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胆汤

1. 温胆汤与痰饮

传统理论认为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类

型,中医学对“ 痰'的认识主要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形成病因包括外感六淫,或七情六淫,或饮食不节,或肺、脾、肾、肝及三焦的功能失调等凡是能引起津液代谢的致病因素。

外伤感染后脓性分泌物应属于痰,但言其与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似乎牵强。所以有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形之痰饮皆为水液代谢障碍所引起值得商榷。无形之痰饮也不一定全因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痰饮本意有水液,但到了后来有很多推测在里面,许多并不和水液代谢有关。一方面强调有无形之痰饮,另一方面强调痰饮是病理产物,这两者似乎有些矛盾。因以唯物主义观点讲,产物肯定有形。其实我们可以推测,之所以说痰饮是一种病理产物,就是强调痰饮是病态表现,而且还强调痰对人体有后续的不良影响,至于痰饮到底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以什么形式存在则往往不能确定。用“ 水液代谢障碍’ ’ 、“ 病理’ ’ “ 产物'等现代语言表述的痰证概念,有些让人费解,不利于大家对中医痰饮病的学习和理解。

痰饮的特点有: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而变化多

端等。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另外一种形式对痰饮病的定义,即具有气血阻滞、水液代谢异常、心神蒙蔽、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病症往往为痰证。如果这些特点都具有,这肯定是标准的痰饮证,如果这些特点不全部出现,也有些是痰饮病,如有时仅仅根据昏迷或病症变化多端就判断为痰饮证。

综上分析,痰饮出现表示人体处于不正常状态,水液代谢异常对于判断痰饮病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但临床上往往根据患者是否有气血阻滞、水液代谢异常、心神蒙蔽、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等特点,来判断其是否患痰饮病。

温胆汤可以治疗许多截然对立的症状或疾病,如便秘与腹泻、苔滑与苔燥、体胖与

体瘦、苔腻与苔薄等。这些看似矛盾的病症为何用温胆汤均可以治疗呢?最常见医家以温胆汤擅长治疗痰饮病来解释。

《金匮要略》言“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一,这是治疗广义痰饮病的总原则。温药和之,即是振奋脾胃阳气,使阳旺饮消,在温补的同时,佐以调理气机,使邪有去路。这种治疗方法,当以调补为主、祛邪为辅,治病求本,以振奋脾胃运化机能为主要目标,药性比较柔和。

既然温胆汤为治疗痰饮病最有代表性的方剂之一,理应符合“ 温药和之'的立方原

则。从其方药上分析,也正可理气和胃,温运中阳。此方治疗痰饮,多靠脾胃运化,不像直接用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等利水。痰饮病,大抵可分为津液无以化生,或体内津液分布不均两种类型。温胆汤治疗痰饮病之津液无以化生,则可以促进脾胃运化,继而津液生成输布;治疗痰饮病之津液分布不均,则运化消除痰饮。所以不可简单地说温胆汤为化痰饮之剂。正因此方能令身体器官机能恢复,所以才产生生物体所具有的双向调节功能,这就是中医往往能够达到某些“ 奇特” 效果的原因,也正体现了治病求本

的中医思维。辩证的讲,矛盾的存在肯定有其道理,我们不应只看到矛盾的每一部分,更应寻找产生矛盾的原因。

需要指出,胃偏向于对饮食的腐熟吸收,脾则涉及到饮食吸收后的再分配甚至机体整体代谢,胃强调有形,脾强调无形。脾主运化不仅仅是针对饮食,其也包括身体自我康复能力,如对有形之痰( 如坏死组织) 的吸收代谢。

①半夏小议

在《集验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部医书中,治疗足少阳经证的方剂中,如《集验》温胆汤、《三因》温胆汤、千里流水汤方与泻胆汤,四方中只有半夏均出现,可推测半夏为温胆汤之君药,是足少阳经药。

《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的加减法中有“ 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的条文,一般解释为,此处木火内郁,进而影响燥热气盛,津气受伤,所以去半夏辛燥,加入人参、瓜蒌根甘苦凉润,以清热生津。另有医家指出血证、口渴、自汗禁用半夏。口渴者、自汗者、血证者真的不能用半夏?

本研究古代医案部分口渴症状占7.6%( 包括口渴、口渴不欲饮) ,这些口渴多出现于呕吐、腹泻、发汗、用下药引起津液丢失的情况下,另外也有因痰饮阻隔津不上承而口渴者。可见如上口渴和自汗之人服用温胆汤,不仅没有副反应,而且症状有所好转。同样在产后血虚及崩漏后血虚,都有用温胆汤治疗者。

《金匮要略》麦门冬汤,由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组成,临床上可以治疗肺胃阴虚、虚气上逆表现出的口渴,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等症状。《伤寒论》竹叶石膏汤,由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半升组成,可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临床上治疗温病、伤寒、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表现出的心胸烦闷,身热多汗,口干喜饮,气逆欲呕,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等症状。另外,竹叶石膏汤有时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口渴属胃热阴伤者。《金匮要略》温经汤,由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芍药二两、川芎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牡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组成,可以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表现出的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等症状。可见,口渴、汗出、血证均有用半夏者。且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半夏用量达半升或一升,可谓量大。这一点其实古代医家早有分析。李世珍在《本草纲目· 草部第十

七卷》中讲:“ 世俗皆以南星、半夏为性燥,误矣。湿去则土燥,痰涎不生,非二物之性燥也。古方治咽痛喉痹,吐血下血,多用二物,非禁剂也。汪昂在《医方集解· 润燥之剂第十三》中言:“ 半夏亦脾胃药,能燥能润,以能行水故燥,以味辛故润也;仲景治咽痛不眠,皆屡用之,今人率以为燥而疑之,则误矣。

半夏为温性无疑,《伤寒论》为中医之经典,且诸家多次提及,不可不重视。但具体如何运用半夏,一要看病情,如湿热或暑湿之口渴,或痰饮气滞津不上承之口渴,当可以用半夏调理气机、化痰饮,从而改善口渴症状;二要看用药配伍,热性口渴可以加竹叶、黄连、栀子、石膏等,胃阴不足可以加粳米、麦门冬等,气阴两虚可以用人参、五味子等,血虚加当归、芍药、川芎等。上面举的三首方剂半夏用量虽大,但组方中麦门冬量更大,且有其他药物相伍,值得学习。综上,如果不重视前人有关半夏禁忌的提示,临床上可能会出现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半夏。医学的发展需要我们的研究更加细致、更加精确,这不是简单的提示或总结能代替的。

关于半夏的制法。生半夏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误食生半夏引起中毒者,表现

症状主要为口腔和咽喉部粘膜的烧灼感、恶心等胃部不适、胸前压迫感。这些症状轻可以自己恢复,如果重可以服用生姜。从临床上看,如煎煮达到一定时间,不会发生此副反应。在处方中选用生半夏,用量l O ~40g之间,水沸后只要文火再煎30分钟,未见有不良反应者。

半夏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没有交代制法。《外台秘要》中交代半夏要洗,当为水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交代要“ 汤洗‘’,目的是去滑。从上面可以看到,温胆汤中半夏最初都用生半夏,不必炮制。《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数十首汤剂中含有半夏,治疗疾病较为广泛。其中半夏或者直接入汤剂,或者水洗后入汤剂,表明均为生半夏入药。

半夏的剂量最多达到两升,相当于现代剂量40~500g之间。而这些方剂中有十余首不与姜配伍,可见姜的运用主要还是着眼于辨证治疗,不能用制约半夏毒性所能解释。从反面讲,生半夏入煎剂,是相当安全的。

半夏后逐渐有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清半夏、半夏曲等用法,加工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制约半夏的毒性,二是改变半夏药性和功效。清半夏以燥湿化痰为主;姜半夏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法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竹沥半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半夏曲化湿健脾,消食止泻。客观上讲,半夏的各种制法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方便。 

2. 温胆汤方证的鉴别

如何区别选用功效相近的方剂,对提高疗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对温胆汤类似

方进行简要的鉴别。

小半夏加茯苓汤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由半夏、生姜、茯苓三味药组成,功能和胃止呕,引水下行,可治疗停饮上逆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心悸、眩晕等症。本方较温胆汤来讲,药味少而功效专,主要在于祛邪,临床上单味药用量宜大。

橘皮竹茹汤出自《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组成为橘皮、竹茹、大枣、参、生姜、甘草。本方相较于温胆汤,少半夏、枳壳、茯苓三味药,多一味人参,橘皮、竹茹、生姜、大枣、甘草的用量较大,因此祛除痰饮效稍差,而补益脾胃之力强,可治疗呃逆证属胃虚有热者,症见呃逆有声,虚烦不安,手足心热,脉虚数,舌红少津,口干,气虚乏力等。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小柴胡汤治疗的病症也十分广泛。在医家运用温胆汤经验时,发现在治疗胆痛、呕吐、汗吐下后发热或寒热往来时,常会有小柴胡汤方证与温胆汤证的鉴别。小柴胡汤方中柴胡为少阳经之正药,配合黄芩,善于发散外邪,配合人参而更加适合于体虚之发热、呕吐,处方整体以和解少阳为主,和中有补。温胆汤发散外邪之力差,而理气化痰安神之效优,整体以调和胆胃为主,补泻兼施。临床应根据有无外邪、津液虚损程度、痰湿状态、气机差异、病变脏腑等情况进行鉴别。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由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组

成。治疗虚烦、发热、多汗时,容易发生竹叶石膏汤证与温胆汤证的鉴别。 竹叶石膏汤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门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

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功效为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本方适用于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表现为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或虚烦不寐,舌红苔少,脉虚数。而温胆汤治疗精神症状突出,特别是胆虚者,理气化痰效佳,治疗偏实证。

二陈汤出自《大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原方在煎药

时加入生姜和乌梅)。本方为燥湿化痰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呕恶、痰多色白易咯、舌苔白腻、脉滑为辨证要点。相对于温胆汤,少枳壳、竹茹、生姜、大枣,其理气、清热、通便、除烦功效稍差,临床上可以根据病情进行调整。而温胆汤更适于气实痰搏者。

六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人参、白

术、大枣、生姜。相对于温胆汤,此方少枳实、竹茹,而多人参、白术,益气健脾之力强,而理气清热之效差,因此适合于脾胃气虚、虚寒、兼痰湿证者,表现为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色白、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腻、脉虚等。

黄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即温胆汤去大枣加黄连而成,适合于温胆汤证有热

象,表现出痰黄粘稠、身热、心烦、口干、口苦、舌红、苔黄、小便黄、大便粘滞或干结、脉滑数等症状者。

十味温胆汤出自《医世得效方》卷八,由半夏、枳实、陈皮、白茯苓、酸枣仁( 微

炒) 、大远志( 去心,甘草水煮,姜汁炒) 、北五味子、熟地黄( 切,酒炒) 、条参、粉草、生姜、大枣组成,为温胆汤去竹茹加熟地、酸枣仁、远志、人参、五味子而成,本方益气养心、安神益智之效增强,适合于虚多邪少、神志不宁者,可用于伤寒触惊发狂而经清肝胆泻痰火后者,也更适于治疗体虚之人的梦遗、四肢浮肿、自汗等症状。

参胡温胆汤出自《伤寒全生集》卷四,由人参、茯苓、柴胡、橘红、枳实、半夏、

甘草、生姜、大枣组成,为温胆汤去陈皮、竹茹,加人参、柴胡而成。本方更适于伤寒少阳证,可治疗伤寒过经不解,虚烦不得眠者,擅长治疗体虚或汗吐下过甚而引起的虚呕或痞闷。

竹茹温胆汤出自《扶寿精方》,由柴胡、枳实、半夏、竹茹、陈皮、茯苓、桔梗、香附、甘草、人参、麦门冬、黄连、生姜、大枣组成,为温胆汤加柴胡、桔梗、香附、人参、麦门冬、黄连而成,本方清热散邪、调理气机的功效明显加强,适用于伤寒日数过多、其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悸恍惚、烦躁多痰、不眠者。

加减温胆汤出自《万病回春》卷二,由茯神、半夏、陈皮、枳实、当归、酸枣仁、

山栀、竹茹、人参、白术、麦门冬、朱砂、黄连、竹沥、甘草、生姜、大枣、乌梅组成,为温胆汤加当归、酸枣仁、山栀子、人参、白术、麦门冬、朱砂、黄连、竹沥、乌梅,本方清热化痰、安神定志、益气养血的作用明显加强,适合治疗精神症状突出的病症,可表现出痰躁( 痰火作热烦躁) 、痰话( 痰火作热惊惕不安、错语失神) 、惊惕失志、神不守 舍等症状。

涤痰汤出自《奇效良方》,由茯苓、人参、甘草、橘红、胆南星、半夏、竹茹、枳实、石菖蒲、生姜组成,为温胆汤去陈皮、大枣,加人参、石菖蒲、胆南星而成,本方涤痰开窍作用加强,适合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语而兼有气弱脾虚者。

蒿芩清胆汤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由青蒿、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

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组成,为温胆汤去生姜、大枣,加青蒿脑、黄芩、滑石、青黛而成,此方清胆利湿化痰之效加强,适合用于少阳热盛、痰湿内阻之证,症见寒热往来、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胸胁胀痛、舌红苔腻、脉濡数或弦数等。

清心温胆汤出自《古今医鉴》卷七,由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白术、石

菖蒲、姜黄连、白芍、当归、香附、麦门冬、川芎、人参、远志、甘草、生姜组成,为温胆汤去枳实、大枣,加白术、石菖蒲、黄连、白芍、当归、香附、麦门冬、川芎、人参、远志而成,本方药味较多而补益作用增强,功效为平肝解郁、清火化痰、益心生血,按照古代经验可以治疗多种痫证。 


剂量 

①小剂量处方:半夏l O g,竹茹6g,陈皮l O g,枳实10g( 枳壳6g) ,茯苓15g,甘草3g,生姜3g,红枣l O g。

②中等剂量处方:半夏15g,竹茹10g,陈皮15g,枳实15g( 枳壳12g) ,茯苓15g,甘草6g,生姜6g,红枣15g。

③大剂量处方:半夏20g,竹茹15g,陈皮20g,枳实30g( 枳壳30g) ,茯苓20g,甘草6g,生姜10g,红枣20g。

古代重视服药细节,认为最宜食前服用或食远服用温胆汤,而且是温服。空腹服用,也许是因药液能直接作用于胃肠表面,更有针对性,调节胃肠微环境,提高其功能。温服汤药可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另可推动其在体内吸收运化。除此另外,脾胃虚弱之人服用药汤不宜太多,可煎浓或多分几次服用。 


(1)温胆汤组成之药多平和,如果病症较重,应加大相应药物药量,或要适当加味,或选用其他方药。如火热邪盛宜凉,加石膏、黄芩、黄连、栀子、黄柏之类药物。如真阴内夺引起的失眠、惊恐,理应味厚固阴、甘缓和阳、息内风,不可单用温胆汤。

(2)外感后有外邪,一般当先祛除外邪,用麻黄、桂枝、紫苏、柴胡、葛根之类。如果邪不太盛,而失眠、惊恐、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可用温胆汤合用疏散外邪之药,里外同治。

(3)半夏可以根据情况选用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等,如果选用生半夏煎煮时间不宜太短。如果出现口腔及咽喉部粘膜的烧灼感和麻辣感,胃部不适、恶心及胸前压迫感等症状,可以服用生姜煎剂或生姜捣汁服用。

(4)关于枳实,脾胃极虚者一般不用此药,以防破气。大便利者,一般也不用。胃肠虚寒而腹泻者,更不能用。但临床情况比较复杂,如有热结旁流者,虽承气汤尤可用,所以热利有时可用枳壳或枳实。脾胃极虚但是肠胃存有形之积滞,也可应据情况果断选用,此时当注意药物配伍,或有形之积滞消除后立即转方。根据经验,有些患者,服用温胆汤后大便可能变稀或不成形,且次数增多,以服药第l 剂后最为常见,通常3~7剂后其大便可恢复正常。此反应是一种正常反应,有利于畅通气机和祛除痰湿病邪。有此反应的患者多感觉到气机畅通、舒服,舌苔也明显变薄。大便溏稀、次数增多是诸药协同作 用的结果,但枳实是主要原因。减少枳实用量或不用,该反应则明显减少。如果有必要可以用少量枳壳代替枳实,或干脆不用。

(5)有些患者药后会觉得胃脘或胸腹部气机走窜、胀闷、疼痛,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之后胃部较前顺畅,原有不适症状减轻。大多数患者开始的第1~3剂反应明显,连续服用3~7剂之后,症状可自行缓解。如果反应强烈,可以减少枳实、陈皮、半夏的量。

(6)有个别患者服用温胆汤后会出现口苦口干,这主要是处方中理气化痰药温燥伤津所致,如果是痰湿中阻,津液不能上承所致,一般不须处理,连服l ~3剂后,痰湿渐化,津液输布畅通,口干逐渐减轻。个别口干症状严重者,可以少量多次饮温水,以润其口咽,切忌改弦更张,投之大队的滋阴药物,腻滞而助痰湿。对于舌苔腻而干,津液确实受伤者,可在方中加天花粉、淡竹叶、芦根、白茅根等既可生津,又不助湿的药物,或以天花粉易半夏。

1. 温胆汤医案药物加减

(1)病毒性心肌炎:黄连、石菖蒲、太子参、五味子、龙齿、丹参、瓜蒌、远志、苦参、大青叶、蒲公英、黄芪。

(2)抽动.秽语综合征:黄连、胆南星、佛手、菊花、钩藤、龙骨、牡蛎、石菖蒲、远志、栀子、全蝎、大黄。

(3)中风:大黄、桃仁、红花、地龙、蜈蚣、僵蚕、胆南星、茺蔚子、丹参、鸡血藤、水蛭、石菖蒲、郁金、天麻、天竺黄、黄柏、橘红、川芎。

(4)出血性中风:黄连、石菖蒲、胆南星、天竺黄、生大黄、钩藤、夏枯草、羚羊角、郁金。

(5)中风后遗症:川贝母、薏苡仁、钩藤、怀牛膝、黄连、郁金、黄芪、远志、白术、地龙、天竺黄、僵蚕、白茅根、丹参

(6)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黄芩、郁金、五味子、太子参、珍珠母、浮小麦、黄连、川断、代赭石、菊花、枸杞子、龟板、石菖蒲、橘红、龙胆草、葛根,或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7)创伤后应激障碍:黄连、栀子、大黄、芒硝、龙骨、牡蛎、酸枣仁、丹参、石菖蒲、郁金、厚朴、连翘、黄芩、白芍、小麦、大枣、姜。

(8)胆石症:柴胡、郁金、黄芩、鸡内金、金钱草、香附、厚朴、苏梗、白术、神曲

(9)胆汁反流性胃炎:黄连、吴茱萸、蒲公英、连翘、柴胡、厚朴、莱菔子。

(10)发热或低热:荆芥穗、夏枯草、银柴胡、太子参、生姜、青蒿、黄芩、大黄、胆南星、滑石、佩兰、柴胡、芦根、连翘、车前子。

(11)癫痫:全蝎、白僵蚕、黄连、石菖蒲、胆南星、钩藤、川贝、天麻、大黄、磁石、龙骨、生地、远志、郁金、牡蛎。

(12)多汗症:黄连、酸枣仁、浮小麦、泽泻、连翘、山楂、六曲、牡蛎、黄柏、滑石、麻黄根、黄芩、苏叶、杏仁、厚朴、龙胆草,或合玉屏风散。

(13)呃逆:厚朴、代赭石、郁金、姜、枣、香橼、佛手、白芍、瓜蒌、枇杷叶、黄连、焦三仙、旋覆花、柿蒂、丁香。

(14)儿童恐怖症:竹叶、酸枣仁:黄连。

(15)耳鸣:黄连、远志、石菖蒲、郁金、磁石、胆南星、焦三仙、龙骨、天麻、钩藤、蝉衣。

(16)房性早搏:麦门冬、五味子、丹参、党参、酸枣仁、夜交藤、黄连、黄芩、苦参、柴胡、牡蛎、远志。

(17)肺炎:苏子、莱菔子、薏苡仁、桑白皮、黄芩、苍术,或合麻杏石甘汤。

(18)复发性口腔溃疡或口腔溃疡:胆南星、苍术、薏苡仁、黄连、升麻、通草。

(19)腹泻:桂枝、白术、柴胡、白芍、白头翁、蒲公英。

(20)感冒:白寇、薏苡仁、砂仁、黄芩、青蒿、麻黄、杏仁、生姜、大枣、桑叶、菊花、薄荷、葛根、秦艽、桔梗、莱菔子、苏叶、胆南星、瓜蒌、桑白皮。

(21)感冒后失音:石菖蒲、蝉蜕、丹参、桔梗、川贝母、麻黄、玄参、附子、细辛、枸杞子。

(22)高血压病:钩藤、郁金、川牛膝、黄芩、瓜蒌皮、石决明、白芍、薤白、天麻、石菖蒲、黄连、茺蔚子、栀子、厚朴、苍术、川楝子、元参、葛根、菊花、龙骨、泽泻。

(23)更年期综合征:黄芩、黄连、柴胡、香附、石菖蒲、合欢皮、浮小麦、天麻、瓜蒌皮、肉桂、丹参、大枣、小麦、郁金。

(24)冠心病:五灵脂、蒲黄、丹参、石菖蒲、瓜蒌、薤白、川芎、琥珀、生姜、麦芽、檀香、山楂、郁金、天花粉、麦门冬、酸枣仁、远志、厚朴、苍术、桂枝、三七、黄连、杏仁、降香、党参、黄芪、当归、红花、胆南星、川贝、豨莶草、五爪龙、栀子、苦参、白

术、水蛭、土鳖虫、生大黄等。

(25)黄疸:茵陈、柴胡、生姜、板蓝根、丹参、栀子。

(26)焦虑症:麦门冬、黄芩、黄连、龙骨、牡蛎、胆南星、郁金、石菖蒲、酸枣仁、夜交藤、合欢皮、浮小麦。

(27)经期呕吐:黄芩、生姜、黄连、麦门冬、鲜芦根、香附、金铃子。

(28)精神分裂症:郁金、黄连、胆南星、丹皮、远志、琥珀、珍珠母、浮小麦、川贝、石菖蒲、礞石、菊花、白蒺藜、麦门冬、代赭石、酸枣仁、磁石、生铁落、大黄、柴胡、栀子、芒硝、钩藤、白芍、朱砂、天竺黄、知母、藿香、葛根、薏苡仁、夜交藤、香附、竹沥、木香、合欢皮、大枣、小麦、龙骨、牡蛎。

(29)颈椎病:天麻、泽泻、白术、钩藤、栀子、防风、黄芪、川芎、秦艽、当归、葛根、白芍、桃仁。

(30)咳嗽:鸡内金、地龙、麻黄、杏仁、苍术、赤芍、胆南星、桔梗、前胡。

(31)恐惧症:石菖蒲、酸枣仁、麦芽、大枣、远志、竹叶、磁石、黄连、龙骨、牡蛎、胆南星、黄连、龙齿、琥珀。

(32)老年性痴呆:石菖蒲、麦芽、胆南星、远志、郁金、砂仁、党参。

(33)链霉素毒性反应:天麻、钩藤、天竺黄、栀子、泽泻、黄芩、夏枯草、僵蚕、黄芩。

(34)胆囊炎:黄芩、黄连、制大黄、厚朴、柴胡、延胡索、夜交藤。

(35)慢性浅表性胃炎:黄连、枇杷叶、金钱草、瓦楞子、旋覆花、代赭石、栀子、佛手、木香、乌贼骨、白术、郁金、延胡索、川楝子、吴茱萸、芦根、蒲公英、柴胡、瓜蒌、旋覆花、代赭石、北沙参、白芍、石斛、火麻仁、厚朴、砂仁、藿香、莱菔子。

(36)慢性肾功能衰竭:黄连、生姜、焦山楂、焦神曲、苍术、白术、石菖蒲、佩兰、砂仁、桃仁、黄芩、当归、益母草、车前子,或合己椒苈黄丸、生脉饮。

(37)慢性咽炎:桔梗、山豆根、射干、黄连、马勃、柴胡、白芍、合欢皮、生麦芽、郁金、厚朴、枇杷叶、苏叶。

(38)慢性支气管炎:桑白皮、瓜蒌、胆南星、当归、生姜、杏仁、苍术、桔梗、白芥子、黄芩、黄连、苏子、葶苈子、大黄、杏仁、白豆蔻、薏苡仁、麻黄、僵蚕、浙贝母、鱼腥草。

(39)梅尼埃病:石菖蒲、远志、天麻、川芎、白术、苍耳子、泽泻、黄连、橘络、生姜、佩兰、车前子、牛膝、桂枝、代赭石、钩藤、白蒺藜、胆南星、磁石、丹参、酸枣仁、郁金、合欢皮、藿香、丹皮、远志、地龙、夏枯草、大黄、当归、神曲、苍术、升麻、白豆蔻、珍珠母、蔓荆子、菊花、白芍、仙鹤草、石决明、砂仁、旋覆花。

(40)脑梗死或脑血栓形成: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生大黄、石菖蒲、地龙、毛冬青、僵蚕、钩藤、胆南星、黄连、丹参、天竺黄。

(41)脑外伤后综合症:黄连、石菖蒲、郁金、川芎、胆南星、僵蚕、远志、天麻、龙骨、牡蛎、礞石、大黄、酸枣仁。

(42)呕吐:黄连、苏叶、佩兰、生姜、栀子、旋覆花、吴茱萸、香附、郁金、白术、麦门冬

(43)偏头痛:川芎、地龙、菊花、蔓荆子、黄芩、红花、天麻、蜈蚣、白术、钩藤、夜交藤、白芷、天竺黄、胆南星、赤芍、僵蚕、龙胆草、白蒺藜。

(44)妊娠呕吐:苏梗、石斛、麦门冬、黄连、黄芩、枇杷叶、白蒺藜、砂仁、苍术、苏子、伏龙肝、党参、生姜、大枣、香附、菊花、苏叶、柴胡。

(45)神经官能症:远志、酸枣仁、钩藤、石菖蒲、丹参、龙骨、牡蛎、旋覆花、山楂、黄连、麦芽、厚朴、石菖蒲、六一散、酸枣仁、五味子、黄连、合欢皮、夜交藤、柴胡、党参、麦门冬、黄芩、郁金、大黄、小麦、大枣、黄芪。

(46)神经衰弱:黄连、栀子、酸枣仁、夏枯草、秫米、石菖蒲、远志、柴胡、郁金、远志、合欢皮、香附、厚朴、龙齿、柏子仁、百合。

(47)神经性呕吐:旋覆花、代赭石、郁金、莱菔子、香附、白术、酸枣仁、山栀子、黄连、木通。

(48)失眠:百合、麦门冬、生地、酸枣仁、龙胆草、石菖蒲、当归、白芍、夜交藤、黄连、知母、川芎、合欢皮、朱砂、菊花、黄芩、珍珠母、琥珀、龙齿、远志、龙骨、牡蛎、山栀子、柴胡、瓜蒌、香附、郁金、麦芽、连翘、秫米、大黄、朱砂、薤白、山楂、莱菔子、

五味子、夏枯草、羚羊角、柏子仁、钩藤、丹参、肉桂、胆南星、灯芯草、淡竹叶、泽泻、藿香、磁石、莲子心、薏苡仁。

(49)室性早搏:丹参、琥珀、三七、夜交藤、远志、合欢皮、生薏仁、苦参、柴胡、黄芩、桂枝、苏梗、益智仁。

(50)嗜睡症:石菖蒲、川芎、甘松、柴胡、白芍、知母、夜交藤、龙骨、牡蛎、天竺黄、酸枣仁、磁石、郁金、党参、黄连、浮小麦、琥珀、大枣。

(51)糖尿病:葛根、天花粉、知母、佩兰、山药、栀子、莱菔子、黄连、枸杞子、苍术。

(52)特发性水肿:生薏仁、厚朴、大腹皮、冬瓜皮、淫羊藿、白术、益母草、生姜、大枣

(53)头痛:菊花、黄连、天麻、泽泻、僵蚕、川芎、石菖蒲、远志、磁石、蔓荆子、白蒺藜、黄芩、钩藤、桃仁、白芷、栀子、丹参、葛根、潼蒺藜、杏仁、苍术、酸枣仁、代赭石、百合。

(54)胃神经官能症:香附、青皮、佛手、藿香、代赭石、柴胡、郁金、生姜、大枣、川贝、厚朴。

(55)心悸:黄连、夜交藤、龙骨、牡蛎、夏枯草、天竺黄、五灵脂、蒲黄、郁金、石菖蒲、栀子、砂仁。

(56)心脏神经官能症:柴胡、黄芩、小麦、合欢皮、瓜蒌、生地、杏仁、檀香、石菖蒲、黄连、远志、丹参、郁金、党参。

(57)眩晕:瓜蒌、薤白、珍珠母、牡蛎、黄芩、黄连、天麻、苏梗、龙胆草、钩藤、石决明、白芍、制大黄、柴胡、郁金、射干、丹参、当归、肉桂、川芎、蔓荆子、白术、菊花、夏枯草、大黄、泽泻、草决明、藿香、佩兰、石菖蒲、生地、酸枣仁、磁石、苍术、黄芪、

青皮、枸杞子、车前草、白蔻仁、橘红、丹皮、远志、栀子、地龙、刺蒺藜、代赭石、牛膝、天竺黄、荷叶、生姜、白蒺藜、砂仁。

(58)咽异感症:厚朴、苏梗、苏叶、生姜、枇杷叶、贝母、瓜蒌、柴胡、黄芩、香附、黄连、夜交藤、龙齿、远志、石菖蒲、天花粉、大黄。

(59)厌食:鸡内金、山楂、焦三仙、隔山消。

(60)抑郁症:龙骨、牡蛎、浮小麦、柴胡、黄芩、石菖蒲、远志、郁金、大黄、合欢皮、川芎、夜交藤、龙胆草、酸枣仁、代赭石、黄连、川楝子、胆南星、香附、细辛、当归,或合越鞠丸。

(61)癔症:龙骨、牡蛎、钩藤、白僵蚕、五味子、远志、柴胡、郁金、当归、白芍、生地、酸枣仁、柏子仁、香附、浮小麦、大枣、石菖蒲、胆南星、黄连、苏梗、合欢皮、石决明、赤芍、龙齿。

(62)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遗症:天麻、钩藤、僵蚕、黄连、黄芩、珍珠母、远志、柴胡、香附、川芎、浮小麦、大枣。

(63)支气管哮喘:党参、白芥子、苏子、杏仁、莱菔子、葶苈子、地龙、麻黄、代赭石、旋覆花、连翘、黄芩、薄荷、黄连、牛蒡子、瓜蒌、鱼腥草、皂荚、牡荆子、七叶一枝花、 桃仁、红花、桔梗、胆南星、沉香。

2. 温胆汤主治疾病

温胆汤可治疗的病种非常多,综合如下: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失眠症、紧张性头痛、精神分裂症、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外伤后综合征、神经官能症( 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强迫症、躯体化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神经官能症) 、癫痫、血管神经性头痛、一过性脑缺血、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多动症、感冒性眩晕、孤独症、酒精依赖综合征、老年性痴呆、偏头痛、周期性精神病、神经性呕吐、睡行症、癔病、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恐怖症、散发性脑炎、嗜睡症、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急性应激反应、梦魇、男性勃起障碍、帕金森氏病、外展神经性麻痹、习惯性阴部摩擦症、血管性痴呆、夜惊症、眨眼症、重症肌无力、喜笑症、视神经脊髓炎、外伤性头痛、发作性睡病、脑积水、抽动症、不安腿综合征、冷感症、适应障碍等,其中以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癫痫、各种神经官能症最多。

(2)消化系统疾病胆汁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炎( 包括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有H p阳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非糜烂性反流病、酒精性肝病、胆心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口腔溃疡( 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 、胃窦炎( 包括中度萎缩性胃窦炎活动期) 、便秘、胆结石、胆囊炎、十二指肠球炎、多发性胃息肉、腹泻、重症肝炎顽固性呕吐、慢性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黄疸型肝炎( 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胃肠功能紊乱、胃肠型感冒、胃溃疡、结肠不完全梗阻、慢性肠炎、慢性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次全切术后肠粘连等,各种胃炎为多,而其中又以胆汁反流性胃炎最多。

(3)循环系统疾病中风( 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恢复期、中风后呃逆、中风后肺部感染、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中风急性期睡眠障碍、中风先兆症、中风后遗症) 、冠心病( 包括冠心病心绞痛) 、心肌炎( 包括病毒性心肌炎) 、室性早搏、肥胖性高血压病、双侧基底节腔隙样脑梗塞、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关闭不全、心功能代偿期、心房纤颤、风心病、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心肌

梗死、高血压病、窦性心律不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PCI术后、精索静脉曲张、预激综合征,其中以中风、冠心病、各种心律不齐最多。

(4)呼吸系统疾病咽异感症、支气管哮喘、咽炎( 包括慢性咽炎) 、支气管炎( 包括慢 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细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声带息肉、睡眠低通气、感冒、感冒致失音、肺炎(包括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 、鼻息肉、肥厚性鼻炎、副鼻窦炎、急性喉炎、节律性腭咽喉部肌阵挛、渗出性胸膜炎,其中以咽异感症、支气管哮喘、各种支气管炎、各种肺炎较多。

(5)耳和乳突疾病梅尼埃病、耳鸣耳聋、耳廓麻木、突发性耳聋等,绝大多数为梅尼埃病。

(6)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 包括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尿道综合征、性早熟、遗尿、遗精、急性肾功能衰竭、子宫颈糜烂、尿路感染、月经失调、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不育症、不孕症、痛经、习惯性流产,其中以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多。

(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 包括单纯性肥胖症) 、男性乳房发育、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酮症、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8)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骨质增生、关节痛、腰痛、腿痛、颈椎病、关节痛、混合结缔组织病急性期等,病例均较少。

(9)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痤疮、皮炎( 包括神经性皮炎) 、瘙痒症、脱发( 包括局限性脱发)、脓疱疮、色汗症等,病例均较少。

(10)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主要为妊娠呕吐。

(11)损伤、中毒及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有机磷农药中毒( 包括有机磷农药中毒后遗症) 、特发性水肿、链霉素毒性反应、急性鱼胆中毒、头部损伤、腹部挫伤、雷电击伤综合征等,病例均较少。

(12)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生殖器疱疹、败血症、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后遗症、类赫氏反应、淋巴结核等,病例均较少。

(13)肿瘤科疾病主要为肿瘤化疗后呕吐。

(14)眼和附器疾病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近视、青光眼、弱视、眼干综合征、玻璃体混浊、失明等,病例均较少。

症状、体征和临床与实验室所见异常,不可类于他处者,占的比例也较大,说明温

胆汤临床应用的复杂性。


3. 温胆汤的来源和功效

关于温胆汤来源的讨论,主要涉及到四部医书《集验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方》和《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集验方》作者为姚僧垣,生于齐永元元年( 公元499年) ,卒于隋开皇三年( 公元

583年) ,历经南齐、梁、北魏、北周及隋五个朝代。因主要生活于北周,故称其为北周人。其书早佚,但多散载于唐、宋诸方药书之中。

《备急千金要方》为唐朝孙思邈所著,简称《千金方》,又名《千金要方》,成书于652年,其中记载:

胆虚寒

左手关上脉阳虚者,足少阳经也.病苦眩厥痿,足趾不能摇,蹙不能起,僵仆,目

黄,失精琉院,名日胆虚寒也。

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

半夏竹茹枳实( 各二两) 橘皮( 三两) 生姜( 四两) 甘草( 一两)

上六味哎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胆寒,灸三阴交各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一夫.

胆实热

左手关上脉阳实者,足少阳经也.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名日胆实热也。

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泻热,千里流水汤方。

半夏宿姜( 各三两) 黄芩( 一两) 生地黄( 五两) 远志茯苓( 各二两) 米( 一升)

上八味哎咀,以长流水五斗煮秫米,令蟹目沸,扬之千余,澄清,取九升煮药,取 三升半,分三服。

从上可以看到,胆实热证和胆虚寒证并列在一起,均为治疗足少阳经证,从病症和

治疗上都应该相互对照。胆虚寒证左手关上脉为阳虚,而其治疗的症状“ 病苦眩厥痿,足趾不能摇,蹙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为虚证萎证,同时治疗“ 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胆实热证左手关上脉为阳实,治疗症状为“ 病苦腹中气满,饮食不下,咽干头痛,洒洒恶寒,胁痛’’,为太阳少阳两经合病,同时治疗“ 精神不守,为实证。从脉的表现和症状表现上讲,两者从病性上是相对的。

胆实热证中要用千里流水汤泻热,胆虚寒证可以对照分析。

胆虚寒的治疗处方,去掉了黄芩、生地等清热药,加入竹茹和枳壳,可见清热作用明显下降;去掉了远志、米等安神药,可见相比于胆实热证症状要轻;加入枳壳和橘皮,理气作用加强;加入姜枣,而调理脾胃,平和药性。内经中有“ 治痿独取阳明'之述,此处同样强调温运脾胃。

大病后出现虚烦不得眠,这种虚烦当有虚热或阳不入阴。温胆汤能够治疗虚热吗?

能同时治疗虚热或虚寒的两种不同病证吗?这种矛盾的出现,反证了温胆汤药性柔和,寒热不显,重在调理。当然也证明胆虚寒同样也寒热不显。

《外台秘要》为唐朝王焘所撰,为陕西省眉县人,大约生于公元670年,卒于公元

755年。《外台》卷十七记载:病源大病之后,腑脏尚虚,荣卫未和,故生冷热。阴气虚,卫气独行于阳,不入阴,故不得眠.若心烦而不得睡者,心热也.若但虚烦而不得卧者,胆冷也。( 出第三卷

中).《集验》温胆汤,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汤方.生姜四两半夏二两,洗橘皮三两竹茹二两枳实二枚,炙甘草一两,炙右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羊肉、海藻、菘菜、饧.出第五卷中。

此处《集验》温胆汤与上文温胆汤处方相同,治疗均为“ 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在此

治疗病证为胆寒或胆冷,且鉴别病证为心热,所以立方本意肯定要用温性或热性药。《备急千金要方》在《集验方》之后,治疗的病症从“ 胆冷或“ 胆寒变为“ 胆虚寒证,

这当是后世医家根据临床进行的修正,证明胆虚寒并不是真正的寒证。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宋代医家陈言( 字无择,号鹤溪道人) 所著,成书于1174

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八肝胆经虚实寒热证治节记载:泻胆汤治胆实热,反洒洒恶寒,腹中气满,胁下硬,口苦咽干,头疼,不欲食.

半夏三两( 汤洗,去滑)生地黄五两酸枣仁二两半黄芩一两远志( 去心,姜汁合炒)茯苓各二两甘草( 炙) 一两

右判散,长流水一斗,糯米一升,煮蟹眼沸,扬二三干遍,澄清,每用二盏,抄药

四钱,姜七片,煎七分,去滓,不以时服。 

关于温胆汤中“ 温‘’的含义,医家分歧较大。①有从胆性喜温而言者。《医方考》

言:“ 胆,甲木也,为阳中之少阳,其性以温为常候,故日温胆。②有从治疗方药不过于苦寒而言者。《绛雪园古方选注》言:“ 温胆汤,……退热为温,而成不寒不燥之体,非以胆寒而温之也。用二陈专和中焦胃气,复以竹茹清上焦之热,枳实泄下焦之热,治三焦而不及于胆者,以胆为生气所从出,不得以苦寒直伤之也。命之日温,无过泄之戒辞。③有言胆和为胆温,和即温者,而胆和的状态是通过用凉药而达到的。《古今名医方论》:“ 胆为中正之官,清净之腑,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不喜壅郁,盖东方

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三焦平而少阳平,三焦正而少阳正,胆家有不清宁而和者乎?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畏寒而怯,属命门之火衰,当与乙癸同源而治矣。《时方歌括》言:“ 二陈汤为安胃祛痰之剂,加竹茹以清肠上之虚热,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除痰清而胆自宁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若胆家真寒而怯,宜用龙牡桂枝汤加附子之类。'《张氏医通》言:“ 胆之不温,由于胃之不清,停蓄痰涎,沃于清净之府,所以阳气不能条畅而失温和之性。故用二陈之辛温以温阳涤涎,涎聚则脾郁,故加枳实,竹茹以化胃热也。《医方论》言:“ 胆为清净之府,又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温胆者,非因胆寒而与为温之也,正欲其温而不热,

守其清静之故常。方中用二陈、竹茹即是此意。'④有认为温胆即根据胆的性质,以达到其升发的作用者。《谦斋医学讲稿》言:“ 本方以和胃、化痰、清热为目的,亦非肝病 方。因胆附于肝,其性温而主升发之气,肝气郁滞,则胆气不舒,从而不能疏土,出现胸闷、呕恶等症状。胃气愈逆则胆气愈郁,用和降胃气治标,间接使胆气舒展,肝气亦得缓和。所以本方称为温胆,是根据胆的性质,以期达到升发的作用,与温脾、温肾等的温字意义完全不同。'⑤有言温胆即根据胆的性质,以达其春气温和之意。《成方便读》言:“ 此方纯以二陈、竹茹、枳实、生姜和胃豁痰、破气开郁之品,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得其春气温和之意耳。⑥有认为方中部分药物为温,可导痰止呕而言。《医方集解》言:“ 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之所以平甲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

上述六种观点无实质性矛盾,大家均从各自的角度去理解和阐述,都有一定的道理。选方用药应该根据患者病情,不可过于寒凉或温燥,治疗时间不可超出所需疗程,最终是要达到胆和的状态,以发挥其升发温和之作用。

温胆汤原方药性柔和,并无明显寒热。从方药上进行分析:半夏降逆、和胃、止呕、燥湿、化痰、涤饮;竹茹降逆、止呕、化痰、清胃脘之热、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除烦;枳壳破积、泄热、除三焦之痰壅;生姜降逆、和胃、止呕、祛饮、散郁、兼制半夏之毒;茯苓安神、健脾、渗湿,可致中焦之清气;甘草缓逆、益脾、和胃、协调诸药;陈皮理气、消滞、降逆、除涎;大枣调和脾胃;陈皮、半夏、生姜为偏于温,温中阳而涤涎化饮;枳实、竹茹偏于凉,清热理

气,破积开郁。所以本方温凉兼进、补泻兼施、祛邪养正,药性不温不燥,调和为主,有理气化痰,调和胆胃,健脾安神之效,适用于胆胃失和、气郁痰搏、脾不健运所致诸症。

1. 方剂药物统计分析

半夏一般要姜制,如果痰饮多或惊恐甚者加大用量,若口中烦渴者或燥渴去半夏。半夏经常用于体虚或大病后,如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如渴或胃阴虚则可以加入粳米、麦门冬、糯米,如热则可以加石膏、竹叶或加大竹茹量。陈皮药性柔和,和胃化 痰。如果有用枳壳,或患者痰热较重,或肠胃不虚,则可以不用陈皮。一般用生姜而不用干姜,有时用姜汁,重在止呕、祛痰、和胃。如无水饮停滞于胃肠,无呕吐,无 外感,可不用生姜。如虚寒下利,则用干姜代替生姜,可以在处方中加肉桂、附子之类。

方剂中绝大多数用枳实,而少用枳壳,选择用麦麸炒,以柔和药性。枳壳一般不用于有腹泻者。枳壳和陈皮相比,枳壳偏凉,理气清湿热的作用较强,陈皮偏温和胃、燥痰更宜。如无胸闷、腹胀、痰多等气滞痰多之象,可用枳壳,如病症较轻也可用陈皮代替。竹茹性微寒,一般用于胃热呕吐、胸闷、烦躁、痰热咳嗽、惊恐失眠、肝胆湿热、妊娠恶阻、中风痰迷。如果无热象,甚则为寒象,方中可以不用竹茹,如果热象严重、神志昏蒙或痰话者可以加大竹茹用量,甚至用竹沥或天竺黄代替竹茹,可以同时加入黄连、石菖蒲、朱砂等药。大枣一般用于脾胃虚弱或有惊悸之人,并能调和药性。但大枣对治疗痰饮无直接作用,也有医家不太重视用大枣,而用其他补虚安神之药代替。

温胆汤治疗湿热氤氲之病,此时当汗出而热不退,身不大热但有低热,心烦而欲呕 吐,可根据情况加入芦根、石膏、知母、白芍等药,体虚惊悸不寐可加人参或党参、 远志、五味子、酸枣仁。党参益气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五味子生津敛汗,并有安神之功;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熟地滋阴补血;人参益气,可以治疗汗下后惊悸。若因寒犯胃,气郁而呃者,则此方为宜。朱砂治疗惊恐发狂,肝胆湿热。秫米、糯米治疗胃阴虚而不眠。

汗下后不解,呕而痞闷,或虚烦不眠,肉瞤筋惕者,可以用人参、酸枣仁、五味子、熟地。

伤寒迁延,日数多,而热不退,出现呕吐、失眠、多梦、神乱、惊悸、烦躁、痰多, 可加柴胡、黄芩、人参、桔梗、麦门冬、黄连等。口中烦渴,去半夏,加麦冬、五味子、天花粉、知母。

表热未除,加柴胡。里急后重,大便自利者加茯苓、白术、煨干姜,去枳实。表里俱大热者,加石膏、知母,去半夏。烦躁虚惊,加当归、生地、栀子、远志,调朱砂末。

心中颠倒懊憹者,加栀子、乌梅。妊娠恶阻因于胃热,有呕吐、心中烦、喜冷饮者,加麦门冬、芦根、黄芩。小儿口渴、阴冷、吐酸、身热唇红、小便赤者可加黄连、灯心草、麦门冬。痰躁(痰火作热烦躁)、痰话(痰火作热惊惕不安、错语失神),惊惕失志、神不守舍,可加大黄连用量、加朱砂、竹沥、山栀子。小儿或虚人感寒而有痉挛、身振者,不用竹茹等凉药,可以加紫苏、防风;如果热入少阳可以加柴胡,不用竹茹而加黄芩。精神痴呆,悲喜交加、哭笑无常、惊悸失眠、失神可用石菖蒲、远志、竹沥。奔豚可加桂枝。湿热之象,目黄、遗精、浮肿等可加萆薢。精神烦躁、不眠、惊悸等精神症状不管寒热虚实都可加酸枣仁。思虑过多、气滞、抑郁悲观,可以用香附。容易惊恐而有痰涎,可以用钩藤。女性经闭或血虚身振,可以根据情况加当归、川芎、白芍、地黄。痰腻作眩,可以加天麻,可加重半夏用量。痰气火并结于胸腹,胸闷、干呕、吐酸,可用苏子、厚朴、黄芩、黄连。心悸怔忡属心血虚,或肝血虚,或胃阴虚,无寒象,而有轻微阴虚火旺,可以用人参、茯神、远志、朱砂、石斛、生地、麦门冬、酸枣仁、五味子、柏子仁。汗吐下后胃脘部虚痞、呕吐可以用人参,呃逆连连更要用人参,身热不退、寒热往来也可考虑用人参。 

2. 温胆汤运用概述

温胆汤治疗的病症有:不寐、梦寐不安、惊悸、怔忡、短气、四肢浮肿、自汗、食欲不振、烦躁(含虚烦)、寒热往来、咯痰、便秘、谵语、癫狂、痫、恶心、呕吐、口苦、流涎、遗精、肉瞤筋惕、胸闷、疲倦乏力、下利、眩晕、咽痛、胆痛、呃逆、惊风( 包括小儿惊风)、咳嗽、汗吐下后调理、痨证、萎证、目疾、闭经、子悬、妊娠恶阻、腹胀、梦魇、昏冒、斑疹、湿温、湿热、湿火、伤暑、伏邪、冬温、白瘩、咯血、疟、失志、痰厥、中风、类中风、癫痫、郁证、喑哑、带下、潮热、嗜卧。男子小便不利、心痛、胸背痛、膈噎、健忘、胸胁痛、肝寒、面青、脱营、卑慊、太息、筋缩、痘、便浊、耳鸣、心下悸、多疑等症。

温胆汤倾向于治疗痰饮引起的上述诸多病证,相较二陈汤治疗偏于气实脉盛者。

因惊悸而生诸证,可用温胆汤,或与金银同煎,竹茹则随其寒热虚实而定。

温胆汤治伤寒后及一切病后虚烦,夜睡不宁者兼心胆虚怯,食前服,适合热服,不

效加远志、五味子、酸枣仁。痰躁,痰话,惊惕失神,神不守舍,属痰热证,可用温胆汤加黄连、竹沥;心虚加人参、酸枣仁。口燥舌干去半夏,加知母、麦门冬、五味、花粉、生地。内虚、大便自利去枳实,加白术。心内烦热加黄连、黄芩、山栀子、麦门冬。表热未清加柴胡。内实心烦加黑栀子。呕则以人参代竹茹。血虚加当归、白芍。头眩身摇加白术。

咽痛加桔梗。安神可以加茯神、朱砂、乌梅、竹沥、龙眼肉。定神志,没有心烦、热象,可以不加竹茹,用远志、酸枣仁。伤寒寒热,特别是下利瘥后劳复者去枳壳。食欲不振,体虚者,有时要去枳壳,去其消克。形气俱虚,或因汗、吐、下后及气虚者,均加人参。

十味温胆汤( 温胆汤加酸枣仁、远志、五味子、熟地黄、人参) 治疗病证基本同温

胆汤,同时兼治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患者虚多邪少,本方更善于治疗梦遗、惊惕。胆寒肝热,烦闷不宁加竹茹、白芍,如痰热更盛加黄芩。

参胡温胆汤( 温胆汤去竹茹、陈皮,加人参、柴胡) 治伤寒汗下后,寒热往来,呕

而痞闷、虚烦不眠,用人参、柴胡治疗少阳之呕,人参擅长治疗虚呕或汗下过多而体虚且效快。

竹茹温胆汤( 温胆汤加柴胡、桔梗、黄连、人参、香附、麦门冬) 治伤寒日数过多,其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悸恍惚、烦躁多痰不眠者。

加减温胆汤( 茯神换温胆汤中茯苓,加山栀、白术、黄连、麦门冬、当归、酸枣仁、人参、乌梅、竹沥、朱砂) 专治胆虚惊疑,如人将捕,神不守舍。

3. 各论

(不寐)

温胆汤最擅长的为胆虚,惊悸不寐者,眠而精魂散乱,异梦惊悸者,温胆汤最适合。

若虚烦不得眠,兼见少阳口苦、呕涎、惊悸证者,可用温胆汤。

大病后或凡汗下后虚烦不得眠者,有痰饮可用温胆汤,或加秫米;惊悸不宁者,属

心气虚,加酸枣仁、远志,或合酸枣仁汤,去川芎;体虚、脉弱用参胡温胆汤,或加味温胆汤,加人参、茯神、远志;触事易惊,梦寐不安者,属余热挟痰,可加黄连、石菖蒲、胆南星、栀子、知母、旋覆花、橘红等:

有痰在胆经,神不守舍,亦令不寐,痰者用温胆汤减竹茹一半,加胆南星、炒酸枣

仁,或同下青灵丹。

不寐,痰火旺而血少,有痰在心经,神不归舍,而不寐者,温胆汤加酸枣仁、竹沥、姜汁。

妇人肥盛,郁结痰火,浊气痰火扰之则不寐,温胆汤用猪胆汁、炒半夏曲,加柴胡、炒酸枣仁。

不寐,由胆火郁热,口苦心烦,可选温胆汤加橘红、桑叶、丹皮、山栀、钩藤。

无邪但痰盛之不寐,或失眠由心胆俱怯,触事易惊,营血不足,可用十味温胆汤( 温胆汤加人参、熟地、酸枣仁、远志、五味)。

不寐,伴失志郁抑,痰涎沃心,怔忡,可选温胆汤或加味温胆汤。

不寐,属痰滞,可用温胆汤加胆南星、酸枣仁、雄黄末。

不寐,有时可用温胆汤化痰,或加入犀角、羚羊角、龟板、虎睛、琥珀、龙齿、珍珠。 

(伤寒劳复)

大病瘥后,血气津液未复,余热未尽,若因劳动再发热,舌红淡或微有白苔,身发

热,肢体疲倦,懒于言语,或自汗出,神志虽清,沉迷欲睡,饮食无味,可用参胡温胆汤( 人参、柴胡、茯苓、枳实、橘红、半夏、甘草、姜、枣) ,或加酸枣仁、远志。

(伤寒迁延不愈)

伤寒迁延不愈,热不退,梦寐不宁,心惊恍惚,烦躁,痰多,可用竹茹温胆汤( 温

胆汤加柴胡、桔梗、黄连、人参、香附、麦门冬、姜、枣) ,竹茹、甘草应量大。

过经不解,虚烦不眠,热不甚盛,可用温胆汤加人参、柴胡。

(瘴疟)

瘴疾日久或瘴止后虚烦不眠,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不祥或异象,眩惑夜不安寝者,可用温胆汤,大便利者不可服用温胆汤。

疫疟,属客忤初起,寒热日作,间有谵语,夜多恶梦时或躁扰,心悸胆怯,舌苔淡白,间挟淡灰,脉乍大乍小而乍数乍疏者,先予苏合香丸除邪,后予温胆汤加减。( 淡竹茹、姜半夏、炒广皮、辰茯神、青龙齿、牡蛎、桂枝、炙甘草、紫金片) 。

疟愈后尚不嗜食,大便难,脘中欠爽或大便不通,可加瓜蒌仁、杏仁、白芍、枳实

汁。

疟邪痰饮盛,烦热,神昏,发狂,谵语发斑,脉弦滑者,可用温胆汤合小陷胸汤加

薤白。

温胆汤治疟邪,痰多浊稠,或呕吐清水,耳鸣耳聋者,可用温胆汤去甘草,加瓜蒌实、荷梗、碧玉散。

(咳嗽)

痰证咳嗽后期调理可用温胆汤。

(咳血)

咳血,口苦、头痛、面颊红、多怒、两胁痛,属于肝火犯肺,可用温胆汤加青皮、

白芥子、柴胡、山栀;若肝火横决、怒逆者加姜黄、大黄。

(小儿咳喘)

小儿咳喘,属痰实或气痰交搏,可用温胆汤去竹茹,加防风,如防风温胆汤。

(类伤寒 )

伤寒状痰证,初起便胸膈满闷,寸口脉浮,发热憎寒,恶风自汗,气上冲咽,不能喘息,头不疼,项不强,右脉数而左脉平,如无热用温胆汤。

伤寒夹惊,如脉弦而作呕者,温胆汤加钩藤、姜和大枣,看情况是否去竹茹。

(下后)

下之后定神志,可用温胆汤或加酸枣仁,后续可用太乙保生丹、聚宝丹、蝉蝎散继续调理,防止复发。

伤寒内实,大热通利之后,开始不能直接用四君子汤等补剂,防止白术等药温而闭

气,可以用温胆汤或二陈汤加前胡。

(饮食症)

若饮食不甘,口苦不寐,属胆热乘脾者,加味温胆汤去熟地,加丹皮、山栀、桑叶、生酸枣仁。

胆热,可参考选用温胆汤加人参、远志、酸枣仁、熟地,如十味温胆汤。

因思伤脾者,不得饮食,腹胀满,四肢无力,不能食或偏食,可用温胆汤。

(子悬)

治因惊而发子悬( 胀满呕逆) ,可用温胆汤加黄连,或加姜汁益元散。

(恶阻证治)

热阻恶食,喜冷饮,心烦闷,温胆汤加黄芩、黄连、芦根、麦门冬、生姜。

(产后诸病)

产后不语者,用温胆汤加石菖蒲汁。

妇体素肥,产后气郁生涎,时或昏冒,可用温胆汤调理。

产后血少,怔忡,恶梦,卧不宁,精神恍惚,可用十昧温胆汤。

(潮热)

潮热,心烦,睡不宁,可用温胆汤。

寒热潮热,或日晡发热,可用参胡温胆汤加芩连。

(惊悸、怔忡)

惊悸,因事有所大惊,心虚胆怯所致,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或

自汗,宜温胆汤,呕则以人参代竹茹。眠多异梦,随即惊觉,温胆汤加酸枣仁、莲子肉、以金银煎下,十四友丸或镇心丹、远志丸、酒调妙香散、琥珀养心丹、定志丸。

怔忡,痰结,可用温胆汤。汗吐下后,正气虚而悸不得卧,可用温胆汤。

神志病如惊风、癫狂,或者吐下之后神衰脉弱、心胆虚怯、语言不定,可用补心汤

合温胆汤,即温胆汤加人参、当归、龙齿、桔梗、桂心、黄芪、远志。

惊悸因痰火者,时作时止,可用温胆汤,可加黄连、生地、茯神、酸枣仁、归身、远志。

卧多惊魇,口中有声,温胆汤送服远志丸。

惊伤胆,神乱不定,过则怔忡失志,邪少虚多,可用十味温胆汤。

惊悸属痰火而惊惕不眠,兼气虚者,宜清痰火并补虚,温胆汤加人参、地黄、酸枣

仁、黄连、山栀、麦门冬、朱砂、乌梅、竹沥。

怔忡因痰火,时作时止,可用参胡温胆汤,火盛则可用温胆汤加炒黄连、山栀、当归、贝母。

胆经有痰,胆火上越而惊者,可用温胆汤加龙骨、牛黄、酸枣仁、琥珀、柴胡、白

芍。

温热新瘥,触事易惊,梦寐不安者,属余热挟痰,可用竹茹、黄连、石菖蒲、半夏、胆南星、栀子、知母、茯苓、旋覆花、橘红等。

(虚烦、烦躁)

肥人虚烦,不眠,不饮,属痰,可选温胆汤。

虚烦,微恶寒发热,心烦,不寐,气逆欲吐,头身不痛,可用温胆汤加知母、麦门

冬,或温胆汤加麦门冬、生地。

虚烦,头昏口燥,心内烦躁,无外热,或大病后津液枯竭,烦而有渴者,温胆汤或

加麦门冬、生地。

大汗后虚烦兼痰者,可表现为失眠,痰多,恶梦,梦多,惊悸,可用温胆汤加减。

脉虚细,可用十味温胆汤;发热痞闷,脉虚而呕者,可选参胡温胆汤,或加酸枣仁。

伤寒病后虚烦,竹叶石膏汤为主方,若天大寒,可用十昧温胆汤代替。

伤寒,烦躁发热,舌燥,口渴,妄言,属心包络火盛,可用温胆汤加川连、钩藤、

淡竹叶;兼痰,加天竺黄、川贝母;心气虚而躁烦,不宁不寐,左寸脉虚小,可加茯神、 远志、酸枣仁、丹参补心安神。甚者加朱砂、金箔之类,虚甚加人参。

外热内烦,上渴下利,或呕或痞或痛,可用温胆汤加入黄连,枳壳或可去。

(呕吐、呃逆)

如受惊伤胆者,善呕,可用温胆汤

吐逆,吐为痰或痰食,脉寸滑,可用温胆汤

气上逆,烦热,胸满,呕吐,若惊悸不眠,可用温胆汤。

呃因于痰饮者,其声缓匀,且吞酸面泽而脉滑,可用温胆汤。

久吐伤胃,温胆汤加清火药配人参以扶胃气,然后徐进米饮。

因痰气壅滞胃口,食不下而作呕者,可用温胆汤去甘草,加姜汁、瓜蒌。

吐青绿苦沫,属胆汁外溢,可用温胆汤加吴萸、干姜、苍术.

呕伤胃津,热邪乘胃,食入即吐者,应辛凉化痰,可用温胆汤加石斛、山栀,或用

温胆汤去甘草加山栀、豆豉、姜汁。

胃虚有火,呃逆而渴,舌苔微黄,可以用温胆汤去枳实,加姜汁、炙枇杷叶。

痰饮有火,呕吐、微渴、咳嗽、舌苔淡红而鲜或带微白者,为痰饮兼胃火,可以用

温胆汤加枇杷叶、山栀子。

呕吐恶心,属肝犯胃,可用温胆汤合左金丸。

(昏冒)

伤寒后昏冒,如果脉弱、血气空虚,可用十味温胆汤;如伴有寒热往来、日晡所发

热,可用参胡温胆汤加黄芩、黄连。

(耳聋)

耳聋多恐,属肝虚者,可用温胆汤下养正丹。

温热症身凉后,尚有耳鸣耳聋等症,属邪留于胆经,可用温胆汤加石菖蒲、通草、

钩藤、柴胡、菊花、荷叶等。

温胆汤治疗疟邪,呕吐清水或痰多浊稠,耳鸣耳聋者,可用温胆汤去甘草,加瓜蒌实、荷梗、碧玉散。

(健忘)

健忘、怔忡、惊悸属心血不足,挟痰者,可用温胆汤,可倍茯苓,加天竺黄、竹沥。

痰证之精神恍惚、健忘,可用温胆汤合金箔镇心丸。

(太息)

因惊吓而太息者,可用温胆汤。

(笑)

独言独笑,属痰多气郁,可用温胆汤降涤扰心涎沫。

(怒气)

怒郁不解或生痰者,可用温胆汤。 

(郁证、多思虑、失志、忧)

逍遥散、温胆汤、越鞠丸加减可以治疗诸郁证。

郁证之人不一定时有可悲之事,只是心中不快,或强颜欢笑,郁结在脾,半年不食,或午后发热,或烦闷作渴,加呕,或困卧如痴,向里坐,亦喜向暗处,或变为虚怯,或脉沉而涩,饮食喜静,胸背痛,或变嗝噎,气满腹胀等证,妇人经水极少,或为堕胎,崩带虚劳等证,男子小便点滴,治疗可用温胆汤或加味温胆汤( 温胆汤去竹茹,加香附、人参、柴胡、麦门冬、桔梗)。

伤神不睡者,思虑即引起怔忡失志者,可用十味温胆汤。

间有虚劳下部冷,思虑劳心虚者,可用十味温胆汤。

忧思伤脾,不思饮食者,可用温胆汤,对全不食者效更佳。

有所求不遂,或过纵自悔,嘘嗟夜语,若有所失,独语书空,宜温胆汤加人参、柏

子仁为丸,朱砂为衣,或温胆汤加人参、柏子仁为汤剂,或加味温胆汤( 温胆汤加香附、橘红、人参、柴胡、麦门冬、桔梗) ,或同服定志丸,仍佐以酒调辰砂妙香散,也有不用竹茹者。

(癫狂)

癫狂或由惊恐而发,如心藏虚损,气血不足,可用清心温胆汤( 温胆汤加石菖蒲、

当归、芍药、黄连、麦门冬、香附、白术、人参),痰热用温胆汤加清热药,或调下飞矾。

治因惊而发癫狂,可先用蒿芩清胆汤调下许氏惊气丸,后用十味温胆汤( 温胆汤加

党参、麦门冬、熟地、远志、辰茯神) 善后。

有治疗因恐而狂,神扰语妄,先用胆南星、川连等泄降痰火,同时服白金丸,再以清心温胆汤安神定志。

(痫)

痫证者,可以温胆汤主之,如五痫宜攻痰者,可以丹矾丸主之。

其因惊发痫者,可用温胆汤加竹沥、胆南星,如直视吐沫,可加羚羊角、钩藤、天

麻、丹皮、连翘、胆南星、竹沥、橘红、前胡。

痫病日久,心脏气血不足,清心温胆汤( 温胆汤去竹茹,加竹茹、白术、石菖蒲一

钱、黄连、白芍、当归、香附、麦门冬、川芎、人参、远志) 。

(谵语、郑声)

谵语郑声本有实虚之不同,如果小便如常,大便洞下,或发躁,或反发热而妄言者,此为阴格阳之谵语,可以用温胆汤合四逆汤或附子理中汤。

神志失常,癫狂,谵语,有热者可加黄连、栀子、竹沥、茯神、朱砂、乌梅、酸枣仁,体虚加白术、麦门冬,血虚加当归。

(眉棱骨痛)

治眉棱骨痛不可忍,属痰厥,可服温胆汤。

(痘)

痘,血寒,颜色灰惨,血凝不活,面青,腹胁胀满,筋缩,呕清水,或泻青菜色,可用温胆汤。

(心下悸)

心下悸者,可用温胆汤,火盛者加黄连。

(湿气)

湿气饮停胸膈,胸膈闷痛、心烦、干呕、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舌苔黄腻,属饮热并重,湿热与气互结者,宜苦辛通降,佐以淡渗,可用黄连温胆汤。

(温病)

温病过程中,或病后,呕恶烦闷不得寐,可用泻心汤温胆汤。

肺受温邪,气病有不传血分,邪之不传营者,不传心包,未归阳明,独留三焦,可

用温胆汤之走泄。

(湿热、湿火、湿温)

湿热病天气,病脾土,见证多胸痞脘闷、不饥、不食、不便,或大便溏滑,或湿郁化热,走入肌肉,发为阴黄,黄而昏暗,如熏黄色,而无烦渴热象,或渐次化热,舌苔黄滑,口干而不多饮。已化热者,宜苦辛淡清,用温胆汤,发黄,酌加茵陈、黄柏、栀子之类。

湿而化火,宜苦辛淡清法,可用黄连温胆汤,重加茵陈及栀柏、绛矾丸。

病湿温湿热,当从三焦分治,中焦宜苦降辛通,可用黄连温胆汤。

苔虽白而不燥,或渴喜热饮者,邪虽化热,而痰饮内盛也,可用黄连温胆汤。

湿热证,呕吐清水或痰多,身热口渴,湿热内留,而木火上逆,属湿热挟痰饮,可

用温胆汤加瓜蒌、碧玉散等。

温热脾虚者,又或舌苔黄腻,属中焦气分被湿热熏蒸,法宜苦辛开化,清中必兼益

气生液,可用参胡温胆汤。

(伏暑)

暑湿与食滞郁蒸,误进寒凉,苔黄痞满,呕恶便阻,应投辛通苦降之剂,温胆汤或 加黄连、黄芩、大黄、瓜蒌,此后如果便解但痞闷,温胆汤随症加减。

伏暑恶寒发热,时有时无,或轻或重,舌白脉大,此暑挟湿粘腻,宜用温胆汤加杏

仁、通草、青蒿、黄芩等味,通胃泄邪也。

(冬温)

冬温吐泻伤胃阳,而神昏,脉软无热,食欲不振,可用人参温胆汤;若烦热舌干,

胃阴损甚,应加麦门冬、西洋参、粳米、桑叶、骨皮、石斛等甘凉濡润之品。

(伤暑)

伤暑汗出,而不大热,舌黄腻,烦闷欲呕,属卫分已解,但邪阻肺胃,气分未清,可用黄连温胆汤。

伤暑初起,恶寒发热,咳逆气喘,因素有痰饮而伤暑,可用温胆汤合苏子降气汤。

中暑吐泻并发,若泻止而吐犹未止,乃邪在中焦,可用黄连温胆汤。

暑热不解,灼干胃津,舌红鲜泽而口渴,食入即呕,可用温胆汤去枳实、甘草,加栀豉、石斛。

(燥气)

津液聚于胸膈为痰,阻结气分,正在心下硬痛,法宜苦辛通降,可选温胆汤。

(伏邪)

伏邪治疗如需补泻兼施,则可以用十味温胆汤,善后归芍二陈汤,加谷芽、神曲。

(白痦)

白痦未见,发热身痛,面色晦滞,舌苔点腻,胸脘不爽,呕恶便溏,脉大而缓,属

湿热蕴蒸,可用黄连温胆汤,亦应加杏仁、瓜萎皮、通草、豆卷等通泄三焦。

(遗精)

古代也比较重视遗精,一般强调是梦遗,心不宁、日有所思而得者。

遗精因日有所思,可用十味温胆汤( 温胆汤去竹茹加熟地、熟地、炒酸枣仁、远志、五味子。

梦遗因肝热胆寒,或时心悸,心不宁,可用温胆汤去竹茹,加人参、远志、莲肉、

酸枣仁、茯神,或同服玉华白丹、固阳丸,也有不去竹茹者。

精滑,肢肿,食少,心虚烦闷,坐卧不安,脉左关迟,属肝寒,可用温胆汤。

不寐属肝经有痰,或有多疑不得眠如狂,可用温胆汤加酸枣仁。 

(胆痛)

胆痛伴有胸膈胁肋痛、口苦、善太息、振寒,用温胆汤。

(面青)

面青而滑润,属胆腑气怯者,用十味温胆汤去枳实,加酒煎服。

(惊风)

小儿惊风症寒热不明时可用温胆汤去竹茹,加苏叶、防风,如防风温胆汤。

小儿惊风病势已减,神志未定或有痰饮证,可用温胆汤调理。

温胆汤可做急惊风后续调理,可以防止复发。

温胆汤药性温和而不燥,着眼点在于治疗惊风这一精神症状,如果有明显寒热可以

适当加减,竹茹不是必用药,可加苏叶、防风、酸枣仁、全蝎、大惊丸、小惊丸、定志丸、蝎饼、全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方补:温胆汤(热呕吐苦,虚烦不眠)
温胆汤汇粹
黄连温胆汤
加减温胆汤
脏热腑寒说及温胆汤用法——王洪图教授临证心悟(临床参考)
失眠系列——痰湿热郁失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