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纳石失与织金锦(修改版)

纳石失

为什么叫修改版呢,昨天一个图标写错了,再加上昨晚认真的分析和揣摩,又有一些新的内容要补充,大概20年以前,接触古代纺织品不久,在一本书上见到“纳石失”的名称,就感觉是元代金线织物的一种,随后20多年里查过很多资料,也问过业内的人,多数的回答是语言不同所致,西方或北方民族对织金工艺的称呼。也有人对纳石失适合应用的面料做过解释,还有人认为纳石失的纹样特点之一是留有比较大的空地等,总感觉比较模糊。多年后,由于需要这个实物资料,分析揣摩过程中才偶然发现,有一种工艺和常见的织金锦完全不同,很自然的又联系起了多年的疑问 纳石失”。

元代袍领边局部放大分析图 (纳石失组织结构)


元代袍交领

由于学习环境的原因,笔者查看古籍资料的机会很少,更多的信息是来自现代书刊和业内的研讨,实事求是的说,纳石失的名称在我心里始终是个疑问,我想在很多人心里也会有同感,因为根本得不到明确的答案,首先要能够确定织金锦和纳石失同为织金工艺,在元代文献中,当时有的下属单位要向朝廷进奉,曾经有‘纳闍赤九匹’‘金缎子四十五匹’的字样,说明纳石失和织金缎是两个不同的类别。通过比对,发现确实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织金工艺。

元代袍服上的胸背

    1 面料的组织结构不变,这种织金工艺的金线沉浮基本和纬线交织无关,完全按照纹样的需要,可以在面料的任何位置沉浮,笔者分析研究很久,此种工艺的金线无法在织机梭口正常的穿越,金线在面料上的沉浮与固结需要另外一套单独的工序,由于这种工艺和我们常见的织金锦完全不同,所流行的时间和历史记载吻合,片金线的沉浮就像在面料上纳绣,笔者认为这种工艺就应该是纳石失

  元代袍肩部的图案

此图案为元代帝王、贵族袍服,双肩分别织有双龙托起的圆盘,辽、金时期有在两肩装饰织绣图案的风俗,通过这张局部图片明显看出,实际上是一种双重图案,妆金部分的暗花工艺不变,大约到明代,妆花部分是绸缎组织,没有暗花。可能是纹样形成的工艺难度大,或者区域文化传承等原因,纳石失工艺只局限于金、元时期,迄今为止,未曾发现元代以后的纳石失工艺。

  纳石失工艺组织结构放大图     (元代)

2贴浮固定于纬线表面显花,片金线的介入完全没有规律,金线的沉浮和地纬的交织通梭没有关系。和织金锦相比,纳石失工艺相邻的金线基本没有间隙,而由于织金锦的金线需要从相邻的纬线之间穿越,或多或少会留有一定的间隙,所以织金锦在视觉上较为松散,而纳石失不受纬线交织通梭的限制,像金片镶嵌。

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博物馆的一件元代服装

以上几个实物图片,分别是一件服装的通身和交领上面不同面料的组织结构分析,最后的一个图片是笔者在成吉思汗陵博物馆拍的一件照片,是蒙古出土的元代衣服实物,因为当时隔一层玻璃,所以比较模糊,但是还是能够看到一些组织的变化,经纬组织结构和以上几件纺织面料近似,这种面料的突出特点是;经纬线的粗细差距小,而一般金线织物经纬粗细差距很大,纳石失工艺几乎看不到通梭结构,而且元代以后就没有见过这种组织结构的面料,所以,所谓纳石失是不是指的某种纺织工艺,而不是单独指一种金线织物。当然,笔者对纺织品知之甚少,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种揣测,希望读者客观的理解、分析。

织金锦

织金就是一种用金线显示花纹的工艺,一般片金线要比丝线粗,在加上黄金的光纤亮丽,多数片金织物纹样布局较满,也相对均称和零碎,显得金光闪闪,十分艳丽。

织金工艺均为介入类重纬组织,用金线介入的方式显花,就是在原有的基本组织的基础上,在相邻的两根纬线之间添加金线,用以显示纹样,这种形式一般称为地结类组织结构。多数金线织物的经纬线粗细差距很大,这是因为当时金线制作工艺的局限性,在技术上不能太细而形成的。一般纬线大约是经线的三到四倍,在丝织物里是经纬差距较大的一种。因为缎组织的面料经纬沉浮比较方便,正面的纹纬浮点少,多数片金织物都使用缎组织做地。由于经纬差距较大等原因,传世实物中的织金缎最多是52沉排列的7枚缎。

织金锦和其它事物一样,始终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真正规模化生产,有很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时尚产品的时间应该始于辽金时期,

元代梵文 织金锦( 正面)

元代梵文 织金锦(反面)

此面料是5枚缎纹组织,采取片金和纬线并排的方法,在原有的经线中,有规律的选择少量经线固定片金线,实际上正常的纬线和金线是并排的,从而形成纹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常见的织金工艺多为在两行纬线之间加入金线,这种并排加入金线的工艺很少见,可能是早期片金工艺的特点。

元代织金锦局部(正面)

元代织金锦局部(反面)

这是一种金线和纬线同步并行的工艺,在纬线和经线形成交织的同时,在需要金线显花的部分,有规律的留用少量经线固定片金线,使片金线贴浮于纬线表面,这种工艺需要金线和纬线宽度大体相等,织金纹样的部分,金线与金线之间基本没有空隙,在视觉上好像一片金箔贴浮于织物表面,金光闪耀。

 

明代初期织金锦

  

  明代初期织金锦放大图

业内常把这种织金片定为永乐时期。全织金工艺精细,构图结构整体布局合理,轮廓宽大的缠枝莲纹,明显有明代初期的风格。由于品质很高和不易于损坏等因素,在西藏风格的织物中传世相对较多,但绝大部分已经成为残片。

    

 清代早期织金锦

清代早期织金锦放大图

面料带有【江宁恒记汉广真金】字样的机头,说明是产自南京,一般江宁字号的年代早于清道光时期,以后改为江南织造的称号。大多数早期的缠枝莲纹是枝杈围绕莲花的方法,缠绕的方法除了基本没有方向性以外,组织循环也做到最小,循环较小会使工艺简化很多,减少生产成本。而这种构图方式很少见,莲花和枝杈基本是排列状,组织循环加大,视觉上也缺乏合理性。这种构图比较少见,组织结构也相对松散,使用的纬线较粗,纺织工艺明显不够精细,应该算不上精品。

由于金线和纬线基本是一种贴浮关系,适合应用扁平的片金,而圆形的捻金线则不适合这种工艺。

小结;

通过局部放大不难看出,以上的解释应该是‘纳石失’工艺与‘织金锦’工艺的区别,两种工艺的特点分别是;

1 纳石失,地纬的粗细和经线差距小,经纬组织的丝线粗细不明显,金线不一定和纬线同步穿越、沉浮;笔者也怀疑所谓 “纳石失”也有可能是指这类复杂经纬组织的面料,或者指这种特定经纬组织的金线织物。

2 织金锦,地纬的粗细和经线差距很大,(一般在4倍以上)经纬结构明显,金线和地纬线同一走向,在同一纬线间穿越、沉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织金”的好坏怎么看?手把手教你粉碎种草姬的忽悠
云锦∣云想衣裳花想容,以寸锦寸金之原料织造“锦绣前程”
蒙古丨元代蒙古织金锦——纳石失
教你如何区分绫、罗、绸、缎
龙袍上的''通经断纬'',中国最尊贵的高级定制!
【匠心】天工开物 一寸缂丝一寸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