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4.03--替加环素半衰期长,为何每日两次给药?
userphoto

2024.03.22 云南

关注
临床医生都注意到开具医嘱时每一种抗菌药物的给药频次均不一样,有的是一天一次给药,有的是一天两次或三次,甚至四次给药。为什么都是抗菌药物,给药频次相差这么大呢?

还有临床老师不仅要问替加环素半衰期长达 42 h,且抗菌药物后效应(PAE)很长,为何每日还要两次给药呢? 

本文带着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话题:《关于不同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

每一种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差别很大,只有 「 正确给药 」 才能做到药到病除。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是有讲究的,其给药间隔主要与药物半衰期,抗菌后效应(PAE)以及是否为时间依赖性或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关系。

01、什么是药物半衰期?

药物的半衰期定义为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消除(排泄、生物转化及储存等)的速度,表示药物在体内的时间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它是决定给药剂量、次数的主要依据,半衰期长的药物在体内消除慢,给药的间隔时间就长;反之亦然。

消除快的药物,如给药间隔时间太长,血药浓度太低,达不到治疗效果。消除慢的药物,如用药过于频繁,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

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首先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越快,半衰期越短,一天则需要多次给药,才能确保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反之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越慢,半衰期越长,一天一次给药即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每一种药物的半衰期各不一样;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对于不同的个体其半衰期也不完全一样;成人与儿童、老人、孕妇,健康人与病人,药物半衰期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所指的药物半衰期是一个平均数。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药物消除速度慢,半衰期便会相对延长。

02、什么是抗菌药物后效应(PAE)?

抗菌药物的后效应 (Postantibiotic effect, PAE) 是指细菌接触抗菌药物一定时间,当药物消除后,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

抗菌药物后效应是抗菌药物药效学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种抗菌药物对同一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后效应;同一种抗菌药物对不同的细菌种属体外抗菌后效应也不同,抗菌后效应的长短与药物浓度、接触时间呈依赖关系,它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药物、重新评价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种类的抗菌后效应有着不同的机制。

而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与 PAE 也密切相关,即当药物浓度小于 MIC 甚至清除后,细菌的生长仍受到持续的抑制。如万古霉素的半衰期虽然很短仅为 0.5 小时,但是因为具有较长的 PAE,所以给药间隔可延长至每 12 小时给药一次,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03、结合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

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还应结合抗菌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根据 PK/PD 可将抗菌药物分为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这两种类型的抗菌药物在给药方案上差别巨大。

▼表 1 抗菌药物按 PK/PD 分类和给药方法

1)什么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主要与药物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而与浓度升高关系不密切。用药原则应缩短间隔时间,最好每 6~8 h 给药 1 次,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 MIC 的时间。此类药物半衰期和 PAE 较短。代表药物有 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和部分大环内酯类(见表 1)。

2)什么是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

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杀菌活性与其药物浓度成正比,且有较显著 PAE 效应,半衰期较长,用药原则应尽量提高血药浓度,延长给药时间间隔,可每日应用 1 次。代表药物有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和多粘菌素等。如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每日 1 次的给药方案比每日多次滴注相比可增强其抗菌疗效,同时降低肾、耳毒性。(见图 1)

3)介于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之间的抗菌药物?

除以上两种外,还有处于两者之间的一类,即属于时间依赖性,但是又具有长 PAE 效应的一类药物。如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糖肽类药物,一般推荐日剂量分 2 次给药方案。

▲图 1 三类抗菌药物特点及参考指标

04、替加环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替加环素是首个甘氨酰环素类抗菌药物,是半合成四环素米诺环素的衍生物,2012 年初在我国批准上市。

结构特点:与米诺环素相比,它在 9-位增加了 N-叔丁基甘氨酰胺基,从而克服由主动外排及核糖体保护介导的耐药性,使得其相对其它四环素类药物更具有高效、更广泛的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通过与核糖体 30S 亚单位结合,阻止氨酰化转移核糖核酸 (tRNA) 分子进入核糖体 A 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从而阻止肽链因合并氨基酸残基而延长。

药代动力学特点:替加环素肠道不吸收,一般需静脉给药;其稳态分布容积平均 500-700L(7-9L/kg),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血液游离浓度较低,不容易穿过血脑屏障。半衰期长达 42 h,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大约为 71%-89%,在低蛋白血症时容易被清除,应增加剂量。清除率呈剂量依赖性,主要以原型及代谢产物通过胆汁排泄,少部分通过肾脏排泄。替加环素表现出时间依赖性杀菌活性,且具有较长的抗菌药物后效应。

适应症:成人: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复杂性腹腔内感染、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用法用量疗程:


05、结论

通过以上知识要点的梳理可以了解到:

(1)不同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是不同的;

(2)抗菌药物的给药间隔主要与药物半衰期,抗菌后效应(PAE)以及是否为时间依赖性或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关系,而不是仅仅参考某项指标;

(3)替加环素的 PK/PD 呈现时间依赖性特点,且具有较长的 PAE,AUC0-24/MIC 为替加环素的药效学评价指标。其给药间隔需要综合考虑 PK/PD 为时间依赖性特点还要结合半衰期和 PAE 长的特性,故需要每日两次给药,以保证 AUC0-24/MIC 值更高,达标概率更大。

如在 HAP 或 VAP 中,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替加环素对于 HAP 的 PK/PD 靶值要求为:AUC0-24/MIC≥4.5。根据替加环素说明书,多剂量给药(首剂 100 mg,继之 50 mg q12 h,滴注 30 min)时,其 AUC0-24 为 4.7μg·h/mL,如果每日 1 次给药,不能满足 AUC0-24 值达标。若要满足 AUC0-24/MIC≥4.5 的条件,则要求提高 AUC0-24 值或 MIC≤1 mg/L。


特别说明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参考文献
[1] 替加环素说明书;
[2] 抗菌药物 PK/PD 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时间依赖性” 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临床上青霉素类头孢类药物用不好?看这些跟高效用药有关的技术你了解和会用多少?
这种头孢抗生素,一天一次给药真的不合适
抗菌药物正确给药方法,如何确定?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与临床合理用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