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药经验5
原文地址:用药经验5作者:人在天涯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林采撷:当代名医用甘草特色甘草是本草王国中的“国老”。古人云:“诸药中以甘草为君,功能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号。”南北朝时,陶弘景对国老的解释为:“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明·李时珍还赞美说:“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中之良相也。”不管叫“国老”也好,称“良相”也罢,这都说明甘草是本草王国应用最多的药物。历代用甘草,均以炙甘草治脾胃气虚,生甘草清热解毒。然而,近代一些中医专家跳出传统,各显新招。这些著名老医应用甘草的经验结晶,为祖国医学又增添了一份光彩。已故盐山名医张锡纯认为,古方治肺痈初起,单用粉甘草四两,煮汤饮之者,恒有效验。对此,张氏又有发挥,他的经验是:对于肺结核之初期,咳嗽吐痰,微带腥臭者,恒用生甘草为细末,每服钱半,用金银花三钱煎汤送下,日服3次,屡屡获效。蒲辅周先生用“甘草油”,可谓一绝,其法是用大甘草,刮去皮切细晒干,勿用火焙,研成细粉末,经纯洁芝麻油(或纯洁菜油亦可,花生油及其他杂油俱不可用),用磁缸或玻璃缸,将香油盛入缸内,再纳入甘草粉,浸泡三昼夜,即可使用。此方一切火毒疮疖,以及溃久不愈之溃疡俱效。如遇初起之疔疮,阴部溃疡,厚涂于上,干时再涂,能泻火消肿止痛。蒲老说:“我曾用数十年,颇有效。小儿暑天热疖疮,其效显著。经过数十年,用之满意,疗效好,价廉。”借助甘草“清热解毒”作用,治疗疮疖痱毒和脓肿,中医研究院阎孝诚先生颇有心得。阎氏曾于1965年夏,在山西巡回医疗,治疗不少疖肿和痱毒患儿,初用一般清热毒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之类,虽获效于一时,但多反复。后改用生甘草,马齿苋30克,忍冬藤30克,生大黄30克,共研细末,每次服10克,1日服3次,重者水煎服,按上药剂量,每日1剂,一般5-7日获愈,很少复发。从此以后,阎氏应用上方治种皮肤感染病,每每获效。对荨麻疹、湿疹、紫癜等过敏性疾,重用甘草治之,效果也很好,一般3-5岁儿童用量可达30克。不仅如此,阎氏还善用甘草调理一些慢性疑难杂证:以炙甘30克,灵芝30克,胎盘粉30克,共研细末为丸,每丸重6克,每日3次,每次1丸,用于哮喘缓解期、肾病综合征减用或停用激素之时,再障病的辅助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另用炙甘草30千克,黄精30千克,益智仁30千克,石菖蒲30千克,熬膏,兑入生晒参、紫河车细面各6千克,搅匀,烘干后压片,每O.3克,每服6-10片,每日3次,功能益气补精,治疗五迟五软,大脑大脑发育不全和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癫痫,实属独特。古人云:“呕家忌甘”,可河南中医学院的郑颉云先生却不以为然,他常用生甘草30克,生大黄3克,伏龙肝15克,专治热吐证,临床表现为食入即吐,吐物酸臭,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一般1-2剂即能止吐。按:临床上我分两类用,调和药味用小量,治病用大量,如甘草泻心汤就用30克,炙甘草汤用45克,清热解毒用30克,从未发生中满水肿的问题。诸位同道可发表高见,相互交流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林采撷:叶天士喜用熟地明代张景岳熟谙熟地之性,也能巧妙地应用,有“张熟地”之称。笔者诊余阅读《未刻本叶氏医案》,感到叶氏非常熟悉景岳用熟地的旨意,本书医案大约有干余首,用熟地者就有近200。在近200个医案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温肾添精养血外,还有一些医者少用甚至不用的例子.如咳嗽痰多、气逆、音嘶、喘闷、短气,尤其伴有外邪的,方中多用熟地。但后世医家如徐灵胎等,遇此多以宣散为主,认为熟地滋腻恋邪,这对后世影响较大。叶天士治咳嗽喜用熟地、麦冬、沙参、天冬、五味子等,但并不排斥用桑叶、川贝、杏仁、橘皮、天花粉、桔梗、旋覆花、射干、枇杷叶等宜散之晶,用熟地、麦沙等治咳嗽,大多数有阴伤或肾阴不足的一面,他是从治本入手,宗景岳凡欲治病者,必以形体为重,欤治形者,必以精血为先。按今日学者之见,用熟地治嗽很有研究价值,为研究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等开拓了思路。潘华信在《未刻本叶天氏医案发微》一书中提出,外邪咳嗽,多痰咳嗽,或久咳者可放胆投以热地。80年代末期上海名老中医裘沛然在《中国医药学报》上介绍了他自己治疗一位咳嗽痰喘甚剧、病程半年、胸脘痞闷、腹胀不思进食、舌苔厚腻的患者,投以金水六君煎(用熟地45g)3剂胸宽,7剂后咳喘轻,胃纳大香,痰化而痞胀竟消。若照一般说法,病人痞胀纳呆,痰多湿盛苔厚,正是用熟地的禁忌,而裘氏有胆有识,后来我照此方法疗效也很好。叶氏与众不同的除了用熟地治咳嗽外,还以熟地治痢疾,食下腹胀,饥则尤甚,腹泻渐有腹胀,小溲不利,痰郁气阻脘闷,嘈杂中脘刺痛,肠红日久,头旋、便溏,格不能食,大便溏泄者。他用熟地还有一个发人深思之处是在近200个医案中,没有用砂仁相佐。潘华信认为:“砂仁拌熟地是晚清孟河学说的经验,至今还有很多药学专书在熟地条下标明,可见其对后世极有影响。叶氏则反其道而行之,是证其深谙热地之性,称得上延续景岳之学的典范。按:熟地是一味很好的药物,温肾添精养血建功卓著,我临床上十方里就有五六个方子用到熟地。治老年咳嗽一用就是60-120克,从不加砂仁。效果奇佳,从无副作用。六味地黄汤熟地也都是大量,3——5付药立马见效。各位尽管放心用之。中医实践与补遗-------医林采撷:谈枣仁功用与用量谈枣仁功用与用量余善用酸枣仁,临证不论何疾只要伴有心烦不眠之症,可用之,酸枣仁镇静安神的作用,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远在汉代张仲景即应用酸枣仁汤以治疗“虚烦不得眠”,后世医家对酸枣仁的作用也屡有阐述,认为本药有养心宁神的作用,故亦多用治疗不寐等症。近代许多药理学家经过实验证实,酸枣仁确有较好的镇静安眠作用。可知古今医者对酸枣仁的药理作用尽管探讨途径不同,但对其镇静安眠功能已无异议。然而用量方面,古今医者单剂用量极小,未有超过15克以上者,晚近更有人提出,本药如一次用量超过五十粒,即有发生昏睡,丧失知觉,使人中毒的危险。余根据《名医别录》枣仁能“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能令人肥健”的记载,并结合本人多年来用药的实践经验,认为酸枣仁不仅是治疗失眠不寐之要药,且具有滋补强壮作用,久服能养心健脑,安五脏,强精神,并认为“酸枣仁用至五十粒即有中毒”的说法不足为凭。余治疗神经衰弱,酸枣仁为必用之品,其用量除根据体质强弱.病情轻重而酌定外,一般成人一次用量多在30克以上,甚至可多达75一90克者,用量5-6倍于他人。实践证明,只要配伍得宜,大多可应手取效,且无不良反应。余之经验,在神经衰弱的治疗中,如能根据病情和体质酌情应用重剂酸枣仁,实乃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反之墨守成规,迷于用多中毒之说,则常因病重药轻,杯水车薪,乃延误病情。总之,正由于余善用枣仁,友人将此与张锡纯善用石膏并提,说余枣仁,犹如张锡纯善用石膏也。在酸枣仁的用法上余常喜欢生熟并用,乃宗《本草纲目》“熟用疗胆虚不得眠……生用疗胆热好眠”的论述,余认为酸枣仁生熟之差,在作用上有兴奋或抑制的不同作用之故。刘惠民医话----山东【名老中医医话】中医实践与补遗-----用药传奇2:起死回生说仙鹤2.起死回生说仙鹤提起仙鹤草这味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但是能娴熟和常用的,可能人不多。仙鹤草味苦,性凉(我自己在实践中感到不凉反而性平柔和),入肺、脾、肝经。具有止血、凉血、强壮、消肿、止泻等作用。大多数大夫一般在临床上多用于止血,尤其妇科包括西医都是这样用,我也不例外,在治崩漏症时大多数也要添加这味药,而且量很大,起步都在100克以上,这是常事。但是如果仅局限于这个方面,那就太委屈这味药了,大材小用。为了不埋没“药才”,现根据我多年临床结验谈点运用仙鹤草其它方面的认识。仙鹤草这味药,我在临床上主要发挥其二方面的作用,一是强壮,替代党参,太子参及部分人参作用;二是止泻止咳止带之作用,特别是腹泻方面,大将军独挡一面。我经常爱用小柴胡汤治疗免疫力低下的慢性感冒,其中的党参一药常用仙鹤草替代,轻量60克,重则100-l50克,效果奇佳,一般3-5付药就解决问题了,比党参好使得多。在用附子理中汤时,方中的党参直接就用仙鹤草代替当仁不让。有时用得多了,连药房的人员都提竟见,嫌量大不好抓,经常要上斗子。在治疗一些人的亚健康状态,即别无它病,整日头昏脑胀,疲乏无力时,常用老中医干祖望之方,干老戏称中医小激素。仙鹤草150g  仙灵脾50g  仙矛10g我又加上五味子和大枣,即好喝又实用,一般3-5天就可以改善状况,效果很好,胜过西洋参片和人参,还不上火。此几味药我还习惯当作药对使用,加在补益气虚之方中。在止泻方面更是方方不离手,开方第一味必是仙鹏草,充分发挥其强壮和涩止作用。这里举一例子:20005年5月,我的一个朋友高某找到我说,他的一个亲戚,现巳病危,想请我去看一看,有没有救,给把个脉断一下,以尽人事。我本不想去,碍着面子,不好意思,只好坐上来接的车。到病人家,一看是位女性老人,76岁,躺在床上。家属介绍刚从医院出来,前几天因肺炎住院,高烧,咳嗽,吐痰在医院打了一周吊瓶,据说是头孢类抗生素,肺炎倒是好了,却得了腹泻,喝水拉水,吃饭拉饭,人都不能站起和坐起来。医院治了一个星期,各种药都用尽了,都止不住,人极度消瘦,院方说,拉回去吧,人年令大了,没希望了,准备后事吧!刻诊:严重消瘦,两眼塌陷,但有神,老人哀切的对我说,救救她吧!望着老人乞求的目光,我答一定会的。看到问话时对答清楚状态,我又察看了舌头,舌质淡白,舌苔厚腻,脉象沉细无力,一派寒湿伤阳,气阴两虚之证。从精、气、神来看,我认为还有救,神没散嘛。隨之,告诉一帮儿女和其夫,还有救,咱们试试看。一家听后,感激不尽,说死马当作活马治吧,一切后事都准备好了。听到这话,我心中更有底了。于是,开出第-一个方子:仙鹤草200g  怀山药150g  生牡蛎150g  高丽参50g  山芋肉60g  一付大剂浓煎,一天不断每次喂个3-5匙,将药喝完。第二天再说。交待完我就回去了。第二天其子兴奋地给我打电话报告,不太拉了,吃下的东西能留下一半,人也能坐起来了。求开第二方。我隨即告之,什么饭都不要吃,光用山药熬浓粥稍加些米油连吃三天,并处方:仙鹤草150g  高丽参30g  生牡蛎120g  干姜20g  苍术30g  茯苓30g  甘草15g  三付慢火浓煎,一日分5次喝完。三天后老太太就基本不拉了,不再腹泻了。隨后按常法僆脾益气,调理半个多月彻底好了。可以说临床上我用仙鹤草治疗腹泻包括慢性肠炎,都是重剂大投,无不随手而愈,几无失手。我的体会是用仙鹤草必须要大量,少则效差。起手都应该在30克以上。仙鹤草的作用我认为主要通过强补而达到收涩,而不是通过收涩而到强壮。仙鹤草除了有强大的补益和止泻效用,还可用于强心,止血,止咳,止白带和杀虫等一些以气虚为主的疾病,诸位切不可等闲视之。切记:大量是关键!痰湿郁闭的临证感悟最近没有整块的时间,只有抽空一段一段地写.可能前言不达后语,如果前后不太协调,也只有请大家原谅了.(一)郁证向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一般理解为肝气郁积;广义的包括范围就广了,甚至有位老先生晚年的时候说,所有的病,从中医的角度看,都可以理解为郁证.而丹溪的气血痰火食湿六郁,是比较折中的,理论上好理解,临床上也好用.现在有研究丹溪学的,认为丹溪对寒郁也是阐述甚详的,所以一共是七郁.温病多可从'郁'理解和论治,可以说是对郁证理论和临床的大发展.最近临床对痰郁和湿郁的论治有些粗浅的体会,所以写出来请大家指正.(二)当年初随老师临床时,见老师很多处方开始就是“苏叶、藿香、荆芥、薄荷”,或者“苏叶、柴胡、荆芥、薄荷”,半年内都很难理解,不知如此有何妙用,心里经常想需要吃那么多解表药吗,但病家服药后都反馈疗效很好,真是搞的我一头雾水。后来半懂不懂地有跟师抄了很长时间处方,慢慢对老师的思想有了些了解,但毕竟自己没有在临床上如此运用过,也谈不上真的理解或认识有多深。老师一直在学校这边和同仁堂两个地方坐诊,我只去学校这边跟老师上门诊,未去过同仁堂。老师讲过在同仁堂那边治疗过的一个病人,是武汉过来的,主要症状就是胸闷咳嗽,多年医治无效。曾服用西药18个月,因无效转而求助于中医,因家道殷实,遍寻良医,从东南然后沿海北上,最后折向西南。打听到成都前正吃某火神名医的处方,附片从200g用起,最后吃到每天700g,只吃得昏厥过数次,但是并没有见到“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的效果。反而唾液与痰中皆是血。据后来老师讲,当时追问了一下是怎么发病的,据说病起于夏天感冒后,后虽感冒症状消失,而胸闷咳嗽始终不见缓解,于是才开始全国求医的历程。老师推断可能病起于风寒外束,暑湿内闭,迭经误治,导致外感虽去,而湿邪却愈闭愈紧,所以简单症状始终不能消除。于是以杏苏散为主方,配合清轻宣散之品,症状慢慢缓解,后来合用过千金苇茎汤,前后调治约两月而愈。后来碰到另外一位老师,与他谈起这个病案,我只讲了大致症状和以前的治疗经过,这位老师笑着说:“呵呵,这个要先宣散。”所以有时候不能不让人感慨中医是很精准的学科,很多时候对成熟的医家来说,某一个具体的病例的标准答案真是唯一的,当然具体处方可能风格是千差万别的,但用药方向可能是一致(三)上面是一个典型痰湿郁闭的医案,初起可能芳香宣透即可愈,不知道西医是如何治疗的.湿邪闭郁于清旷之区,所以胸闷,湿郁于肺,所以咳嗽.湿郁久则化痰,这也是甘露消毒丹中用贝母、菖蒲的道理. '郁者,当发越而后不得发越',语出《金匮钩玄》的这句话提示郁闭,是属于机体不能正常'发越'所导致的证候.机体不能正常'发越',就需要利用治疗手段,使其能正常'发越'.而湿邪为主的郁闭,轻宣芳透是重要的手段,'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一句不能看得太死了,用的合适就可以了;以痰为主的郁闭,得以化痰和调理气机为主,是否需要健脾化痰要灵活把握.湿邪为病,脉无定体,湿邪郁闭,也不一定脉沉,一般认为火郁者,脉沉而躁数,而湿邪郁闭,是可以见浮脉的.比如前段时间,小孩多见疱疹性咽峡炎发烧,动则到四十度或以上,脉可见浮滑而数,而全身肌肤干燥,无汗.舌苔多白腻,乏津液.我认为是湿邪闭郁于内,不能发越而发热,治以甘露消毒丹合蝉衣、僵蚕、姜黄、杏仁,一般四十度或以上的,两三剂可退烧,三十九度的,一剂能退烧.一般要退烧时,会全身微微出汗,然后体温降至正常,即所谓'正汗'.其他人的经验,也有用白虎加苍术汤的,应该疗效也很好,可惜我没试过.(四)湿郁和痰郁常相兼为患,所以合并在一块来说,在一些内伤杂病里表现特别明显.最近一直在治疗一例类风关患者,女,35岁,病史有八年,其治疗过程极为曲折.八年前刚发病时,某医生以大剂附子温阳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后因考虑生小孩,转至另一医生,以补肝肾通络为主治疗,后来症状基本消失,生小孩后,调摄失当,又开始出现晨僵、疼痛、肿胀症状,服用补肝肾通络为治的处方效果不显,又请另外一位医生治疗,该医治以化痰为主,佐以活血健脾,症状逐步缓解.后地震,在外边住帐篷数日,症状急剧加重,不得已,开始吃激素,服用强的松一年余,配合中药,今年夏天逐渐将激素撤完.症见:大渴,大汗出,小关节疼痛肿胀,大便稀,小便每次量少,月经延后,每次月经量少,行经一般两天,舌淡苔腻,中后尤甚,舌尖红,六脉几无.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别人用过的,我用过的,这个的经验那个的经验基本也试遍了,仍然看不到明显效果.最后只剩一条道了,就是自己来认真思索,仔细辨证,以图一效.大热大渴象阳明经证,舌腻可加苍术,舌淡久病可加人参,舌尖红考虑用连翘轻宣上焦郁热,再稍加桂枝温通,且走四肢.两剂后口干渴大减,疼痛肿胀缓解不著,而增胸闷的症状.考虑虽是久病,有肝肾亏虚或脾肾阳虚之证,但在虚证上面,必有极重之痰湿郁闭和瘀血阻滞,当先去其郁,后再图其本,以三仁汤去滑石加连翘、丝瓜络、芦根、白芥子、僵蚕、制南星、丹参、鸡血藤等,一周后疼痛肿胀大减,胸闷消失,小便量可,大便不稀但仍不成型,最可喜者,脉已出,是滑脉,中取可得,沉取无力.乃转为二术二陈汤加连翘、丝瓜络、芦根、白芥子、僵蚕、制南星、丹参、鸡血藤等,数剂后口干又增加,乃仍用回三仁汤加味,其间偶尔合过指迷茯苓丸.后来基本就是三仁汤吃四五剂,二术二陈汤吃两三剂,一个多月以后,症状去除很多,原来上班从家到办公室需走半小时,现在只需十五分钟,原来不能拧开矿泉水瓶,现在已能拧开,月经变为四天,每天的量都比以前的多.治疗基本已入坦途,后面随证治疗应该就可以了.此例患者的治疗让我感悟甚多:一、有郁闭者必先开其郁闭,否则其他治疗基本都是雪上加霜;二、开郁应选轻清疏透的方药;三、自己独立思考,仔细辨证很重要;四、别人的经验没掌握和使用出自己的体会前,还是别人的东西,不能盲从;五、最后也是最废话的一句,中医的疗效还是来自于辨证.(五)说一点题外话,个人觉得激素的副作用,除了传统的伤阴说外,还有使郁闭加重的副作用,上例服用激素一年后,脉几乎摸不到,后开其痰湿之郁,而脉乃出.而执于伤阴之说,鲜不误事.所以判定激素的副作用,还是应以辨证的眼光来看待.四川地势卑下,夹湿是最常见的,而激素服用日久,湿气闭郁是存在的.近日家父回老家办事归来,告之一邻居哮喘发作,仆地后家属急送医院,很快即过世.该邻居女性,四十余,二十岁出头因淋雨后发烧,咳喘,后烧退,咳减,而哮喘始终不愈,共吃激素二十余年.其间也曾吃过中药,均为治喘套方,两年前也曾找我看过,舌脉现在没多少印象了,给开的健脾化痰佐以定喘的处方,初服有小效,三五付药后即看不到效果,后来虽然调整过几次处方,仍然是似效非效,最后就仍然去吃激素去了.此邻居有口干多饮多汗的症状,下雨前发作加重,下雨时症状平稳,雨欲停时又有加重.平时走近即可闻其痰鸣音.现在想来,此患者肺胃上可能痰湿也闭得很紧,可能需要先宣开中上焦后再健脾补肾化痰,或可有治.而人已逝,法无可施,医生的学识与临床水平不迅速提高,就会留下很多无法弥补的遗憾.(六)还治疗过一个类风关,丁XX,女,73岁,是亲戚的朋友的母亲,每次亲戚开车从外地带这位老太太来我家里看病.头晕,纳差,呕恶感,晨僵,小关节痛,解大便感觉困难,乏力,不耐多行路.检查结果是类风关,头部神经细胞还有点什么病变(具体记不太清了),检查的医生认为头晕,呕恶与此病变有关系.患者体丰,舌除了稍微有点胖其他无明显异常,脉大而弦劲.第一次来要求先解决吃饮食和呕恶感的问题,就我治疗而言,也考虑先从调脾胃开始治疗.以小柴胡合黄连温胆汤加减,不数剂即纳增,呕恶感消失,头晕减.后治疗类风关症状,以补肝肾之方予之,不数剂即烦躁,纳差,头晕又起,疼痛亦加重.乃知道此病刚开始绝无补益之道理.首方有效是照顾到了痰郁这一病理基础,而次方补肝肾则加重了痰郁,除痰郁这一主要矛盾外,还要考虑夹湿夹瘀,而大便困难,可以考虑釜底抽薪,其脉大,攻伐数剂才能真正实现邪去正安,于是以指迷茯苓丸为主方,合以丹溪之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数剂后其子女即来电话告之,疼痛大减,其他症状也缓解.后又来看过一次,右寸脉已收敛,其余脉也减小,但仍比正常脉大,乃小芒硝、胆草之量继续服用.最近又来电话,云症状又减,问如何调整处方,考虑上次右寸已趋向正常,又多吃了这么多剂,而疲乏的感觉无缓解,嘱加黄芪30g进去继续服用.并叮嘱如条件许可,可再来看一次,然后等国庆放假我回去再换一次处方.最近经常碰到一些老年人而脉大或弦滑有力的,除了极少数确实需要补益的,大多需要从实证论治,而所谓的实证,大多都是痰、湿或瘀,郁久而有化热的趋势,如不祛除其病理产物而想当然的认为高年之体需补益,迅速就会加重病情.九畏十八反 善用生奇效中药是中医辨治病证的重要手段,一般以多味药物相配伍而治疗疾病。如果配伍得宜,可以增强疗效,如果配伍不当或禁忌,不仅会降低药效,还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中医治病非常重视药物的合理配伍。中药的配伍禁忌,有“相反”和“相畏”。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就谓之“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药物之间能产生互相抑制作用,就谓之“相畏”。对于中药的配伍禁忌,自古流传有“十八反”和“十九畏”之说,此两说源于《神农本草经》,《本经》在所附诸药制使篇中,对中药的玉、石、草药、木药、兽、虫、鱼、果、菜、米分别上、中、下三部详尽阐述了其相使、相反、相杀、相畏、相恶等原则。五代后蜀之主孟昶命翰林学士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谓:“《本经》载药365种,有单行者71种,相须者12种,相使者90种,相畏者78种,相恶者60种,相反者18种,相杀者36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即源于此。《新修本草》承袭了18种反药的数目,《证类本草》载反药24种。历代关于配伍禁忌的认识和发展不尽相同。直至金元时期,才正式将相反药概括为“十八反”,并编成歌诀流传。“十八反”歌诀最早见于金代医家张从正所著的《儒门事亲》中,元代医家李东垣所撰《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也载有这首歌诀:“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而“十九畏”歌诀,则首见于明代永乐太医刘纯所撰的《医经小学》:“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喜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监炙煿莫相依”,即:硫磺畏朴硝(芒硝、元明粉);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芒硝、元明粉)畏三棱;川乌、草乌(附子)畏犀角(广角);人参畏五灵脂;官桂(肉桂、桂枝)畏赤石脂。“十八反”和“十九畏”达成共识后,历代大多中医遣方用药基本上准此而不越雷池一步。而这相反相畏药在临床上是否就绝对不能合用?对此,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这些相反相畏药是古代医家几千年临床经验教训的总结,中药之间只有合理配伍,才能产生的良好疗效,如触犯配伍禁忌,轻则误病,重则害命,须慎之又慎;但也有人认为,古人只说“十八反”,并没有大量的病例来论证是否正确,“十八反”中,除甘草反海藻一组外,其余配伍皆为有毒中药之间相配,其产生的毒性到底是有毒中药本身所致,还是二者配伍后毒性增加所致,并无详细的定论,不足为凭。所以,历代不少医家,对相反相畏药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正视病证复杂多变的现实,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打破禁律,认为“十八反”和“十九畏”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并据证联用相反相畏药辨治疑难重症,屡获奇效。临证善用相反之药者,首推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中治疗留饮欲去证的甘遂半夏汤,甘遂和甘草同用,因势利导攻逐祛饮。《金匮要略》治疗寒饮腹痛证的赤丸方,乌头与半夏合用,除沉寒痼冷,化饮降逆。唐代医家孙思邈《千金方》中的“大八风散”,乌头与白蔹同用,主治诸缓风湿痹脚弱。明代外科学家医家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海藻玉壶汤,清热消瘿,化痰软坚,理气散结。方中海藻与甘草同用,相反相激,使“激之以溃其坚”。清代医家徐大椿《兰台轨范》中的“大活络丹”,乌头与犀角同用,主治中风瘫痪,痿痹,痰厥,阴疽,流注。清代医家孟文瑞《春脚集》中的“十香返魂丹”,丁香与郁金同用,主治痰厥中风,口眼歪斜,牙关紧闭,昏晕欲死,等等。对于相反相畏之药合用能产生奇效,不少医家也都有精辟的见解,如日本江户时代的汉方医学家丹波元简所撰《药治通义》中曾引清代医家张志聪语:“考《伤寒》、《金匮》、《千金》诸方,相畏相反者多并用。”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分析得更为独到:“古方多有用相恶相反者。盖相须相使用同者,帝道也;相畏相杀同用者,王道也;相恶相反同用者,霸道也。有经有权,在用者识悟耳”。当代老中医李可临证也善用相反相畏药,其创制的“三畏汤”(红参、五灵脂、公丁香、郁金、肉桂、赤石脂),三对相畏之药相合,相反相激相成,功能益气活血,启脾进食,温肾止久泻、久带,消寒胀,宽胸利气,定痛散结消癥。他说:“三对畏药,见一症用一对,三症悉俱则全用。余使用本方42年,以平均日用3次以上,则已达4万次以上,未见相畏相害,且有相得益彰之效。对难症、痼疾,一经投用,便入佳境。”国医大师朱良春辨治病证从来都是有是证则用是药,不受“十八反”、“十九畏”之类成说的约束。其从医六十年来,以海藻与甘草同用治疗颈淋巴结核,单纯性及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肿瘤;以人参(党参)与五灵脂同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海藻、甘遂与甘草同用治疗胸水,渗出性胸膜炎等,皆获佳效,且未见任何毒副作用,堪称善用相反相畏药的高手。笔者受上述大师的启发,也常据证应用相畏药治疗重症。如一位头部患带状疱疹的男患者,73岁,年高体弱,剧烈疼痛,夜不能寐,中西药应用数天疗效不显。据其有气虚血瘀的见证,在对证经方中加味人参与五灵脂相伍,一补一通,益气化瘀定痛,一服药即使疼痛大见减轻,夜可安睡,患者称奇。由此可知,只要辨证准确,方药配伍合理,相反相畏药也能出奇制胜。综上所述,笔者体会:一、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之说,不能不遵,又不可拘泥,应当有是证用是药,关键在于对证(症)。实际上,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大多与辨证不准,治疗不对证(症)有关。再则,也与盲目使用剂量过大,服用时间过久,或炮制不当有一定关系。二、临证用药,要胆大心细,古人既然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用药时采取审慎的态度是必要的。因为中医治病以偏纠偏,即利用药物的阴阳寒热属性来纠正人体生病时的阴阳寒热不协调、不平衡状态,使之趋于“阴平阳秘”,平衡谐和,所有药物都具有治疗作用与毒副作用,是集疗效与毒副反应二者于一体的双刃剑,用好了可救人,用之不当会伤人。用药当遵《本经》,其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药养生、中药养性、下药除病,“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药物一般都在下品之列,毒副作用较大,用之须高度注意,要辨证准确,用量适宜,一般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对于其中一些相反相畏的药物,若无充分依据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仍需避免盲目配合应用。治疗代谢综合征药对(9)五味子配山豆根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来源  经验药对。应用  五味子味酸,性温,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山豆根苦,寒,有毒,功擅泻火解毒,消肿利咽。二药配伍,苦酸并用,共奏补益肝肾、保护肝脏之功。心得  治疗由脂肪肝引起的肝炎,能保护肝脏。临床应用可配合有清肝热作用的田基黄、夏枯草等。其他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五味子既能抗肝损治疗代谢综合征药对(8)五谷虫配生山楂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来源  经验药对。应用  五谷虫化浊降脂,生山楂消膏解脂,二者配伍,用于治疗膏、浊、痰、脂等蓄积所致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心得  根据血脂紊乱程度,五谷虫常用3~30克,生山楂常用30克。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6)山楂消食又活血张惠云 王永刚 陕西中医学院山楂是常用消食药,传统认为其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但经多年临床实践及药理研究,发现其还能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强心及收缩子宫等,对心脑血管病作用广泛,疗效显著。疑难病治以活血化瘀,山楂可当重任久病顽疾等疑难病,多有瘀血阻滞之势,或多痰瘀交加、痰水互结等病理,这些病理产物堆积日久,成为顽症痼疾,而患者又往往治病心切,此时应告知患者及家属切忌急躁,并制定持久之战略,建稳中求效之法,方为上策。活血化瘀药中,其力峻较猛者如水蛭、虻虫、三棱、莪术等,久用易耗气伤血,对久病邪盛正衰者,可暂用而不可久服。桃仁、红花、川芎之属,其力亦稍嫌峻,用于年老体弱者,若搭配不当仍有一定弊端。而丹参、生山楂等,药性平和,作用广泛,一药多能,活血化瘀功效确切,久用或较大剂量应用,未见副作用。久病顽疾属瘀血兼正虚所致者可首选之。笔者用其治疗中风、胸痹、高血压、高血脂等,多收良效。活血祛瘀当防耗血伤血,山楂可趋利避害瘀血现象存在于多种疾病多种证型之中,活血化瘀确能解决不少疑难之症,但对活血化瘀药可能带来的耗血伤血之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对疑难杂病需久服者,应对每味药的偏性、弊端有所了解,尽可能地趋利避害。《雷公炮炙药性解》中说“山楂之甘,宜归脾脏,消食积而不伤于刻,行气血而不伤于荡”,是对山楂药力有深刻见解的评语。张锡纯也谓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两位先辈均明确指出了山楂消食活血、药性平和的特点。在治疗疑难病(如老年人血管硬化、高血脂所致的冠心病、高血压病、缺血性中风等)的疗程中运用山楂一药,既可以活血化瘀,又可以防止伤血,还有消食降血脂之功,故用之常可一举数得。肝阳上亢者,可配夏枯草、菊花、川牛膝;冠心病属胸阳不振,痰浊内阻者,可配伍瓜蒌、薤白、姜半夏、丹参等;妇女痛经,产后下腹瘀阻疼痛者,常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益母草等。择药当尽其所能,山楂一药多用山楂是传统的消食药,历来主要将其炮焦(焦山楂),用来消导各种肉食油腻之积。山楂一药,酸甘可口,其性平和,生熟皆可消食,其对胃酸缺乏,小儿乳食不消,常服甚有效验。除此而外,生山楂还可活血化瘀以消瘀滞,西医学认为其能降血脂,扩张血管而降血压,对心脑血管疾病中瘀血症状、血管硬化、血脂高、冠状动脉供血不良及妇女痛经、产后腹痛等属瘀滞所致的,山楂一药可起多种治疗作用。其次,山楂炒炭配合三七、白芍、陈棕炭可治胃出血,配合三棱、延胡索可治萎缩性胃炎之胃痛,具有活血止痛及酸甘化阴的双重作用。山楂还具有较好的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配合肉豆蔻、木香治疗慢性结肠炎之腹痛腹泻,配枳壳治食滞脘腹痞满。山楂酸味较甚,《本草纲目》认为“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随息居饮食谱》认为“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胃酸过多常有泛酸者也不宜服用。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4)牛膝分川怀 消补两擅长周永学 王永刚 陕西中医学院牛膝,因其形状象牛之膝,又善治腰膝部疾病,故谓其名牛膝。牛膝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其味甘、苦、酸,临床用途甚广。《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寒湿痹痿,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现代药理研究已知其对子宫和肠胃有收缩作用,并能扩张心脑血管、降压、利尿等。此药性平,无寒热燥腻之弊,补消兼长,临床常用。牛膝有川牛膝、怀牛膝之分,补消之力各有擅长。川牛膝擅长用治头脑部、心胸部瘀阻及下焦、肝肾冲任等处瘀滞之证,故认为其有引血、引热、引水下行之力,其通滞化瘀之力强于怀牛膝;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之力稍强,善治腰膝酸软之疾,但多以通为补取效。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善治头部诸疾牛膝之功,验之临床,消多于补,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实属其主要功能。考“引血下行”之语,自《本草衍义补遗》提出以后,遂为后世所重视。《本草经疏》曰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尤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说:“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为治脑充血证之好品”,所以其镇肝熄风汤、建瓴汤中均重用此品至30克,临床收效颇佳。《名医别录》有牛膝“填骨髓,除脑中痛及腰脊痛”之语,张学文根据多年临床体会,认识到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尤善治脑部诸疾。肝阳上亢  患者常有血压高,或不稳定头痛,头麻木,四肢困乏等症者,以川牛膝为主,配合菊花、磁石、天麻、川芎、豨莶草、地龙等,取其既可补益肝肾,又可引血下行之功,常用川牛膝15克左右,疗效较好。中风证属中经络  常表现为肢体麻木,偏瘫,言语謇涩,手足痿废不用等,可用川牛膝配合丹参、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兼气虚者可加炙黄芪等,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止痛及引瘀血下行之功。美尼尔氏综合征  以眩晕不能站立,甚则呕恶等症为主,用川牛膝配合二陈汤,加磁石、丹参、桑寄生、钩藤、天麻等,治疗多例,甚为效验。老年性痴呆症  表现为反应迟钝、记忆力明显减退等,若属肾虚血瘀者,可用怀牛膝配合熟地、山萸肉、菟丝子、巴戟天、菖蒲、川芎等品。头痛  牛膝性平微苦,凡实火或虚火上冲之头痛、瘀血头痛均可以其为主药,引瘀热下行,而头痛可愈。实火头痛用川牛膝配黄连、石膏、龙胆草、栀子、菊花、川芎等;虚火头痛配生地、玄参、知母、黄柏、蔓荆子等;瘀血头痛可配川芎、白芷、丹参、桃仁、当归、赤芍等。其他  心绞痛、心肌炎、牙痛龈肿、口舌生疮、吐衄、咽肿者,亦可在辨证方中酌加牛膝以引血引热下行。总之,牛膝之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之功,在头部及胸部等瘀热所致疑难病证中应用甚广,其证以实证或虚实夹杂证较多。活血引血,引药达病所善治妇产科疑难病证牛膝也常用于肝肾、冲任、胞宫等下部瘀阻之证,具有引血下行、引药直达病所、化瘀止痛等多种作用。经闭、痛经  牛膝配伍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延胡索等,可治妇女经闭、痛经属瘀血阻滞者,有很好的化瘀止痛调经作用。产后恶露不行,瘀阻疼痛或倒经吐衄  李时珍曰:“牛膝所主之病,大抵得酒则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其“祛恶血”之语,即包括牛膝可治产后恶漏不行,瘀阻腹痛在内。张锡纯亦谓:“重用牛膝,佐以凉泻之品,化血室之瘀血以下应月事,此一举两得之法也。”临床若以牛膝配伍生地、当归、白芍、栀子、白茅根之属,治经行衄属血热妄行者,用后多有显效。癥瘕积聚  牛膝药性较平和,虽化瘀而不太伤正气,故可久服。《日华子本草》及《本草备要》皆记载其“破癥结”。临床常以牛膝配丹参、三棱、莪术等品,可治癥瘕积聚,有缓化慢消之功。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善治腰膝酸软无力、水肿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之功,临床应用甚广,但对其补益之功强与弱,后人知之甚少。《本草正义》明确指出:“其所谓补中续绝、填骨髓、益精、利阴气诸说,皆壅滞既疏,正气自旺,万不可误认牛膝为填补之品。”由此看来,牛膝之补肝肾并非填精补髓,结合李时珍“得酒则能补肝肾”之语,知其补多为以通为补,通滞为主,补为次。腰膝酸软无力属肝肾不足者  可用怀牛膝,但须配杜仲、桑寄生、续断、木瓜等品;若治痿证可配伍熟地、龟甲、锁阳、白芍、豹骨等。风湿痹者  常用于腰膝以下之风湿痹痛,此品有较好的通利血脉,破瘀导滞之功,如独活寄生汤中用之即属此意。在此当用怀牛膝。肾炎水肿  川牛膝活血化瘀畅行血脉而利水。《本草纲目》载其可治“五淋尿血,茎中痛”。《中药学》也记载其“能利尿、行瘀以通淋”。临床除用于淋证外,张学文常用于慢性肾炎水肿。颈椎病  常配葛根、当归、赤芍、川芎、桑寄生、路路通等品。国医大师张学文临证用药心得(5)降压降脂性平和 治心治脑鹿衔草杨志宏 赵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鹿衔草首载《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称为“破血丹”,陕西地区称之为“鹿寿茶”。此药甘平无毒,性柔和不峻。有补虚益肾、祛风除湿、活血调经等功效。《植物名实图考》载其“通经,强筋健骨,补腰肾,生津液”;《陕西中草药》载其“补肾壮阳,调经活血,收敛止血,治虚劳咳嗽,肾虚盗汗,腰膝无力,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半身不遂,崩漏,白带,结膜炎,各种出血”。张学文从上世纪70年代起,试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发现其药源广泛,性平无毒,补泻兼能,宜于久服。张学文曾治一张姓女工人,59岁,自述经常发生胸闷、胸痛、气短约2年之久,近来胸痛加重半月。诊见舌质黯,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细。辨证属心脉痹阻,宗气不畅。治以宣通胸气,畅行血脉,用鹿衔草15克加入瓜蒌、薤白、丹参、川芎、葛根、降香、赤芍、草决明、枳实、菊花等方中,连服12剂,胸痹症状大减,疗效十分显著,后以上方加减,继服30余剂而愈。此方用瓜蒌、薤白、枳实行气化痰,宽胸散结;丹参、川芎、降香、赤芍、葛根活血行气消瘀;鹿衔草、草决明、菊花清肝,降压,降脂,软化血管。此方用治多例痰阻血瘀证患者,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药理研究发现,鹿衔草有强心、降压、降血脂作用,对衰弱的蛙心能增强心搏,调正心律,但对正常蛙心无明显作用;能扩张血管而使血压下降。对老年性心脑血管疾病疗效更为明显。强心时可配伍附子、人参、桂枝等,降血压则可配伍杜仲、豨莶草、夏枯草、钩藤等,而降血脂常与草决明、生山楂等同用。张学文认为它补肾强腰膝威灵仙通大便威灵仙,性味辛、咸,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等作用,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关节屈伸不利及诸骨鲠咽等证。此药之功尚不仅此,亦可通大便,疗效亦佳。《本草正义》言:“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说明威灵仙性好走窜,功在通利,能通行十二经脉。而便秘患者肠腑不通,气滞血涩,传导失司,故可用威灵仙,取其宣通之性,消除气滞血凝,以恢复肠道功能,便秘自愈。《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有“威灵仙丸”:“治高年津枯便秘。黄芪、枳实、威灵仙各等分,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姜汤白汤饮下,忌茶。”即记载了威灵仙治便秘的经验。民国名医张锡纯学习邑中名医刘肃亭用威灵仙之经验,言大承气汤合威灵仙服之,“借威灵仙走窜之力以触发之,则硝、黄力之停顿者,可陡呈其开通攻决之本性,是以大便遂通下也。是威灵仙之于硝、黄,犹如枪炮家导火之线也。”张氏言“愚闻如此妙论,顿觉心地开通,大有会悟,后有仿此医案之时,亦随手奏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晋名医刘绍武先生创“利肠汤”,药用白芍30克,威灵仙10 克,芦荟5克,甘草30克,治疗习惯性便秘,言“大便难,常苦不下,它药无效者,利肠汤主之”。亦取威灵仙宣通之性以治便秘。笔者师前贤之经验,治疗便秘时,每与应证方药中,加入威灵仙10~15克煎汤服下,疗效满意。但本品辛温疏利,走窜不定,治疗便秘,只可暂用,不可久用。姑举一例以证:王某,女,28岁。产后不久即开始便秘,至今已两月有余,3~4天方排便一次,坚涩难行,每次均需用“开塞露”等通便药,始得一行。伴少腹胀满,唇干少津,舌红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滑。辨为阴血不足,肠燥失润,气机阻滞,通降失司,以致大便秘结不行。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理气。药用白芍40克,阿胶10克(烊化),威灵仙15克,生甘草10克。3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3剂后便即通畅,患者恐有反复,自行配服,又进3剂,停药后大便一直保持正常,病遂告愈。(周益新)葶苈子与白芥子的灵活运用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性味与功效】味辛,苦,性寒。功效:泻肺蠲饮,利水消肿。【传统应用】主治痰饮停积,胸满壅滞,咳嗽气喘;面目浮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病症。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葶苈子、大枣,治疗肺痈喘不得卧;②葶苈大丸(《三因方》):甜葶苈、荠菜根,等分,蜜丸,陈皮汤嚼下,治疗肿满腹大,四肢枯瘦。【主要成分】主要含挥发油、强心苷和脂肪油等成分,还含谷甾醇等。 北葶苈子(独行菜种子)含脂肪油、芥子苷、蛋白质、糖类等。【药理作用】(一)抑制炎性渗出:与白芥子相似,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并使渗出液重吸收。葶苈子尚有镇咳作用。(二)强心含强心苷成分。虽然含量很少,需大量使用才具有强心作用,能使猫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并能使衰竭之心脏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三)抗菌、抗癌葶苈子苄基芥子油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本品对宫颈癌细胞株和腹水癌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1.治疗胸腔、腹腔、心包积液。2.治疗肺部白沫痰和痰多。3.治疗肺心病慢性心衰。也能治疗其他心脏病之慢性心衰。4.治疗关节腔积液。【剂量与用法】药典剂量:3~9g。临床常用剂量:9~15g。大剂量:15~30g。使用方法: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外敷。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性味与功效】辛,温。入肺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治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治乳腺癌、肝癌、淋巴癌、食管癌、甲状腺瘤。白芥子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作用。其镇咳成分极性偏小;祛痰成分极性偏大,水溶性大;平喘成分的极性小,脂溶性大。在治疗治痰饮咳喘中葶苈子和白芥子各有侧重。只要运用得当,无论寒痰热痰均能收到较好疗效。葶苈子是古代治疗肺痈和悬饮的主药。肺痈有黄脓痰,相当于肺部的细菌化脓性感染;悬饮相当于胸膜炎胸腔积液。白芥子辛温,治疗寒痰、泡沫痰;葶苈子苦寒,治疗热痰、黄痰。现临床上肺脓疡的病例城市里已经非常少见了,对细菌感染所致肺支气管炎症之黄痰,一般都是用抗生素的。对于慢性肺间质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扩等慢性感染黄痰白痰都有的病人,抗生素已经耐药者,就应发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益气润肺的同时,葶苈子、桑白皮是常用的清肺化痰药。对于泡沫状痰,以白芥子、桂枝最好。葶苈子与之同用能增效。《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记载,所以许多医家都认为这是治疗痰饮病的总纲,痰饮是寒邪,使用温药治疗痰饮病是经典的。可是在《金匮要略》痰饮病篇中,14个主方,7个是温法,7个是清法,基本上是温清并重的。在清初喻嘉言《医门法律》中就提出痰饮是热性的,是由于火邪将水邪温化了,所以痰饮病需用以清法为主治疗。临床上辨证,痰饮寒性、热性者均有。泡沫痰是寒性的,宜用温法治疗。炎症性的喘咳是热性的,使用清法的效果较温法更好,或者是温清并用。如葶苈子、桑白皮与白芥子、桂枝同用。在麻杏石甘汤的基础上,如果能灵活加味运用葶苈子和白芥子,在祛除痰饮的时间和效果上就会立竿见影。上海名医颜德馨的经验就是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葶苈子治疗汗后喘咳,非常有效。当然在使用葶苈子和白芥子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强心苷成分,在大计量使用时容易有强心苷中毒情况。如剂量达60g以上,使用时长了,也有可能发牛强心苷蓄积中毒。总之,葶苈子、白芥子都属于有毒类药物,使用应该控制计量和时间。干姜【性味、归经】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叶2列,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约2cm,光滑无毛。花茎自根茎生出,高约20cm;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苞片淡绿色,卵圆形;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淡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雄蕊微紫色。本品栽培时很少开花。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四川、贵州。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 根茎扁平块状,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 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室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应用与配伍】   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阳证。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用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之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  3.用于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本品辛热,善能温肺化饮,常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同用,如小青龙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禁服。【功能与主治】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用法与用量】3~9g。【炮制】干姜:拣净杂质,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切片或切成小方块,晒干。炮姜:取姜块,置锅内用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外皮呈焦黄色,内呈黄色,喷淋清水少许,取出,晒干。 【性味】辛,热。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大热,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辛。'【归经】入脾、胃、肺经。【选方】①治卒心痛:干姜末,温酒服方寸匕,须臾,六、七服,瘥。(《补缺肘后方》)②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伤寒论》通脉四逆汤)③治中寒水泻:干姜(炮)研末,饮服二钱。(《千金方》)④治头目旋晕吐逆:川干姜二两(炮),甘草一两(炙赤色)。上二味,为粗末。每服四、五钱,用水二盏,煎至八分,食前热服。(《传信适用方》止逆汤)⑤治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各一两,半夏二两。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三服。(《金匮要略》干姜人参半夏丸)⑥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太热者: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伤寒论》干姜附子汤)⑦治脾寒疟疾:一干姜、高良姜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服。二干姜炒黑为末,临发时以温酒服三钱匕。(《外台》)⑧治寒痢青色:干姜切豆大,海米饮服六、七枚,日三夜一。(《补缺肘后方》)⑨治吐血不止:干姜为末,童子小便调服一钱。(《千金方》)⑩治吐、下血:当归、阿胶各八分,川芎五分,蒲黄一钱,柏叶一钱五分,炒姜炭七分。上水煎,百草霜末点服。(《观聚方要补》断红饮)⑾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干姜(频研)四两,以白饧切块,水浴过,入铁铫溶化,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饮下三十丸。(《十便良方》)⑿治肾若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草、白术各二两,干姜、茯苓各四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金匮要略》干姜苓术汤)⒀治暴赤眼:白姜末,水调,贴脚心。(《普济方》)⒁治痈疽初起:干姜一两。炒紫,研末,醋调敷周围,留头。(《诸症辨疑》)[编辑本段]【各家论述】1.张元素:干姜本辛,炮之稍苦,故止而不移,所以能治里寒,非若附子行而不止也。理中汤用之者,以其回阳也。  2.李杲:干姜,生辛炮苦,阳也,生用逐寒邪而发表,炮则除胃冷而守中,多用之耗散元气,辛以散之,是壮火食气故也,须以生甘草缓之。辛热以散里寒,同五味子用以温肺,同人参用以温胃也。  3.朱震亨:干姜,入肺中利肺气,入肾中燥下湿,入肝经引血药生血,同补阴药亦能引血药入气分生血,故血虚发热、产后大热者,用之。止唾血、痢血,须炒黑用之。有血脱色白而夭不泽,脉濡者,此大寒也,宜干姜之辛温以益血,大热以温经。  4.《纲目》: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生阴长之意,故血虚者用之。凡人吐血、衄血、下血,有阴无阳者,亦宜用之,乃热因热用,从治之法也。  5.《本草经疏》:炮姜,辛可散邪理结,温可除寒通气,故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出汗,逐风湿痹,下痢因于寒冷,止腹痛。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血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治肠僻,亦其义也。6.《本草正》:下元虚冷,而为腹疼泻痢,专宜温补者,当以干姜炒黄用之。若产后虚热,虚火盛而唾血、痢血者,炒焦用之。若炒至黑炭,已失姜性矣。其亦用以止血者,用其黑涩之性已耳。若阴盛格阳、火不归元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衄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之要药。  7.《药品化义》:干姜干久,体质收束,气则走泄,味则含蓄,比生姜辛热过之,所以止而不行,专散里寒。如腹痛身凉作泻,完谷不化,配以甘草,取辛甘合化为阳之义。入五积散,助散标寒,治小腹冷痛;入理中汤定寒霍乱,止大便溏泻;助附子以通经寒,大有回阳之力;君参术以温中气,更有反本之功。生姜主散,干姜主守,一物大相迥别。......炮姜,退虚热。  8.《本草崇原》:《神农本经》止有生姜、干姜,而无炮姜,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金匮要略》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其干姜亦炮:是炮姜之用,仲祖其先之矣。姜味本辛,炮过是辛味稍减,主治产后血虚身热,及里寒吐血、衄血、便血之证。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矣。即用炮姜,亦必须三衢开化之母姜,始为有力。  9.《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仲景四逆、白通、姜附汤皆用之。且同五味则能通肺气而治寒嗽,同白术则能燥湿而补脾,同归芍则能入气而生血,......   10.《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僻下痢。生者尤良。  11.《胡录》:治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诸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  12.《药性论》:治腰肾中疼冷,冷气,破血,去风,通四肢关节,开五脏六腑,去风毒冷痹,夜多小便。治嗽,主温中,霍乱不止,腹痛,消胀满冷痢,治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之。  13.《唐本草》:治风,下气,止血,宣诸络脉,微汗。  14.《日华子本草》消痰下气,治转筋吐泻,腹藏冷,反胃干呕,瘀血,扑损,止鼻洪,解冷热毒,开胃,消宿食。  15.《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通心气,助阳,去脏腑沉寒,发诸经之寒气,治感寒腹痛。  16.王好古:主心下寒痞,目睛久赤。经炮则温脾燥胃。  17.《医学入门》:炮姜,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僻,久疟,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  18.《长沙药解》:燥湿温中,行郁降浊,下冲逆,平咳嗽,提脱陷,止滑泄。[编辑本段]【药理作用】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 1生姜对大鼠胃粘膜细胞的保护作用  1.1.1生姜对0.6N盐酸所产生的胃粘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实验大鼠分为①对照组②生姜组和③消炎痛加生姜组。首先,③组用消炎痛(5mg/kg,生理盐水临用时配制)ig,①、②组ig等量的生理盐水。2h后②③组ig给于1ml10%的生姜煎剂,①组ig同量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与生姜煎剂的pH均为6·0)。15分钟后,3组动物分别ig1ml0.6N盐酸,l小时处死动物,测量每个胃粘膜的损伤数量即总长度(mm,因胃损伤呈细条状)及严重性(分0-4级)。结果:对照组(n=9),胃粘膜损伤数量为71.22±13.33(均值±标准误,下同)损伤的严重性为2.11±0.42,生姜组(n=8):分别为23.75±8.39和0.83±0.30;消炎痛加生姜组(n=6):分别为106.60±11·56和2·83±0.30。无论损伤的数量或严重性,生姜组与对照组相比均相差显著P<0.05。  1.1.2生姜对应激性刺激所致胃损伤的作用将大鼠分为3组,即①对照组、②生姜组和③消炎痛加生姜组。用棉绳将动物四肢捆绑在铁丝网上,放入20℃冷水池中,水面平剑突处。③组动物于束缚水浸之前2小时给消炎痛(5mg/kg,ig),①②组ig等量的生理盐水。②、③组动物在放入冷水之前和放入冷水后3、6小时,分别ig2ml10%生姜煎剂,1、组ig等量的生理盐水,9h后处死动物,测量每个胃粘膜损伤的数量及严重性。结果:对照组(n=6):损伤的数量为17·16±3.20,损伤的严重性为4.00±0.00;生姜组(n=8):分别为7.37±2.67和2.75.49;消炎痛加生姜组(n=6):分别为37.49±6.96。生姜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  1.1.3生姜对幽门结扎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为观察生姜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胃酸分泌有关,将大鼠在乙醚麻醉下,剖腹结扎幽门,然后缝合腹壁,ig2mll0%生姜煎剂(生姜组)或生理盐水(对照组),4小时后将动物处死,剖腹结扎贲门,将胃取出,在胃大弯靠近幽门处剪一小口,将胃液收集刻在度离心管内。测定4h的胃液及总酸度,计算总酸排出量。结果表明,10%的生姜煎剂2mlig可刺激幽门结扎大鼠胃液的分泌,其胃液的总酸度和总酸排出量均比对照大鼠显著增加(P<0.05)。  根据上述3种实验表明,po10%生姜煎剂可显著降低0.6N盐酸和束缚水浸所致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其保护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生姜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具有细胞保护作用的内源性PG所致。在使用消炎痛阻断胃内源性PG合成后,生姜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即消失。10%的生姜煎剂还可刺激胃酸的分泌,可能是通过不依赖PG的机理,生姜的上述两种作用表面上看来似乎相矛盾,但实质上是统一的;刺激胃液分泌以促进消化机能、同时又保护胃粘膜免受胃酸的作用。可能由于合成的PG量较少,或合成对胃分泌无抑制作用的PG,所以未能显示PG对胃分泌的抑制作用,而仅产生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因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所需的PG的量远小于其抑制胃分泌所需的量。  1.2生姜抗盐酸-乙醇性胃溃疡作用动物给予生姜丙酮提取物1000mg/kg,可出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抑制率为97.5%,有显著意义。将丙酮提取物进一步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姜烯,po给予姜烯25.50mg/kg,即可出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80·3%、98.7%,有统计学意义。经十二指肠给予姜烯25、50mg/kg,对幽门结扎性溃疡未发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在水浸拘束应激试验中经po给予姜烯25、50mg/kg,也未发现胃粘膜损伤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生姜是治疗盐酸-乙醇性溃疡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姜烯,具有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  1.3生姜对酶类作用的影响生姜对胰酶、2种淀粉酶表现出强大的阻碍作用。胰酶对淀粉、蛋白和脂肪有较强的消化力,而生姜可严重破坏胰酶中的淀粉酶,使胰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显著下降。生姜还可抑制淀粉酶中B淀粉酶,阻碍淀粉糖化。  1. 4生姜对肝损害的保护作用   1.4.1对大鼠四氯化碳肝损害的影响取体重100-145g健康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肝损伤对照组和实验治疗1、2组。后3组动物于实验dl用15%四氯化碳茶油0.2ml/100gig1次,24小时后,正常对照组和肝损害对照组用1%吐温一80生理盐水ig;实验治疗1、2组分别用生姜精油0.32ml/kg;0.4ml/kgig,每日1次连续2日,于末次给药后16小时,动物空腹时断头取血,分离血清,测谷丙转氨酶(SGPT)含量。结果表明,四氯化碳中毒24小时后开始用生姜精油治疗,仅用药2d已能使受损肝细胞加速恢复,表现在能降低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血清SGPT值。提示其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1.4.2对小鼠四氯化碳肝损害的影响用生姜精油,ig0.5mg/(kg·d)连续5d,然后于d5下午ip给0.1%四氯化碳茶油10mg/kg。16h后,空腹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SGPT值。结果表明,生姜精油对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有预防作用。  1.4.3对小鼠磺溴酞钠(BSP)潴留量的影响取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2、3组分别为肝损害对照组及生姜精油组。实验d1、d2,第1、2组用0.1%吐温一80生理盐水10ml/kgig;第3组用生姜精油0.25ml/kgig。各组均每日给药两次。D3上午,各组仍按上述剂量给药1次。D3下午,第1组仍按前述给药,2、3组用0.1?l4姜油10ml/kgip。于次日上午各组小鼠均ivBSP200mg/kg。20分钟后,摘除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取0.1ml血清加0.1NHCl5ml,于520nm波长处比色,然后加2NNaOH一滴,再比色。以前后两次吸收度读数差值(OD?)代表BSP潴留量。结果表明,小鼠因CCl4中毒致BSP潴留量明显升高。生姜精油则能显著降低中毒小鼠的BSP潴留量,此结果进一步证实,给生姜精油组动物之肝损害较轻。  1.4.4生姜蜂蜜封存液对实验损伤性肝脏修复功能的影响取等量市售蜂蜜和新鲜生姜,将鲜姜洗净去皮后捣碎,用双层纱布过滤,取汁与蜂蜜混匀,置于陶瓷罐内密封,埋于地下约1m处,10d后取出备用。实验动物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组和治疗组。于实验dl和d5上午分别给肝损伤组及治疗组sc四氯化碳(0.5ml/100g体重)各一次。以同样剂量和方法  给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从实验ld下午开始给治疗组以姜蜜封存液(0.5ml/100g体重)ig,每日1次,连续7日,以同法用普通水给肝损伤组和正常对照组ig。于实验8d取其眼血,测定血清转氨酶,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治疗组与肝损伤组相比SGOT的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的肝小叶结构损伤程度较轻。另外姜蜜封存液对大鼠以60%乙醇所致实验性肝操作亦有保护作用。  1.4.5生姜的利胆作用取Wistar大鼠(体重约250g),先用乙醚麻醉后再用乌拉坦麻醉,剖腹,用聚乙烯插管插进总胆管,每只大鼠保持l小时,使之稳定30分钟后从十二指肠给药。别于给药后0.5,1、1.5、2、3、4、5小时,测定胆法分泌的体积。结果生姜的丙酮提取液在给药后3小时呈现显著的利胆作用,而水提液无效。6-姜酚在给药后30-60分钟可使胆汁分泌显著增加(类似于对比的参考药物脱氢胆酸钠的作用),在给药4小时后仍很明显,10-姜酚也呈现利胆作用,虽作用较弱,但仍有显著性。  2.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大鼠iv姜烯酚500ug/kg后观测到,血压一过性降低后上升,以后又持续下降的三相性作用。一过性降压作用能为切断迷走神经所抑制。心电图所见,姜烯酚对刺激传导系统的传导有阻滞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姜烯酚的降压作用部分相关。姜烯酚的升压作用不可能因迷走神经切断及特拉唑啉、利血平(5mg/kg,20小时)前处理及肾血管结扎而完全消失。若向脑池及脑室中给于姜烯酚(1-10ug/kg),则见血压逐渐上升;在后肢血管床灌流实验中,姜烯酚的升压作用可能与中枢及末梢部分相关。另外在后肢血管灌流实验中,亦有引起全身血压上升的,因此采用iv内给药研究姜烯酚(l-10ug/kg)的作用时,有的见升压作用,有的见降压作用,这种升压作用能为特拉唑啉所抑制,降压作用能为切断迷走神经所抑制。这些结果表明,姜烯酚具有兴奋迷走神经及抑制心脏引起的降压作用、末梢血管收缩作用、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等部分地参与而引起升压作用。正常人口嚼生姜1g(不咽下,可使血压上升。其醇提物对血管运动中枢及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对心脏也有直接兴奋作用,还能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  3.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3.1对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小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系在夜间小鼠活跃时间用YSD-4型药理生理多用仪计数。给药前记录各鼠5分钟内自发活动数。各实验组小鼠分别ip生姜精油0.12、0.19ml/kg,对照组用等容量吐温盐水,于给药后30、60分钟分别测定5分钟内小鼠自发活动数,生姜精油有非常显著的抑制鼠自发活动。  3.2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影响各组小鼠分别ip生姜精油0.12、0.19ml/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给药后30分钟,各组动物再ip戊巴比妥钠25mg/kg,以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时间为睡眠时间指标,生姜精油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  3.3对中枢兴奋药致惊厥作用的影响各组小鼠分别ip生姜精油0.24、0.3ml/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30分钟后,各组再分别ip戊四氮100mg/kg,印防己毒7.5mg/kg,士的宁1.5mg/kg,记录120min内的惊厥数和死亡数。结果见表18。生姜精油能明显对抗戊四氮惊厥,但对印防己毒素和士的宁的惊厥无对抗作用。  2. 4镇痛作用   3.4.1扭体法各组小鼠分别ig生姜精油0.3mg/kg、度冷丁40mg/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给药后30分钟各组小鼠均ip0.3%醋酸0.2ml/只,同时记录20分钟内的扭体反应次数。结果见表19,具显著镇痛作用,但较度冷丁40mg/kg为弱。  3.4.2热板法小鼠30只,分3组,于恒温55±0.1℃条件下,以小鼠舔后足为痛反应指标,给药前测痛阀2次,每次间隔5分钟,以其均值>3S<60s者供实验用。各组小鼠分别ig生姜精油0.4ml/kg、度冷丁40mg/kg和等容量吐温盐水。给药后30、60、90、120分钟各测1次痛阀,若60s无痛反应者按60s计算。结果见表20,生姜精油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3.5对酵母致热大鼠体温的影响实验仿啤酒酵母混悬液法。大鼠24只随饥分为3组,将鲜啤酒酵母用生理盐水配成20%混悬液,按2ml/100g量sc,于注射5小时后测发热肛温,再分别按表20给药,以后每隔1小时测肛温1次,共测5次。给生姜精油0.375ml/kglh后即开始有解热作用,持续5小时。  4.干姜及其提取物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的影响   4.1对小鼠胸腺重量的影响幼年小鼠体重10-12g,随机分为四组,除氢化考的松sc给药外,其余均为ig给药,每日1次,连续7dd8处死,摘取胸腺,用扭力天平称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进行t测验,结果干姜在4.0g/kg时能显著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仅为对照组的50.7%P<0.01。  4.2对大鼠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干姜和干姜提取物对幼年大鼠100-120g)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有明显降低的作用。  5.干姜对缺氧和受寒小鼠的影响干姜用沸程30-60℃石油醚提取2次,每次冷浸3d,回收石油醚,得黄褐色油状干姜石油醚提取物(简称干姜醚提物)。药渣中开水煮沸0.5小时,共2次,得1ml含1g生药的干姜水提物。  5.1对小鼠常压密闭缺氧耐受力的影响小鼠60只,体重220±2.5g,分为6组,分别ig干姜醚提物和对照溶液后1小时,单个放入容量为145ml的广口瓶内,测定瓶内氧含量从21%降至l5%、10%和17%所需时间(即耗氧速度)、存活时间及死亡时瓶内残存的氧含量,干姜醚提物能减慢整体小鼠的耗氧速度,延长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5.2对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程的影响小鼠60只,体重19.2±2.4g,分6组,分别ig干姜提取物和对照溶液后1小时,自颈部剪下脑袋,立即记录断头小鼠张口动作持续时间,干姜醚提物能显著延长张口动作持续时间。  5.3对亚硝酸钠(NaNO2)中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小鼠体重22·6±2.0g,分6组,分别ig干姜提取物和对照浴液后1小时,NaNO2800mg/kg,并立即记录存活时间,结果醚提物剂量为1.5ml/kg、3.0ml/kg和水提物剂量为10-20g/kg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不能延长存活时间。  5.4对受寒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小鼠72只,体重19.5±1.3g,分6组,禁食禁水24小时后,分别ig干姜提取物和对照溶液后0.5小时,分装在铁皮小盒内,每盒6只,并将铁皮盒放入18--20℃冰箱内,每上时观察1次,取出死鼠,并合并成每盒6只左右,观察到小鼠全部死亡为止,结果干姜醚提物和水提取物均不能延长受寒小鼠的存活时间。  6对血小板凝集作用的影响  6.1对于ADP(10umol/L诱导的兔的血小板凝集,6-姜醇仅在高浓度下才呈轻度抑制作用。但对花生四烯酸(160umol/L)诱发的血小板凝集,6-姜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强于消炎痛对照品,其IC50值,6-姜醇为2.2umol/L,消炎痛为4.3umol/L,另外6-姜醇对胺原诱发的血小板凝集也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24umol/L,比对花生四烯酸的效果弱1/10左右。  6.2姜水提物的抗聚集作用姜水提物对于血小板中标记AA的代谢作用影响的研究表明,TXB2及PGs显著减少。姜水提物能降低PG-内过氧化物的形成。姜水提物存在下TX和PGs减少是随剂量而定。同时还发现大鼠主动脉中标记AA合成6-酮-PGF1a的形成因姜水提物的存在而减少。水提物还能减低大鼠肺匀浆中标记AA生成TXB2和6-酮-PGF1a的量。姜水提物能强烈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甚至用最小容量的水提物也能消除由AA诱导的聚集作用。姜水提物又能轻度抑制PG12的合成。  6.3对PGI2产生能力的影响用ADP诱发兔血小板凝集为指标,研究了6-姜醇对大鼠大动脉片的PGI2产生的影响。温孵大动脉片的液体对用ADP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把6一姜醇(36、360umol/L)与动脉片同时温孵,则ADP引起血小板凝集与仅温孵大动脉片的液体所得到的反应相比呈明显的促进作用,其结果随浓度而异。另外,把阿斯匹林(560umol/L)与动脉片进行温孵的液体也能促进ADP诱发血小板凝集的反应,比仅温孵大动脉片的培养液体反应更为显著。  7.对PG生物合成的影响  CollierHOJ等报道,含有酚羟基的一些具刺激性的药物,有刺激PG合成酶的作用。体外试验表明,姜油酮(Zingerone)对PG生物合成的刺激作用,以PGE2作检测标准计算,其SC50±se的浓度为0.041±0.002mmol/L,最大有效浓度为0.52mmol/L。  8.抗炎作用  8.1生姜精油0.25-0.4mlig小鼠,能明显抑制组胺和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和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抑制肉芽组织增生,减轻幼年大鼠胸腺重量,并能使肾上腺重量增加,具有抑制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  8.2对环脂氧合酶系统的影响 6-姜醇(3.6-360umol/L)对环脂氧合酶的活性呈现浓度依赖性地抑制。6一姜醇对TXB2的产生也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对照品消炎痛(28-280umol/L)也对环氧合酶及TXB2的产生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6-姜醇对大鼠大动脉微粒体环氧合酶及6-酮-PGF,a也样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和消炎痛相比,消炎痛为1时6-姜醇则为0.38。6-姜醇在0.3-100umol/L浓度下对5-脂氧合酶亦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6±0.6umol/L。结果表明6-姜醇不仅对炎症,而且对变态反应亦可能有效。  9.抗菌、抗原虫作用生姜的水浸出剂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癣菌及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生姜有防止血吸虫卵孵化作用,特别是提取物中含有酮性成分时作用更强,用姜粉及姜水提物的片剂或姜酮类成分的片剂给于血吸虫病患儿,可使虫卵计数下降,表明对体血吸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10.其它作用生姜中含的姜醇可使神经末梢某些活性物质释放,如使神经元释放出P物质,生长抑素、肠促酶肽、血管活性肠肽等。用大鼠小肠还流法对磺胺脒的吸收促进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水提物有显著的吸收促进作用,增强其生物利用度。生姜甲醇提取物抗亚油酸氧化作用的IC50(%)为TBAV(Thiobarbituricacidvalue)2.34x10-2,POV(Peroxidevalue)3.04x10-2。六轴子疗顽咳、疼痛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六轴子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又名闹羊花)的果实,于9~10月果实成熟而未裂开时采收,备药用。六轴子苦温有毒,功擅行血止痛,散瘀消肿。朱老经验,对于风寒湿痹,历节疼痛,以及跌打损伤,痈疮疔毒有著效,尤长于定痛,故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有剧痛者,常采用之。此外,又常以之作为镇咳药,曾拟五子定咳汤(天竹子、白苏子各6克,六轴子1克,黄荆子、车前子各10克。此小儿剂量,成人酌增),治疗百日咳及慢性气管炎久咳不已而痰少者,有较显著的疗效太子参配合欢皮,功擅调畅心脉、益气和阴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萱草忘忧,合欢蠲忿”。合欢皮,性味平甘,功擅宁心悦志,解郁安神。《本经》谓能“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盖心为君主之官,心安则五脏自趋安和。太子参,其用介于党参之补、沙参之润之间,其性不温不凉,不壅不滑,确系补气生滓之妙晶。二味相伍,治疗心气不足、肝郁不达的情志病,确有调旰解郁、两和气阴之功,而无“四逆”、“四七”辛香升散、耗气劫阴之弊;疏补两济,平正中庸,实有相须相使、相辅相成之妙。情志、血脉同受心肝两脏所主宰和调节,而心脏疾患的心悸心痛,胸闷乏力等见症,除本脏致病外,恒与木失疏泄攸关,盖气滞则血瘀,心脉失畅,怔忡、惊悸作矣。因此,在治疗心脏疾患时,朱老指出:须注重心肝同治,特别是气机郁结、气阴两耗的冠心病、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病症,心肝同治尤多,用药首选太子参、合欢皮,随症施方,每每应手取效。用此二味,意在益气和阴、舒畅心脉,令心气旷达,木气疏和,则胸痹心痛即可蠲除。(1)胸痹[病案举例1]范×,女,68岁,城镇居民。胸膺作痛,板滞不舒,气短如窒,夜寐欠安,苔薄腻,脉弦代。心电图示:房性早搏,部分未下传,左室肥厚,心肌损害。此气机失畅、心脉痹阻之候,治宜益心气,通心脉,宣痹散结,调气宽胸。予:太子参20克,合欢皮、全瓜蒌、紫丹参各15克,薤白、郁金、降香、苏罗子、火麻仁各10克,炙甘草12克。服药5剂,心气复展,胸痹渐开,胸痛气窒减轻。再服5剂,胸痛消失。[病案举例21吴×,女,50岁,干部。夙有冠心病、乙型肝炎病史。近日胸闷殊甚,神疲乏力,纳谷欠香,舌质衬紫,苔薄腻,脉细。证系久病痰瘀互阻心脉,心气失展,治予调畅心脉、豁痰化瘀:大子参、合欢皮各15克,全瓜蒌20克,三七末2克(分2次冲服),薤白、法半夏、川芎各10克,生山楂12克,甘草5克。加减共服15剂,胸膺宽舒,纳谷知香,体力渐复。[按]上述两例,均有心气不足、胸阳失旷之见症,故均用太子参配合欢皮,以益心气,畅心脉。范案兼见气机失畅,故选苏罗子、降香、郁金调气通络;吴案瘀滞之症明显,故用三七、山楂活血化瘀。此同中之异也。(2)心悸[病案举例]陈×,男,23岁,  工人。心悸怔忡,不能自持,伴有头晕胸闷,舌红苔少。心率每分钟106次,早搏每分钟4次。此症肝失调畅、气阴两亏,法当调畅肝脉、益气养阴:生地、生白芍、合欢皮、太子参、麦冬、玉竹各15克,生牡蛎20克(先煎),功劳叶12克,炙甘草10克。服药5剂,心悸、头晕、胸闷悉减,心率降至每分钟92次,早搏偶见。原方去功劳叶,加珍珠母20克(先煎)继续服用。[按]此证心阴不足,阴不敛阳,故心率增速。方中太子参合炙甘草、麦冬、生地、玉竹,益气养阴;牡蛎潜阳,合欢皮宽胸畅脉,故获效机。(3)眩晕[病案举例]陆×,女,38岁,工人。头晕、心慌、胸闷、喉梗塞,舌偏红,脉细,四末欠温,血压12.0/8.00千帕(90/60毫米汞柱)。证属气机失调、阴阳失燮,  当予益气阴、畅肝木:太子参、黄芪、黄精各15克,合欢皮、丹参各12克,川芎、仙灵脾各10克。甘草6克。加减服用12剂,眩晕止,症悉退。[按]此证舌质偏红,阴虚也;四末欠温,阳不足也。阴阳失调,脑失涵养,此眩晕之由来。方以甘平为主,配合仙灵脾柔润和阳,合欢皮系对胸闷喉塞而设。(4)喘息[病案举例]张×,女,60岁,城镇居民。病始干咳,近日情怀不舒,喘息不平,喉间痰呜,两胁作胀,  口干,苔中剥,脉细弦。经住×医院检查,诊为神经官能症。证为肺气失肃、肝失条达。治宜肺肝兼顾:太子参、杏仁各12克,合欢皮、百合、黄荆子各15克,淮山药20克,麦冬、绿萼梅、炙僵蚕各10克,甘草5克。加减服23剂。喘平症安而愈。(按)证系肝气犯肺而喘逆,方取太子参、合欢皮益气词肝,百合、黄荆子、杏仁肃肺。(5)脏躁[病案举例]邵×,女,35岁,教师。无悲自哭,涕泪交流,举发无常,胸闷太息,每于情绪激动而加重。证乃脏躁,治当和缓心气,解郁柔肝:太子参、朱茯苓各15克,夜吏藤、淮小麦各30克,合欢皮、石菖蒲、仙灵脾各12克,甘草3克,大枣12牧。服12剂后,因他病就诊时云:已2个月未发。[按)脏躁证用甘麦大枣汤为常法,加太子参、合欢皮益气调肝,更为合辙。(6)不寐[病案举例]张×,女,43岁,干部。夜不安寐巳延两月之久。心慌胆怯,虚烦忧郁,头晕善忘,脉细软数,苔薄白。此心气不和、虚热内扰之候.拟除烦降火,舒都安神为治:太子参、合欢皮、柏子仁、酸枣仁各15克.夜交藤、秫米各20克,知母12克,川芎、甘草各6克。加减共服13剂,夜卧安、虚烦宁。[按)太子参配合欢皮,与酸枣仁汤合用,方随症立,疗效自见。药对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三)治疗代谢综合征药对(6)桑枝配桑叶仝小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来源  经验药对。应用  桑叶质轻气寒,轻清发散,长于疏表邪,散风热,凉血润燥,清肝明日;桑枝长于通络道,行津液,利关节,祛风除痹止痛。桑叶以散为主,桑枝以通为要。二药伍用,疏散风热,通利关节,相得益彰。心得  此药对温通经络作用较弱,但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其他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桑叶有降糖、降压作用。乌梅临床配伍妙用乌梅,为梅树未成熟的果实(青梅),经加工蒸制,待变为乌黑色即成,其味酸、涩、性平。入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收敛生津、安蛔驱虫,临床应用范围较广,除药学典籍所述外,更有养阴润肤以止痒、收敛脾精以降糖、和胃生津以增酸之妙用,用之得当,能建奇功。1、养阴润肤以止痒:乌梅不仅能清凉生津,润肤止痒,而且又具有已为现代药理实验所证实的抗过敏之妙用。因此,凡对血虚风燥所致皮肤瘙痒症、瘾疹、顽癣,均可用之。如施今墨创立的过敏煎(乌梅、防风、银柴胡、甘草),就为治疗瘾疹而设。其取乌梅之润肤止痒和抗过敏的双重功效。在临床每用四物汤为主方(重用生地30克),伍入乌梅、蝉衣、白鲜皮、徐长卿等,治疗血虚风燥所致皮肤瘙痒症、瘾疹、顽癣,奏效殊捷。2、收敛脾精以降糖:乌梅味酸而涩,入脾,具有收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效,故可用治糖尿病尿糖不降之症。如《本草求真》谓:“乌梅,酸涩而温,其有类于木瓜,但此入肺则收,入肠则涩……无不因其酸涩收敛之验乎。不似木瓜功专疏泄脾胃筋骨湿热,收敛脾肺耗散之元,而于他症则不及也”。在临床常取乌梅配五味子的酸收之性,一则收敛脾精,二则封固肾关,止漏浊,使水饮不急于下趋,从而达到了治疗糖尿病之目的。3、和胃生津以增酸:根据叶天士“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之说,遵其所创脾胃之疾养胃阴之法,用酸甘化阴之乌梅伍木瓜,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症,从而使津液来复,通降和合,胃得濡养,“萎缩”可望渐复。此宗《内经》所谓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之理也。生熟石膏功效异同生熟石膏功效异同□ 张兴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医院石膏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主要成分含水硫酸钙及有机物、硫化物、铁盐、镁盐、钠盐以及铬、钴锌等微量元素。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该药有生、熟之分。所谓熟石膏就是将生石膏进行锻制而成。生、熟石膏虽为同物,其功效却明显不同,生石膏多作内服,熟石膏主要为外用。现临床使用时,有时生熟不分,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有必要弄清楚生熟石膏的临床应用异同,以确保疗效。现代药理学证实,生石膏煎剂对人体具有较强的退热作用,且作用快,可抑制发热时过度兴奋或机体某些功能亢进,从而调节体温中枢。同时,由于发汗中枢被抑制,故有解热而不发汗的特点,适用于高热患者。生石膏内服,经胃酸作用,一部分成分变为可溶性钙盐被机体吸收,使血清钙浓度增加,而抑制肌肉兴奋性,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起到镇静、解痉、消炎等作用。在血清钙离子的作用下,可促进吞噬细胞成熟,发挥该细胞的作用。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利尿等作用。生石膏味辛、甘,性寒,归胃、肺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热性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等实热证,热邪郁肺之发热、咳嗽气喘,以及胃火上攻之头痛、牙龈肿痛等。如治疗甲型流感、急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的麻杏石甘汤加减、清热解毒软胶囊、金莲清热颗粒等,以及治疗流脑、乙型流脑等的清瘟败毒饮,均重用生石膏,以达到应有的疗效。生石膏经煅制后,其药性已经改变,主要用于收湿敛疮生肌等,为外用之品,一般不作内服。药典也明确指出:“内服用生石膏,外用多为煅石膏。”若将煅石膏代替生石膏应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疗效,甚至还会加重病情。现在药房出售的生、熟石膏均为白色的粉末状,不太好鉴别。简易的区分方法为:取石膏粉末10克,加水约15毫升,搅拌均匀。放置10分钟后,若呈干性黏团块状者是熟石膏,而呈湿性散渣状者,则为生石膏。片姜黄配海桐皮,效专行气活血、通络定痛摘《朱良春用药经验集》:肩关节周围炎属于“痹证”的范畴,多见于中年以后的患者,故有“五十肩”之称。由于此际气血渐衰、肝肾浙亏,气血衰则关节失于濡养,肝肾亏则其所合之筋骨松懈,故虽见肩周疼痛,屈伸不便,若依寻常痹证治法,漫投祛风散寒逐湿之刑,往往无效。朱老经验,此病必须以补肝肾、培气血为主,辅以蠲痹通络之品,补中有通,始能开痹闭。扶正常用熟地、当归、桂枝、鹿角胶、仙灵脾、黄苠、白术等。开痹常用防风、赤芍、羌活、威灵仙、红花、炒白芥子等祛风、活血、化痰药,尤喜加用姜黄配海桐皮这一“对药”。姜黄,又名片子姜黄,功擅理气散结,古人谓其“兼理血中之气”,“能人手臂止痛”。陈藏器云:“此药辛少苦多,性气过于郁金,破血立通,下气最速,凡一切结气积气,症瘕瘀血痈疽,并皆有效,以其气血皆理也。”  (转引自《本草求真》)是以严用和《济生方》蠲痹汤、孙一奎治臂背痛方皆用之。饶有兴味的是,严氏蠲痹汤中有黄芪、当归益气养血,孙氏治臂背痛方中有白术补脾扶正,是皆宣痹不忘扶正之意。姜黄横行肢节,行气活血,蠲痹通络,是治疗肩臂痹痛之要药。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达病所,疔伤折,有止痛、消肿、散瘀之功,古方用以治百节拘挛、跌仆伤折。据朱老多年经验,姜黄与海桐皮同用,其效益显,虽二者皆耗气耗血,但用于大队养肝肾、补气血药中,即无此弊。如上述常用的配伍方法,补中有通,主次分明,契合此病病机,故屡用屡验。如能配合针灸、推拿,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病案举例]宣×,  男,56岁,工人。近数月来肩臂酸楚,其势逐步加剧,不能高举、后伸;夜卧时难于左侧睡,否则即疼痛加剧。苔薄,脉细。此肝肾、气血亏损,经脉痹闭不利之证。治宜养肝肾、益气血、通络脉:熟地黄、炙黄芪、海桐皮各15克,片姜黄、当归各12克,桂枝、甘草各6克,红花、赤芍各10克。5剂。药后左肩臂酸楚疼痛显减,已能高举后伸,嘱其以原方继服5剂巩固之,并适当锻炼,慎避风寒。山茱萸的应用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二经,是临床常用中药,具有以下功效:补虚固脱近代医家张锡纯云:“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以萸肉第一”。山茱萸善补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其善治阴阳两虚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临症常以山茱萸50~100克煎浓汤服。滋阴敛汗肝为厥阴,其虚极之时,可见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或又热又汗之危候。因肝胆相为表里,厥阴肝经之忽热忽汗之症,尤如少阳胆经之寒热往来之候,治疗需补肝滋阴以除寒热。《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主寒热,其实为肝经虚极之寒热,因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故用于肝经虚极、元气欲脱之寒热往来、大汗淋漓之症有效。补肝舒肝《内经》云:“过怒则伤肝”,肝藏血、主筋。肝伤,气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胆中藏相火,肝虚则疏泄失职,相火难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痛。治疗宜补肝舒肝并举,补血活血同施。《神农本草经》云:“山茱萸主温中,逐寒湿痹。”山茱萸不仅能补肝,且能舒肝通利气血,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虚所致腿痛,有补肝行痹之功。收敛固涩山茱萸具有收敛之功,又兼开通之力,可补肺络及胃中血络,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气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虚火旺损伤胃络之吐血患者,临床常用山茱萸加龙骨、牡蛎,或加三七粉冲服,常可起到意外之疗效。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用药经验
简明中医方剂学 5
理气药:橘皮(陈皮)
26逍遥散
逍遥丸如何让女人逍遥自在远离妇科病
李可细说头痛的诊治+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