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儿童口腔疾病研究】Fr?nkelⅢ型矫治器早期矫治儿童骨性Ⅲ类错HE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杜雅晶 黄诗言 饶南荃 徐舒豪 李小兵

本文发表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6,51(5): 257-262

DOI:  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6.05.001


摘要

目的

研究Fr?nkelⅢ(FRⅢ)型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Ⅲ类错

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对比其矫治混合牙列早、晚期骨性Ⅲ类错
的疗效差别,为FRⅢ型矫治器最佳矫治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45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

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初诊年龄(7.9±1.3)岁。根据Hellman咬合发育分期分为早期组(24例)和晚期组(21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使用Dophin 11.5软件进行头颅侧位X线片的头影测量,共选取软硬组织测量指标21个。


结果

45例患者治疗后SNA、ANB、NA-Apo、Wits、U1-SN、U1-NA、覆盖、UL-EP分别增加(1.0±1.9)°、(1.2±1.6)°、(2.6±4.2)°、(1.8± 2.7)mm、(4.2±7.6)°、(2.6±7.5)°、(3.6±2.3)mm及(0.8±2.2)mm, OP-SN、IMPA分别减小(1.5±3.7)°和(1.4±4.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

FRⅢ型矫治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

的矫治有效,可促进上颌骨发育,协调上下颌骨关系,改善侧貌;在混合牙列早期开始矫治的疗效优于混合牙列晚期。



安氏Ⅲ类错

畸形在亚洲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调查表明中国人群混合牙列期Ⅲ类错
发病率为9.65%[1]。Ⅲ类错
主要表现为磨牙近中关系、前牙反
、凹面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咬合功能、面部美观及心理健康,研究表明Ⅲ类错
患者较其他错
类型患者有更高的矫治需求[2]。对于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尽快干预矫治Ⅲ类错
畸形不仅能改善功能,还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颌面部发育。Fr?nkelⅢ(FRⅢ)型矫治器可有效矫治生长发育期的功能性Ⅲ类错
,但对于轻至中度骨性Ⅲ类错
的矫治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分析骨性Ⅲ类错
患者经FRⅢ型矫治器治疗前后头影测量项目的改变,旨在探索FR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轻至中度骨性Ⅲ类错
的有效性,并通过对比混合牙列早、晚期的疗效差别,为FRⅢ型矫治器最佳矫治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资料和方法

本项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经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WCHSIRB-D-2015-079-R1)。


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就诊并被诊断为骨性Ⅲ类错

的患者45例,初诊年龄(5.5~10.2)岁,平均(7.9±1.3)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纳入标准:①替牙列期;②-4°≤ANB <>
,下颌不能后退至切牙对刃;④软组织侧貌呈Ⅲ类凹面型,伴有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发育过度(SNA≤78°或SNB≥ 81°);⑤无正畸治疗史及颌面部外伤史;⑥全身健康状况良好;⑦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完整,头颅侧位X线片清晰;⑧患者及家属对本项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分组:总样本根据Hellman 's咬合发育分期进行分组。早期组(ⅡC、ⅢA) 24例,平均初诊年龄(6.9±0.8)岁;晚期组(ⅢB)21例,平均初诊年龄(9.0±1.2)岁。45例骨性Ⅲ类错

患者中,上颌骨发育不足且下颌发育正常者16例(38%),上颌发育正常且下颌发育过度者20例(42%),上颌发育不足伴下颌发育过度者9例(20%),对3组治疗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合并统计。


2.研究方法:

(1)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所有矫治器均由同一主治医师按统一标准制作,患者初戴矫治器时可每天戴l~3h,若有压痛或不适即进行调改,若无不适即可逐步延长戴用时间,患者除在进食、剧烈运动等不便时可取下,要求尽量全天戴用,所有患者每天戴用矫治器的时间≥14h,同时嘱患者进行唇肌封闭训练,具体方法为在上下唇之间夹一薄纸片,每天10次,每次5min。每2个月复诊1次,直至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反

解除,达到正常的覆
覆盖关系,矫治结束。


(2)测量方法:

取治疗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应用Dophin11.5头影测量软件(Dolphin Imaging & Management Solution,美国)测量相关项目。所有定点均由同1名副主任医师完成,所有测量项目均测量2次,测量间隔2周,对两次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2次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3)测量项目:

共21个[3],其中硬组织测量项目11个:①SNA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和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②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和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③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④OP-SN角,前颅底平面与

平面的交角;⑤SN-MP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向后的延长线之前下交角;⑥Y轴角,Y轴与眶耳平面相交之下内角;⑦NA-Apo角,NA与Apo延长线的交角;⑧Go-Pg距,下颌体长度;⑨PNS-ANS距,分别从前鼻嵴、后鼻嵴点向眶耳平面作垂线,两垂足间距离;⑩Wits值,分别从上、下齿槽座点向功能
平面作垂线,两垂足间距离;?S-Go/N-Me,前后面高比。


牙及牙槽测量项目6个:①IMPA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

平面相交之上内角;②U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③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NA)的交角;④L1-NB角,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⑤覆
,上下中切牙切缘垂直距;⑥覆盖,上下中切牙切缘在
平面上的投影距。


软组织测量项目4个:①UL-EP,上唇突点至鼻突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距离;②LL-EP,下唇突点至鼻突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距离;③NLA角,鼻底点与鼻小柱点连线和鼻底点与上唇突点连线的前下交角;④H角,H线与软组织面平面的交角。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45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项目进行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两组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检验两组资料的一致性;对早、晚期两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5例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6±0.6)年,其中早期组平均疗程(1.5±0.5)年,晚期组平均疗程(1.7±0.6)年。矫治后所有患者磨牙均达到中性关系,前牙反

均解除,达到正常的覆
覆盖关系,患者软组织侧貌得到改善。患者及家长对矫治效果满意。


1.头影测量分析:

表1。45例患者矫治前SNA角、ANB角、Wits值分别为(78.8 2.5)°、(-1.5 1.5)°、(-6.8 2.7)mm。矫治后代表上下颌骨矢状向变化的测量项目SNA角、ANB角、NA-Apo角、Wits值分别增加(1.0±1.9)°、(1.2±1.6)°、(2.6±4.2)°、(1.8±2.7)mm,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NB角矫治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表

平面倾斜度的测量项目OP-SN显著减小(1.5±3.7)°(P0.01);上下前牙唇倾度、突度以及矢状向位移的测量项目IMPA角显著减小(-1.4±4.2)°(P0.05)、U1-SN角显著增加(4.2±7.6)°(P0.01)、U1-NA角显著增加(2.6±7.5)°(P0.05)、覆盖显著增加(3.6 2.3)mm (P0.01);软组织测量项目UL-EP距由矫治前的(0.0 2.0)mm增加至(0.8 2.5)mm (P0.05 )。


2.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

表2。治疗前早期组和晚期组各项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具有较好的组间一致性。


早期组矫治后与该组治疗前相比,SNA角、ANB角、NA-Apo角、PNS-ANS距、Wits值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性指标中仅覆盖显著增大(P0.01),UL-EP距显著增加(P 0.05)。晚期组矫治后与该组治疗前相比,骨性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性指标中IMPA显著减小、U1-SN角及U1-NA角显著增大、覆盖显著增大、覆

显著减小(P0.05)。


3.两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

早期组SNA角、ANB角、UL-EP距差值均显著大于晚期组,晚期组IMPA、L1-NB角差值绝对值均显著大于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骨性Ⅲ类错

一直是正畸治疗的难题之一。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骨性Ⅲ类错
的矫治越早越好。前方牵引对于生长发育期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
的疗效是肯定的[4,5],但由于其矫治需配戴口外装置,因而很难得到早期矫治患者的良好配合,同时在替牙期常由于牙齿的替换导致固位不足而影响疗效。FRⅢ型矫治器作为一种功能矫治器,无口外装置,也无需在牙齿上施加固位力,多数患者配合良好,且可避免矫治过程中对牙根短小的乳牙以及牙根尚未完全形成的恒牙的损伤。FRⅢ型矫治器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肌肉训练装置,通过颊屏及唇挡解除唇颊肌对上牙弓发育的限制,从而建立正常的口腔功能间隙及口周肌肉平衡。


关于FRⅢ型矫治器的效果一直存在争议,Kerr和Tenhave[6]认为FRⅢ型矫治器对上、下颌骨的生长均无作用,其矫治效果主要是上前牙的唇倾及下前牙的舌倾;一些学者研究证明FRⅢ型矫治器能使上颌骨前下移位,上颌骨长度增加[7,8,9,10];但大部分研究认为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上颌骨长度并未增加,还可使下颌发育受到抑制、下颌发生后下旋转及下前牙舌倾[11,12]。以往大多数研究均选取功能性Ⅲ类错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孟秋菊等[13]研究证明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安氏Ⅲ类错
能达到一定的硬组织治疗效果,包括下颌生长受到抑制并向后下旋转,因而本研究尝试性选择轻至中度骨性Ⅲ类错
患者进行矫治。矫治后ANB角平均值仍为-0.3°,但较治疗前已增加1.2°,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Wits值、覆盖及上唇至E线距离均有增加,因此采用FRⅢ型矫治器矫治减轻了患者的骨性畸形程度,改善了咬合关系及侧貌。本研究中患者矢状骨面型的改善主要是上颌前移的结果,同时伴上前牙轻度唇倾和下前牙舌倾,这与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7,8,9,10]。Fr?nkel[14]认为颊屏和唇挡使上颌骨骨膜受牵拉刺激,增加骨质沉积,因而本研究特别注重矫治期间的口唇封闭训练。本研究选取的骨性Ⅲ类错
患者在咬合重建时下颌几乎不能后退,但由于唇挡牵拉作用的存在以及患者良好的唇肌封闭训练使患者的A点位置仍有前移。本研究中下颌未发生后下旋转,可能与咬合重建时下颌未后退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FRⅢ型矫治器对下颌生长无抑制作用,与Falck和Zimmermann[8]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对比混合牙列早、晚期矫治疗效的差别显示,混合牙列早期组上颌骨位置前移,上颌骨长度增加,上下颌骨关系改善,牙齿的改变仅为下切牙的轻度舌倾。晚期组的疗效则表现为上前牙唇倾、下切牙舌倾、覆

覆盖增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结果证实早期组上颌前移,上唇突度的增加均较晚期组多,晚期组比早期组下切牙舌倾更多。虽无明确关于FRⅢ型矫治器矫治时机的报道,但在矫治结果得到上颌生长发育的几项研究中所选患者初诊年龄均在8岁以下,Falck和Zimmermann[8]、Levin等[9]、Miethke等[10]研究中患者初诊年龄分别为7.6、7.0及7.5岁。在未得到上颌骨长度增加的研究中患者初诊年龄多在8至10岁[11,12]。本研究早期组初诊年龄仅6.9岁,晚期组为9.0岁,因此早期组上颌发育较晚期组多。本研究结果也与前牵引矫治时机的研究结果一致[15,16]。Baccetti等[15]认为在混合牙列早期开始治疗的效果较混合牙列晚期更明显,可以得到更多的骨骼改变、更少的牙性改变。


综上,本项研究结果显示,在患者配合良好的情况下,FRⅢ型矫治器对替牙期轻至中度骨性Ⅲ类错

的疗效是肯定的,拓展了FRⅢ型矫治器的应用范围。同时,对于轻至中度骨性Ⅲ类错
应尽早矫治,以便最大程度获得骨性矫治效果。


编者按

近年来,儿童口腔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为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充分展示我国儿童口腔医学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基于每3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儿童口腔医学学术大会的重点内容,特组织本期儿童口腔医学研究重点号。本期'儿童口腔疾病研究'栏目下的3篇论著文章是关于儿童错

畸形的早期矫治、替牙期埋伏阻生牙的牵引治疗疗效以及不同民族儿童白色念珠菌分布与婴幼儿龋的相关研究,内容涉及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几类常见疾病;'临床典型病例分析'栏目下的病例文章展示了1例伴先天缺牙的遗传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示儿童口腔医师应重视对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会议纪要'简要论述了儿童口腔医学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并提出了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倡导。限于版面,本期内容未能涵盖儿童口腔医学领域的所有热点内容,但见微知著,希望这些文章能对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转载请获得本公众平台许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地包天应该怎么矫正呢?
想当“牙套妹”,也得踩准时间点
【专家笔谈】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矫治
口腔正畸
“地包天”的最佳治疗时间
正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