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湿温病误用白虎汤 | 医案


1
 病 例 概 况


初诊,1956年3月28日


高某,男,48岁。


主诉:发热13日。


刻下症:壮热(体温38.9℃~39.7℃),多汗,其热不为汗衰,头晕疼,胸闷,烦渴,偶或谵语,肢困,腹无所苦,按之濡。


舌脉:舌边尖红,苔黄白相间,脉数。


思路处方:热、汗、渴已备,于是投以白虎汤去粳米,加连翘、银花、山栀、桑叶、竹叶。1剂。



复诊,1956年3月29日


身热未退而反见憎寒,胸闷益甚。今晨大便一行,质溏薄。


细察颈、胸、背部有白?累累,晶莹饱薄。询得口虽干而不引饮,头晕痛而如蒙如裹,观其面黄不泽,且肢体困重,此证颇有湿温之嫌。


于是按湿温热在气分、热重于湿论治。


处方:苍术6g,知母6g,生石膏15g,苡仁15g,连翘9g,生山栀9g,豆卷9g,粉甘草1.5g,淡竹叶3片。1剂。


三诊,1956年3月30日


药后热虽未退而自觉舒适,胸胁痞塞渐开,药既应手,再重其制。


前方苍术加至9g,石膏加至21g。


连服2剂,体温降至37.8℃~37.6℃。


越3日,热退而瘥。


2
 按 语


本案一误于机械地看季节。


湿温病虽好发于夏秋,但冬春季节若遇“未至而至”之非时之暖或阴雨较多则也可发病。临床应以其证候为辩证依据,不得以病发于三月仲春,即排除湿温的可能。


其二,误于辨证不细。


本例见证虽热、汗、渴皆备,貌似白虎汤证,然而其壮热面不赤,口渴而饮水不多,头晕痛而首如裹,胸闷,肢困,便溏,湿象基本明朗。直到复诊时察得白?,方得其要领,按湿温热重于湿论治。


本例失误于白虎,而后成功于苍术白虎,从表面看两方药味差距不大,然而其差异显在。前方善清气热,用于阳明经热盛;后方寓燥于清,既清阳明胃热,又化太阴脾湿,为治湿温病热重于湿的要方。药味虽差之不多,功效、主治却相差悬殊。



本文摘自:《医林误案》。作者:贺学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
清热泻火方------- 白 虎 汤
白虎汤合升降散加减加苍术治验高血糖一例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白虎汤
肖相如教你用白虎汤| 伤寒
【真传一刻】第111期:杨阳-阳明经白虎腑承气二方证主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