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象征之旅02: 名字 ——自我的“印记”

任何司空见惯之物,只因早已深入人心。

                                                ——C·G·Jung

象征如同一座桥梁,它能够联通起现实与心灵,因而象征的旅程,既是投身在历史、文化之中,对整个世界的参悟,同时也是向内去感受和分析,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发现。在此,作为领路人,我想要向各位强调的是,在象征的旅程中,无论你打算走多深或是决定走多远,都请你牢牢地记住一个最为重要的象征——那就是——你自己的名字


或许你会因此质疑,早已被“我”习以为常的名字,缘何会如此重要?你也可能就此反驳,作为一个符号,一个“我”的代号,究竟蕴含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力量?需要留意的是,无论是在古代的仪式中,还是在幻想故事里,名字总是和某些神奇的事物或经历有着某种深层的联系——

古埃及的太阳神何鲁斯在接任王权之前只是小小的鹰神,他之所以会成为划过天际的新生的太阳,并非是因为他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强大,而是因为他通过某些背地里的手段盗走了前任太阳神的名字;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读到的一个情节是侠士们在动手之前,都会互报家名。因为谁也不愿自己的刀下多一个无名之鬼。


为了强调和维系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构成,在过去,女人出嫁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字,而有的仅仅只是一个代号;在出嫁后,女人同样要改名换姓,在夫唱妇随中扮演丈夫的附属品。这种弱化女性自我的方式,东西方便都古已有之。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习俗里,都会在出生时为孩子起一个秘密的名字,并且将这个写着秘密名字的字条与孩子的脐带放在一起。据说当孩子生病或是中邪的时候,念出这个名字便可以驱走厄运;

 

幻想故事里,两位魔法师一较高下的代价就是斗败的一方要将自己的名字拱手奉上,而得到名字的一方便可就此轻松地得到对另一方的生杀大权;

 

基督徒们不会轻易对上帝直呼其名,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敬畏,当然上帝自己就有很多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其中的任何一个。更不会有人愿意念出“撒旦”二字,是怕因此会和魔鬼扯上关系。

 

相比之下,在佛教教义中,似乎出家前的名字无关紧要也无需挂念,这是因为其强调的修行理念即放开对自我的执着……

 

作为自我最初的象征,名字的力量并没有因为时间的累积而就此埋没于文化之中,正如荣格所说,那些看似司空见惯的事物,实际上早已深入人心。那些有关名字的传奇或是幻想故事仍在继续——

 

人们相信古代的人有着非凡的生命与力量,因为正是他们为世间的万事万物一一命名,因而在黄金时代,大地上的一切都听命于人类;如今,那些超越时代的发现与创造以及理论观点都无一不隶属于某一个人的名字之下,甚至有时候,我们早已习惯用名字本身来为那些真理命名——波尔定律、杨-米尔斯场、牛顿第一定律、普朗克常量……

 

在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魔法婆婆将小姑娘“千寻”的名字拿掉了一半,而成为“小千”的她竟忘记了有关自己的一切,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婆婆家的伙计;这种在名字上施的法术并非只在故事里才有,如果你有幸到某家外企去工作,主管一定会给你取一个,或是由你自己挑一个外国名字。当然了,随着每天清晨打卡机“咔”地划过,你便不再是那个有血有肉的“张某某”,也不再是那个为情所困的“李某某”,更不是谁的儿女、某人的爱人,或是谁谁的父母,一切生活中的身份都已不再,留下的只有那个叫做“Tony”、“Cain”、“John”的公司员工而已……


 

有名字的人,才有故事

 

名字——在这个从小到大唤了千万次的“符号”中,被历史、文化、家族和一代代的传承加持进了非比寻常的力量。在名字中既有我们的外表,同时还蕴含着我们的内心。它囊落了自我中知晓、明了的部分,也包容着心灵中尚未被发现的自我。

 

然而,这个作为承载之用的容器,同时也会成为能量本身的束缚。名字在圈定“我”的同时,也是困束住自我的樊篱。它是一个永远也无法斩断的牵绊,无论你接纳以否,它都时刻在提醒你和某人、某个家庭、家族,乃至更为博大的系统之间的联系;它不是任何一种压抑的方式,却成为你难以超越和释然的最为坚固的壁垒。

 

古埃及的祭司知道,当一个人的名字被念出,那么属于他的丰功伟绩便不会被黄沙掩埋。无论你是想缔造传奇、青史留名,或是仅仅通过自我的修行与成长活得更为通透、真实,名字都是探索内心世界时最先要记住,同时也是最终要超越的东西。叙事疗法说世界是一张由故事所编织的巨大的网,如果你想要真正融入其中,前提便是找到你的名字,因为有名字的人,才有资格拥有自己的故事。


父亲的名字

 

精神分析的全部要义都在于“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说“俄狄浦斯”是自我真正意义上的开始,同时也是文明的源头。而拉康却说,“父亲的名字”是其中的点睛之笔——以父亲的名义,指向母体的欲念被压抑;以父亲的名义,自我在象征界中建立了秩序。

 

“父亲的名字”——“我”的名字由它而来,在认同中你会找到自我的力量,却也总想要超越或是叛逃它划定的界线;“我”的名字永远跻身其下,在敬畏中受其庇护,却也时时在恐惧中颤抖着把持着愤怒。

 

如果你尚觉其难以理解,那就想想根植于我们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便是“父亲的名字”作为象征本身在集体层面所呈现的样子。它既是整个社会最为稳定的结构基础,是道德传统和伦理纲常,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的创造力需要不断超越的桎桍,是荒唐的规矩和劣根滋生的土壤……

 

将人格化进行到底

 

意象对话中有一项技术叫做“子人格意象拆分”,是以意象的方式形象地呈现我们人格中的某些特质,或是将我们的内心感受、情感状态人格化,以人、动物、植物等意象进行主动表征。在呈现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子人格的表征会以现实经验中的人或物为基础直接取材,或是直接就以自己的父亲、母亲、哥哥,宠物等形象来代言某一子人格。

 

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内心中的子人格都并非来自“熟人”的阵营,而是被心灵创生出来的。那么此时,除了更加清晰地去观想这些意象本身之外,更重要的则是与之交流、对话的过程。如果在现实中,你想要认识、了解一个人,你会做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首先你会先请教他(她)的名姓,并主动告知你的姓名。这是一种坦诚的态度,是走近一个人时最初的尊重的表达。而来到内心之中,这一规则同样试用。

 

当你试着要去看清一个子人格,或是聆听他(她)的故事,与他(她)交流对话时,请先问一问他(她)的名字,或是首先奉上自己的名字——“你好,我是XX,我能知道你的名字吗?”这一方式无论是用在自我发现或是作为引导者帮助来访者了解其子人格,都能很好地以坦诚化解自我意象中的防御和戒备。因为有了名字,人格化的进程也就彻底了。

 

与此同时,当你了解了一个子人格,知道了他(她)的名字,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你便能够轻易用呼唤名字的方式引导其尽快现身,进行持续地关注或是调用他(她)所具有的某种潜在于自我中的特质力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狗十三》:别看剧情简单,其实故事技巧有很多门道
心理学:四个方式告别讨好型人格,唤醒内心强大自己
[心理学讨论] 朱建军《意象分析》(五)
悦读丨你的眼泪为谁而流:依赖性人格及相关子人格分析(深度好文)
不管内心怎样翻江倒海,习惯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一天都不能中断
睡眠意象治疗为什么会行之有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