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研究】杂宝纹的界定及其在明清服饰中的运用

摘要

杂宝纹是中国古代传统吉祥纹样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包罗万象,并且在明清服饰中呈现出多样的设计变化。但目前学术界对其界定标准不明确,并且研究范围较少涉足纺织服饰。文章整合现有研究,提出了杂宝纹的界定标准,绘制出杂宝纹列表。并将其设计特点具体应用于明清服饰的案例中,总结出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与江水海崖纹、花枝纹相组合;成散点状均匀分布和组合成图案分布;作为辅助、填充纹样和适合纹样出现。

作者: 宋天颐, 卞向阳

作者简介: 曲鑫璐(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服装热湿舒适性。

(东华大学 服装与设计学院,上海 )

关键词:  人体局部热舒适性; 局部热阻; 暖体假人; 衣下空气层; 服装微气候仪


研究背景
“杂宝”一词自古就有,《大藏经》为较早记录杂宝纹的文献之一,“渚上丰饶,多有衣被饮食、床卧坐具,及妙婇女神。种种杂宝,无物不有……”[1]杂宝纹始见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古人根据古代典籍对“杂宝”的描述,在不断的文化发展中逐渐演绎出以这些精美的小宝物为主题的纹样,并装饰于生活中常见的器物、服饰之上,这就形成了“杂宝纹”。自元代开始广泛应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并盛行。目前对杂宝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为杂宝纹的概念及内涵研究,但对其界定模糊;二为杂宝纹的设计运用研究,但范围也多集中在漆器、瓷器上,对大量使用杂宝纹的明清纺织品和服饰少有涉猎。本研究主要在于厘清杂宝纹的界定,在界定清晰的基础上总结其设计特点,并具体运用在明清服饰纹样的设计中。杂宝纹虽属于零散的小纹样,但在中国古代吉祥纹样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其体现了中国古人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研究有助于探究古人对吉祥寓意的解读;又因其灵活多变,可适应多种设计场景,通过研究也有益于探究中国古代纹样在纺织服饰中的设计与运用。

杂宝纹的界定

《中国美术大辞典》(2002年版)曾对“杂宝纹”做出以下定义:“传统装饰纹样之一,指任意择用两种以上的宝物组成吉祥纹样。常无定式,故称。”杂宝纹具体包含的内容一直是学术界有所争议之处。郭学雷[2]、刘艳荣[3]多名学者列举了其中常见的一些纹样,如双角、方胜、银锭、古钱、犀角、珊瑚、火珠、如意、法螺等。也有如马冀良等[4]学者在其中加入了八宝纹、八吉祥、暗八仙和博古纹中的一些宝物纹样,或其他也带有吉祥、美好含义的纹样。

笔者整合现有研究成果后认为,杂宝纹的界定有三个维度:第一,从“宝”的含义出发,“宝”即“宝贝”,美好、珍贵的东西,所以杂宝纹中包含的所有物品均代表“好”的含义。第二,杂宝纹中所包含内容为具体的一种或一类物品,其中排除了人物、动物、花卉、植物等纹样。值得一提的是,滕雪梅[5]把祥云、仙桃、松、仙鹤、卐字等纹样纳入了杂宝纹的范畴,笔者认为这种归纳不够准确。虽然这些纹样同样有吉祥、幸福的寓意,也常跟杂宝纹放在一起使用,但它们并不都属于杂宝纹的范畴。除非是组合型纹样中的固定搭配,如八吉祥中的金鱼纹和莲花纹,它们属于八吉祥所代表的佛教八宝整体中的一部分,虽然属于动物和植物,但也跟八吉祥纹样一起纳入杂宝纹的范畴,而这个例外是极为少见的。其余的人物、动物、植物等纹样应属于独立的纹样范畴,不应掺杂在杂宝纹之中。第三,作为一个纹样的集合,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和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从宋代到清代,杂宝纹包含的纹样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宋代时杂宝纹只有圆钱、象牙、珊瑚、方胜等10余种,后随着宗教的传入和兴盛,宗教崇尚的宝物也加入了进来,如佛教八宝(八吉祥,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6],道教的八仙手持器物(暗八仙,即葫芦、渔鼓、花篮、芭蕉扇、箫管或称笛子、拍板或称阴阳版、宝剑、莲花)。到了清代还吸纳了带有文人气质和当时社会风尚的博古纹,即文房四宝、瓷器、书籍、鼎、画卷、天文仪器等,种类达到30余种。但无论如何变化,杂宝纹中所包含的纹样都是经过中华文化沉淀与中国人民精选的,纹样虽小,意义却十分深远。

杂宝纹的特点

杂宝纹是中国古代纹样中比较特殊的纹样,它不是一种纹样,它是多种纹样的集合体。不仅包含的内容庞杂,使用规则也灵活多样,更带有极强的创造力和设计性,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

2.1 运用的广泛性

广泛性可以说是杂宝纹得以千年流传的最主要原因。首先,它在各种载体上都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在宋元时期,杂宝纹经常被使用在木器、漆器、铜镜、瓷器上,经过长期的推广和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家具、服饰、纺织品等上的杂宝纹也变得十分常见。其次,杂宝纹适用的阶级也十分广泛。不同于很多帝王专享的纹样,杂宝纹不仅在皇室器物及服饰中广泛运用,在民间也有大量的运用,并且男女老幼皆可使用,因其美好的寓意和精致的设计成为全民所爱。

2.2 内容的丰富性

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是杂宝纹的最主要的特点。作为一个美好纹样的集合体,可以明确断定属于杂宝纹范畴的宝物有珊瑚、象牙、方胜、犀角(或称双角)、圆钱(或称古钱、金钱)、如意、银锭、金铤、胡玛瑙、摩尼珠(或称火珠、宝珠),以及组合纹样——八吉祥、暗八仙、博古纹,达30余种。

每一个纹样都有其出处,有的出自古代典籍,如方胜就出自《山海经·西山经》的记载:西王母“蓬发戴盛”[7];有的出自佛教经典,如摩尼珠、法螺等均是佛教法器;有的出自道教宗教故事,如渔鼓、箫管等;有的出自民间事物,如圆钱,并且它的造型随着不同朝代的货币造型而不断改变,其美好的寓意涵盖平安、长寿、财富、爱情美满、事事如意等。

表1 杂宝纹中所包含的纹样汇总

Tab.1 Summary of patterns contained in the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

续表1

2.3 搭配的灵活、多变性

在杂宝纹的运用过程中,搭配的灵活和多变性是一个显著而独有的特征。因为其内容极其丰富,这使得各种宝物的不同组合设计成为可能。而寓意的美好,宝物的玲珑精美也使得杂宝纹可以作为配饰装饰于不同的纹样之间。搭配的灵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同属杂宝纹中的宝物的灵活组合;不同宝物进行组合纹样在器物和纺织品中十分常见,取不同的宝物放入对等的小格内的装饰形式,从南宋开始就极其盛行。还有把不同宝物放置在莲花花瓣内形成填充图案的形式,在青花瓷盛行的元代常见于瓷盘、瓷罐和花瓶上。第二,杂宝纹与其他纹样的灵活组合;与其他吉祥纹样同时出现在一个装饰画面中是杂宝纹常见的搭配形式。纺织品中有杂宝纹与花枝纹样、婴戏纹、海水江崖纹、龙凤纹等的组合形式较多,而在瓷器上杂宝纹与寓言故事为主题的纹样、动物纹、花卉纹等的组合更为常见。

杂宝纹在服饰中的设计运用

杂宝纹出现在纺织品和服饰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但是当时杂宝纹的运用在纺织服饰中还未普及,也并非为主流的纹样出现。至今可见最早的一件杂宝纹纺织服饰为藏于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南宋杂宝花罗裙裤。直到明清时期,杂宝纹开始大量地运用到纺织品和服饰当中,无论是民间服饰还是皇家服饰都能见到杂宝纹的身影。在众多的文物实物考证中,杂宝纹在服饰、纺织品中的运用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3.1 置于海水江崖纹中

海水江崖纹在明清时期被广泛应用于皇室成员和官员的服饰上,是王权与地位的象征。在清代很多宫廷服饰中杂宝纹常常被置于海水江崖纹中,澎湃的海浪推送着众多宝物,有的浮出海面,有的一半置于水中,格外生动。这样的组合形式一般会出现在服装的下摆处和接袖处,既有吉祥的寓意,又有设计的美感。

图1为明代嘉庆年间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8]19,它是皇后或皇太后的春秋礼服,下摆和中袖接袖处均装饰有海水江崖纹。与之相搭配的杂宝纹有珊瑚、如意、摩尼珠、方胜等,绣工精美,纹样富丽、华贵,显示出穿着者母仪天下的尊贵地位。

图2为清代光绪年间石青色绸绣彩云金龙夹朝褂[8]18,与明代嘉庆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同属故宫藏品中皇室女性礼服的上等品。在这件夹朝褂的下摆处同样可见杂宝纹和海水江崖纹的组合,珊瑚、圆钱、盘肠、摩尼珠、法螺等宝物都清晰可见。五彩的海水江崖纹搭配玲珑、吉祥的杂宝纹,上方腾空两条相对的金龙,并配以祥云纹、“囍”字纹等填充空间,整件服装彰显了纹样艺术的表现力,把皇家的威仪和女性的华美融合在一起。

图1 黄色纱绣彩云金龙纹女夹朝袍(明代嘉庆)

Fig.1 Woman’s ceremonial robe embroidered with yellow yarn with colorful clouds and gold dragon patterns

(Jiaqing’s Reign in Ming dynasty)

图2 石青色绸绣彩云金龙夹朝褂(清代光绪)

Fig.2 Ceremonial gown embroidered with mazarine silk with colorful clouds and gold dragon patterns

(Guangxu’s Reign in Qing dynasty)

3.2 缠绕于花枝中

缠绕于花枝中的杂宝纹也是明清两代较为常见的设计形式之一。花卉本身代表着美好和生机,和同样代表吉祥如意的杂宝纹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加之花枝可以做缠绕造型设计,可塑性强,把杂宝纹缠绕在花枝之间可以形成四方连续的纹样,在织造的过程中进行循环。宋元两代的纺织品中对花卉纹的使用极为流行,所以到了明清时期在花卉中加入杂宝纹也是一种纹样设计的发展和延伸。

图3为明代八宝吉祥织金锦[6],八吉祥中的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被均匀放置在缠绕的花枝中,整个画面饱满且雍容华丽。织金锦在明代为皇亲权贵才能拥有的贵重面料,产量极少,把杂宝纹置于这么高贵的面料之上,可见杂宝纹的寓意备受喜爱。

图3 八宝吉祥织金锦(明代)

Fig.3 Gilt brocade with eight auspicious symbols(Ming dynasty)

3.3 成散点状均匀分布

把杂宝纹成散点均匀分布在纺织品、服饰中是明代极为流行的一种装饰。每个纹样长、宽2 cm见方,以金线绣制,如同珠粒般布满整个织面。整块纺织品看上去为一个整体,但看细节又各有不同。

图4为明代中期杂宝花卉纹缎半臂[9],图5为明代万历时期红织金杂宝纹罗裙局部[10]133。两件服饰均为细小杂宝纹成散点分布在纺织品上,以褐色缎面做底,金线绣杂宝纹样,图案连续、绣工精美。但有所不同的是,杂宝花卉纹缎半臂上的纹样由杂宝纹和同等大小的花卉纹相间组成,而红织金杂宝纹罗裙上的纹样则全部为杂宝纹,可清晰地辨别出犀角、摩尼珠、方胜、圆钱、金锭等元素。

3.4 组合形成图案分布

组合形成图案也是杂宝纹设计中惯用的手法之一,这类设计在宋元时期的漆器、瓷器上就出现,杂宝纹会被放置在一些固定图案的镂空中,如矩形小格子、莲花、圆形分割图案等,这样的组合在元代景德镇窑出产的青花瓷盘、瓷瓶中尤为常见。至明清时期,这一装饰风格开始出现在纺织服饰上。一般这类纹样组合整体上看是四方连续的循环大图案,如大花团等,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图案内是由各种宝物组成,极具美观和趣味性。

图6为明代万历时期柘黄八宝松竹梅岁寒三友缎[10]91,由杂宝纹和“卐”字纹组成的梅花是织物的主题纹样,配以细小的松竹纹样作为宾花。花团分为两种,上下两组作为一个循环。其中花心中填入的都是卐字纹样,其余的五个花瓣一组填入犀角、云头、金锭、银锭、方胜,另一组填入犀角、云头、金锭、圆钱、摩尼珠。匠人巧妙地将松竹梅岁寒三友以团花的形式表现出来,花中又富有新意地填入杂宝纹,设计巧妙、匠心独运。

图4 杂宝花卉纹缎半臂(明代中期)

Fig.4 Satin sleeveless jacket with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Mid-Ming dynasty)

图5 红织金杂宝纹罗裙局部(明代万历)

Fig.5 Part of a red gold-woven silk gauze skirt with miscellaneous treasure pattern(Wanli’s Reign in Ming dynasty)

图6 柘黄八宝松竹梅岁寒三友缎(明代万历)

Fig.6 Cudrania yellow satin with patterns of eight treasures and three companions of winter-pine, bamboo and plum blossom(Wanli’s Reign in Ming dynasty)

3.5 作为辅助、填充纹样出现

作为辅助或填充纹样出现也是杂宝纹的设计特点之一,相对比龙凤等一些大而繁复的纹样,杂宝纹呈现出精小的特点,所以常常可作为辅助的纹样放在边角或者填充在空隙中。这不仅丰富了整个画面,而且增加了美好的寓意。

图7为明代金地缂丝灯笼侍女袍料[10]144,整块袍料精美绝伦,色彩明快,搭配协调统一,画面中的主体是由5个灯笼纹样和若干花卉、侍女纹样组成的四瓣花团形适合纹样,虽然纹样众多,但却主次分明,杂而不乱。灯笼纹样在中国古代纹样中较为常见,常被用于节日的吉服上,如元宵节有赏灯的习俗,所以元宵的吉服又被称作“灯服”。高兆的《启祯宫词》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一色蟒衣灯景补,重来玉陛看鳌山。”灯笼纹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纹样更趋成熟而多变,出现了“葫芦灯笼”纹,即将灯笼顶盖下的灯球换成葫芦,葫芦内饰吉祥字纹或杂宝纹。此件金地缂丝灯笼侍女袍料上所秀灯笼中填充的杂宝纹有珊瑚、圆钱、宝珠、方胜等。而整件袍料采用“闹装”的风格,以烘托节日气氛,求福禳灾。

图7 金地缂丝灯笼侍女袍料及局部(明代)

Fig.7 Lantern maid’s gold robe woven by k’o-ssu and its part(Ming dynasty)

图8为清代嘉庆年间庆鹅黄色云纹八宝八仙织金绸[8]193,主体画面为祥云纹样,空隙填充暗八仙和八吉祥等杂宝纹样,画面中可见葫芦、渔鼓、花篮、芭蕉扇、箫管、拍板、莲花、如意、法轮、金鱼等,整件织物金地银绣,富丽堂皇,为清代中期的精品。

图8 鹅黄色云纹八宝八仙织金绸(明代嘉庆)

Fig.8 Light yellow gold-woven silk with patterns of cloud, eight treasures and eight immortals(Jiaqing’s Reign in Ming dynasty)

3.6 作为适合纹样出现

适合纹样是将形态限制在一定形状的空间内,整体形象呈某种特定轮廓的一种装饰纹样,常被用在纺织品纹样设计中。整个画面看起来既有整体的统一,又有细节,而杂宝纹因其包含纹样种类繁多成为设计适合纹样的极佳选择。

彩帨是清代后妃、福晋、夫人所用的一种配巾,上绣有吉祥纹样,佩戴在朝褂的第二颗纽扣上,垂于胸前。图9为清代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8]67,以红绸为地,上锈彩色杂宝纹,其中可见暗八仙中花篮、葫芦、宝剑、笛子、拍板、芭蕉扇、渔鼓、莲花纹样和海水江崖、仙桃、花卉、云头、蝙蝠等其他吉祥纹样,所有纹样按照彩帨的形状变化按大小排列,形成适合纹样。

图9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清代)

Fig.9 Cerise satin decorative handkerchief embroidered with flowers(Qing dynasty)


结 语

从宋元时期杂宝纹开始作为独立的纹样出现,到明清时期盛行,由杂宝纹变化组合而产生的装饰纹样数不胜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一个缩影。将其使用在纺织服饰设计上为服饰提高了美观度,并在穿着之外增添了祈福与愿望的美好意义,彰显了中国传统审美标准和设计美学。而杂宝纹中所包含的各种祥瑞都是人们对健康、长寿、财富、智慧、平安等愿望的普世追求,是华夏大地上各种文化对美好诠释的一种大集合,是中华民族集体民族智慧和愿景的展现。

(参考文献略)

PDF下载

来  源 | 《丝绸》2020年第12期

发  布 | 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新媒体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32回 盘长与方胜纹扣
中国古代家具上的图纹
浅草画蝶,细雨织柳,解密古老艺术符号——中式古典家具纹样赏鉴
史上最全中国古代家具上图纹解说
陶图瓷画71
清早期民窑青花杂宝图大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