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纹明| 西来新潮——魏晋南北朝织锦中的佛教文化


文字| 蜀江锦院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同时也是一条宗教传播之路。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佛教、伊斯兰教和其它教种穿越政治疆界和文化的认同从丝绸之路沿线传播开来,其中尤以佛教为盛。早在两汉时期,佛教的僧侣们不畏艰辛,跋山涉水,把佛教的思想传播到丝绸之路沿途各地。随后,尤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艺术、雕塑绘画、刺绣、丝绸织锦等在各地逐渐发展起来。

太阳神崇拜盛于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大约在亚历山大东征时被传播到中亚地区,成为中亚佛教艺术中的常见题材。太阳神的传说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赫利奥斯(Helios)。传说赫利奥斯每日架四马金车在空中奔驰,用阳光普照人间大地。北朝至隋的《太阳神锦》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物证。我国新疆克孜尔、敦煌石窟壁画中有这类太阳神形象,青海都兰墓葬中出土过一些类似日神锦。

北朝-隋  联珠太阳神锦服饰残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联珠太阳神锦”残片为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藏文物。残片长2.2米,宽1.17米,应为一件披风前襟残片(古代披风称鹤氅或斗篷),披风门襟和下摆由隋代“对鸟纹锦”包边。服饰主题太阳神锦以黄色经线作地,蓝青色经线起花。该锦一个图案循环为由三个不同纹样的团窠组成。团窠直径为11厘米,纬向循环为40厘米,幅宽(纬向)为35厘米,为北朝至隋的联珠纹,该锦反映了那一时期织锦技艺高超水平及图案纹饰的代表性。

联珠太阳神锦服饰残片  局部

联珠太阳神锦服饰残片  局部

图示左上角为披风覆面,由两种织物正面朝外背向内相对缝合,盘扣缝在覆面。手工盘扣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结,也是中国人对服装演变的一个缩影。在中国古代,衣服宽松一般衣襟和裙子用纽扣连接,纽扣用衣料按花式打结而成。元明以后花式纽扣式样逐渐增多,被用来装饰服装作为点睛之笔。

甘肃敦煌285号窟壁画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藏“联珠太阳神锦”形象,与甘肃敦煌285号窟建于西魏大统四十五年(公元538-公元539)前后形象类似,其年代在北朝晚期至隋代,相当于六世纪末。该壁画最左边为一白色日轮,轮内为一侧面车轮,车轮左右各有二马驾车,马有头无尾,两两相背而驰,车内人物有头光,高髻,着圆领上衣,双手合十,似菩萨像。

北朝-隋   联珠太阳神锦局部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藏“联珠太阳神锦”披风残片正面为联珠太阳神锦,其生动再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狩猎活动的场景。该锦纹饰内容丰富、织造技艺精湛,图案构架为北朝至隋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联珠纹。图案构架为双层团窠骨骼,环圈由外圈卷云和内圈联珠纹构成。三个卷云联珠圈纵向排列,且由三个不同纹样的团窠构成一个循环。作为母题纹样的太阳神居中,上下是狩猎题材。团窠左右间隙处各有一对立凤和立鸟,左右两团窠相交处用兽面纹连接,团窠图案均为左右对称。

北朝-隋   联珠太阳神锦局部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从上到下第一环圈为三组图案依次对称分布。上方是两人头戴发冠,左手拉牛缰绳,右手持长矛,骑牛相向奔驰围堵豹子;环圈中间是被猎人追赶的斑纹花豹,豹子的两侧各一回头弯弓射箭的骑马人,豹子惊慌失措四肢伸展拼命奔逃;下面两只猎狗跳跃狂吠紧追不舍相对驱驰,左右联珠圆环相连处饰一兽头。

北朝-隋   联珠太阳神锦局部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第二环圈为太阳神坐四马驾车出行主题形象。太阳神身着圆领边饰紧身上衣,头戴菩萨宝冠,双手下垂持定印,面带微笑交脚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太阳神头部上方有华盖(车盖),华盖两侧各有一身着束腰长衣、脚蹬筒靴骑大鸟(类似有翼天使或迦陵频迦),右手插腰、左手高举圆形幔盖迎风挥舞的侍从。构图采用透视角度来表现马车前窄后宽以及两组气势雄壮、四蹄生风的翼马在空中奔驰的速度和力量。

北朝-隋   联珠太阳神锦局部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藏

第三环圈纹样为三组图案对称分布,环圈上方一对头戴发冠骑相向奔驰类似熊的狩猎者,骑士身披斗篷随风飘扬。对称的动物之间见一莲花座塔状物;中间一对双峰骆驼,驼背上的骑士身穿窄袖短衫,下着长靴正回首弯弓搭箭,射向身后狮子,狮子惊恐站立;第三组为一对被猎人惊吓相向飞奔的长角鹿。

公元前一世纪,伊朗系游牧民塞加人取代了希腊人成了犍陀罗地区新的统治者,公元前后, 该地区的希尔加布城发掘的小型佛塔,佛塔下为方型基坛,上为半圆形,形状源于伊朗神殿建筑。基坛的复钵形类似伊朗琐罗亚斯德教神殿穹窿,其象征伊朗系民族神圣天空和宇宙,有这种穹窿的建筑物或王座,被认为是诸王之王及宇宙统治者的住处。佛塔的复钵上,刻有象征王权的天盖(伞盖)和柱子。释迦牟尼佛为转轮圣王和宇宙的主宰者,虽然从转生轮回的世界中不存,但在宇宙中永生,佛塔为佛之肉体的象征。

萨珊朝帝王坐像银盘

萨珊朝帝王坐像线描图

伊朗萨珊朝帝王坐像出现在萨珊初期摩崖浮雕和萨珊银器中,银盘中帝王手扶长剑,正面坐于中间(正视形象)。帝王脚开为180度,身旁左右常见侍者臣属或飞天。这种图像象征王权神授、王权和帝王的神格化 。反映出萨珊王朝的观念形态及帝王君临人间的现实感,以及其子孙们希望帝王死后作为神再生的愿望。

北朝  簇四云珠日神锦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簇四云珠日神锦”为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型代表,整个图案基本构架采用簇四云联珠环,环与环之间由卷云纹、兽面纹、动物纹、中国字“吉”、“昌”相连接。环内主题为太阳神驾车出行,环中央太阳神端坐于莲花宝座,左右各有三匹有翼天马驾车奔驰,身后两两执戟卫士、两两侍从左右而立。宝座上方龙形华盖庄严华丽,太阳神乘坐天马行空日行千里,龙形旗幡迎风招展。

此锦为中西多种文化交融一体的织锦技艺珍品。莲花、华盖来源于印度佛教,龙纹装饰、人物衣饰、汉字出自中国文化。与上图同一残片的下图,图案框架与上图统一,但环内主题为狩猎题材。

北朝  簇四云珠对象戏狩猎纹锦

中国丝绸博物馆藏

伊朗系佛教徒还制作了大量饮酒图、奏乐舞蹈图、狩猎图等,一些描写神与帝王、王候极乐图像中,常出现天马、狮子、大象、鹿、骆驼、熊、猎犬、野山羊、鸟类等。后来这些图像被粟特人、萨珊人、突厥人继承下来。中国古代文献《隋书》卷八十三西域传中对西域各国的记述,西域国王均坐有以动物形象为支脚的王座,如波斯国王“金狮子座”、龟兹国王的“金狮子座”、乌拉曷国王的“金羊座”等。这些动物的意义反应了农耕民族的祈求和信仰。

公元4-5世纪 四马驾车太阳神丝织图案

布鲁塞尔桑罔特尼尔公元博物馆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馆藏“联珠太阳神锦”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簇四云珠日神锦”有所不同。前者“联珠太阳神锦”图案纹饰相对简单,为丝绸之路开通后,受西域文化的影响较大,胡化结果较直接的织锦。这些丝绸织锦或许是内陆织锦工匠主动设计为迎合西域、河西走廊一带的贵族首领所接受的带有西域特色和更为胡化的织锦,这些织锦在丝绸之路上流通或被吐蕃首领或贵族们按照本土文化风格制作成服饰。后者“联珠太阳神锦”在改进的基础上吸收,即图案纹饰和结构更加繁复,尤其加上代表中原文化的汉字“吉”和“昌”,其织锦的组织结构为汉代至隋代的平纹经锦,应为中国内陆宫廷织用。

隋  四天王狩猎锦

现藏于日本法隆寺

唐  连珠狩猎纹锦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文化艺术海纳百川,胡汉文化取长补短,这也是东西文化吸收、消化、相互融合丝路大转折的时期。这一时期在吐鲁番、尼雅、楼兰等地考古出土的丝绸织锦最具代表性,丝绸图案纹饰明显受到西方的影响,来自西方的神氏和从印度传来的佛教在丝绸艺术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时古代波斯骑马狩猎的骑士、联珠纹饰是这一时期的主流题材。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这一时期的丝绸呈现出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对中国丝绸和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洋为中用的西来新潮逐渐渗透到内陆,中原王朝开始大量采用西方题材设计带有胡风的丝织物,最后形成了带有西域风格的大唐新样!

参考文献:许新国 《青海都兰土蕃墓出土太阳神图案织锦考》中国藏学 1997年第三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藏族网通 历史
西北地区发现较完整翼马纹织锦残片
一场多是复(仿)制品的展览为什么值得一看?
宋锦的前世今生
锦相│千年前的东方原创设计美
宋朝原来是个“白富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