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论坛文集(十八)上
userphoto

2022.11.27 安徽

关注


第一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在各级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和朋友们的关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中国的华服文化、华服产业、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做了一定的贡献。大赛期间,定义了“华服”,发布了华服流行趋势,举办了以“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为主题的论坛。从8月2日起开始将陆续刊登其中学术专家的文章,敬请朋友们关注。(按顺序刊登)
行五色考述
贾玺增

摘要: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色,即中国传统颜色中青、赤、黄、白、黑五种正色。其产生之初,本意指五种自然的元素,而后与天地产生的根源相关联。战国时期,“五行”与“五色”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形成了一套有逻辑的中国传统颜色文化体系。至秦始皇时期,“五行”又与“五德”“五方”“三纲五常”等思想相互嵌套融合,使得与之相关联的“五色”也有了更深的文化意涵。了解五行与五色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促使我们建立一套中国传统的颜色文化体系,为建立中国传统色彩体系填补空缺。

、“五行”观念的起源

“五行”二字的出现,一般以《尚书·甘誓》❶所载:“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和《尚书·洪范》所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为最早。[1]显然,至迟在东周时代,已经形成了“五行”的概念。[2]

“五行”的概念形成之后,其内涵又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变化。西周末年,“五行”曾被作为五材而记录。《国语·郑语》中曾记载:“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左传》也载:“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至战国时期,又发展为阴阳五行说,其核心思想在于天时地气。《国语·单襄公》中记载:“天六地五,数之常也。”意在指出天地运行的规律,都统一在“天六地五”之中。“天六地五”指的就是“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天有六气,即阴、阳、风、雨、晦、明,其中阴、阳二气最重要;地有五行,则是金、木、水、火、土。
战国时期的邹衍,开创了“五行相胜”,即五行相克的学说,汉代的刘向则倡导“五行相生”的理论,进一步明确了五行之间各个元素的关系。宋人李石在《续博物志疏证》中论证:“自古帝王五运之次有二说,邹衍以五行相胜为义,刘向则以相生为义。汉魏共尊刘说。”❷宋代的王应麟在考证《汉艺文志》时也引用南朝的沈约所言“五德更王,有二家之説,邹衍以相胜立体,刘向以相生为义。”[3]
“五行”又与儒家的“五常”相联系,《汉艺文志》载“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3]“五行”成为了“五常”存在的依据。“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要求,是在儒家以“仁”为基础的思想上发展而来的。春秋时期,孔子推崇“仁”;到战国时期,孟子提出“四德”,将仁、义、礼、智并列;汉代又增添“信”,形成“五常”,与“五行”并列。《中庸》注“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土神则智,水神则信”[3],将“五行”与“五常”进行了一一对应。董仲舒的理论,将阴阳五行的观念与他主张的“天人感应”“三纲五常”融合,至此五行与等级、统治权力紧密地捆绑在了一起。至宋,朱熹进而强调其中的先后关系,言“知信二字位置不能不舛”,即知与信的位置不能不理清楚[3]

❶《甘誓》虽说是夏王启征伐有扈氏时在甘地所作誓言,但顾颉刚以来的研究认为它属于东周时代的作品。

❷(宋)李石 撰;[清]陈逢衡疏证;唐子恒点校:《续博物志疏证·卷一》,凤凰出版社,201710月,第1版,第3940

二、五方与五色
明辩四方,对与古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宗教,也关乎兴邦邑,建陵墓,促生产、固生活的实际需要,即所谓的“知方而务事,通神而佑人。”案《周礼·月令》中有关于“大飨遍祭五帝”的记录,说明殷人在祭“方帝”(祭四方)的同时还要祭土(社)神,这就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五帝(五方)崇拜。所谓“四方”,是以处在中心点的人的自觉认识与领悟为前提。而冕冠延板的色彩,即“上玄下纁”,正是体现在中国古代服色制度上的五方学说理论体系的例证之一。
春秋时期,祭牲的颜色与祭方之间已有了较为固定的联系。据《周礼·画绘》云:“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唐代贾公彦疏云:“天玄与北方黑二者大同小异”。[4]又据《诗经》孔颖达疏:“《大宗伯》云:'以圭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璧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然则彼此礼四方者,为四时迎气,牲如器之色,则五帝之牲,当用五色矣”色彩与方位(方祭)相对应,说明五方色已基本形成,方位的尊卑就自然对应地体现在色彩尊卑上。案《管子·四时》所说,春季木德(星德)用事、夏季火德(日德)用事,秋季金德(辰德)用事,冬季水德(月德)用事。至于土德,虽然没有在一年中占据明确的位置因而没有相应的“事”,但作者却使它居于中央,而中央又高于四方,人们赋予它辅助、协调甚至统领其余四德的功能作用,故此黄色就获得了神圣的权威而高就于四方之色了[5]
以五色来确定祭祀礼器、冠服的颜色,一方面是顺应五行学说,一方面也确实与天时、地理、人事有着一定的联系。如此安排,在人们的心理中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意识[6]。正如《易传·文言》云:“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五行与五色、五方位及四神结合起来,能够得出一种系统的序列:东青龙,色青,属木;西白虎,色白,属金;南朱雀,色赤,属火;北玄武,色元(黑、皂、玄),属水;中间色黄,属土。

、“五色”制度
至迟在周代,奴隶制社会之中逐渐形成了等级观念,自然界中的色彩也被人为地赋予了尊卑等级,并成为中国古代服饰礼仪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关于中国古代之服色制度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中所载虞代的史事,即《虞书·皋陶谟》所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❶据孔颖达《礼记注疏》云:“五色,谓青、赤、黄、白、黑,据五方也。”[7]刘熙《释名·释彩帛》云:“青,生也。象物生时色也。”“赤,赤赤也。太阳之色也。”“黄,晃也。犹晃晃象日光也。”“白,启也。如冰启时色也。”“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❷。
周朝政府为了加强对色彩的管理,专设百官来分掌其事,在官府中还设置了染草、染人、缋、慌等染色机构以加强对色彩的管理。封建社会继承并强化了色彩的等级观念。孔子从周,更是把这种色彩观强固化、伦理化。[8]孔子《论语》云:“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说的是服色需与穿者及款式的尊卑相符,即高贵的人不用绀、緅等卑色作服,而内衣❸不能用正色或尊色作服。上下尊卑视不同场合与等级而定,这在《周礼》中已有明确对定。
从现代色彩科学理论解释,“正色”乃是原色,“五色”乃“五原色”。其所谓五色,即今日所说的三原色❹加黑、白两色。五色理论反映了古人对色彩科学的基本认识,是古人对生产实践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晶。青、赤、黄、白、黑被周人视为“正色”,其位尊。由正色相和所生之变色,称为“间色”,其位卑。据《淮南子》云:“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9]”从理论上说,按照五行相生、相胜之理论,五色按一定顺序相互组合、排列能够产生出丰富的色彩变化。例如,与五行相生对应的五色之色彩变化为:木生火对应的是“青和赤”得紫色❺;火生土对应的是“赤和黄”得縓❻;土生金对应的是“黄和白”得缃❼;金生水对应的是“白和黑”得灰;水生木对应的是“黑和青”得綦。与五行相胜对应的五色之色彩变化为:水胜火对应得是“黑胜赤”得深红色;火胜金对应的是“赤胜白”得红❽;金胜木对应的是“白胜青”得缥❾;木胜土对应的是“青胜黄”得绿❿;土胜水对应的是“黄胜黑”得赭。

❶李隆基注:《传世藏书·经库·十三经注疏》, 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7页。

董英哲著:先秦名家四子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03期,第485页。

❷(宋)刘熙撰;(清)毕沅疏证,(清)王先谦补;祝敏彻、孙玉文点校:《释名疏证补·卷第四·释采帛第十四》,中华书局,20086月,第1版,第147页。

❸在中国古代有“外衣尊,内衣卑”之观念。

❹五色中的青、赤、黄相当于现代色彩体系中的红、黄、蓝三原色。

❺《说文解字》:“紫,帛青赤色。”

❻《说文解字》:“縓,帛赤黄色。”

❼《说文解字》:“缃,帛浅黄色。”

❽《说文解字》:“红,帛赤白色。”《急就篇》:“缙红繎”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❾《说文解字》:“缥,帛青白色也。”

❿《说文解字》:“绿,帛青黄色也。”

、“五德终始”说
战国时期,“阴阳”和“五行”融合,并运用到政治上,形成“五德终始”说。邹衍则进一步提出“五德”学说,来说明王朝兴衰更替的规律。所谓“五德”,指的是“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的五种德行,“五德终始”则蕴含着世界运行的规律。马国翰据《文选·魏都赋》李注引《七略》云:“邹子终始五德,从所不胜,木德继之,金德次之,火德次之,水德次之。”❶邹衍认为,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又胜金,如此循环,五种循环往复运行变化,构成宇宙万物及各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
邹衍又将“五德”与各个朝代的兴替相对应,《史记·秦始皇纪》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爲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这就是邹衍“五德终始”之说的体现。❷如淳曰:“今其书有五德终始。五德各以所胜为行。秦谓周为火德,灭火者水,故自谓水德。”❸可见,受到邹衍的“五行相胜”和“五德终始”学说的影响,史书中大多载秦始皇尚“水德”。而秦始皇也借助“五德始终”之说,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五行”与“五德”的理论被借用于宣扬秦始皇政治的合法性。
秦为“水德”,汉胜秦即为土胜水,因此汉武帝依据五行相克的规律,将汉定为土德。拟定朝代德运,并非仅仅依靠五行相克说,历史上也曾有过以相生来阐释朝代更替的先例。曹魏被定为“土德”,而西晋通过禅让代魏,因此依据五行相生的原理,定西晋为“金德”;隋朝由北周而生,北周为“木德”,因而隋依照木生火的原理,尚“火德”。
“五德终始”说在秦至宋期间,成为多个朝代论证其正统地位的辅助理论,“德运”一说的影响力也渗入了服饰制度之中。《资治通鉴·陈纪》载:“六月,癸未,隋诏郊庙冕服必依礼经。其朝会之服、旗帜、牺牲皆尙赤。”注曰:“隋自以爲得火德,故尙赤色。”❹
“五德终始”说约在宋朝期间衰落。宋代的儒学复兴,在官方、学理的层面消除了“五德终始”说的影响,在南宋末期又有所复兴。直至元代,由于传统的儒家文化传承脉络受到彻底的打断,以“五德终始”说来阐释一个朝代德运的理论体系也退出历史舞台。[10]

❶吕不韦编;许维遹集释;梁运华整理:《吕氏春秋集释·卷第十三》,中华书局,2009年,第285页。

❷(宋)李石 撰;[清]陈逢衡疏证,唐子恒点校:《续博物志疏证·卷一,凤凰出版社,2017年,第3940

❸司马迁撰,裴駰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369页。

❹司马光编著,胡三省音注,标点资治通鉴小组点校:《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五 陈纪九·高宗宣皇帝下之下·太建十三年》,中华书局,1956年,第1版,第5441-5442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中国古代的这五种基本颜色,是怎么来的吗?
孝歌 【请五方】
孝歌〈请五方〉
​中国五行观念由来以及阴阳五行说
五行五色五方及五行相生相克图
从帝王冕服色彩演变看风水中的色彩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