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普洱茶需谨慎,不要盲目跟风

一直以来,普洱茶都在倡导喝老茶,但是好喝的老茶屈指可数,存放下来好喝的老茶那更是相当于撞大运。

喝了这么多年,卖了这么多年,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不过都在把想象当成了事实。

一个省外的朋友拿茶来品鉴,说是几十年的老茶,因为经常拿来,我都不用喝,也可以知道他是听了一肚子的故事,无非又是一堆故事茶。

开汤出来,汤色浑浊,叶底花杂,陈香味全无,茶汤寡淡,是一款很明显的做旧茶,不要说有几十年的光阴,即使有,不好喝,这样的茶卖6万一片的理由又在哪里呢?

(叶底花杂)

(汤色浑浊)

拿了另一款茶,标签写明是“06年,景迈茶”,说是思茅一个名人的茶,开汤出来,花香明显,口感甘甜,4泡过后,涩粘牙,我顺手拿来一款17年的茶,也同时开汤冲泡,花香明显更浓郁,口感明显更顺滑。

两款茶由于都是在云南存放,叶底的陈化痕迹应该差不多,综合叶底、汤色、口感来分析,年份接近,哪里又有06年老茶的影子。

只不过市场就是这样的,还是喜欢听故事,所谓的市场效应,就是大师效应,把年份提前10多年,给个优惠价,买家就认为给了很大的面子。

另一款所谓2006年老班章则是夸张,叶底均匀,采摘嫩度很高,仅仅从外观就几乎可以肯定是“扦插种的云抗系列”。

举这几个评茶的案例,足以说明荒唐,人人追老茶,追的往往是故事,真实的茶叶品质却很容易被忽视。

白酒、红酒、酱油、醋、烟草等等,也都可以从“老”做文章,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产业围绕“老”来做文章。

道理很简单,老是结果,不是过程,也不是销售目的。

消费品定位不以消费为主流,而是绕很大弯子去完成销售这一环,一个是不现实,二是这样做就会产生很多漏洞,很多黑幕。

因为营销线路太长,一切其实都是未知数。

哪有一个产业把希望寄托在毫无把握的未来?

荒唐就荒唐在这里。

去年,召开“普洱茶核心文化高峰论坛”期间,一个老专家没有喝过几年普洱茶,却反复强调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刘勤晋、魏谋城一众茶叶权威奇怪地看着他,越陈越香是消费品属性一种,山上的茶农也知道,包谷酒放一放更醇和。

放开眼界,发酵食品系列中,白酒、红酒、雪茄、醋... ...哪一个行业不是越陈越香,又有哪一个行业去强调越陈越香?

多年前,刘勤晋老师在接受中央台的采访时说了一句话:

“为什么推广越陈越香,就是为了推广他的假老茶么。”

云茶产业年年有天量新芽冒出,不去鼓励大量的消耗,而是让现实 的消耗转化为库存,这种恶果早已体现,只不过,在今年表现得尤为明显。

从规律性来说,原本产业应该属于上升期,产销两旺,然而不是,这并非一句受经济形势影响就能解释,而是大量的茶叶都淤积在存库,无法消化。

这之前,云南有些领导喜欢老茶,大为倡导。云南的文化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丰盛,把普洱茶的文化添油加醋一点点,原本也没什么。

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但是,市场不知道这些,不明白这其中的曲折,市场把这些概念捡起来,大加利用。

我们再来看市场。

现在的市场大家都喝什么茶呢?

新茶太烈,大多数不适应,畅销的是3到5年的生茶,超过20年的老生茶又太贵,适度发酵的熟茶,茶性变化,物美价廉,大多数人消费得起。

每一年,茶树都在发芽,有基地的茶企,每一年都为天量的新芽发愁,这些新芽按照市场理论都要10年20年才能喝,那是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制定一个10年到20年的长线规划?

这本来就是违背常识,一个国家战略都才5年规划。

即使不谈企业长线规划的弊端,这些每年大量的库存,不要谈种茶、采摘、制作的费用,仅仅是一个“安家”费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喝茅台,存茅台,那是喝在前,不是存在前。我们是反的,一个产业都是存在前,喝在后。

一个产业,由此而产生大错位。

大家都明白,大家又都挣不脱。

一个行业怎么可能发展呢?

这就是大家今天看到的,新兴的企业因为没有包袱,没有产业概念的阴影,反而轻轻松松发展几年就超过了老企业,而老企业都变得越来越没落。

搞懂普洱,再谈收藏

有消费者问我喝不喝老茶,这种提问本身就很奇怪,难道质疑假茅台的年份就是不喝酒了吗?

有几次去深圳宋先生的会所喝茶,都非常干净好喝,喝茶都是从80年代开始喝,这样就有个对比,比80年代的更醇厚,陈香味更浓,这自然就更老。

有了参照物,自然可以有推断,只不过市场上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参考物,品鉴的样板都没有,又何来真假、对错的区别?

老茶就是奢侈品,哪有一个行业倡导大家都去享受“宾利车”、享受劳斯莱斯?

一旦一个产业都倡导,老茶就随处可见,造假就会顺理成章,江湖大师就会辈出。

从来也没有哪一个产业如同普洱茶这般昏头,绝大多数杯子端的是新茶,口中谈论的却是自己从来也没有见识过的东西。

我反对收藏,是反对一个行业都去搞收藏,不现实,茶叶最终是喝的,大家现在都只是嘴上说说,实际围绕的战略还是“收藏”。

任何行业,没有消费的受众,又何来收藏的受众?

每个企业都把“普洱茶”涵盖的群体,当作了自己的受众,道理如同“老班章”、“易武茶”都是行业共同的品牌,而不是属于某个企业,然而,每个企业都天真地认为这些共同的受众专属自己。

普洱茶现在事实上复杂的,搞懂它需要一个过程,搞懂了自然可以收藏,最起码知道自己收藏的不是烘青吧,最起码知道自己收藏的包装符合不符合历史吧。

市场的茶品是标签化的,标明百年老茶就是百年老茶的价,标明88青就是88青的价,标明老班章就是老班章的价,做茶的追,喝茶的也追。

每个标签都是实实在在的天价,众人是为“标签”买单,还是为“好茶”买单?

连这些概念,这些包装都无法分别,又如何收藏?

2007年,安徽、贵州、四川、广西多年的炒青、烘青绿陈茶都拉入了勐海,全部加工成“普洱茶”,被抢购一空。当时的勐海县城设有茶叶检查站,防止省外的茶拉进勐海,和现在的老班章一样,都是要防止不是本地茶冒充本地茶,然而,这些茶叶如今都成为了名品名牌。

消费者如果连这些都无法分辨,那又如何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老普洱茶可以存放在一起吗?
茶学丨教你如何鉴别普洱茶的年份
听茶 | 盛夏渐临 你家中存放的普洱茶还好么?
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认识滇红茶?
“陈茶”,不一定都是好茶
高手教你轻松鉴别湿仓普洱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