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格理论平衡观在自我实现和生存质量中的价值及意义

人格理论平衡观在自我实现和生存质量中的价值及意义

何南飞

关键词:人格理论、平衡观、意义

笔者通过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了解、理解和注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逐渐加深了人格结构理论在自我实现和生存质量中的价值认识。逐渐增强了我的人格信念自信并提出了人格结构平衡=健全人生的观念。

一、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论概念

1923年,精神分析学家费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其由本我、自我、超我三大系统组成。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一)本我: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本能的和天然的自己,包含生存所与生俱来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人出生时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它的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本我的特点是不能容忍紧张状态,希望立即得到满足。比如,一个人饿了,他需要食物;一人冷了,他需要穿衣服;一个人眼睛受到了强光的刺激,他就要闭上眼睛。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最大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正如弗洛伊德所言:“我们整个的心理活动似乎都是在下决心去追求快乐而避免痛苦,而且自动地受唯乐原则的调节。”

(二)自我:处于本我、超我之间,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自我遵循的原则是“现实原则”,而不是“快乐原则”。现实原则的目的就是推迟欲望的实现,缓解紧张感。自我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也是最漫长的一个阶段。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对环境的接触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三)超我:超我是人格的第三个主要机构;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是人格中的道德部分,即是道德化了的自我。超我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即“自我理想”和“良心”。超我遵循的原则是“至善原则”。

二、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及现实意义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如一个人在商店里看到一件自己非常喜爱的东西,他想得到,这是本我在起作用,但他不能马上据为己有,他要么在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去偷,要么去抢,要么有足够的钱去购买,这就是自我在起作用。而用钱去购买,则是超我在起作用。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本我是生长进化的产物,是生理遗传的心理表现。自我是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较高级精神活动的领域。超我是社会化的产物,是文化传输的运载工具。超我的目的是对本我和自我起控制、约束和指导作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都必然经历这三个并不泾渭分明的阶段。

我们只有准确掌握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念的三个精髓,才能正确把握三者关系和认知三者的现实价值意义:一是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尽管一个人在寻求现实时,不得不忍受一些不快,但现实原则最终还是引向快乐原则。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二是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和协调平衡状态中,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和成长,如果三者相互冲突,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出现不满意自己,也不满意社会,活动效率降低,甚至就会出现人格的病态及偏执,产生神经病。三是若我们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即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在此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来强化对三者关系及发展价值的认知:儿童看到糖产生想吃的愿望这是本我在起作用。为了得到糖,儿童可以偷吃,可以请求父母购买,这是自我在起作用,自我是为了得到糖,满足这个愿望。儿童知道偷这种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这是超我在起作用,超我的作用不是为了得到这个东西而是让儿童知道道德规范,并使这个道德标准内化于儿童的心里。所以,超我为至善至美而奋斗,不为现实是否得到而操心。父母把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有意无意,言传身教的传授给儿童,超我就是这些观念和理想在儿童人格中的重视。

对于本我和自我的关系,弗洛伊德有这样一个比喻:本我是马,自我是马车夫。马是驱动力,马车夫给马指方向。自我要驾驭本我,但马可能不听话,二者就会僵持不下,直到一方屈服。对此弗洛伊德有一句名言:“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自我又像是一个受气包,处在“三个暴君”的夹缝里(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努力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冲突的要求,所以说自我是永远的矛盾产物。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学习、探讨最终掌握人格结构理论的现实价值意义,就在于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成长过程和经历中,无一例外都需要经历“我是谁”、“谁决定谁”的困惑,更需要经历“我想做什么”和“我能做什么”之间的矛盾解决过程。最具现实价值意义的是,我们每个人只有处理好自我与本我、现实、超我之间的关系,我们才不会发生与社会不融合,与他人不协调,与自己自相矛盾不统一,甚至背道而驰的心理异常及问题。

三、我的信念自信:人格结构平衡=健全人生

经历产生并丰富人格结构,家教决定人格结构差异。这是众多学者研究得出的人格发展规律。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结构的理论及其相互协调的重要价值。怎样才能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协调好三者关系,我提出的人格结构平衡观的要义是必须正确处理平衡好外部世界(现实)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具体观点是:

1、每个人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关系模式、个人学识及先天素质的差异,这三对关系的构成比重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形成及构成比重,取决于家庭成长环境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父母的人格结构类型决定了子女人格结构是否平衡,我认可这样的比喻:“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仔会打洞”。所以,我提出这样一个判断人的人格本质的“金科玉律”,即:父母的为人处事的“言行”呈现病态(本我的重要来源),个人的心态不正常(自我的经历);缺乏情商(缺乏超我),那么他的人格本质必然表现为:狭隘、贪婪、疯狂、算计和以自我为中心。

2、协调平衡三者关系的要素:(1)外部世界(现实)本我、自我和超我是每个人都必须承认、敬畏和遵循的客观真实事物,这是平衡人格结构的前提和基础。(2)既然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和天然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我们就要在不违背客观真实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和基础上包容、满足他,否则就要克制、消除他。(3)既然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其目的是推迟欲望的实现,以缓解紧张感。而且自我是人类特有的自我探寻的开始和最漫长的一个阶段,我们就要懂得学会 “扬长避短”。长就是符合客观真实性事物发展规律的部分。(4)既然超我是道德化了自我,遵循的是“至善原则”。我们就要在遵循客观真实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精神、气质、灵魂的健全。我以为,我们每个人在一生的成长、成熟、成才、成功过程中,做到、做好了这三个“我们就要”,自然也就协调平衡好了人格结构中的三者关系。

3、任何人在从出生到成人时期所逐渐建立起来的所有信仰和行为模式,会终生存在于你的内心深处和潜意识里,并不时浮现,影响决定着你的品位、思路、心态和品牌选择。所以,每个人在“谁决定谁”的人生大问题上必然是:你的品位,决定了你的定位;你的的思路,决定了你的出路;你的心态,决定了你的状态;你的牌子,决定了你的排位;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命运。

4、事实上,任何人现实生活中的麻烦事(即违背客观真实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无一例外都是不平衡的人格结构暗中负向积累、负能量达到质变以后才爆发出来的。

5、在个人的成长经历中,一个人如果超我、本我的力量都很强,或他的心理能量更多地流向了超我和本我,就会形成内心的强烈冲突,进而就会使自我在两者的冲突中艰难生存,三者就很难平衡,出现失衡及心理问题甚至严重心理疾病。更容易与现实发生冲突并且危害自身的“本我”现实表现:(1)自卑、懦弱。(2)喜欢暴力或奴性十足。(3)胆小怕事害羞。(4)没有事非。(5)心眼小。(6)不求上进。(7)喜欢埋怨。(8)脾气暴躁。(9)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视清高。(10)不快乐,整天板着脸。(11)多疑,过于敏感。(12)不喜欢学习。(13)冷酷、孤僻、自私。(14)压抑、焦虑、抑郁、无助。以上都是干涉型、暴力型、溺爱型或放任型家庭的结果。同时,心理学专家的研究结论是:性格与人格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上述负面情绪是免疫功能降低、器官功能失调、容易患上癔症的致病原。

6、人格结构平衡的人极具以下特性:(1)厚道,厚德载物,就是说人只要有好德行,就没有承载不了的事。(2)善良,正如古人云:“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3)守信,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什么事也干不好。(4)宽容,常言道:“有容乃大”。宽容别人实际上是给自己心灵松绑。(5)诚实,诚实是立身之本,做人只有实实在在,老老实实,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6)谦虚,正是“满遭损,谦受益”、“谦恭之人,人皆爱之,”。(7)正直,更多的是符合真实现实的“超我”在驱使。(8)执着,人贵有恒,执着追求的精神,这是成就事业的关键。

7、我的经历、学习、实践和思索让我总结出人格结构平衡的价值及意义在于:人格结构平衡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常常表现出正能量—正效应—正向积累的良性循环并走得长远。如:活力、精神充沛、兴奋、热情、全神贯注、多姿多彩、正面挑战、内外合一、自我提升、提升他人、忠诚淡定、担当、冷静、清廉、平静、宁静、放松、焕然一新、和谐等。而人格结构失衡的人则必然出现负能量—负效应—负向积累的恶性循环而呈现病态和短命。如:愤怒、怀疑、沮丧、担忧、急躁、压力、负面的挑战,所有的事情都是问题,关系是挑战、贪婪、怨恨、自私、后悔、内疚、嫉妒、自卑、绝望、挫败、羞耻、尴尬、责怪等。

8、我的人格结构平衡观等式:人格结构平衡=健全人生。而人格结构平衡最重要的成因和条件:一是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安全感、健康的爱和父母言传身教的教化;二是在个人成长经历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表达都尽可能的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顺其自然,相互协调,并遵循了客观真实事物的发展规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是在哪本著作...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与分析
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处理人际关系的“对错观”三阶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