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顾洛阜收藏中的精华

顾洛阜收藏中的精华


作者 陈麦青   发表于2011-01-16 03:24

顾氏所藏历代法书中,尤以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合传》、米芾《吴江舟中诗》及耶律楚材《送刘满诗》三卷为著。

  据编者翁氏序中所述,顾洛阜收藏这些珍品,有他自己的态度和理念:他从不投资置产,收藏中国书画,就是他的生命……

  陈麦青

  《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

  翁万戈编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9年12月第一版

  340页,198.00元

唐寅《垂虹别意图》

  现绝大部分已捐赠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美国顾洛阜(John. M. Crawford)原藏中国古代书画,因其一向多见部分展示或出版但却鲜有获睹全貌之缘,而让人有一种既熟识又神秘的感觉。

  1971年10月至11月间,由美籍华人学者曾幼荷(祐和)女士主持的“中国书道”(Chinese Calligraphy)展,在美国费城美术馆成功举办,并于次年先后移往堪萨斯纳尔逊艺术画院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这是一次颇具影响的专题展事,已故台北故宫博物院元老庄尚严先生当时虽未克往观,但仍就其友人翁万戈先生所寄展览图录,撰《简介美国最近举办的“中国书道”展》(后收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的庄氏所著《山堂清话》)专文,评述其事,称“专门展览我国历代书法,除日本外,在欧美各国中,此展或系第一次”。并就其九十六件展品的来源,特别指出:“展品除少数之外,全部皆为美人自己收藏,或旅美我国学人所提供,其中以顾洛阜一人之收藏为最多。顾氏他是纽约富翁,以收藏我国文物闻名于世。其藏品不但多而且精,更多为世间仅有之孤本,又能书画并重,尤具卓识非凡,不是一般欧美藏家所能比拟……惟此次展品中,未能将顾氏所有法书全部展出,真乃憾事。”盛赞之下,犹见叹惜。其实,自1962年首次顾氏藏品展在纽约摩根图书馆举办以来,顾氏所藏虽得各种机会多次展示,并有黑白或彩印的相关图录,但均披露有限,难窥全豹。并且还如翁万戈先生指出的那样:“这些都是用英文写的,图版则长卷不全,题跋不备,而且所收内容的项目限于‘精品’,并没有顾及许多特出而且重要的名迹。”

  缘此,自信“对顾氏收藏相当熟习”的翁氏,因“长期筹划写一部完全用中文,向中国读者及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读者介绍‘流落异域’的‘国宝’及价值很高的文化遗产”,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家学及本人所具眼力学养,从1984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点收顾氏捐赠清册所列一百七十七项藏品中,选出一百零八项,“尽可能利用彩色图版及包括题跋,并提供适当的黑白插图”,成此《美国顾洛阜藏中国历代书画名迹精选》(以下简称《顾藏精选》),“历宋、元、明、清四代,可称概括了顾氏收藏中的精华”。不仅使世人第一次得以比较完整而直观地了解顾氏所藏之精美,并且因为编者多采全卷、连题跋印记等都尽可能巨细不遗的识见主张,从而更为有兴趣的研究者们,提供了宝贵难得的利用之便。至于编者仔细的著录、认真的考订和生动的评介文字,以及用长序《美国收藏中国书画简史到顾洛阜的珍藏》,详述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一直到现今为止,美国收藏中国历代书画的始末概况和相关背景,有关学术研究流派和代表人物的渊源传承,顾洛阜其人其事的详细介绍和他收藏中国历代书画的理念特点等,则又让人开卷之下,多见其学术分量和信息含量。

  

  顾氏所藏历代法书中,尤以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合传》、米芾《吴江舟中诗》及耶律楚材《送刘满诗》三卷为著。而历来鉴藏、研究诸家,对此亦极宝重,并高度评价,多有研讨。直至近世,如张葱玉先生在其《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虽不知为何无此卷之著录,但还是在另一卷亦为黄书剧迹的《草书诸上座》的评述中表明:“余所见山谷草书长卷,《廉颇传》似出此(笔者案:指《草书诸上座》卷)上。”而上世纪八十年代,杨仁恺先生赴美参加由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诗书画学术讨论会”,以《书林三讲》(后收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刊杨氏《沐雨楼书画论稿》)为题作学术演讲,其中的“二讲”,即是对黄书《廉颇蔺相如合传》卷和耶律氏《送刘满诗》卷的专题探讨,并分别以“书文并茂”、“传世孤本、贵如南金”,概括其对此二卷的推重。翁万戈先生综合历代先贤诸说,以饱含深情的优雅文笔,畅述自己心得,不仅与张、杨所见时有相契,更使人读来忘倦。

  从《顾藏精选》所印黄书《廉颇蔺相如合传》卷后谭敬二印及张大千丙申(1956年)在日本所题识语中,又知该卷亦曾入谭氏之手,此际则在大千行箧,而另一卷也是谭敬旧藏的黄书名作,亦为张氏念念:“忆五年前为人纂夺之《伏波神祠》卷,何时始为延津之合耶?”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张大千出于种种原因,较多转手书画名迹之时,著名的王羲之《行穰帖》唐摹本,也是其于1957年购入,并在日本复制精印后,售与日本藏家,最后再流往美国的。至耶律氏诗卷,翁万戈先生虽据卷中各家题跋及历代藏印,推其流传大略,云:“此卷想自周湘云收藏分散后流出,辗转到美国,由经手人售于顾洛阜。”但未详具体。杨仁恺先生文中所述,亦大同小异,惟期望“具体庋藏情况,想必老辈中人能提供第一手资料,幸甚,幸甚!”果然,张葱玉先生《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所记,竟真能恰补此缺:“此卷为袁珏生物, 后以万金之值归古鄞周鸿孙湘云。继归开平谭敬,又归湘潭周游,复归蜀内江张爰,由王徵售于美国纽约之顾洛阜。三十年来转徙如此,皆余目睹,诚可惜也。”王徵即王文伯,与周游等同为收藏清宫流散书画,并携往域外转售者。翁氏在《顾藏精选》长序之末,据其1956年备忘录及杨仁恺先生《国宝沉浮录》中相关记载,述王文伯曾将黄庭坚《廉颇蔺相如合传》、米芾《吴江舟中诗》、高克明《溪山雪霁图》、乔仲常《后赤壁赋图》等不见于张氏《大风堂名迹》各卷共计六件,直接托日商濑尾售与顾洛阜之种种,然未及耶律氏此卷。

  另值得一说的,是《顾藏精选》所收唐寅《垂虹别意图》卷。这是正德三年(1508)唐氏在苏州送别门人戴昭返乡归省之作。有当时浙江绍兴府儒学训导长洲戴冠之序,详其缘由:

  休宁宗弟戴生昭,年富质美。余教授绍兴府学时,与其父思端有同谱之好,往来情义甚笃。然思端业贾,什九在外,不能内顾昭,恐昭废学,负所禀,因挈来游于吴,访可为师者师之。初从唐子畏治《诗》;又恐不知一言以蔽之之义,乃去,从薛世奇治《易》;世奇仕去,继从雷云东以卒业。昭为人言动谦密,亲贤好士,故沈石田、杨君谦、祝希哲辈,皆吴中名士,昭悉得与交,交辄忘年忘情。及昭学渐就绪,去家且久,不能无庭闱之思。将告归,众作诗送之……

  可知戴昭本徽商子弟,由业贾致富的父辈送往当时文化最发达地区之一的吴门,从唐寅等名家问学;并通过诸师,得与吴中文化名流交游往还。今从卷后文徵明、杨循吉、朱存理、邢参、浦应祥等十多人的题诗中,更可窥其结交之广泛。其实,当年徽商中多有像戴氏那样,由经商致富后,开始不满足于丰厚的经济获利,因而进一步为自家子弟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他们研习诗文举业,以博科第功名,光祖耀宗,借此提升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的文化声名和社会地位。唐寅此图及戴冠等所记所题,虽然也可能如翁万戈先生所说,是一种应景之作,但客观上却正是反映这种时代风气的真实写照,故翁氏也认为“其文献价值胜于其他同时的美术创作”。惜长期以来,此卷虽有著录而及见者不多,沪上文徵明研究专家周道振先生《文徵明年谱》及拙著《祝允明年谱》等,均仅据汪砢玉《珊瑚网》等所录系入此事。现终获见此全卷印本,细阅之下,真欣喜无已。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江兆申先生,其身后众弟子为刊《灵沤类稿》,据书中《东西行脚》所记, 1970年,其于美国初识顾洛阜,即“在他那儿看了两天两夜的画……几乎把他所有的收藏都看完了”。1976年,又得顾氏寄赠全部藏品的照片。而其《关于唐寅的研究》虽成于1968年许,但最终校定并由台北故宫博物院印行,则亦在1976年。然仅云“送别戴昭,有《垂虹别意图》及诗”,注为《珊瑚网》,未言顾氏所藏。至1985年,又据顾氏所赠照片中相关者及其他资料,发表《从唐寅的际遇来看他的诗书画》一文,对之前有关唐寅研究的各个方面,再作了回顾和补正,仍未及此卷。

  事实上,唐寅、祝允明辈与徽州一带地方及人士,多有往来。前述江兆申先生《关于唐寅的研究》一书中,专列唐寅的“歙休之游与桃花庵”一节,从其所存诗文及其他相关文献中,探讨其往游歙县、休宁诸处且鬻文谋生之种种。而祝允明诗文集中,亦可见其与当年在徽地和吴门之间常来常往的徽人的应酬之作。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商人吴其贞,更在《书画记》中记其为收书画而登歙地西山汪氏之堂:“堂曰‘西麓’,是祝枝山题者。余询其由,主人曰:‘曾祖号西山,延祝先生在此榻二载,其堂额是此时所取也。’所以余到溪南,见祝字甚多……原来地近西山,求甚便,故多耳。”今上海博物馆所藏祝书《前后赤壁赋》大草长卷,由祝氏款题及同时黄省曾之跋,知即为西山汪子书者,恰证吴氏之说。

  《顾藏精选》中另一宋人李结《西塞渔社图》卷,不仅为李氏所存画迹孤本,且其卷后宋代范成大、洪迈、周必大、王蔺、赵雄、阎苍舒、尤袤、翁埜诸贤题跋,本身亦属珍稀之迹,尤其是被称为“南宋四大书家”之一的范成大那篇三十几行之长的大字行书,更是其书风成熟期的代表佳作,缘此得存,弥足珍贵。上世纪八十年代曾于美国亲见此图的傅熹年先生,在《访美所见中国古代名画札记》(后收入《傅熹年书画鉴定集》)一文中,首先论及的,就是此卷,并指出:“这幅《霅溪渔社图》(笔者按:即翁氏所名《西塞渔社图》)的可贵之处,是为我们提供了南宋孝宗初年(1163-1173年间)一座士大夫庄园的理想图像,这在传世的宋代绘画中,堪称仅存的孤例。在这幅画上,画家质朴而不事夸张的画笔反而增加了此图的现实感,其历史价值是很高的。此图还使我们看到南宋士大夫画的一个侧面,在绘画史上也有其特殊意义,是不能简单地以画之工拙来衡量其价值的。”

  

  《顾藏精选》的考述文字中,也稍有不尽如人意处,虽皆细节,但从求精而言,似亦美中不足。此举二例,用求切磋。一是书中第117页所录元倪云林《秋林野兴图》轴,上有明代吴宽、王鏊题诗并附记,语及“杜长垣”、“子开”等。翁氏指杜长垣即世称东原先生的明代著名文人杜琼;又据张泰阶《宝绘录》所载文徵明跋文,考子开为文氏之友。其实,长垣、子开为一人,名启,系琼之子。道光《苏州府志》有其传略:“杜启字子开,吴县人,琼子……成化丁未登进士,授长垣知县……擢南京御史,出为福建佥事致仕。屏居读书,不谒当道。王鏊修苏志,启与长洲朱存理、浦应祥笔削居多。”其父杜琼,诗文之外,又擅绘事,且精画学。启承家学,亦能鉴赏,故王鏊题诗中遂有“鉴赏还归杜老真”、“今日长垣传法眼”云云。而杜启与当时文

  徵明、祝允明辈曾同修地方志书,并确实交往为友;启子憼,且列祝氏门墙,祝氏有《杜敬心古易序》述其事,载《祝氏集略》卷二十五。

  二是书中第209页上有关祝允明《行草书钓赋》的说明文字中,称“尚古华公,名光禄”,亦有小误。尚古名珵,字汝德,无锡人。文徵明有《华尚古小传》,记其“尝仕,有官称。以其仕不久,又性好古,故遗其官不称,称尚古生”,并述其好藏法书名画,能别真赝,常与沈石田互出所藏,品评论列,而鉴古博雅之名,仅次于沈氏等等。祝允明亦常与之往还,并屡为其作书。又当时无锡华氏以收藏鉴赏名者中,尚古之外,还先后有华夏及华云。前者字中甫,家有真赏斋;后者字从龙,号补庵,有休真园、剑光阁等。因上海博物馆所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及杨仁恺先生《中国书画鉴定学稿》等有关常用或专门诸书,多误混二者为一,故藉此附及。而《顾藏精选》录文徵明《玉兰图》卷时述及二人,则明确无误。

  

  为编《顾藏精选》,翁万戈先生长期筹划、用心用力。这位晚清名相翁同龢的五世之孙,幼承家传,学有根底。虽大学所读为电机工程,但更醉心中国传统文史及书画艺术等,且造诣精深。赴美之后,除一直悉心呵护祖传宝藏之外,更致力于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弘扬传播,并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积极奔忙。2000年,举汇聚善本精华的“翁氏藏书”,转归上海图书馆;2008年,再携家藏历代书画珍品赴京展览,皆轰动一时。其所撰《陈洪绶》图文三卷本,不仅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位伟大画家个案研究最权威的巨著,也是体现翁氏学术水准的代表力作。而将此力作并《顾藏精选》先后精印行世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其独到的眼光和不凡的品位,亦可见一斑。至于对顾氏及其藏品而言,《顾藏精选》最终得以成书,并能在其所录藏品诞生的故乡公之于世,则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据翁氏序中所述,顾洛阜收藏这些珍品,有他自己的态度和理念:

  他从不投资置产,收藏中国书画,就是他的生命……

  他相信收藏应该公诸同好,嘉惠后学及艺术家。这样,收藏生活既有意义又可享受:学人、高士不远千里而来,共同展观世间不轻易一见的瑰宝,对他是最快乐的场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寅《晚翠图卷》
中国书画著录书大全
历代书画著录书
南京博物院【庞莱臣虚斋展】80幅高清大图(先睹为快)
清 王翚《仿宋元山水卷》高清详解
略谈古书画鉴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