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析《红楼梦》意境及诗意

作者简介:晋靓靓,河南洛阳人,现大四本科学生,攻读专业汉语言文学,喜爱研究古代文学,本篇节选自本人论文中一部分,浅析见解,望各位红迷学者们予以批评指正。

《红楼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诗化小说,即使在最后的悲剧性的结局中,也仍然情景交融,诗意幽微。盎然的诗意诗境充满整部小说,曹公以诗词曲赋的方式描写着人物性格,暗示着小说的情节,预示着人物的命运,要理解《红楼梦》之味,曹雪芹之味,一定要具体理解书中的诗化意境,情感、环境、意蕴三者熔于一炉。

一、诗意贯通于情境——诗化意境

《红楼梦》中典型环境的创造,除去作者的匠心独运,诗词曲赋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全文在意境的创造上整体显出诗情画意,将诗意融入到意境中,是一种艺术美。艺术美是社会美以及自然美的体现,是从物至心逐步深入的过程。曹公做到了将事物与自然的完美融合,出神入化的描写使诗融于意境中,用诗的话语加以渲染,画龙点睛,回味无穷。

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联,对联在我国的传统诗文化中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但这些对联在小说中出现对于创造意境有着画龙点睛般的作用。宝玉随贾母来到宁府,先后来到宁府上房和秦氏卧房,这两个房间的周边环境主要是由两副对联和两幅画来进行对比的,宁府上房的整体环境显得呆板庸俗是要催人求学上进,但是宝玉不喜欢,秦氏卧房华丽,案上设着宝镜一边摆着金盘,还设着寿昌公主下卧的宝榻,悬着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这一系列的摆设描写无不透露出周边奢华淫逸的环境,与对联中的描写相得益彰。

诗与意境融合的另一个经典画面便是大观园,大观园是《红楼梦》中最经典的一个建筑,其中的一花一草、一厅一台、一木一石都是遵循着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规律和特点。宝玉和众人参与题诗,每一首皆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用诗来突出每个院落的典型特点,诗与环境相融合,互相映衬,诗情画意。

二、形象的塑造及情节推动

这些诗化的意境不仅将人物真情融入其中,而且对于渲染故事氛围,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美是通过形象塑造来体现的,在表现审美理想时将审美理想赋形,通过形象的塑造来把握审美理想。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经典形象便是这样塑造出来的。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在宝玉贾政等人观园题诗时便写出了这个院落的特点,竹林翠绕,十分符合黛玉的形象,寒竹凄凄这样萧索的环境也暗示着黛玉的悲剧命运。黛玉葬花是黛玉在整本书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葬花的场面描写以及《葬花吟》的吟唱,将黛玉的形象表达的淋漓尽致。黛玉由于自小寄人篱下,心思是异常敏感的,极容易感时伤逝。葬花时的飞燕飘絮,弱不胜风衬着落花流水,清泪湿衣的审美实景,在诗和景的融合中,创造出悲凉的氛围,显现出黛玉高洁,孤傲不阿的形象,这样的审美形象塑造让人在审美活动中,感官互通,更加真实地体会到人物所处的环境以及情感的表达。

审美移情,将自我的感情移入物中,让我们感到物象也具有了某种情感色彩,物我同一。《红楼梦》中有许多场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描摹出诗画一体的美好意境。

第四十五回中这里黛玉歪在床上,外面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渐渐的黄昏时候了,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宝玉来坐了会,走之后黛玉睡下听窗外竹梢蕉叶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1]。这一系列的描写,雨声淅沥仿若融合了黛玉凄凉哀婉的心情,从场面及诗的融合中,更觉得萧瑟悲凉。

第五十八回中,宝玉大病之后,看到杏树花以全落,绿叶成荫子满枝,不觉仰望杏子不舍,想起岫烟择夫之事,又对杏子流泪,触景生情,这里的杏子,柳树,花草,雀的啼哭,皆和宝玉忧伤的心境结合在一起了。诗意的描写,将杏子,花草,雀赋予了人的思想情感,将苦情愁绪表达出来,使景物具有更加优美的气韵,读起来仿如一幅山水花鸟画。

曹公设计了许多优美的意境,在叙事上对于情节的推动以及故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凸碧堂品笛,凹晶馆联诗”这一回中,贾母率众人赏月品笛,望月联诗,整体上是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这样的气氛与刚开始贾家富贵,无忧无虑时的春意盎然形成鲜明对比,从这一章也开始预示着贾家的逐步没落,进入秋末,萧瑟孤寂。曹公的写作可谓是巧夺天公,布局精美,全部情节丝丝相扣,故事发展紧连密合。

曹公擅长将诗化的山水风景和人物的情感相互融合,创造优美的意境。我们品读起来也是身临其境,仿若亲身感受。诗化意境的创造使整本书的文学价值更高,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学习。

[1]于景祥.由《红楼梦》看曹雪芹的诗学观[J].红楼梦学刊.2009. (06):207-221.

芹梦轩

传记文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整理】《红楼梦》的阴柔美
朦胧与隽永——浅析《红楼梦》意境及诗意
《红楼梦》的写人艺术之一
红楼梦的写人艺术
映现与隐喻:《红楼梦》诗词对于形象建构的功能解析
《红楼梦(第五组)》第一枚:黛玉焚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