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俊国 致万物(组诗)


2019-11-7 09:06  |  作者:徐俊国  |  来源:《海派诗人》

大仓桥:致恭敬

有一些鱼经过我,我却叫不上它们的名字。

陌生是好的。互不相识,也互不亏欠。

一颗安静的心,对得起红尘滚滚的生活。

干净的夜风,对得起一条河蜿蜒向前的浑浊。

从桥上看,北斗七星有些陈旧,

它正好可以低调。不璀璨,也不孤单。

月光也有稀薄的时刻,

但大仓桥依然明亮,因为它古老。

你看,风吹着有沧桑感的事物,

总是那么恭敬。

散步者:致修辞的拐弯

野鸭对一条河的了解,

不仅仅浮于水面,

还经常沉潜,试试深度。

小时候,我也喜欢扎猛子,

练习憋气,沉溺于危险的游戏。

这些年,生活把我教育成一个散步者。

岸边,酢浆草空出一条小径,

我被尽头鼓励着走向尽头,

把未知的弯曲,走成已知的风景。

这个过程带有惊喜——

春风轻拍枝条的关节,

拍到哪儿,哪儿弹出花朵。

正如你们所知,花开是有声音的。
除此之外,

晨光,唤醒视力……

爱,调整琴键的呼吸……

每一种修辞,

都有妙不可言的拐弯……

所有这些,我都深深迷恋。

递进:致香客、门徒和孝子

从寺庙进去,从前世出来

这是虔诚的香客

从当代进去,从古代出来

这是自然的门徒

以凋敝的方式离家出走

带着修辞的香气回到亲人中间

这是语言的孝子

二月递进为三月

人升格为人生

香客在红尘中行善

自然的门徒在山水间散步

语言的孝子忍受着独身的自由

重阳节:致寓意

重阳节,无山可登,无高可攀,

有酒却不知与谁醉,我只好

扛着一座城,去怀念一小块

比泪腺还小的青草地。

重阳节,有爹妈,没故乡,

到处是菊花和胜利,

每一朵笑容都丧失了寓意。

重阳节,没有九层糕可吃,

我只好吃键盘,吃红灯,

吃一些瘸腿的交通事故。

有一年实在没啥可吃,

我就跑到老虎的眼睛里,

像吃面条那样,

吃掉了一条干净的小溪。

那年重阳节,古今我一人,

光洁的额头,渗出许多波纹。

悲秋:致一个字一个字

你说秋虫叫得好听,

其实它们在悲秋。

悲秋就是用翅膀上的霜,

或者嗓子里的雪,

表达凉薄的愁。

小愁是芭蕉表达风,

大愁是虫子在啃老皇帝的家书。

我爱的人在远方替我喝酒,

我有些难过。

一首诗越写越短,

我往时光的深渊里看了看,

一个字一个字,泪流满面。

诗人徐俊国:退到自然,退到语言(2018-5)



退到自然,退到语言(随笔)

徐俊国

诗歌就是“可以”(认识论)“怎样”(方法论)“塑造一个人”(目的论)。诗歌归根结底要对人心有用,是光的缝合,不是皮开肉绽的撕裂和恶上加恶。当下,那些热衷于四个“现代化”(形象丑化、人格矮化、心灵窄化、精神异化)的写作,是某类人所布设的诗学陷阱。诗歌界急需构建一种绵里藏针、以柔克刚的太极诗学。

诗人可以金刚怒目,当然更要菩萨低眉。我希望自己的诗歌饱含了对语言的尊重,诚实,准确,微妙,独特。鉴于这种认知,我对注重修辞的严肃主义写作者日益偏爱。

人在类中,类在世上,要么去修辞世界,要么被世界修辞。每一个人,每一天,都是修辞,我们在修辞里生活,在修辞里写作,谁也逃脱不了修辞和被修辞的命运。

当我们说,“灯光不用任何修辞就可以照亮黑暗”,这不是对修辞的反驳,而是向修辞的致敬。优秀的诗人是掌握了修辞密码的人,他的修辞像罗伯特·哈斯“薄暮的荧光一闪”,不可复制。“肉体是一部《圣经》”(木心),“死亡把它的卵产在伤口中”(洛尔迦),“是终身住所么/哦,雪五尺!”(小林一茶)“如果爱不能相等,让我成为那爱的更多的一个”(奥登)。“我寂寞的时候,菩萨也寂寞。”(金子美玲)……诸如此类,好的修辞都有一个神秘的拐弯。

“鹅塘村”系列写作之后,我希望,真正教育我的,是万物,而非人世。人世那点事,都可以在万物那里得到深刻的解释和科学的验证。人心的复杂,不一定抵上万物的幽眇。万物的无穷、无边、无限,是为了反衬人类的无知、无畏、无解而存在的,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差错,都源于对万物的无礼和天地之道的偏离。一个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做的时代,让人心惊。

丁尼生在一首诗中写到,他若能参透一株植物的秘密,就能明白“上帝是什么,人类是什么”。物与人互相映照,彼此通感,万物对应人世。人的本质和人类的精神,都可以在万物那里找到证据。2014年至今,我一直在写“致万物”。致万物也是致人世。好诗关怀人道,更要敬畏天道。自然让人沉浸,语言教人觉悟。我试图退到本真的自然,退到纯粹的语言,重拾“万物与我为一”的古老哲学。

退到自然。修复感官能力,唤醒人的灵性,接通身体与万物的血脉联系,从自然的启示中体悟隐秘的智慧,获得深刻的认知能力,形成洞察时代万象、回应世道人心的新方法:1.识草木;2.爱昆虫;3.懂鸟兽;4.知节气;5.观星辰;6.听天籁;7.了解一座山、一个湖;8.读古诗和自然经典;9.向孩子学习;10.手工制作;11.耕种;12.感恩与敬畏;13.晨练;14.临帖,习画;15.冥思,禅修;16.素食主义;17.胸有地图;18.手绘自然笔记;19.建一个小花园;20. 践行简约生活和环保主义; 21.工作之余,学习隐居。

退到语言。建立一套独特的修辞密码和可供解读的语言系统,既有发现的新鲜感和呈现的当代性,又有向传统致敬的赤子情怀:1.去脏,去俗,去火气,去遮蔽;2.奉行极简主义;3.语言在场;4.提高造句能力;5.具象地表达;6.试试一个词的弹性;7.热爱赋比兴;8.区分大众修辞和个人修辞;9.修辞的拐弯。

我希望自己成为六面一体的人:在自然中沉浸,在语言中觉悟,在修辞中写作,给身体安置一个乌托邦,既生活在现实之中,又与王维、陶渊明和加里·史奈德共用一个灵魂。

作者简介:徐俊国,1971年生于山东平度,现居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著有诗集《鹅塘村纪事》《燕子歇脚的地方》《自然碑》《徐俊国诗选》和诗绘本《你我之间隔着一朵花》。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冰心散文奖、汉语诗歌双年十佳等。

致万物(组诗)

徐俊国

悲秋:致一个字一个字

你说秋虫叫得好听,

其实它们在悲秋。

悲秋就是用翅膀上的霜,

或者嗓子里的雪,

表达凉薄的愁。

小愁是芭蕉表达风,

大愁是虫子在啃老皇帝的家书。

我爱的人在远方替我喝酒,

我有些难过。

一首诗越写越短,

我往时光的深渊里看了看,

一个字一个字,泪流满面。

寒霜:致牛筋草

气候急转直下。

秋菊不改初衷。

霜打之后,

有风度的事物,依然

方寸不乱。

落叶总有纷纷时,

牛筋草拒绝领取

最大的一笔工资:

死亡。

坐立不安:致枯荣

鹅掌楸,小小的黄马褂,

恰如尺寸过小的秋愁,

而我穿不上。

风吹歪栾树的蒴果,

无芯的灯笼里,

睡着几颗小小的佛,

谦卑者自足于谦卑的孤苦,

而我做不到。

冷寂中,阳光在吃雪。

结冰的草,顺从自身的枯荣,

把生与死,

转换得悄无声息。

而我坐立不安。

黄昏:致鹤望兰

一天的脚步,

被许多道路用完。

黄昏降临,

地平线了无新意。

从昨天开始,

鹤望兰用完了漫长的花期,

它将用今天的枯萎,

兑现明天的挽歌。

我轻轻掰开它的小嘴,

里面竟然露出崭新的花瓣。

秘密的灵魂向来这样,

埋伏着一些小火焰,

不被打开,

也不被发现。

再见:致白露

牛筋草又长高了一寸。

可以枯萎了,

可以与额头的漩涡说再见了。

生生灭灭的轮转,

需要一个蔚蓝的停顿。

锦鲤轻轻弹奏浪花,

破解了一座桥苦闷的倒影。

再见,绿叶子口琴,

我要坐化为种子,

躲一躲大雪纷飞。

白露压了压万物的长势,

我彻底安静了。

满目繁花:致乌托邦

一株梅就是一个乌托邦。

满目繁花,可以闻香,

但无人能嗅到菩萨的真意。

喜鹊身上藏有三把折扇,

乌鸦眼里反射出群山的巍峨。

阴阳交界的默许里,

做过坏事的小兽,

有过邪念的老人,

都可以转世为飞蛾。

谁以星星为食,

谁就亮晶晶地活在

伤口之上。

红尘烟云,满目繁花。

一株梅就是一个乌托邦。

彻夜不睡的人,并不少见,

大白天失眠,

那才算深刻。

绽放:致告别

无人。白眉鸫享有薄欢。

视力之内,

好像没有衰亡之象。

世界上最悲怆的器官是花朵,

每一朵花的绽放,

都像在奔赴隆重的告别。

爱一个人,

万转千回,

只是为了那些幸存的

遗忘:满地落英。

小生活:致悬铃花

瘦竹突破极限,

瘦到天空的嗓子眼。

让人心惊的还有:

某些胖嘟嘟的大家闺秀,

牡丹的赘肉加重视觉的负担。

美是个谨慎的词,

要美,就要美得有骨感。

我喜欢逛山,

一个早晨一个黄昏地逛,

前生今世地逛,

最终还是爱上低头的绽放。

确切地说,那不叫绽放,

花瓣螺旋卷屈,呈吊钟状。

我有常绿灌木的小生活,

芳名悬铃花——

以静静下垂为傲,

以完全打开自己为羞。

小额的阳光:致靠山

雪有遗孀,名曰腊梅,

腊梅之后,

依次是茶花、玉兰、桃花、杏花……

葫芦藓从土里站起来,

脑袋比蚂蚁小,

身子透着嫩绿的光。

春天是没有围墙的局级单位,

科员多如草,卑微即自由。

你看那愿景,

有兴趣发芽的事物,

在土里,慢慢走,

对它们而言,

活着已不是奇迹,

福利天天有。

而我刚刚渡过一条小河的春殇,

幸福虽不罕见,

争取到小额的阳光,

才算有了固定的靠山。

感物不言志

——读徐俊国的组诗《致万物》

雨时诗歌工作室  王之峰

满目繁花:致乌托邦

一株梅就是一个乌托邦。

满目繁花,可以闻香,

但无人能嗅到菩萨的真意。

喜鹊身上藏有三把折扇,

乌鸦眼里反射出群山的巍峨。

阴阳交界的默许里,

做过坏事的小兽,

有过邪念的老人,

都可以转世为飞蛾。

谁以星星为食,

谁就亮晶晶地活在

伤口之上。

红尘烟云,满目繁花。

一株梅就是一个乌托邦。

彻夜不睡的人,并不少见,

大白天失眠,

那才算深刻。

点评:“一株梅就是一个乌托邦。/满目繁花,可以闻香,/但无人能嗅到菩萨的真意。”多次转折,深层贯通,逻辑节点在心理世界,咏物以状其精神意志,“深刻”有底层的谕旨和关联。“一株梅就是一个乌托邦。”非政治和意识形态解构,而是精神世界的澄澈。“喜鹊身上藏有三把折扇”姑且不论虚实,概说的谕旨是“折扇”的隐喻指向——折叠、打开,暗合了文人的吟咏与志趣。“乌鸦眼里反射出群山的巍峨”是“境由心生”诗人的主观,属现实的客观。“小兽”的小,“老人”的老,都有文本暗示之外的关联,能让想象飞起来。“飞蛾”扑火,是命向光明,舍生取义。“谁以星星为食,/谁就亮晶晶地活在/伤口之上。”修辞之稳、准、美,有一种“道术”的浑然。“伤口”和“失眠”的关系多次被隔开,但本质上是诗人言说的关键。 “大白天失眠,/那才算深刻。”的荒诞意味,是反向深入和穿越,是对黑暗的一种根本拒绝,有戏谑和反讽的相向张力。

诗有自然天成的润滑,读来清新天然。尽管生活在“别处一样”,但诗人依然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天地,自己的乌托邦梦想。

菜园:致两种德性

苦瓜在苦修,

甜瓜在自我陶醉

小蚜虫好不容易找到嫩叶,

无声的美餐,

根本停不下来。

此刻,瓢虫在午休。

小菜园拥有两种德性:

益虫做好事,害虫干坏事,

大家相安无事,各活各的。

我惊叹于世界的无言。

在雨的肯定里,

万物享受倾泻而下的恩泽。

当风吹过来,带着一阵否定,

小草从容地应付着,

生长得更有韧性。

点评:诗写格物致知的觉。有人面壁图破壁,有人思辨欲得道,徐俊国在菜园升华诗意,寻找春天的我。他是一个自然主义者。

“苦瓜”是蔬菜植物也是一个“和尚”的自我命名暗示。“甜瓜”的自我陶醉是因为它也曾苦过,经验也是智慧,于是“甜瓜和苦瓜”再也没有差异。“风”、“雨”都是天赐,于是万物各得恩泽。自然万象,肯定也好,否定也好,都是人的社会判断,无关自然天道。而自然的本质是——“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小蚜虫”的吃,“瓢虫”的睡都是本性,各活各命才有“相安无事”的天籁妙趣。诗写悲悯、忠恕,也写出了世界的缘起——“当风吹过来,带着一阵否定,/小草从容地应付着,/生长得更有韧性。”,这不仅是一个“苦修”,其所隐喻的存在是有起伏而没有断裂。

启蒙:致悲伤的弹性

前年的松果还没入土,

又一轮春天从眼眶中溢出。

斑鸠一声比一声低沉,

那是对亡灵最好的启蒙。

枝条之美,来自弧度,

它掰弯自己的时候,

很好地保持了

悲伤的弹性。

点评:诗让我想起陈超先生倡导的“生命诗学”,想起宗教里的悲伤,想起“格物致知”。

片段和瞬间的生命现象解释人间。“前年的松果还没入土”引出入土为安,入土发芽,是诗人期待生命的可持续意义发生。“一轮春天从眼眶中溢出”,隐喻泪水,象征悲伤,却并未明确给出原由,其背后的故事留给读者自己完成演绎。“斑鸠一声比一声低沉,/那是对亡灵最好的启蒙。”生命启示和给出必是生与死的真谛,“启蒙”打开一扇必然的门。所谓“低沉”,乃是大悲无声。最后诗人将“美”和“悲伤”关联在一起,其间巧妙地引入“弧度”、“弯曲”、“弹性”,是诗人的生命态度:理智、谦让,容忍、侧身,善意地对待天下。其实,这是诗人生存的智慧,在存在中寻找自我,让自我包容存在。

散步者:致修辞的拐弯

野鸭对一条河的了解,

不仅仅浮于水面,

还经常沉潜,试试深度。

小时候,我也喜欢扎猛子,

练习憋气,沉溺于危险的游戏。

这些年,生活把我教育成一个散步者。

岸边,酢浆草空出一条小径,

我被尽头鼓励着走向尽头,

把未知的弯曲,走成已知的风景。

这个过程带有惊喜——

春风轻拍枝条的关节,

拍到哪儿,哪儿弹出花朵。

正如你们所知,花开是有声音的。

除此之外,

晨光,唤醒视力……

爱,调整琴键的呼吸……

每一种修辞,

都有妙不可言的拐弯……

所有这些,我都深深迷恋。

   点评:诗所言似乎和诗艺有关,字里行间舒展一缕缕暖色的美艳。

 “危险”相对于技艺,属艺高人胆大的操作,期间危险也就不存在了。“散步者”是旁观者?思考者?发现者?但还不是秘密的呈现者。“这些年”是现在进行时,指证发生和正在发生,语态呈及时性。如果仅仅欣赏“我被尽头鼓励着走向尽头,/把未知的弯曲,走成已知的风景。”的智性,我们只是看见诗人的侧面,而诗高人一筹的趣味和天真来自“春风轻拍枝条的关节,/拍到哪儿,哪儿弹出花朵。”的“大化”境界,这才是诗的精髓,是需要驻足礼敬的。诗人依托类比、赋形、转喻,陈述,娓娓道出“每一种修辞,/都有妙不可言的拐弯……”的语言妙境,诗让我们思考“功夫在诗外”的真相。

槭树下:致孤独

在悲戚的“戚”旁边,

种上一棵树,

就成了“槭”。

春天是个好时节,

槭树下,适合找个人,

一起孤独。

而真正的孤独,

多一个人,会更加孤独,

那就保持原样:

单数,沉静。

耳朵深处,

风吹着草叶的茸毛,

许多微妙的意义,

被意义的本身,

轻轻唤醒。

春天太珍贵了,

珍贵得只能用来孤独。

樱花落了一天,

我陪着樱花

落了整整一天。

点评:这首诗因理性而延伸,使得感性的存在不得不依托真实。

“春天太珍贵了,/珍贵得只能用来孤独。”突破了固有的观念意识,打开新的精神空间,增加了诗的层次感。“孤独”隐喻非常识的表意,其深层隐喻需要靠全诗的语义场共同完成建构和支撑。“而真正的孤独,/多一个人,会更加孤独”说出了现实和真理,是私人的情感世界,背后的暗示不仅仅是人与人关系的隔膜,也是一种异化,也是唯我和“独立存在的标识”。诗人用“物”承载诗人的灵魂世界,必是有有苦难言的无奈。“樱花落了一天,/我陪着樱花/落了整整一天。”这就不是简单的我和樱花的关系,也并非一个偶遇或个案,诗人强调“整整一天”,它不在乎的过程,而是生命在本质上的同构,是生死相依。

诗人找一个比附,传达自我的思想,这其实就是“意象”的诞生。

叠韵词:致梅花

雪来风急。

梅花动了胎气。

春愁,一朵接着一朵,

疼到

古老的宿命里。

我有野鹤心,

听觉有倒春寒。

散了形的叠韵词,

等待细雨来缝合。

点评:徐俊国的梅花依然还是文人的梅花。诗中“叠韵”的价值是美感的破碎,意绪缠绵,碎了、散了因由是“宿命”。“听觉有倒春寒。”、“春愁,一朵接着一朵”是抽象变具体,虚构变真实,有花的悲苦。“听觉有倒春寒。”是个人的感觉,是被动的,它敏感、脆弱。“散”虽有破碎,而细雨恰恰是万物复苏,春意无限。“雪来风急。/梅花动了胎气。”暗示苦。一个梅花,一个胎气便有了人间的气象,却恰在高格,不入俗流。“野”是自由,逸出凡俗的秩序之外。“鹤”是古文人的精神寄托和人格象征,超凡脱俗,正乃是“闲云野鹤”。

诗写“境界心生”的快意“,宣示人格气象,刻意规划存在的姿态和方式。

鹧鸪的啼唤:致暮春

恰似去年的杏花重返枝头,

亡蝶探望在世的亲戚。

鹧鸪的啼唤,旧愁未愈。

山这边,物是人非,

山那边,柳絮纷飞。

暮春留好篱门,不挂锁,

爱,带着轻轻的擦伤,

回到家里。

点评:诗古意盎然。有痛,隐隐。有愁,缥缈。有忧伤,淡远。“爱,带着轻轻的擦伤”它“回到家里”,完成了诗意的美学。环宇之中何为新旧,其实,放眼望去也无所谓新旧,恰恰常是悲欣交集罢了。

诗有对“鹧鸪”、“杏花”、“蝶”、“柳絮”、“锁”等原始意象的增值与刷新。“家”统一了诗的形式和内涵。“去年的杏花”是旧情还是隐情?是“山这边,物是人非,/山那边,柳絮纷飞。”让世界依然美好。“恰似去年的杏花重返枝头”中“恰似”为诗的开头,而由此打开的必是一个可说而无法说清的世界。痛,并快乐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月悦读(第64期)
诗歌修辞需要节省【文/徐俊国】
新精选‖徐俊国:散步者:致修辞的拐弯(15首)
徐俊国| 悲秋:致一个字一个字
茱萸 : 传统之柔:水流的诗学 | 诗人专栏 | 诗生活网
专 栏|徐俊良:遥 想 老 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