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服时课|旗袍流行起始年代考略

关于旗袍的起始年代,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还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旗袍的流行年代为20世纪20年代初,有学者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中期,也有学者认为是20世纪20年代晚期。出现这种状况除了上述历史文献中对“旗袍”的不同理解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旗袍产生的背后掺杂着错综盘结的社会、历史原因,它既不像前代由统治者颁布,也不是由某个人或某个团体设计、创造出来而告示天下。它是在纷乱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在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下,由处于社会中、下层少数女性活跃者的引领,通过各阶层女性们的尝试、创造、模仿、推广,在坊间逐渐演变而来,是属于一种群体性聚合创造,而后引发流行的服饰。民国政府在 1929年颁布的《服制条例》,也是顺势而为地将已经得到广大女性认可和已广为流行的旗袍,列为女子礼服的一种和唯一的公务员制服。

就旗袍的创始地而言,虽皆认为非上海莫属,但时人就曾有:上海人说来自广东或香港,而广东、香港则说来自上海。究其“推诿”的真正原因,都是想找到一个能让人觉得更为信服的时尚源头。因而,这些扑朔迷离的因素,皆给当时的人们和现在的学者们判断旗袍的明确流行时间节点及创造者,带来了诸多的迷茫和困扰。

2

正如前述,在民国文献中“旗袍”一词1919年就有出现,1920~1922年的民国报刊中,“旗袍”一词曾出现多次。现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并未对当时的文献资料做详实、全面的检索和结合上下文的深入分析,只是凭“旗袍” 二字在报端出现的时间,或几项未经深入论证的文献资料、图片就给出旗袍产生和流行起始的主观结论,此类推断、结论的偏颇亦在所难免。

3

民国初期是一个中西莫辨、伦类难分的“乱穿衣”时代,光怪陆离的服装比比皆是。如果将文献中某区域、极短时间内出现的时髦和时狂现象,或一两件与旗袍相似、相像服装的传世照片,就视为旗袍风尚的开端、流行,不管从服装学、设计学、历史学还是考据学角度来看,显然是不科学、片面和难以令人信服的。正确区分和甄别时髦、时狂与时尚流行的特征,在服饰史的研究中尤显重要。

4

有些研究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只是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来进行排列、推断,其结论更是可想而知。

基于上述的原因,笔者认为同样有必要首先将民国报刊与民国时期学者对服装、旗袍起源和流行趋势的论述予以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去伪存真,找出较为接近历史本源的结论。

民国文献中关于服饰的各种论述、时文,大致可梳理为两类:一是报章、杂志中与服装、旗袍等相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述,其特点是具有比较强的时效性、敏感度,可以作为我们分析判断某种服装现象出现时间节点和款式特点等的基本依据。其中既有主观的批评,也有对客观社会现象的反映。但又因为面对的是“旗袍”这个陌生而未有约定俗成的新事物,难免会出现作者在所指上的歧义和在某些问题判断上的主观与臆想成分。二是民国年间的学者、文人墨客在当时或若干年后所写的文论、散记等,其中涉及旗袍的相关问题。它们的特点是作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学术影响,其论点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自我价值判断,但在具体年代和服饰特点描述的准确性上,与时人的报刊文章比较,可能会存在相应的模糊和欠缺。

时尚欢愉的足迹

旗袍的流行发展

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曾记:“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从晚清起,上海已成为全国时尚发展的发源地,在上海妇女中,“有聪明者出,取华洋各种衣饰之所长而弃其所短,加以巧思,制成新妆,供献中华女界。后又随社会之好,时时变迁,日新月异,循循不穷。使各大都会喜作时妆之妇女,甫制新妆又称失时,更令其羡慕不置。而全国妇 女永以上海妆饰为马首是瞻者,良由此也。”同时,妇女妆饰的改革,多创始于交际花的现象表明,女性服饰时尚的引领者—社会女性活跃者已开始在 上海服饰变革中崭露头角。

从清末到辛亥革命之间,“男女服装,光怪陆离”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政礼既经更张,人民咸存自由解放之思想,装饰之事,乃随着大变旧格,种种不可思议之新妆新饰,相应而出”,也体现了在政权更迭,社会动荡之际,人们对穿什么、怎么穿的迷茫,以及当时服装文化的杂乱现象。这种现象同样也表现在包括“旗袍”等服 饰称谓的混杂方面。

绿地大洋花提花倒大袖夹旗袍 

年代:20世纪20年代 

材质:面料真丝提花缎,里料真丝平纹绸 

尺寸:衣长 115cm,通袖长 113cm,下摆宽 66cm,袖口宽 28cm,开衩长 30cm

纹样:大洋花,平接布局 

收藏:高建中

在旗袍风尚起始前,有三种服装样式较为流行,其一,文明新装,主要流行时间为1920~1930年,与旗袍的流行在1926~1930年有一段时期的重叠;其二,冬天穿的袍服,即前节所述之“暖袍”,它的主要流行时间为1920~1924年间,但至1926年旗袍流行后的很多年中,仍被不少妇女穿着,特别是远离时尚大都市的北方地区,甚至成为一些学校的校服;其三,即旗袍马甲,其流行时间为1921~1928年,与旗袍的流行也有一段时期的重叠。

在各类报章杂志上,1920~1922年 “旗袍”二字主要指向是“暖袍”“仿男式长衫”以及“旗袍马甲”。例如:1920年冬,除作为御寒的暖袍“自北而流行于南”外,模仿鼓书艺人的“长衫”也成为当时女性们时兴的袍服之一,以致有人感叹道“海上女子,一时髦旗袍为最新之装饰品”。1921年,《礼拜六》杂志有文章称:“上海妇女入 冬穿旗袍(暖袍)者,居十之二三,以藏青居多。”亦告诉我们穿着“旗袍” 者的比例和偏于男装的色彩倾向。1921 年,启真在《妇女的新装》一文记:“今年的小姐们,因为她们的旗袍减短了六寸,看着越格外漂亮了,'六寸’虽不算长,但比起过去扫地长服,已全然不 同,这种服装不仅方便,而且卫生,决不会拖带污尘,并且是那种轻盈,飘渺,流露她丰满的肌肉,再加上布料的色彩和花样的高尚,我们真是不由得不仿做了,因此以致风行了全城,尤为一般学校小姐们所穿着。”从此文描述的 “短袖”“细腰”“阔肩”“制作时在布料上时间上比较经济许多了”来判断应该是旗袍马甲开始流行,更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卫生”的着装新概念。

棕红地大洋花提花倒大袖衬毡夹旗袍 

年代:20世纪20年代 

材质:面料真丝提花缎,里料真丝提花绸 

尺寸:衣长118.5cm,通袖长108cm,下摆宽58cm,袖口宽 21cm,开衩长13cm

纹样:大洋花,平接布局 

收藏:私人收藏 

而在1923~1924年的报刊中则几乎没有出现“旗袍”一词,1925年后又开始零星出现,1926年已基本明确的指向近代旗袍了。如周瘦鹃在《我不反对旗袍》中指出:当时“上海妇女无论老的、小的、幼的差不多十人中有七八人 穿旗袍”了。1926年2月3日,抱璞氏在广州《民国日报》发文:“乃近一二年,穿长衫之女界逐渐增多,递至今日在广州通衢大道之中,其穿长衫之女 界,触目皆是,长衫女人大有与长衫佬抗衡之势。近日勿论富贵贫贱之家,若系女界之少年,一若非具备一长衫,即不足以壮观瞻,无他,习俗移人,贤者不免”。从此文亦可知,1926年前后穿旗袍女性已开始增多,广州还称“长衫”,但已引起媒体的高度关注。1926 年3月间,《晶报》曾经对要不要穿旗袍, 要不要打倒旗袍,穿怎样的旗袍进行了为期多日的讨论,其发表的文章有:《我是反对穿旗袍的人》《我是赞成穿旗袍的人》《我是反对穿旗袍的人》《旗袍问题的终结》 等。可见,1926年旗袍风尚刚刚形成,故而才有此报端的论战。

在以上选列的报刊文献中,旗袍及相关服饰的发展和流行起始时间已有了比较清晰的线索。1934年上海《时报》刊载的一篇佚名者题为《半世纪来中国妇女服装变迁的总检讨》的文章也可作为另一角度的旁证。

豆沙色地矩形条纹提花长袖夹旗袍 

年代:20世纪 20年代 

材质:面料真丝提花纱,里料棉布

尺寸:衣长 117cm,通袖长 115cm,下摆宽 57cm,袖口宽 18cm,开衩长 25cm

纹样:矩形条纹 

收藏:高建中

“从民国十年(1921年)为始,有一个急剧的转变,就是短衣改为长袍, 不过那时候的旗袍,长仅过膝,而袖口仍然保存着短而宽的式样,而且起初的时候,只在冬天,棉旗袍、皮旗袍还是有人穿的,单的夹的,还没有。”以上论述中的“旗袍”可判断前述为“暖袍”,其主要功能是保暖。

“到了民国十五年(1926年)以后, 春夏秋冬,妇女一律旗袍化了,而且袖口改小(有一部分做长袖),身筒也逐渐加长,直到三四年(1927~1928年)前,已长到脚跟了。棉旗袍,棉胎、皮胎的旗袍,已经落伍,最好是十二月里,穿乔其纱,如不怕冻的话。”从上文可以看出从“暖袍”到“旗袍”发展不仅存在着功能、穿着季节的变化,更有款型上与服饰配伍上的变化,这是否 意味着质变的起点呢?

●20世纪 20~40年代的旗袍变化(屠诗聘,《上海市大观》,中国图书编译馆,1948:20-21)

为了使以上论据更具有说服力,不 妨在此再撷取《上海市大观》一书中屠诗聘《二十余年来妇女旗袍的变迁》 一文中对旗袍起始、发展参照价值较高的部分论述 ,进一步厘清旗袍产生的过程及流行起始等。据笔者查阅,此文曾在《良友》杂志 1940年总 第150期以《旗袍的旋律》为题刊发过 。《二十余年来妇女旗袍的变迁》一文是在其基础上改写而成的,照片也只有数张替换,此文有比较确定的时间描述,而且配有较为系统的图像照片和文字说明,对旗袍起始、发展的描述应该有较高的采信度。但笔者在对照《良友》《玲珑》等杂志刊登的照片和文字记载时,也发现部分值得考辨之处, 因篇幅问题此书中暂不详述,读者可以自我辨析。

●20世纪20~40年代旗袍发展变化的图文表述[佚名,旗袍的旋律,《良友》,1939(150):57,58]

在这两篇文章中屠诗聘都指出:“旗袍这两字虽然指的是满清女子的服装,但从北伐革命后开始风行的旗袍,早已脱离了满清服装的桎梏,而逐渐模仿了西洋女装的式样,成为现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式了”。从此段文字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时人对“旗袍”一词的认识,也明确看出,民国的旗袍是“逐渐模仿了西洋女装的式样”而不断改良出来的。

●橙黄色绸一字襟无袖旗袍(20世纪 30年代,香港博物馆藏)

前面已提到旗袍的起源与发展并非像传统服饰制度的颁布有着比较确定的起点,它是在近代女性的不断尝试、变革中,渐渐由少数变为多数,由非主流成为主流,直至成为民国时期女性的大众时装。因此,从理论上说旗袍发明的诞生并不存在明确的起源时间点,而我们可以基本确定的应该是流行的起始时间点为1926年前后。从上述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判断中,关于旗袍起源的背景、流行的时间点及发展的主要节点已有了清晰而系统的线索,旗袍研究中关于流行起源时间等的纠结或许也应止于此。

●近代旗袍的演变特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服装史--民国服装
旗袍
中国女子服饰演变史 带你回顾古代的真实服装
民国旗袍、长衫、短袄 | 虫止结教程
民国的长衫马褂,终究还是比不过一袭旗袍
大师画笔下的旗袍美女年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