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傣族“象”文化研究及现代设计应用

摘要

在傣族文化中,象因体型高大力量威猛,象征着力量与王权;同时与“吉祥”中的“祥”字发音相同,被赋予“祥瑞”之意。“象”文化起源于人类造神时代,久远且深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分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服装品牌回归传统民族文化之中,更多的传统文化有待更深入地挖掘。文章以傣族“象”文化为例,概述傣族“象”文化,从图案设计、色彩搭配及现代工艺技术等方面,系统地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应用,丰富服装设计方法,为改善国潮服装发展现状,延展“象”文化分支,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作者: 贾鸿英,沈 雷

作者简介: 贾鸿英(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装设计与服装文化。

( 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

关键词: “象”文化;创新;服装设计:文化发展;图案设计;服装工艺;传统文化


研究背景

目前国内外在“象”文化研究领域拥有部分相对较为完整的理论成果,例如国内肖琰[1]写的《隋唐时期象文化意蕴研究》中把隋唐时期的象文化进行系统分析与注释,刘晓巍[2]发表的《西双版纳南传佛教教育与傣族文化发展》中尝试把教育与傣族文化相结合,以及日本学者[3]在《雲南省ダイ族社会における自然崇拝と仏教—「寨心崇拝」と「穀霊信仰」の変容—》中讲述了云南傣族与佛教的关系演变等。但国内外对傣族象文化元素的提取与拓展并不全面,少有的资料并不完善,更鲜有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使针对傣族“象”文化的研究仍有很多空间。尝试把“象”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是文化传承、传播、冲击和融合的大舞台[4]。近年来服装市场掀起了“国潮”“民族”之风,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服装品位与文化内涵。2)世界文化包罗万象,相互交融又相互独立。“象”文化不仅是中国傣族特有的文化,在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均有所涉及,从远古时代的“创世神”之说到象雕塑、象音乐、象建筑等都可以看出,象文化底蕴丰富,探究傣族“象”文化,为促进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贡献微薄之力。3)通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象文化的内容与传播途径,使象文化得以更系统完整地传承。

本文通过对傣族“象”文化的发展与艺术文化特征等进行简洁系统梳理,在文献、实地考察拍摄等基础上研究其特色之处,将其图案、颜色和工艺等特点取其精华,深入挖掘探讨后在服装上进行设计创新实践,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方法,将形式美法则、服饰搭配原则与“象”文化进行融合发展,为“象”文化的艺术演变形式提供新的思路与载体。

傣族“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象”文化是指以象为神灵,以崇拜象、信仰象、歌颂象为核心,从而产生的各类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以及这些产品投射在人们心理上的和社会习俗中的各种反映[5]。在讨论“象”文化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是泰国、印度等国家与之密切相关。其实不然,中国傣族也是“象”文化的分支之一,但又有其本身独特的风格特征。通过对中国傣族地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及对些许有关“象”文化的文献资料查阅,归纳出傣族“象”文化从起源到发展主要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

1.1 地理因素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因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风、民俗。其中,傣族先民自古聚集于云南的威远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瑞丽江五大河谷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湿,降水充沛,被大型原始森林所覆盖。优越的区域地理位置,使得傣族地区成为象的乐园。出土于魏王墓西晋咸宁五年张玉春撰写的《竹书记年》“越王使公师偶来献……犀角、象齿”中记载可知,象与象牙是傣族先民进奉中原王朝的主要贡品。近年来,考古学家在云南地区发掘出各种象化石,例如小龙潭嵌齿象化石、保山剑齿象化石等。根据以上所述,不难看出自远古以来傣族地区象的数量十分可观。也正因如此,象文化已深深地烙印到每一个傣族人民的心中,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使得象文化在傣族不断发展并绵延至今。

1.2 宗教信仰

在远古时期,大多数先民选择图腾纹样时会选择动物或者植物的外形。例如中国苗族先民所崇拜的图腾纹样为蝴蝶;中国羌族自古认为万物有灵,并最终形成了以“羊”为图腾的崇拜观念[6]。傣族先民也不例外,远在创造信仰的时代,他们便创造并供奉两个以“象”为基形的神灵:一个是人身象首始祖象神,另一个则是镇天定地象神。在佛教传播进入傣族地区之后,在杀生等思想道德方面与当地传统的宗教信仰虽有冲突,但在崇拜“象”文化这一方面却保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佛教里,通常认为释迦牟尼在还未化身成佛之前最后一次转世便是投生为象,然后轮回转投为人。公元前2世纪的印度巴鲁特石刻《释迦牟尼诞生图》中正是描绘的此景象。佛教与傣族象文化相互交融,使得傣族先民崇象意识更加强烈;“吉祥”中“祥”与“象”谐音,傣族人们普遍认为“象”可以为当地人民带来吉祥与幸福;部族的节日庆典等大型活动时都要穿着华丽的服饰并骑乘在被盛装彩饰的大象上。思想上的崇拜,使得象文化的产物接踵而至,例如象壁画、象舞蹈、象雕塑及象织锦等,都为“象”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载体的功效。

1.3 战争农耕

据水稻史专家诸宝楚的研究记载,傣族先民是最早学会种植水稻作物的民族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云南就已经开始种植水稻[7]。进入农耕时期后,象成为了重要的农耕助手,例如唐代樊绰所编《蛮书》卷四记载:“象,开南以南多有之。或捕得,人家多养之,以代耕田。”不难看出,在傣族,象在农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除此之外,象也是古代傣族战争中的绝对力量,例如在傣族人传诵的史诗《厘俸》中写道“海罕按照天意出征,威武的战象在坝子里布成象阵”;以及至今都被傣族人民侃侃而谈的“象战”,俄陶哗变,勐卯王盛怒,出兵30万,其中战象千头之多,最终取得了胜利。无论是在农耕还是在战争中,象在傣族人民心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傣族对象的依赖性。

傣族“象”文化的艺术特征及比较分析

傣族“象”文化的产物不胜枚举,因篇幅有限,无法将所有类别的象文化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故本文以象织锦(傣锦)中的“象”元素作为主要论述对象。笔者对云南人家民俗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及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红河州博物馆等实地调研考察,发现云南人家民俗博物馆藏有象织锦相关展品6件,云南省博物馆有象织锦相关展品20件,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藏有象织锦相关展品8件。通过对以上展品进行归类分析,本文尝试提取具有傣族象织锦中具有特色的设计元素。

2.1 图案元素

一般来说,象织锦中的“象”图案元素按表达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西双版纳织锦为代表较为具象的图案表达方式,多用规整的二方连续图案,并选取与傣族的佛教文化相关的元素进行组合。例如在用象织锦做的佛幡中,当数《象驮宝塔房》最为有名(图1(a))。黑白对比强烈的诵经亭纹与花柱纹组成的带纹,剪影状的大象鲜明突出,背部装饰塔房、花盆端庄稳定,与下排诵经亭、人纹组合成的灰色、柔和细腻的纹样形成对照。整个画面点,线,面灵巧组合,直线、折线运用其中,加强了节奏的变化。又如佛幡《象驮诵经亭纹》(图1(b)),为凸显象尾巴、四肢和鼻子,将象的头部及躯干部分用大块面的色块表达,利用间隙留白分割出象与经文具体部位,搭配镂空的献花柱纹,图案结构严谨、主次分明、精彩巧妙地组成了别样的“象”图案的视觉效果。

另一种是以德宏织锦为代表较为抽象的图案表达方式,多用几何形状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提取象身体的局部器官进行夸张变形。例如象鼻纹(图1(c))和象足纹(图1(d)),象鼻纹整体呈硬朗的方形,内部是由小渐变到大的菱形构成,周围饰有不同大小的卷曲状纹样和小菱形,外围以折线型线条连接整体,线条上附有小三角等细节,显得整体纹样既统一又耐看;象足纹相对于象鼻纹来说,曲线运用较多,整体更加圆润,虽然也有尖角穿插其中,但选取的主要形状为六边形,较接近圆形,因此视觉上更为温和柔美。

图1 织锦中的象元素

Fig.1 The elements of elephant in brocades

2.2 色彩特征

调研发现,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象织锦中“象”元素的色彩特征也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西双版纳的织锦中象图案色彩多以红、黑、白三色为主,有时会参杂其他色彩。在色相上,多以对比色(色环上150°~180°)为主,整体效果艳丽,给人以明快的视觉感受[8];在明度上,呈现出以高明度为主,这种色彩基调给人以朴质粗放却不失庄重的感觉;在纯度上,以高纯度对比和中纯度对比为主,节奏感强烈,表现出直率纯真的意味。例如西双版纳的筒帕(图1(e)),象纹样以黑、白为主,边饰纹样以红色、绿色为主,明度纯度较高,颜色对比鲜明,显得沉稳且略带神秘之感。

德宏的织锦中象图案色彩相比较而言更加丰富,以浓重的色彩搭配为主,常用的色彩有朱红、桃红、橘黄、嫩黄、翠绿、粉绿等,有时会夹杂金银线,使图案效果更加富丽堂皇。《滇志》中有“干崖(盈江)丝织五色土锦充贡”的记载,可见得德宏地区织锦色彩的丰富性,这种丰富性也直接影响了象纹样的图案色彩属性。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德宏的象图案颜色与西双版纳的颜色性质基本一致,但相比之下德宏的象图案颜色更具有多样性。例如象鼻纹(图1(c)),大红、玫红、深绿、黄绿相互穿插,颜色艳丽又丰富,将白色用于图案纹样之间的隔断,反面衬托出施色的热烈,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对比,明觉亮丽。

2.3 工艺手法

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同样会间接影响象织锦的工艺手法。西双版纳地区象织锦传统手工织艺技术,因居住区域偏远,交通不便,该地区的织造技艺是在本地原有傣族纺织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的。传统技艺创新的过程中有可能汲取了该地区其他少数民族纺织物的手法技艺,整体技艺风格可能会与传统手法有些许不同,但因为远离内陆,整体艺术风格更加偏向于傣族本身的民族风格特色,与内陆的技艺手法有较大差异。一般制作手法是以棉线为经线,红黑或者其他颜色为纬线,运用通经断纬的手法,制造出带状平行相间的图案,运用这样的手法所织出的象形纹样纵横相看都会有一边轻一边重的视觉变化,韵律感极强。在纱线运用方面,一般以棉线为主。

而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云南德宏地区,在历史发展中慢慢成为前往缅甸、印度等地进行文化输出交流的核心枢纽。蜀锦技艺作为内陆的流行丝织品织造手法,不断通过丝绸之路向外进行传播交流。因其技艺精湛,致使德宏地区的傣锦技艺得到充分的学习融合并进一步得到发展[9]。从现有馆藏及文献资料记载中所展现,其多采用彩经条纹与彩纬条纹互相交织织造。通过这样手法编织出的象织锦既有通纬织花的同时又有断纬织花,形成了丰富的纹样色彩视觉效果。在纺织纱线使用方面,一般的织造物经线多以棉线为主,纬线以丝线为主。

无论是哪一种织造方法,都对织造要求更为严格,如一根线出错,将会致使整幅象织锦的纹样错乱,因此在织造时对花纹组织要求必须相当严谨。由于受机器的影响,象织锦的织造方法不适用于大篇幅的细密的织物,同时织造的图案纹样也不能过于复杂。

2.4 比较分析

通过对两地区不同的“象”元素进行综合比较(表1),简练概括出其特点,为后续延展设计做准备。

表1 西双版纳地区与德宏地区织锦中象元素的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the elements of elephant between Xishuangbanna brocades and Dehong brocades

象文化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经过对两地区织锦中象元素的分析与总结,本文尝试将两者的艺术特征提取并利用图形设计、颜色分析转换及工艺改进等方法,创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为当下的“国朝”“民族”之风注入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3.1 象织锦中象图案元素的提取与演变

将织锦中的象元素提取、变形、打破、重组,或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及手法相结合并运用到实践研究之中[10],在考虑图案的创新构成、设计美感的同时,与具体服装款式进行搭配。在实际操作之中不断调整、修改,使原创设计落到服装本身,真正做到设计与实践相结合。本文以西双版纳织锦中的象图案元素提取为例(表2),进行创新设计。

表2 西双版纳象织锦中象图案的提取及创新

Tab.2 The extraction and innovation of elephant patterns in Xishuangbanna brocades

从西双版纳织锦中提取并重新设计的象图案作为单独图案,赋予图案新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图像形状文法演变法则进一步对图案进行丰富变化,增加图案多样性。以三角形为例,可以进行平移、对称、翻折、旋转、缩放等设计手法等得到新的图案组合,称为生成性演变,如图7所示;在得到新图形后继续按照生成性演变,将会得到更加丰富的图案,也叫衍生性演变,如图8所示。

根据形状文法图案演变法则,西双版纳织锦中象图案元素提取重组有了新的拓展,如图9所示;同样的设计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德宏地区织锦象的抽象图案设计元素之中,从而获得更加多样的织物图案,如图10所示。

图7 生成性演变

Fig.7 Generative evolution

图8 衍生性演变

Fig.8 Derivative evolution

图9 西双版纳地区织锦象元素的演变

Fig.9 The evolution of the elements of elephant in Xishuangbanna brocades

图10 德宏地区织锦象元素的演变

Fig.10 The evolution of the elements of elephant in Dehong brocades

3.2 象织锦中象色彩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舒适的色彩搭配可以让人产生联想,也可以表达创作的情感或者是烘托整体氛围,颜色的使用在服装设计中必不可少[11]。根据傣族地区象织锦的色彩特征,将其有关色彩的要素进行提取,结合色彩的设计理论和方法,比如可以把明度色标分成10个等级,1~3级为低调,4~6级为中调,7~10级为高调;同样纯度色标按照百分比制也可以分为10个等级,0~30%为低纯度,40%~60%为中纯度,70%~100%为高纯度。并将其运用到3.1中设计的图案元素当中,经过对不同图案位置的填色与调整,形成完整的原创图案系列设计,为后续服装创新设计做准备,如表3所示。

表3 西双版纳象织锦中象图案颜色提取及运用

Tab.3 Extra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elephant pattern color in Xishuangbanna elephant brocades

象织锦中色彩元素因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色彩视觉效果,或沉稳或浓烈,但都为服装创新设计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案,降低或提高其明度、饱和度都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将其色彩元素合理、优质地运用到服装设计中,除了考虑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外,也要关注服装受众群体、行业流行趋势等,不断与时俱进,方能让创意温暖人心。

3.3 象织锦中象工艺元素的提取与实践

象织锦有着丰富且复杂的工艺手法,可以通过对织锦中织线的创新或与其他工艺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既能保留象织锦原本工艺特色,又能创新研究出新颖且有风格的工艺特色,提高象织锦工艺在现代服装中的使用率,进而使其在不断创新改进中传承。

首先,可以将象织锦中的织线进行创新。象织锦中所用的织线一般以棉线和丝线为主,随着科技的进步,纱线的种类也在不断更迭。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可尝试采用“莱赛尔”纤维纱线进行织造,“莱赛尔”纤维拥有棉织物的透气舒适性、涤纶织物的抗皱性及保形性、毛织物的高贵典雅的特质又兼备真丝纤维的细腻触感及良好的悬垂性,具有良好的韧性。其以竹、木等原料配以先进工艺制成的浆粕,最终可使其回收率高达99.5%,充分体现节能、环保及可持续的现代设计理念。“莱赛尔”纤维所织造的衣物光泽亮丽、手感顺滑、具有较高的韧性及抗皱性,水洗后不变形,拥有良好的透湿透气性,与羊毛混纺的织造物成衣服用效果好,颇具时尚感。除此之外,还有牛奶纤维(milk fiber)、植物蛋白纤维(vegetable protein fibre)等多种新型纤维,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混织。

其次,织锦中织线可以进行适当的织线粗细变化。象织锦中的织线粗细一致,织出来的织锦有时略显平均,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根据穿着人群的不同、风格的不同进行织线的粗细变化[12]。如在比较不羁风格的服装设计当中,可以适当加粗织线的股数,体现粗放的视觉效果;在比较柔美温婉的风格设计中,可以将织线股数适当减少,展现织物精致的工艺及细腻的质感。

最后,可将象织锦工艺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在已经成型的织锦上进行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面料再造,提高服装的面料价值及美观性;可与刺绣、珠绣、激光切割、绗缝线等工艺相结合,创新拓展工艺方式,互为补充,组合成质感更为丰富的触觉和视觉效果,以满足不同设计风格的需求,如表4所示。

表4 象织锦的工艺创新应用实践

Tab.4 Process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elephant brocades

续表4

从象织锦的图案、颜色、工艺三个方面分别通过形状文法、色彩设计理论方法及纱线变换、工艺结合等方式进行创新设计,为丰富其中图案的内容,拓展其色彩的使用范围,提高其工艺利用率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了象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3.4 象织锦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经过上述象织锦中象元素图案、色彩和工艺的提取,综合现代的服装款式,结合市场因素将象文化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当中[13],为中国服装制造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一点绵薄的设计力量,如表5所示。

表5 象织锦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Tab.5 The application of elephant brocade elements in modern apparel design

结 语

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用载体促进文化传承。象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失和遗忘的一部分,因受历史、政治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属于傣族的特色文化,综合分析其鲜明的象图案,独特的色彩构成和经纬织花的工艺手法,创新提取其民族文化元素,利用形状文法、色彩设计原理、织线变化与工艺结合等方式,结合现代的服装设计款式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为整个服装行业的创新设计发展提供不同的创新思路,进一步拓宽行业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也为象织锦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发展及象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注入了更多的动力,对推动象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略)

PDF下载

来  源 | 《丝绸》2021年 第58卷 10期 

发  布 | 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新媒体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芒市镇芒核村的傣族妇女展示她们编织的傣族织锦桌旗
中西文化对服装的影响
浅析中国元素与时尚的融合
追溯:宋代仕女画中的女性服饰研究与创新
少数民族元素在服装服饰设计的运用
Clot男装设计师品牌趋势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