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歸于聖帝”和“蹄于聖帝”钱形物的讨论

  互联网上几乎查不到这枚“钱”的踪迹。说它是钱,因为它有钱的形体,外圆中方,与古钱币“孔方兄”同貌,但在中国古钱币图谱中又不见其影!

       此“钱”形物直径仅有20mm厚1.5mm穿口径 4.0mm,穿廓0.6(面-1.5mm背,外缘宽1.0(面)1.5(背)mm,缘高0.7(面)0.1(背)mm。但重达3.18克。实际地章厚度仅0.8mm左右。



  正面是“蹄于聖帝”四字,兼楷书棣书意。

     初获它时灰不陇东的,但从穿廓处略见斑斓金色。因在互联网查询时见有爱家怀疑它质,金黄,是否是金质钱币?我也对它如此精小而体重超常而怀疑它的材质。于是,不惜破坏能证明它的历史的包浆,用稀释的清洗液加橡皮擦把它的原驱原身暴露出来。让它通体金光灿灿地展现在我面前。它更像一枚金质钱币!此“钱”用强磁可吸附但摔一摔又会脱落。与多数古钱币,银币可被强磁吸附的特性相似。





  为进一步验证它的材质,我用钱币的圆柱体体积与金属材料比重的计算公式加以验算:

3.14*(直径/2)*(直径/2)*厚度(除去外缘,内穿廓,币文字高后的实际厚度)*金属材料比重(分别用铜,银,金比重计算)。再考虑减去穿口重量(长*宽*高*材质比重)减去外缘,币文窿起地章高度的重量(考虑总重量乘50%),可以大约得到实体钱币的重量。

      用同样的结算方法,假设钱币为铜(金属比重8.9g/cm3),计算结果重1.64克(已减中穿0.09克);假设材质为银(比重10.5g/cm3),计算结果重1.94克(已减中穿0.11克);假设材质为金(比重19.32克/cm3),计算结果重 3.5克(已减去中穿0.22克)。上述结果是在考虑了地章实际厚度仅0.8mm则将计算总重量乘40%后得到的。显然,假设材质为“金”的计算结果为3.5更接近钱币的实测值(3.18克),我分析这是因为古时候的金纯度不足,其比重应不能达到19.32克/cm3所以按现有纯金的比重计算出来的结果会略超实际重量。所以,由此判定,此钱币只有金质材料铸造的钱币与此物的实际称重(3.18克)最为接近!!





  因苦于无仪器鉴定,对此币含金纯度能达到多少暂且不论,但它无疑确实是一枚金币!

      回过头来,我们再研究它的币文是什么意思?它铸造的用途是什么。

一,此“钱”存世稀少

      此“钱”存世稀少。我在互联网查见询问此“钱”的不到十例。

a.《古币吧》 2019-01-22“折旧人生 ”

此钱有些包浆,但没有锈,材质有些软,感觉不是铜(可能是金),望诸神能提供些线索,一起搞个明明白白。

b.《古币吧》2013-06-23“消灭倭寇2012”

求高手鉴定。。“蹄于圣帝”的钱是哪个朝代的,貌似金币,不生锈,有以前的一分硬币大小,被朋友骗走了,我想知道到底值不值钱。

c.《爱问知识人》2018-11-11“李***”问:

“小时候老家房子里找到的 一枚“蹄于圣帝”,背面无字, 请问是什么朝代的?什么人或什么皇帝发行的?是不是厌胜钱?具体作用?”“这枚古币什么年代价值多少?”

古币的直径2厘米,厚约1.5毫米,色泽金黄,方穿四周上文字为楷书(直读)'蹄于圣帝'.我翻遍古代钱币书,也不见记载,请问年代和价格?

d.2007年6月30日,在“百度知道”有人问,正面写着“蹄于圣帝”钱币样的东东是什么?

      这是我在互联网查息的几例询问'蹄于圣帝'为何物,何币的信息。说明'蹄于圣帝'物体确实存在,并有人持有。但它非常稀罕,无人能识!我在《百度》,《道格阅读》,《知否》,《360图书馆》网,《新浪网》等知名大网上均未查获此'蹄于圣帝'的来踪去脉。有大部分网甚至连'蹄于圣帝'这四个字都查不到。但最后我查到了'歸于聖帝'的踪迹。

二、“歸于聖帝”钱可能才是正宗!

     网载信息说:

      “在成书于清乾隆年间的《钦定钱录》中有此钱的记载。称:“北齐文宣帝即位,“广宗郡”献瑞钱,文曰“歸于聖帝”。其说犹似今之纪念币。意思是说北齐文宣帝初即位时,地方官专门铸了这种吉祥钱以示祝贺。

      查“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年)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北齐文宣帝即位于公元550年,距今已有1459年!!

     “知识貝壳”网“钱币大辞典”载有 “歸于聖帝”·光背钱的信息:

     “歸于聖帝”,吉語錢。宋代鑄。青銅質。面楷書“歸于聖帝”,對讀,光背。《欽定錢録》載,“北齊文宣帝即位,廣宗郡獻瑞錢,文曰“歸于聖帝”。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歸于”有天下歸心的意味,文宣帝初即位,地方官专门铸了这种吉祥钱以示祝贺。




  2016年12月,有泉友“雪儿博物馆”写了他得到“歸于聖帝”钱的传奇故事。说是“几年的一个三九第一天,她大早赶到宣武医院挂专家门诊,结果还是没挂上头牌,只排了个5号。挂完号,看医生还要两个小时左右。我便走出医院,向东拐弯去往报国寺方向。在“报国寺”古玩捡了这个漏。

      “在一个外地人的摊位前,除了一些杂器,还孤零零地躺着一枚古钱,拿起来细观,此钱4厘米大小,厚重。面文“归于圣帝”四字对读。字体隶楷之间,钱体很规整,青铜质,生坑。红斑绿锈隐约可见,锈蚀较重”。“此钱甚少,小样的出过一些,象这种大样的实物几乎未见”。


  她认为:这是一枚很有意思的钱,“歸于”有天下归心的意味,文宣帝初即位,歌颂其“聖明”,把“歸于聖帝”说成是天下归于圣明的君主是合乎情理的。我也似乎赞同她的观点,因为,“自古明王圣帝”。天下人效忠于皇帝应是当时的一种公共伦理。所以,“歸于聖帝”钱,该是正宗。但此钱非行用钱,应属吉祥语“花钱”性质。且直径竟然有40mm之大,与行用钱比较属于北宋钱之折十大小,而这枚“蹄于聖帝”钱,直径仅为它的一半,20mm。推测应是北齐之后铸造。

      互联网有泉友认为:“歸于聖帝”是一枚祝颂帝王钱,属“厌胜钱”花钱类,始铸于北朝,大小各异,光背,以后各朝均有仿铸,今所见多铸于清代,收藏价值较高。

      还有人说,北魏太武帝“太清”年(547-549)时期,铸有一种“太清丰乐”钱,寓意“崇奉太清,国丰民乐”,与“歸于聖帝”钱相匹配,也是属于“厌胜钱”之列。

三、“蹄于聖帝”花钱系上自北齐之后,下至大清铸造,且被人误读,误用。

      从上述信息,推测,“蹄于聖帝”花钱应是北齐之后至大清时期的后人,将“歸于聖帝”误读为“蹄于聖帝”又改铸的可能较大。

      其一,因“蹄”是“足”从“帝”,表示马、牛、猪等动物的蹄子。 而猪“蹄”在南方寓意和象征着是“发财,做事情会顺顺利利,就手发财,干什么也都会发财就手”之意。所有的发财,顺利之事都歸于“聖帝”也是一种吉祥语!

      其二,亦或是根本未搞清楚“歸于聖帝”的内含。反正也非官方铸钱,胡乱写出吉祥语,然后铸造出来用于庙宇上供,把玩,也无人干预,也完全可能。所以,有存世遗珠,也成必然。但因铸造量不大,存世稀少,也就可以解释了!

       无论如何看,“歸于聖帝”和“蹄于聖帝”都是存世稀少的花钱类古钱币。不管是北齐铸还是大清铸造,存世都少,根据物以稀为贵的规律,它们都还是珍贵的古物。值得收藏。尤其是品相好,材质精的物体更是值得继续持有。观赏,研究它的秘密,还它的历史真相的路还长,让持有者我们共同探索继续它的秘密!

          2022年7月25日撰稿于成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谓盖世无双的“靖康通宝”
A古币艺术交流网精品推荐——咸丰重宝
其乐无穷地集币(志趣.原创)
中统元宝
老司机教你几招,轻松鉴别古币,带你玩转古玩市场
收藏古币大误区,早看,早知,早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