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工扎染:文化传承、中国古老的传统技艺!!!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


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




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如其中的'卷上绞',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云南大理周城的张仕绅被确定为扎染国家级传承人。 2011年,海安县申请的南通扎染技艺被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焦宝林被评为南通扎染技艺省级传承人。 大理市周城璞真综艺染坊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隋唐时期,绞缬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 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 等。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绞缬织物上的针眼和折皱至今仍依稀可见,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绞缬技术。北宋初,绞缬工艺仍然盛行。但在宋仁天圣年间,惟有兵士方可穿戴缬类服装,民间禁止使用缬类制品,这项规定直到南宋时期才被废除。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了染色工艺的物理、化学作用,使织物上呈现出特殊的﹑无级层次的色晕效果,它是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巨大成就。现今,这种传统工艺得到了许多艺术家和印染工作者的重视。他们在旧有的绞缬工艺基础上,结合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使古老的扎染工艺重新焕发青春。


在国际上,扎染的技艺被更多的艺术家所掌握和在进行着这方面的创作!这一古老的传统技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得以空前的发展。




——扎染课程咨询——

2016年第二期

(10月15、16)


微信号:xiangxian2018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一种传统扎染方法,却有着万千变化的扎染技艺。一个简单的工具,简单的捆扎方法,演绎万千风情的技艺,挑战你的想象力,看看你能带来如何的景致!






Jane Callender (英国)的扎染作品,风格工整严谨,制作细腻,一派英式气质。技术娴熟,工艺高超精湛。在扎制方法有自己独到的方法,非常值得学习与研究!



别样风情的扎染丝巾,传统手工与时尚元素完美的结合。


走近大理白族扎染工艺


明清时期


洱海白族地区的染织技艺已到达很高的水平,出了染布行会,明朝洱海卫红布、清代喜洲布和大理布均是名噪一时的畅销产品。至民国时期,居家扎染已十分普遍,以一家一户为主的扎染作坊密集著称的周城、喜洲等乡镇,已经成为名传四方的扎染中心。



段银开在制作扎染图样版式。段银开,云南省扎染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生于白族扎染世家的段银开从小跟随父母从事扎染制作,十岁时便学会了扎花,17岁开始专门从事扎染制作,熟练掌握扎染工艺全流程。段银开在继承了传统白族扎染工艺的同时不断创新,新创了多种扎染花色,并丰富了扎染产品的种类,新增的扎染衣裙、围巾、头巾等产品深受欢迎。多年来,段银开还致力于扎染工艺的传承,教出一大批徒弟,努力将扎染工艺发扬光大。


大理白族扎染是白族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理白族扎染选用纯棉布、麻纱等为原料,制作时,先在白布上按照印好的图样采用不同的扎染针法进行扎花,然后将缝扎好的布放入自制的染料中反复浸染,浸染到一定程度后,取出晾干,拆线漂洗,便呈现出蓝底白花的图案花纹。由于在浸染过程中,花纹的边界受到染料浸润,图案产生自然晕纹,别有一番韵味。传统大理白族扎染主要以白、蓝两色为主,近年又开发出彩色扎染的新品种。扎染作品因其古朴雅致的特点而畅销国内外。



12月12日,段银开在白布上印画花样。



段银开按照白布上印好的花样进行扎花。



段银开将缝扎好的布料放入染缸内浸染。




段银开在对染好的布料进行拆线。



段银开在织布。



段银开在晾晒扎染布。



拍摄的扎染布成品和织布梭子。



段银开走过扎染坊内的走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艺】扎染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
【苏氏人物】匠人·匠心丨苏龙祥
扎染——传承1500年的美
把春天穿在身上
云南大理多项目培训传承非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