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 心得感悟十年医学感悟与医案汇集
“数年苦读,虽还未拿到执照,但中医一技,已得正法”,已得正法,呵呵。什么是“正法”?愿闻其详,还望老师不吝赐教。谢谢了。

226291

声名鹊起
说到底就是我中医的制方之法失传了!若有制方之法在,则仲景之方即我之方,时方即仲景之方!
没有制方之法,凭自己私智所处之方,疗效只有天知道了。
用经方者,熟于经方,用时方者熟于时方,仅此而已!
226291; 说:
226291 发表于 2015-4-17 10:21
说到底就是我中医的制方之法失传了!若有制方之法在,则仲景之方即我之方,时方即仲景之方!
没有制方之法
这位朋友说的对,如果几千年的治病经验不失传的话,中医也不至于此,西方医学怎么可能超越中医啊。
为何有人既表现出寒症,又有热症?
人体气机升降及出入,循行不息,脾胃主升降,肝胆主出入,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人体即可达到平衡状态。
一旦气机郁遏不达,对内,在局部区域,阳气失其冲和之性,郁而化火,对外,阳气敷布的线路被阻隔而不达,肌表失其润濡,即表现出恶寒。

典型病例:
曾有一女性,李某,年逾四十,因为事业生活不顺,忧思重重,渐渐寡欢,肝气被郁,一边表现为气郁化火,口干舌燥,头晕目眩,一边三焦气机郁遏不达,表现为周身寒凉,夏日都着棉衣。
四处访遍名医,居然无人识得病因,用药或者偏寒,使得气机愈加郁遏,如坠冰窖;或者偏热,使得肝火旺动,惊动气血妄行。
后来我处,见脉沉弦数,舌尖红,投以加味逍遥丸兼栀子淡豆豉汤,10剂,愈。

此为肝郁化火,而肝阳虚,亦可见寒热错杂之症状。
肝属木,喜调达,与春令生发之气相对应,若肝阳虚妥,肝脏疏泄受阻,阳气生发敷布不力,亦见寒症;同时,肝中尤寄相火,肝阳虚而不能潜藏,郁而化火,上冲下攻而见热症。
这种情况,就是伤寒论厥阴症主方,乌梅丸加减的运用范畴。
脉象上,多呈弦数而无力,或弦紧而不任重按,或弦细无力。
说到寒热错节,再看脾胃疾病。

脾胃最重气机升降,若胃气本虚,邪热内犯,形成气机痞塞,交通不利,胃气不降,见呕,见胃脘部胀满,也容易形成消化不利,见食积;或脾气下陷,而见泄泻。

这里最常用的,就是泻心汤系,但中间比较难的,大概就是判断寒热比例。

试举一例:
邵某,长期胃部不适,稍微饥饿则胃痛,得食缓解,但食热又上火,食冷或冷水又呕吐,现经常呕吐不止。
用药理中丸、泻心汤、平胃散、六君子汤、逍遥丸均不解。
脉象弦紧。

胃气虚弱者,胃络失养而见痛;食冷或冷水而呕吐,为水饮;食热上火,是为热;
脉象弦紧,寒气为主。
由其胃气虚弱,而致寒热错节,气机不展,且以寒邪为主,兼水饮内结,用半夏泻心汤去黄连、红枣,加泽泻、茯苓、肉桂、山药。
数日见愈。

当然,中间的变数极多,但当以脉象为凭,脉见沉缓、沉迟、弦紧,都是寒多热少;
若是滑数、脉滑,都是热多寒少;
若脉象又不任重按,则胃气虚弱为主,但加苍术、鸡内金、山药;
若脉象濡缓,当以脾气虚为主
碧海潮生; 说:
碧海潮生 发表于 2015-4-27 22:50
说到寒热错节,再看脾胃疾病。

脾胃最重气机升降,若胃气本虚,邪热内犯,形成气机痞塞,交通不利,胃气
楼主好悟性,继续说。确实中医靠悟性,随机应变。
既然说到脉弦紧,顺便就讲讲四诊参合的重要性了。

今年4月一杨姓患者,初诊,自述胃脘数年疼痛,每每饮食不慎则加重,长期访药无解,只能经常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元胡止痛片勉为其用,最近,春节期间饮食稍多,胃脘见疼痛加剧,频次增多,兼有胀满、呕吐、口干不欲饮,饮食、睡觉均受影响,形体消瘦,神疲乏力。
见脉弦紧数,此为胃脘处寒热错节,气机升降受阻,用半夏泻心汤,但长期疼痛,必有胃络淤血,且多年胃气虚弱,应予强健胃气。
书方:半夏10、黄芩10、干姜10、党参10、炙甘草10、山药10、白术10、生鸡内金10.

10日后复诊,病者云,前五剂有好转,但其后胃痛饱胀,不再减轻,再问:是否有何其它症状?
云:更见便溏。

再看舌苔白腻,想到先前凭脉象断病,曾见舌苔湿象,湿气焦灼,但未曾上心尔。

原方改白术10为苍术10,加黄柏10,再5剂,愈。

第一次诊断,脉未呈现出滑象,或濡象,所以不察湿气故尔。

但病因相扣,原是少不得一丝差池。
“数年苦读,虽还未拿到执照,但中医一技,已得正法”,已得正法,呵呵。什么是“正法”?愿闻其详,还望老
这是一个我想说的问题。

曾经有无数人问我,你说中医好,为什么看病有时灵、有时不灵?

我苦读伤寒数年,以为粗通门径,但看病时有不灵,却也不以为意。
因为推崇经方派诸大家,对温病的思路不屑一顾,甚至对伤寒论以外的药物,都不愿多用。

直到后来,有一次,我岳父冬日感冒,原以为极为简单,下桂枝汤,不仅无效,且造成邪热内陷,后用白虎汤加僵蚕薄荷了无寸效,后无奈去医院吊水,但吊水完毕热退晚上又起,反复数日,逼的无奈,在家狠读温病条辨,后来用达原饮为其退热。

仅此一役,心身疲惫,但终是明白,自己错的足够糊涂。

但是不是学了温病的用药,就天下无敌?

虽有进益,仍然有限。

其实多年以来,不知道具体受到哪些医家的影响,习惯性绕过脉诊,都是看表征、推理断病。

在这个圈子兜了好久,发现自己最推崇的近代医家张锡纯,是为脉诊大家。

这才沉心学习,把所有有关脉诊的中医书比对通读,一边临床切脉。

所谓理一通,意渐明。

疗效渐长,慢慢在看病一途,见得海阔天空。病人病因果里,明心见性。

再看诸多医案,竟有与医家心领会神之感,心境斐然,大有踏歌而行之痛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国中医学术交流协会专题讲座:眩晕两则,思阴阳
千古奇方:柴胡舒肝散·调肝首方,头痛、胃炎、便秘(值得收藏)
灵素之问|胃气与经脉
【新提醒】漫谈脉诊与临床 作者花梧桐
中医医案学习笔记(2018.7.17)
病不离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