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卷背后的一段暗黑历史:永历五年的漳州围城
userphoto

2023.02.04 北京

关注

春卷与屠城:壬辰三百七十年祭

作者 | 竟陵

腊尽春回,癸卯兔年的春天如约而至。每到腊尽春回的立春时节,闽南所属各县都有吃春饼、春卷的习俗。这吃春饼的来历,却与370年前漳州一场导致70万人死亡的,惨绝人寰的大屠城有关。
一   一段不忍卒读的历史
漳州民间父老相传的传说是,顺治九年(明永历五年),由于郑成功围城日久,城中大饥,俄死无数。明军久攻不克,遂用心战,从护城河传送米饭馒头,饥民争食。因长期饥俄,忽然抢食,结果又塞撑而死者无数。一时间城中尸体相藉,一派惨相。守城清军只得用草席裹尸,草草理葬了事。因之,幸存百姓在战后为了纪念这段惨痛的历史,以春饼拟作草席裹尸,以示不忘,一直流传至今。现在每到立春,春分,春节,漳州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一起吃春饼、春卷,遂衍为习俗。
在清代史家谈迁的笔下,清清楚楚记述了漳州围城时的一个惊悚故事——“壬辰漳州受围,城中百姓才余一二百,第宅万间,率门户洞开。此一二百人指沟中白骨,历历数其生前姓字。告人又城危急时,有士人率妻子闭户,一泣而卒,邻舍儿窃煮食之,见肠中累累皆纸絮,邻舍儿亦废箸自绝。”
《清史稿》、《清实录》、《清通鉴》及《漳州府志》的记载,历史上壬辰这一年的三月,郑成功率部在攻取长泰、平和、诏安和南靖等地之后,击败清浙闽总督赞陈锦于江东,遂围逼漳州。四邻居民入城,各依所亲,以避战乱,漳州城门坚闭。四月。郑成功指挥20万大军攻打漳州,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将州城团团围困。五月.清方总兵马逢知率兵救援漳州,郑成功让开一路,引援兵入城,然后又合围,继续困城。


三月初十日浙闽总督陈锦的援军进至马蹄山,与郑成功主力部队相距五里;陈锦非常看不起郑成功,因而轻敌冒进,十三日在江东桥被明军打得大败,兵员器械损失很多,狼狈地退到泉州同安城外扎营。这次大败,导致长泰县清军副将王进闻讯后,带着十几骑弃城而走。郑成功的部队因而轻取之前围攻49天不克的长泰城池,然后漳州周边的平和、诏安和南靖等城都被明军占领,郑成功在漳州周围“聚集二十七万之悍贼,砌筑八十七座之木寨,环树二层栅木,外挖两重沟濠,棋布星列,浑如铁桶”,漳州城彻底成了一座孤城。
漳州围城日久,外援遂绝。城中被围日久,斗米直五十金。九月间,清方都督金砺援兵至泉州。十月,城中粮尽,食人炊骨,死者达70余万。
按:当时漳州城及四邻人口是否真的有这么多,史家多表怀疑,这里是否有清朝对外宣传而夸大的因素?清方记载的70余万死亡,究竟是确有其数,还是七万余之误呢?
《台湾通史》上称,漳州城后来被郑成功平掉了,所以漳州没有清初古城墙。漳州全城人口几乎死光,除了人死了之外,清代实行海禁,商业萧条,漳人又多往台湾谋生,所以后来漳州人丁不旺是很正常的事情。关于漳州人口,稍微解释一下的是,明末以来漳泉地区商业繁荣、非常发达地方,人口密度大是很正常的。郑成功以金厦弹丸之地能筹募到十几万军队,并维持很多年,这也可以猜想到当时人口密度。当时郑是土匪杀人不眨眼,清廷迁海保护他们。当时周围的难民集中在哪个城市。后来的清朝援兵被放入城中,又被围困这些人加起来有多少?
在各处相互矛盾的史料中,我们至少可以知道,漳州在两军双峙的7个多月之间,军民已相继俄死数以万计,到解围之时,仅剩一二百人,几成空城。
《台湾外纪》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多半发生在漳州围城战期间。饥荒中,有一家的公公婆婆打算杀掉儿媳取肉,儿媳听说后,连忙逃回了娘家,将前因后果告诉了她的父母。她的父母于是说:“我们生下了你,尚且不能吃到,怎可反倒让别人家吃?”于是,杀其女食之。
那时的很多诗文,都是令人酸楚不忍卒读。比如《考漳城上诗》其三为:
天宝山前百战场,鲸鲵浪涌海云荒。
饥魂彳亍霏微雨,白骨支撑远近霜。
碛里角声吹细柳,沙边旗影沸清漳。
六年瘴疠须麋苦,不信岩关路信长。

二   壬辰屠城惨剧的历史还原

让我们还原壬辰惨剧前后的历史真实。1652年(顺治九年,永历六年)正月初三日,郑成功率领船舰二千余号,直航漳州府海澄港口。清守城参将赫文兴、署海澄县知县甘体垣开城投降,郑成功授赫文兴为前锋镇。初十日,分兵切断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据守漳州府城(今漳州市)。12日,明军占领平和县,漳州“乡民竖旗响应,四面皆敌,孤城单危,势在急迫,万难支吾”。
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6年3月,南明孙可望遣李定国出楚,征虏将军冯双礼为副将,步骑8万,由武冈出全州攻桂林;刘文秀入蜀,讨虏将军王复臣为副将,步骑6万,分出叙州、重庆以攻成都。同一年的正月初三日,郑成功率领船舰二千余号,杀到海澄港口。清守城参将赫文兴开城投降、署海澄县知县甘体垣跳海自杀。郑成功授赫文兴为前锋镇,初十日,郑成功又分兵切断由泉州通往漳州的要道江东桥,清漳州总兵王邦俊据守漳州府城。
南明1652年的这次攻势,东西两线绵延千里互相呼应,兵力之强、兵锋之锐,后南明势力少见的主动发起的攻势。在明军中,最出名的部队当属铁军,也称铁人军,一般认为组建于1658年,铁人军为精锐的重装步兵,身着数十斤的全身铁甲,挑选严格,士气高昂,是精锐的反骑兵部队《台湾外记》卷四记载:“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下半年,明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漳州市龙海区)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使明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正月十二日,明军占领平和县,郑成功攻漳州,手下的猛将甘辉分兵攻长泰;长泰知县傅永吉婴城死守,以佛郎机百子铳炮射击明军,攻城的明军死伤惨重,只好暂时停下来围城,从后方运大炮攻城。清方的副将王进来援,也被明军包围在长泰城池内;明军发炮轰塌城墙二十余丈,清知县傅永吉亲自挡在缺口处巷战,结果被火炮打死。清副将王进继续领兵抵抗明军,到了三月初,明郑士兵还是没能攻下城池。这是一个不祥之兆,预示着郑成功的这一次攻势不会顺利。
郑成功的一系列成功,终于引起了清人的重视,次年,明军包围长泰(今福建漳州),清闽浙总督于三月间率军来救,分由同安,长汀,潮州和海上四面向包围长泰的明军发起进攻,这也是郑成功自起兵以来第一次与清人主力决战,郑成功经分析后认为,陈锦率领的清人虽然声势浩大,但大多是绿营军队,战斗力不强,遂决定利用内线优势各个击破。


郑成功决心用少数兵力阻击北,西,南三个方向的清人,将主力分三部配置于江东桥东南丘陵地带道路两侧、三月13日,清人向占领丘陵地明军进攻,明军严阵以待。清人进至中间位置时,郑成功下令突击步兵由三面夹击清人,骑兵预备队则由中央插入分割敌人。经半日激战,清人败退,在明军追击部队与预设断敌归路部队的夹击下,清全军覆没。陈锦率少数残兵逃回同安,被部下杀死,,携其首级,投降明军,此即江东桥之战,江东桥之战基本歼灭福建清人主力,为明军在福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二月初二日,明军奋勇攻城,清人负隅顽抗,游兵营吴世珍中炮牺牲,强攻未能得手。郑成功下令火器营何明带领士兵挖掘坑道,准备掘进至城墙底下时填塞火药,用放崩法轰塌城墙,乘势突进府城。二月初二日,郑成功所部大军攻漳州,四乡居民都入城投亲靠友,以避战乱,漳州城门坚闭。明军打算一鼓作气拔城,因而全军奋勇攻城。明军游兵营吴世珍冲上城头后中炮战死,强攻未能得手。郑成功下令火器营士兵挖掘坑道,准备掘进至城墙底下时用爆破法炸塌城墙,乘势突进府城。三月初七日,点燃引线,火药爆发,结果因测量距离不准,坑道尚未挖到城墙底下,爆破计划失败,炸飞的土石反而击伤不少明军士兵。
郑成功这次攻漳州,志在必克,速攻三月初七日,点燃引线,火药爆发,才发现因测量距离不准,坑道尚未挖到城墙底下,爆破计划失败。郑成功志在必克,改而采取围困战术,“聚集二十七万之悍贼,砌筑八十七座之木寨,环树二层栅木,外挖两重沟濠,棋布星列,浑如铁桶”。
截止到1652年四月,郑成功已经占有了金厦二地、铜山岛、漳浦县、诏安县、平和县、海澄县、长泰县,他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漳州。漳州围攻战的惨烈程度在南明历史上完全可以和新会之战放在一档,甚至还要超过新会之战,因为漳州真的被南明军队 围了将近半年。
也是在四月份,郑成功大军彻底包围了漳州,并且做出了相应的部署,先是对于漳州城墙四门的部署,每一门设一堵御之将,也设应援将领“以前冲镇万礼、礼武镇陈俸、尾宿营杨正为应援,另拨戎旗镇王秀奇提调兼应援;西门有失,则罪王秀奇。护卫左镇沈明、正兵营陈埙、亲丁镇欧斌专扎北门营盘堵御,以左冲镇杨琦、右冲镇柯鹏、亢宿营林德为应援,另拨提督黄廷为提调兼应援,北门有失,则罪黄廷。以护卫前镇陈尧策、角宿营戴捷专扎东门营盘堵御,以援剿左林胜、中冲镇肖拱宸、后冲镇陈朝、心宿营周腾为应援,以提督右黄山提调兼应援;东门有失,则罪黄山。其南门专扎营盘,以游兵营黄元扎新桥头,后劲镇陈魁扎旧桥头,信武营陈泽、智武营蓝行为应援,另拨北镇陈六御提调兼应援;南门有失,则罪六御”。


清浙闽总督陈锦见漳州危急,火速抽调两省兵力来援。三月初十日进至马蹄山,与明军相距五里;十三日两军合战,陈锦部大败,兵员器械损失很多。陈锦退到同安城外扎营。五月,他派浙江金衢总兵马进宝统兵援救漳州;郑成功知道城内粮食不多,清援军入城势必增加困难,于是下令对马进宝军不加阻击,任其长驱直入城中,随即发兵切断其后路,继续围困。马进宝军入城后,曾同漳州总兵王邦俊一道开东门出战,被明军击败,于是闭门固守。
陈锦和福建提督杨名高、右路总兵马得功扎营于同安,在马进宝直抵漳州城下时以为已经解围,高兴了一阵子,不久便发现中了郑成功“粮尽自降”的计谋,王、马二部被围在漳州城内,自己手上的兵力又不足以进战解围。陈锦除了向朝廷告急,请派援兵外,弄得一筹莫展。他担心清方所遣援兵到达之前,漳州可能失守,而漳州一旦失守,明军乘胜进攻闽浙各地,自己将无力招架。由于心中烦闷,陈锦经常暴躁如雷,对身边服侍人员稍不如意便发怒打骂。他的家奴李进忠、李忠、卢丕昌、陈恩等怀恨在心,暗中商议把陈锦杀了,带上总督印信逃往郑成功处献功,求个一官半职。七月初七日晚上,由李忠下手把陈锦刺杀于同安灌口帐篷中,慌乱当中除李进忠逃至明军请赏外,李忠等人都被擒获。清方得报漳州形势危急,总督又遇刺身亡,决定派固山额真金砺为平南将军统兵火速入闽。
同时,又对漳州外围的一些要地做了安排,堵截有可能出现的清方援军。郑成功本人驻扎在南院,又调遣其余各镇分守漳浦、海澄、诏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县。至于明军的总兵力,清方说郑成功调集了“二十七万之悍贼”,如果说郑成功真的有所谓“二十七万之悍贼”,那清人恐怕老早便被撵出福建了,如果以每镇2500人为标准,一营为1000人标准,其总兵力大概三四万人。
综上所述,这漳州可以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明军的包围如同铁桶一般,而漳州城内有多少人呢?漳州府城有副将标营3000人,水军1000人,总兵力4000左右。也便是围攻漳州的南明军队的数量是清人的10倍左右。
但是南明各军的攻城水平,那是真的差得离谱,前有忠贞营猛攻荆州郑四维不克,后有李定国折戟于新会城下。郑成功也不见得便好到哪去,正是在漳州战役之前,他攻打长泰城池也是吃了亏,好在江东桥大战,大败陈锦,长泰城池清朝守军如同惊弓之鸟,守将和县官抛弃城池而去,郑成功这才攻克长泰城池,面对城池都这样,府城也更不要说了,当然不是说明军打不进去,只能说是要付出更多的伤亡和时间,如果拼着伤亡打进漳州,那也很有可能守不住。
这种明摆着吃亏的事,郑成功是不会干的。所以,在五月份,之前陈锦所调的马进宝部4000人至漳州时,郑成功放马进宝进了城。一方面,正如郑成功所说,城内4000守军,再加4000援军,粮食消耗的速度肯定比原先快,而且8000人面对三万人依旧是不占什么优势的,所以郑成功可以保证在控制战场的前提之下,以及小的代价消耗对方,直到对方投降,成功攻取漳州,即“粮尽自降”。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即马进宝是浙江金衢总兵,根本不算福建清军,陈锦之所以调浙江兵进福建援救漳州,只能说明福建本地已经无兵可调了,如果郑成功成功逼降漳州,城内的8000清军必定全军覆没。到时候,郑成功再进攻福建各地,福建各地的清军还有抵抗之力吗?要知道咱们之前说过,整个福建省的清军只有35000人,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尤其是江东桥大战,清人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这也必然造成福建各地的空虚。
于是,明军开始了围困,郑成功“传令各筑营盘围困,其营盘外开河沟一丈,鹿角一重,木栅一重,木栅内则竖边际,每篷陈三个,隔一位,设一铜百子铳,另筑短墙如城一样困守之”。
从四月到九月,明军并未强攻漳州,而是加紧修筑工事围困,打退城内清人的反扑,同时不断杀败敢来援救漳州的清人:五月,明军击败王邦俊、马进宝的联合反扑,同月,明军水师于崇武击败进犯厦门的清人水师,缴获大船十余艘。到六月份,明军再次击败来犯的清人水师,杀副将一员,七月份,又打退了王邦俊的反扑,城内清人逃出者没有不遭到截杀的。
这时,城里的环境已经恶劣到极点,原先城内只有3到4千名守军,粮食压力相对小一点,而马进宝“入援”之后,城内的军队猛增到8000余人,粮食消耗的速度增快,导致城内居民很多因为饥饿而丧生,江日升记“但城内人民繁众,蓄积无备,客主之兵既多,仓廪之储告匮,遂夺民食,至不敢举烟。徐而各户断粒,金珠宝玩,贱加瓦砾;纸皮树叶,寻取殆尽。弱肉强食,死亡塞户”。清方官员在战后的奏折中说“我城中人自相食,百姓十死其八,兵马尽皆枵腹,望救岂但燃眉”漳州城内的惨状,可见一斑。
九月十八日,郑成功接到消息说“金固山砺统浙、直满汉马骑万匹大队星夜入援,至泉驻札”,这时的郑成功依旧没把这些人当回事,他想的是复制江东桥大战,之前在江东桥大战一波打垮陈锦,吓得长泰县守军弃城逃跑,如果在这里打垮金砺,饥饿疲惫的漳州守军必然开城投降,其实这么想也没错,毕竟他手上的三万多精锐主力在这几个月的围城战中并没有遭受太严重的损失,完全有力量和来援清人来一场堂堂正正的较量,但是,有一些事情是绝对不可能提前预见的。


金砺先逼退围攻漳州的明军,然后于十月初一向古县的郑成功军发动进攻,郑成功也作出相应部署:郑成功本部札于田中的高埠处,中提督甘辉统亲丁镇郭廷、左援、前冲、中冲等镇埋伏于凤巢山山顶的密林之中,右提督黄山统右提剿余新、右冲镇柯鹏、护卫右洪承宠、礼武镇陈俸等阵于田中作头叠,又以前提督黄廷督右先锋廖敬、亢宿营林德等部为一军,两军为郑成功主阵左右两翼,赫文兴的骑兵居中支援,实际上,这又是类似于江东桥之战的阵型,主阵居中,左右两翼先和敌军交战,然后埋伏在密林里的军队趁机杀出,事实证明这个花招对于金砺同样管用。
十月初三清晨,清人“遂分二股而来,先以一股冲我左边,中提督挥兵接战,约数合,胜负未分。继而我林内兵抄断其后,合兵通进,虏遂披靡,被我兵逐杀,死者过半。余者败回,作一堆齐拥直冲我右边,右提督挥兵接战”但是咱们都知道,这个17世纪的火器,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火枪火炮开火的时候都会伴有大量的烟尘,这时正是西北风,明军火炮火铳对着冲锋的清人骑兵齐射,这自然会制造出大量的硝烟,这些硝烟一下子被风刮回了明军阵地,阵地内的明军你看不见我,我看不见你,清人骑兵趁机反攻,明军大败,死亡非常多,右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阵亡,头叠的将领死了一多半,明军这次战役伤亡惨重,由郑成功战后的反应便可以看得出。他“藩集诸将,欲治丧师之罪,尽杀之”,他发了火,要把参战将领都杀光,幸亏中提督甘辉劝说,郑成功杀了一个先退的林德,同时又把右冲镇柯鹏捆起来杖责,并且将其革职,这才作罢。

三   清廷的操作
这一战,郑成功不仅损失了大量的兵力,而且还丧失了大片的地盘,之前收复的漳浦、诏安、平和、长泰等城池再次落入清方之手。清人经过江东桥之战,重新估价的郑成功的力量。改用军事进攻与政治招抚相结合的战略。同年九月,清将固山额真金砺率领了以八旗为主力的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
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漳州龙溪古县,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明军初次与八旗军交战,无法抵挡八旗骑兵冲击,明军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明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清人趁胜收复了南靖等四县。海澄是厦门的门户,一旦失守,后果就不堪设想。郑成功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海澄,1653年5月,清人进攻海澄,依靠火力优势,清人连日以猛烈炮火轰击明军明军木栅俱被击碎,整而又坏。官兵无可站立,损伤者多。郑成功,一面进行战场动员,振奋军心,一面令士兵挖掘避弹坑和集体掩蔽部,以减少伤亡。当郑成功得到清人弹药即将用完的情报时,判断敌人必将寻求决战,命令官兵将所有火药埋在外壕以内,以地道将引线引进城内,并下令官兵按统一号令出击,拂晓,清人发起进攻,双方发生肉搏,天亮时,郑成功见清人大部已进入外壕,即下令点发火药,将进壕清人全部消灭,然后指挥进攻。清人精锐尽失,大败逃回。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人召回京师,双方再度处于相持局面。
但是从这些战例中仍可以发现一点,直到1661年,除了南京战役,郑成功真没吃过太大的亏,这次漳州战役也一样,虽然丢了四、五个城池,而且兵马损失较为严重,但是远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因为在之后的海澄大战之中,郑成功大败金砺。
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朝召回京师。清、郑双方再次处于相持局面。郑成功回到厦门论功行赏,并且利用清人无力发动新的攻势的机会,决心把海澄建设成为大陆上的前进基地。他委任中提督甘辉镇守,派工官冯澄世担任监工,征发民夫重修和加固海澄城防,把原来的土城用石灰、砖石建成两丈多高的城墙,上面再沿外侧筑短墙一道,安置大小铳三千余号;城外挖浚深阔的河港,形成“巨浸茫茫,外通舟楫”的要塞。城中屯积大量米谷、军械,使扼据漳州府出海咽喉的海澄县同厦门、金门相为表里,形成一个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固若金汤的军事体系。
面对纵横海上的郑成功军队,清人一筹莫展,黔驴技穷。只得祭出“迁界禁海”的法宝,清人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颁布了《禁海令》。在命令中严格规定,一切商船和民船不得私自进入海域,而且也不能将大陆的产品和货物与郑成功所在的台湾进行海上贸易。所有触犯此法的人员,无论你的官儿多大,还是你是普通老百姓,一律被处以极刑。
迁海令造成“沿海幅员上下数千里,尽委而弃之,使田庐丘墟,坟墓无主,寡妇孤儿,望哭天末。”历史的诡吊经常的不押韵,主要依靠海外贸易和走私贸易的明军实际上并未受到太大损失,清方这样的操作可以说是丑态百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节 海澄战役
台湾郑氏纪事 卷之中
【郑惠聪作品】月港 驱荷复台的大基地
清朝的异姓王爷——郑成功旧将黄梧何以让后裔传承海澄公十次?
月港东溪窑兴衰简述
史籍记载的“小云南”【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