝对不是光用西方的学说就能够办到的。…既然这样,那么今天我们是靠什么来维持社会的运行呢?我的答案是:仍然是靠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旧道德。

我曾经观察过近几年的新学界,其中不是没有热心提倡道德教育的人,但是总不见成效,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所谓的道德教育,始终脱离不了才智教育的范围。…知识是很渊博,但对于培养道德有什么实际意义?…

唉!西方人才智和道德的进步成正比例,我们中国人才智和道德的进步成反地例。今天中国的现象,风雨欲来,像这样下去,智育将会妨害德育。名义上是德育而实际上智育,更会妨害德育。…

我认为如果学者没有求道的心也就罢了,如果有,那么其实也不用学习太多的理论,只要择取古人对我足以产生振聋发聩的一两句警语,那么终身揣摩力行,就会受益不尽,同时安身立命的法则也就得到了。黃宗羲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又说,'大凡一个人的学说都有宗旨,是这个人得力的地方,也是学习者入门的地方。天下的义理无穷,除了归纳定义成一两个字,怎么才能抓住要点使它对我有益?'这实在是向学习者公布了求道的不二法门!…我既然决定通过言论宣传为国民效力,那么我也想把自己希望弄通还没有完全弄通的学问心得讲述出来,跟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商榷一番,行吗?

一是正本



我曾经诵读王阳明的拔本塞源论(这里可理解成从思想的源头洁身自好。)他说:'圣人之学一天比一天遥远,一天比一天暗淡,而功利的积习,却越来越强盛。其间虽然也曾流行过佛教道教,但佛、道的学说始终也没能战胜过功利之心。直到今天,功利的流毒浸淫人心,深入骨髓,习以成性,已经几千年了。

记诵得广,恰好用来助长说教;知识越多,恰好用来推行了罪恶;见闻广博,恰好用来帮助诡辩;辞章宏富,恰好用來掩饰了虚伪。…

他们还用着这样的名号:'我想以此来成就天下的大事!'但真实的想法是:不这样,就无法实现自已的私心,满足自已的贪欲。凭着这样的积习污染,凭着这样的心胸志向,而且又讲习着这样的学术,当他们听到圣人教义后,将其视为多余的,格格不入的,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唉!字字句句都像是对今天的我们说的!功利主义,在今天都快成了社会风气,学者鼓吹它,不但不感到难为情,相反倒觉得自己活得很真实。

王阳明的学说,在当时就把功利主义定性为多余没用的东西,可是今天,对它唾弃的人有几个呢?即使今天人人拥抱功利主义,我仍然把它作为攻击的靶子。同一件事,有企图去做,跟没有企图去做,虽然表现的形式相同,但事情的性质和结果却大不一样。

这样的人最开始的心固然是真诚的,可惜往后没能避免虚伪,但是这不是性恶,而是学养还没到火候,也就是拔本塞源,没有下过刻苦功夫。

王阳明又说:'杀人须在咽喉处下刀,为学须从心髓入微处用力。'如果甘心自暴自弃也就算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在心髓入微处,痛下自治力,不要让自己停下来。…
如果说无须像王阳明说的那样拔本塞源,也可以成为英雄,我没见过有这样的人。如果说自己的本源已经纯美,没有用得上拨与塞源功夫的地方,那么你自己虽然可能是这种情况,但不能让我们这些习染深重,根器浅薄的人也跟你一样,我们怎么能够不踏踏实实做好拔本塞源的功夫呢?…

二是慎独



拔本塞源论是学道的第一步。…

然而心志己经确立,勇气已经鼓荡,但我们所受的数千年来社会对我们的薰染,以及我们没有立志学道以前所自造的积习,还盘伏在我们的脑子里,时时有发作的可能,除非采用一个简易的办法节制它、涵养它,不然难保它不会中途生变。这个办法,难道不是慎独吗?…

我又从王阳明那里听到对这一说法的阐释:“慎独即是致良知。'那么这样说来,王阳明关于致良知的教诲,通过慎独就可以执行了。

(陈九川)问:'我近来的功夫,虽然好像理出了一点儿头绪,但却难得找到稳当快乐的所在。'先生说:”你是到心上寻找天理,这正是所谓;理障;。这里有个诀窍。'问:'是什么?'答:'就是致知。'问:'如何去'致`?”先生说:'你那一点良知,就是你自已的准则。当你的意念所致处,对的,就知道对,错的,就知道错。一点都不能瞒它。你只要不欺骗自己的良知,切切实实地依照着它去做。善的,就存念;恶的,就除去。这种境界里有怎样的稳定快乐啊!”

这话真是一针见血!(实际上《大学》中的“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也点出了王阳明所阐述的意思。)王阳明门下的弟子钱绪山引申这番话的意思说:'认识到良知是一个头脑,即使置身千百人中,也不受惑,也能凭着静心默想的功夫,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即使是独居冥坐,仍然能凭着静心默想的功夫,知道自已该做什么。'所以我们要以良知为本体,以慎独为致良知的方法。…


王阳明过世后,他的微言大义逐渐失去影响,…有认同'谁做君子谁傻帽'的人,没有鄙视'我是小人我怕谁'的人,纷纷明目張胆做小人,而社会上的人也没有谁认为这有什么不对,反而形成一种相互捧场的风气,以为这样做属于自己的人权。…唉!我们要想成为大写的人,堂堂正正活在天地间,靠谁来帮助?靠谁来规劝?除了一丝不苟慎独之外,还能靠谁?…

另外王阳明又说:'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我们自命志士的人要是不能清除潜伏在心底的魔,那么整个国家的魔就会永久潜伏在国中,无从清除,这还用说吗?

三是谨小



'大德不逾闲,小德可出入。”(一个人必须要在大节、原则问题上一丝不苟,但在个人修养方面容许跟社会标准偏离。)这固然是先贤的遗训。然而话虽然这样说,但我们的根器本来就薄弱,自治力往往不足以自卫,因此也就容易随着薰染到的习惯放任自流一小德出入一旦频繁了,大德就不能坚持了。

以前在书里看到曾国藩讲述他戒烟、早起、坚持写日记三件事。他说那么难,我一开始不相信,等到自己尝试一番,才知道做好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确实不容易。我们将来的道行功业难以赶上曾国藩,从不能做好这些小事就可以推测出来。


要是我的所谓小过错,果真属于偶发的孤立问题,不存在前因后果,那么区区一节,确实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然而无奈前有原因数十层,后也将导致结果数十层,前后加起来考虑,像这样,怎么能说是小问题而不予以高度重视呢!


今天我们对自己不注重小节的表现不当回事,或总是找借口宽恕自已,那么究竟是出于哪种考虑?小节表现方面之所以屡屡失检,必然是因为薰染的习气非常深,必然是因为自治力异常脆薄,而找借口宽恕自已的念头,就等于对自已说:“我确实做不到仁义。'这是连康德主張的良心自由也一道放弃了。…

以上三方面,讲述了我认同的自我鞭策激励的义理。天下的义理无穷,只举这≡处的原因,是认同黄宗羲的观点一简约为贵。…

孟子说:'要求朋友一心向善是朋友交往的原则。'我通过言论跟天下人交朋友,希望大家理解我写文章的用心,同时也希望读者朋友对我不吝赐教,使我能够时刻保持清醒,自勉自励,以期在将来能有所成就。肯这样做的人就是有恩于我,将不胜感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拔本塞源”的思想
王阳明《拔本塞源论》译注
讲谈《传习录》143:拔本塞源论
朱熹先生晚年悔悟了什么?以为积集义理,久当自有得力处,却于日用工夫,全少检点;中庸慎独、大学诚意毋自欺处,正是最切近处,最分明处
学者说|王阳明的“拔本塞源”思想
传习录【一百二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